時間可以被量子化了嗎?理論物理學家計算可能的時間量子化上限

2020-12-23 量子認知

在物理學裡,量子化,英語:Quantization,是指一種從經典場論建構出量子場論的程序過程。通過這個程序過程,時常可以將經典力學裡的理論量身打造成嶄新的量子力學理論,此過程是如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光學理論等的基礎。

時間可以被量子化了嗎?換句話說,有沒有一個基本的時間單位不能被劃分成更簡短的單位?這是物理學家們一直在考慮的基本問題。

如果時間要被「量子化」,首先最基本的就是時間需要被「量化」。在數學上,「量化」是指將輸入從連續的一組值約束到離散組的過程。所以術語「量化」和「離散化」通常在含義上是同義詞。時間是被認為是連續的,量化時間就需要將時間離散化。

多年來,理論物理學家一直在試圖解釋這樣一個基本而又極為重要的問題。相對論的一般理論表明,時間是一個連續的量,根據加速度和引力條件,時間可以變慢或變快。但是量子力學理論認為,時間的流逝是以一個穩定的節奏在進行,就像播放電影的畫面一樣,是一個一個的畫面組成的。但是,時間必須是具有普遍性的,我們不能說在經典世界的時間和在量子世界的時間是不一樣的。為了使這兩種理論都正確,必須以合理的方式解釋這種矛盾。

一些理論物理學家建議,對於這種表觀差異的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時間可以量化為時空,類似於描述量子引力的理論。在這種情況下,時空不被描述為連續的,而是被劃分為多個較小的單位,這有必要與普朗克長度相對應。

然而普朗克長度又太小以至於無法檢測到。普朗克長度單位首先由馬克斯·普朗克所提出,他希望建構出一套測量系統是依照這些自然單位來施行的。其中的基礎是建在普朗克質量上。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在提出這些單位的當時尚未出現,隨後得知:在普朗克長度的距離範圍,引力預期開始會展現量子效應,進而要求一套量子引力理論來預測所會發生的物理事件。

這樣的情況表明,將需要一個通用時鐘,以非常小的時間單位計時。在這種情況下,宇宙時間將存在於整個宇宙中並與物質相互作用。簡單來說,這就是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時間的時鐘滴答作響的速度有多快,即時間被劃分成不可再分的單元時間有多短的問題。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三位理論物理學家計算了這種可能的時間量化的上限,他們建議將10^-33秒,即10的負33次方秒,作為通用振蕩周期的上限。理論物理學家加勒特·溫德爾(Garrett Wendel)、路易斯·馬丁內斯(LuisMartínez)和馬丁·博約瓦爾德(Martin Bojowald)在發表的論文中概述了他們的這一理論,並提出了證明這一理論的可能方法。

在這項新的研究工作中,理論物理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理論來描述這種時間增量的上限。在他們的理論模型中,他們建議通用時鐘將是在兩個不同狀態之間定時切換的量子振蕩器。為計算其速度,他們設想將其與類似於原子鐘的慢速振蕩器耦合。在他們的模型中,他們設想這兩個振蕩器的淨能量總是相同的。

在這種情況下,這兩個振蕩將不得不隨時間去同步。理論家們利用這種差異來計算通用時鐘滴答聲的上限。他們建議,儘管還無法測量這樣的短滴答聲,但應該有可能通過嘗試測量兩個振蕩的同步失效(Desynchronization)來驗證其理論。

該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為:「基本時間段的物理含義」,發表在最近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參考:Physical Implications of a Fundamental Period of Tim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0). DOI: 10.1103/PhysRevLett.124.241301

相關焦點

  • 玻爾和尼科耳孫:角動量量子化
    尼科耳孫做出了角動量量子化,計算出氫原子的角動量的正確值L=mvR=n(h/2pai).1.線動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動量表示為要制止運動物體運動的困難程度。在一個沒有摩擦的線性系統中,一個不受外力作用的運動物體將一直保持線動量恆定的直線運動狀態不變。
  • 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始不相信自己發現的理論
    左圖為:馬克斯·普朗克1900年普朗克在黑體輻射研究中提出的能量量子化假說是量子理論建立的前奏。儘管在最初的思考中普朗克並不贊同玻爾茲曼的統計理論,但由於他發現無法通過經典的熱力學定律來導出輻射定律,他不得不轉而嘗試統計規律,其結果就是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同時普朗克還計算得到了公式中的普適常數,即普朗克常數。
  • 理論物理學家因攀巖意外離世:他詮釋了最深邃的量子引力理論
    量子引力革命 1995 年,在劍橋大學用一年時間獲得碩士學位後,古布澤重返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一種量子引力理論——弦論。弦論的主要目標是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量子化,從而解釋宇宙大爆炸為什麼會發生、黑洞中心的奇點到底是什麼等問題。
  • 【物理學家】一生培養7名諾獎得主,他才是物理學界的「無冕之王」
    1891 年,從哥尼斯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索末菲來到當時德國的數學聖地哥廷根大學,在那裡,他最終成為數學家克萊因的助理,教授數學和理論物理課程。  在他執教的三十二年內,著作等身,學術成果不可計算,他的學生遍布整個世 界。
  • 《復聯4》中的時間旅行,可以通過這個量子理論實現?
    為了解釋這個事情,我們可以先討論另外一個比較龐大的概念,那就是「時空穿越」。目前看來,時空穿越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穿越到未來。這是可能的,我們只要有接近光速飛行的飛船,坐上這個飛船去外太空旅行一次,回到地球的時候,可能地球上已經過去了20年,而飛船上的人也許只過了30天。
  • 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美籍德裔猶太人舉世聞名的物理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係」、雷射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麥克斯韋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麥克斯韋主要從事電磁理論、分子物理學、統計物理學、光學、力學、彈性理論方面的研究。
  • 它與《時間簡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 並稱「四大簡史」〡福利贈書
    關於時間,古羅馬的聖奧古斯丁(354-430,古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思想家、神學家、哲學家)有一句廣為人知的論斷:只要你不問起,我便知曉;你若問起,我便不知曉。關於空間,在歷史上,尤其是愛因斯坦在提出時空上的廣義相對論,以及普朗克(1858-1947,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
  • 科學家語出驚人:時間其實根本不存在
    根據目前最權威的物質理論,即量子統計力學,熵是描述一個系統的無序程度的變量,而炒蛋正是一種「熵增」的表現:即宇宙從有序到無序的傾向性。因為系統過程不可逆,所以熵值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但是,熵值其實也是可以減少的。比如你從老師那裡學會了加法,她並不能從你腦海裡再抹去加法的信息,但是她可以再教你二項式分布讓你再次無知,這就叫作引入外部信息來實現熵減。
  • 吉他可以彈奏出美妙的音樂,弦理論是否可以彈出浩渺的宇宙
    然後就是一些奇怪的粒子,其中包括作為另一種玻色子的引力子,假定引力被量子化了;假定的希格斯粒子,被認為要為一些質量負責。接下來,所有與物質相關的粒子都有反物質粒子,使情況變得甚至更加令科學家頭疼。於是,儘管標準模式明顯簡單化了(因為很多為人熟知的粒子是由夸克構成的),但它仍然是一個複雜集合,登記的粒子約有30種。
  • 在未來,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可能統一嗎?科學家是這樣看的
    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不可調和我們要想真正理解黑洞、時間的起源和空間的本質,需要在某種程度上結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理論,但是,這兩個理論在本質上似乎是不可調和的。要想分析大爆炸最初的時刻,並深入地理解時間和空間的本質,似乎必須要用到量子化的引力理論。但是量子引力把所有人都難倒了。愛因斯坦自己在他的學術生涯晚期追求這種萬物理論,結果他的科學產出幾乎為零。
  • 黑洞信息悖論之謎,霍金最後的問題被解決了嗎?
    在所有黑洞相關的問題中,最令理論物理學家頭痛的或許是黑洞信息悖論。這是霍金證明黑洞存在熱輻射後誕生的一個麻煩的問題,也是霍金生前最後一篇論文研究的問題:黑洞蒸發後,所有與之相關的信息都丟失了,因而違反了信息守恆律。數十年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物理學家提出了許多猜想和模型,如今終見曙光——黑洞信息沒丟!那麼黑洞信息悖論要被終結了嗎?
  • 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_
    物理學家,是指探索、研究世界的組成與運行規律的科學家。也意為以探索物質的組成和物質世界的運行規律(即物理學)為目的的科學家。物理學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對於物理學分為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物理學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當然,物理學中理論和實驗都是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所以有時候這樣的分類很難界定。
  • 神奇理論 | 這可能是理科學霸在文藝青年面前,優越感最強的一次
    嚴格講來,觀眾可能需要儲備哲學、神學、數學、天體物理學等才能跟上《神奇理論》的節奏。不僅如此,還需要想像力和開放的心態去跟隨主創者的詮釋。不然,就會像導演卡爾比斯奎在海報引言中所說——今天,我們可以解釋一切了。以理性的方式。
  • 從物理學家到好萊塢編劇 霍金搭檔出版《思維簡史》
    被史蒂芬·霍金稱為「最會講故事的物理學家」倫納德·蒙洛迪諾認為,是好奇心和不斷從失敗中總結經代智人的思維高出其他靈長類動物,包括人類的近親。在未來的智能時代,計算機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卻不能取代我們提出問題,好奇心不僅在人類進化和現代智人形成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未來依然是人類在大自然生存的立足之本。
  • 「不要再問時光機可不可以製造」,盤點物理學家們的時間機器
    面對公眾的質疑,他談到,「在過去十年中,我一直在鑽研這個項目,它不會讓你穿越到未來,但卻可以把未來帶到你眼前。」據他解釋,這種時間機器依靠一系列複雜的計算方法,能夠預測未來5到8年的情況,準確率高達98%,可以用來對社會將來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預測,以指導伊朗社會政策的實施。而這種時光機在我們看來,本質上就是個「大數據+智能算法」,並不能算嚴格的時間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