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一生培養7名諾獎得主,他才是物理學界的「無冕之王」

2021-02-08 環球物理

您緊皺的眉頭總是讓我深感敬畏。自從 1918 年我第一次見到您以來,一個深藏的秘密無疑就是,為什麼只有您能成功地讓我感到敬畏。這個秘密毫無疑問是很多人都想從您那兒細細挖掘的,尤其是我後來的老闆,包括玻爾先生。

——沃爾夫岡·泡利



1951 年 3 月 28 日,阿諾爾德·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正在德國慕尼黑的住所附近散步時,被一輛汽車撞倒。正是因為這場不幸的意外,讓物理學界痛失了一位偉大的導師。


索末菲並不被大眾所熟悉,但他的學生卻足可鋪成一條 20 世紀物理學的星光大道:


索末菲的部分學生。(圖中泡利獲獎的年份應為 1945 年;德拜的成就應為「固體比熱的德拜模型」。)


1868 年 12 月 5 日,索末菲出生於科尼斯堡——曾經的東普魯士的一座城市,如今是俄羅斯的加裡寧格勒。這裡也是數學家哥德巴赫希爾伯特、哲學家康德、作家霍夫曼的出生地。


1891 年,從哥尼斯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索末菲來到當時德國的數學聖地哥廷根大學,在那裡,他最終成為數學家克萊因的助理,教授數學和理論物理課程。


  在他執教的三十二年內,著作等身,學術成果不可計算,他的學生遍布整個世 界。索末菲知道如何發掘與招募優秀人才,提升他們對物理與數學的興趣,培育他們成為理論物理的精英。愛因斯坦曾寫信給索末菲說:「我特別欽佩你的是你能夠從平凡中發現和製造出那麼多的年輕天才。」


做為一位教授與研究院院長,索末菲並沒有使他與同事和學生們出現任何距離,他會誠懇的邀請他們與他共同合作,樂意接納他們尖銳的想法與建議。而他們的點子往往會影響他做學問的想法。索末菲經常邀請他們到他的家進行研討,並在研討前給他們煮上濃鬱的咖啡。


索末菲比普朗克(1858-1947)年輕十歲,比愛因斯坦(1879 - 1955)年長十歲多一點,他是輝煌一代的德國物理學家的一份子,他們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德意志帝國的倒塌、魏瑪共和國的誕生、希特勒掌權執政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儘管身處動蕩不安的時代,他們卻為量子物理學的誕生、發展與整合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索末菲對數學衍射理論做出了重大貢獻。1912 年,他建議自己的學生埃瓦爾德(Paul Peter Ewald)在博士研究中探索在原子晶格中,波長處於光學區域的電磁波的行為。根據維恩(Wien)和索末菲的一些理論來看,X 射線的波長可能大約為 10-11 米,並且他們認為 X 射線屬於電磁波。當時,正在索末菲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的勞厄(Max von Laue)在與索末菲的討論中萌生了一個想法:當穿過晶體時,X 射線應會產生衍射圖樣。後來,索末菲的助手弗裡德利希(Friedrich)以及學生尼平(Knipping)進行了這項實驗。在 1912 年的 6 月 8 日,索末菲嚮慕尼黑科學院展示了 X 射線的波屬性。


然而,索末菲最重要的遺產是眾所周知的索末菲原子模型。1915 年,索末菲發展了玻爾的原子模型(發表於兩年前)。雖然玻爾的模型適用於氫原子,也就是只有一個電子的原子,但它無法解釋擁有多個電子的原子的行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玻爾模型的圓形軌道之外,索末菲考慮了橢圓軌道,以及一些原子中的電子以相對論速度運動這一事實。索末菲的原子模型是玻爾原子模型的推廣,它結合了經典物理學和普朗克量子理論的概念,是「舊量子理論」最重要的結果之一。


索末菲原子模型中的橢圓軌道。| 圖片來源:Pieter Kuiper


索末菲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是在狹義相對論的框架內對類氫原子的研究,這為氫原子的精細結構提供了理論解釋。


1916 年,索末菲引入精細結構常數(α=1/137),作為根據玻爾模型來預測原子的譜線偏離的相對論度量。但是,多年以來,精細結構常數被用來在量子電動力學(QED)中描述帶電基本粒子之間的電磁相互作用力。


直到 1920 年左右,由於薛丁格、玻恩等當時已經很著名的物理學家以及狄拉克、德布羅意、泡利、海森堡等年輕物理學家的貢獻,量子力學的時代開始到來,然而在此之前,索末菲的原子模型(或稱玻爾-索末菲模型)一直是確鑿有效的。薛丁格的波動方程以及玻恩對波函數的概率詮釋標誌著玻爾-索末菲原子模型的最終消亡,儘管它成功地描述了氫原子的光譜。



索末菲在科學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他從未榮獲諾貝爾獎,儘管他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充分證明他完全有理由榮膺諾貝爾物理學獎。然而,他創造了一些與這一獎項相關的記錄,這些記錄恐怕很難被打破:




索末菲有 21 名博士生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做出了重要貢獻,3 名博士後研究生獲得了諾貝爾獎——鮑林(Linus Pauling)、拉比(Isidor Rabi)和勞厄,還有另外 3 人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非常著名,這些事實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玻恩曾說,索末菲的技能包括「天賦的發掘」,以及為什麼愛因斯坦曾對索末菲說:


「我特別佩服你的是,你一跺腳,就有一大批才華橫溢的青年理論物理學家從地裡冒出來。」


埃克特(Michael Eckert)在他的傳記《阿諾德·索末菲:科學、生活與動蕩年代 1868-1951》(Arnold Sommerfeld: Science, Life and Turbulent Times 1868-1951)中恰當地總結道:


「普朗克是權威,愛因斯坦是天才,索末菲是老師。」


毫無疑問,索末菲可謂是大師之師。


1949 年,也就是索末菲去世前兩年,他被授予奧斯特獎章(以電流會產生磁場的發現者,漢斯·奧斯特的名字命名),以表彰他在物理教學領域的傑出貢獻。同年,在《美國物理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索末菲承認,對自己教學活動的這次認可是他整個科學生涯中最快樂的事情之一。


更多的認可來自索末菲的學生,他們出版了《現代物理學的問題》一書來祝賀老師的 60 歲生日,以 1938 年 12 月的《物理學評論》作為他 70 歲生日的獻禮,海森堡將十五個演講整理為《宇宙輻射》一書來紀念老師的 75 歲生日。


1951 年 4 月 26 日,索末菲因意外去世。在他永遠離開這個世界的第二天,他的兒子恩斯特(Ernst Sommerfeld)寫道:


「我們相信,他沒有因為與心愛的物理學、家人和朋友分離而感到悲傷。」


附:索末菲的科學成就

同索末菲名字聯繫在一起的物理內容包括:

1. Drude–Sommerfeld 模型,即關於金屬導電的自由電子理論。索末菲把費米統計結合入了經典的Drude模型;

2. 原子的精細結構 。常數 α可理解為一定距離的兩電子間的庫倫勢能同該距離對應波長的光子能量之比。這個常數描述相對論效應對電子能級的影響,進而反映在原子譜線的精細結構上。這個公式(自然單位制下的形式)被刻在索末菲的塑像上 (圖3);

3. 索末菲恆等式。這是一個關於球面波展開的一個公式;

4. Sommerfeld–Kossel位移定律。它說的是一次離化的原子之譜線結構與周期表中前一個元素的中性原子的譜線在細節上也是一樣的。這是在對原子譜線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5. Sommerfeld–Wilson 量子化。玻爾量子化把氫原子在一個平面內處理, 它要求角動量量子化 ,從而得到 形式的量子化能級。Sommerfeld–Wilson 量子化把電子當成三維系統處理,其結果是若角動量 ,其能量為 的形式。簡單說來,能量和角動量牽扯到的是不同的量子數。如今關於原子中電子能量表示的量子數為 ,其中的角動量量子數和自旋量子數都是索末菲引進的。

參考來源:

https://www.bbvaopenmind.com/en/sommerfeld-the-eternal-nobel-candidate/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sci/114/2963/383.full.pdf

https://aip.scitation.org/doi/pdf/10.1063/1.1710387?class=pdf


來源:科研圈,原理,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開連結即可查看:《環球物理高效提分方案》針對中高考、物理競賽、滿分物理,短期提分40-60分。


      環球物理,以物理學習為主題,以傳播物理文化為己任。專業於物理,致力於物理!以激發學習者學習物理的興趣為目標,分享物理的智慧,學會用物理思維去思考問題,為大家展現一個有趣,豐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世界!

諮詢電話:010-56143955   010-56143855

投稿請聯繫 14511055@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蘇州街名商大廈1101環球物理

參加物理集訓營撥打諮詢電話,短期高效提高物理!歡迎撥打諮詢電話:13581994719



相關焦點

  • 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新華網德國林道7月1日電(記者唐志強)「不要害羞,無論是茶歇還是在其他社交場合,抓住機會去接觸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德國林道諾貝爾獎論壇委員會主席康特斯特·貝蒂娜·貝納多特1日對數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學者呼籲。當天,第62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論壇在德國南部小城林道開幕,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90名青年研究人員將在今後一周裡近距離接觸27名諾獎獲得主。
  • 楊振寧恩師吳大猷:用一生守護愛人,在戰亂裡教出兩位諾獎獲得者
    父輩就職於清政府,自然明曉國運衰微,期望將吳大猷培養成國之棟梁,苦下心血。可惜飛來橫禍,未等到吳大猷長至學齡,父親與祖父相繼病故,偌大的吳家一下子失去了中流砥柱。
  • 物理學家朗道給科學家們做了排名,為什麼名單中沒有楊振寧?
    在物理學界關於朗道的傳奇故事有很多,比如:朗道十誡。我們先說什麼是朗道十誡。話說在1962年1月7號,朗道出了一場車禍,這場車禍很可能是物理學史上最震動的一場車禍了。當時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因為朗道這場車禍十分痛心,著名的物理學家波爾甚至安排頂級的醫生前往蘇聯一起幫忙治療,在朗道昏迷的那些日子裡,為他治療的醫生皆是當時世界頂級的醫學專家。當時很多人擔心朗道會因為車禍而去世,尤其是諾獎委員會。因為朗道的成就實在太大,但是他還沒有拿諾獎。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 前面的話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
  • 粒子物理學一生的信徒:諾獎得主維爾特曼去世,享年89歲
    諾貝爾獎網站顯示,這名荷蘭物理學家已於1月4日去世,享年89歲。維爾特曼的物理人生就始於一本關於相對論的科普圖書。在他的青年時代,歐洲鮮有人研究粒子物理,維爾特曼卻篤定地選擇了這個方向,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在荷蘭創立了自己的粒子物理明星團隊。現代物理學認為自然界存在四大基本力,分別是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前面的話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本文研究了小柴昌俊的科學貢獻,並從中總結了若干成功經驗。最近,中國大亞灣核電站的中微子實驗裝置在實現原定科學目標後退役,本文也有助於理解相關的科學問題。
  • 物理學獎才是又浪漫又荒誕!
    」的過程中,麥可遜深深博得了總統的歡心,格蘭特竟然答應免費送他去美國海軍學院學習,結果培養出了美國第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愛因斯坦的一生都在嘗試駁倒玻爾,但他也從未得逞過。而玻爾的理論雖然一直佔上風,但他無論如何都無法說服愛因斯坦。你以為光有一個玻爾讓巨人愛因斯坦心塞嗎?物理學界的奇葩還多著呢。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咋舌的家族
    目前,他是是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牛津大學數學學院教授。1994年還因對科學的貢獻被授予英國爵位。在諾獎之前,羅傑·彭羅斯教授還跟霍金教授有過多次同臺獲獎的經歷,比如倫敦皇家天文學會艾丁頓獎、沃爾夫物理學獎,二人也有合著:《時空的本質》。
  • 廈門這位高中生走上「科學T臺」 向諾獎得主講述「星空」獲認可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郭文娟 通訊員 闕永華)與全球頂尖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近距離交流並發表演講,這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夢想,但廈門的一位中學生做到了,他就是廈門外國語學校高三(13)班學生湯傑。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日前在上海舉行。這場大咖雲集的盛會,共有300多位科學家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參會。
  • 數十名諾獎得主晚節不保,大神的歸宿都是大神棍? | 雜·讀
    他用後來斬獲諾獎的基因技術,放大了一些過世名人的DNA,然後向廣大群眾兜售含有名人DNA的珠寶,瑪麗蓮·夢露、愛因斯坦什麼的,一個也沒落下。他還沒事兒搞搞「非虛構寫作」,堅信自己的人生曾有個「真·高光時刻」:
  • 「美國大學TOP30」100位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
    這裡誕生了「芝加哥經濟學派」(Chicago School of Economics)等以人文社科為主的眾多芝加哥學派 ,走出了世界超過35%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是世界經濟學、法學、社會學等最重要的研究教學中心之一。
  • 「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丨諾獎得主那些鮮為人知的軼事
    1 最年輕得主:威廉·勞倫斯·布拉格(25歲因在利用X射線研究晶體結構方面的開創性貢獻與父親攜手榮膺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英國物理學家威廉·勞倫斯·布拉格是著名物理學家威廉·亨利·布拉格的兒子,25歲時因其在利用X射線研究晶體結構方面的開創性貢獻,與父親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對同時獲得諾貝爾獎的父子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諾貝爾物理學獎|黑洞...
    25歲與96歲:在物理學獎得主中,有人登頂已是耄耋之年,但有人獲獎時才年逾弱冠。2018年,物理學獎金的一半授予了時年96歲的亞瑟•阿斯金,使他成為諾獎史上最年長獲獎者;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年長的獲獎者 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而1915年,年僅25歲的勞倫斯·布拉格與父親一起摘得桂冠。
  • 2015諾貝爾獎揭曉在即,盤點那些諾獎得主的爆笑之「最」
    大家都知道科學家很忙,但下面這位「鬍子哥」,居然忙到連諾貝爾獎領獎都要省掉。然而,早在1989年她的前妻就已經預測到他會獲得諾獎,於是在他們辦理離婚手續時,他的前妻提出「若盧卡斯在1995年前獲得諾獎,她應該分得一半的獎金」。
  • 他可以稱得上是在世物理學家第一人,為何卻受到了謾罵與詆毀?
    楊老先生在物理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但是國內媒體並沒有讓我們的老百姓知道,反而是各種流言蜚語漫布網絡。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楊老先生。請各位讀者能夠拋開偏見,靜下心來閱讀。 楊振寧出生於安徽合肥,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裡程碑性的貢獻
  • 下一個諾獎得主? | 來自電影靈感的天使粒子 解開80年量子物理謎團
    就在7月21日,物理學界迎來了一個突破性發現,這是由一位華裔科學家領銜實現的。基本粒子又分為兩種:費米子和玻色子,分別以美國物理學家費米和印度物理學家玻色的名字命名。▲ 1996年,年僅33歲的華裔科學家張首晟被評為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隨後,憑藉拓撲絕緣體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兩項理論的發現,他於2010年獲得歐洲物理獎;2012年獲得美國奧利弗巴克利獎和狄拉克獎;2014年獲得美國富蘭克林獎
  • 多名諾獎得主兒童文學作品首引進 讓孩子親近經典
    多名諾獎得主兒童文學作品首次引進,上海99讀書人布局出版品質童書引發業內關注   讓小孩子親近大經典,還要走多少步 但很少有人知道,許多諾獎得主也為兒童創作了不少佳作,但這些作品往往被忽略。眼下,上海99讀書人童書品牌99kids引進推出了「諾獎童書」系列、「大作家寫小童書」系列,勒克萊齊奧、福克納、艾略特、高爾斯華綏、葉芝等世界文豪為孩子們寫的童書被收入其中,其中大部分都是首次引進譯成中文。   在業內人士看來,讓經典讀物浸潤童年精神世界,是有勇氣、前瞻性的選擇。
  • 諾獎得主基普·索恩和霍金寫了個電影腳本,或許過幾年就能和大家見面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基普·索恩又一次來到中國。他將在11月4日的騰訊WE大會上,講述他和他的宇宙探索。基普·索恩,主辦方供圖在獲得諾獎之前,基普·索恩已經是科普界的明星。他最為中國公眾所知的頭銜,恐怕當屬諾蘭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
  • 三位諾獎物理學家獨家回應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是瑞士天文學家、劍橋大學及日內瓦大學教授,去年,他和他的師傅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一起,因發現了太陽系外行星飛馬座51b獲得諾獎。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過不久,錢德拉塞卡因為坍縮星的研究獲得諾獎,學界認為這個獎來得太晚了——錢氏做出研究成果約50年後才得到,那時他已經73歲了。如今看來,還是比彭羅斯獲獎的89歲年輕多了。愛因斯坦於1921年獲獎是因光電效應的理論研究,而非相對論。錢德拉塞卡獲獎的坍縮星工作主要屬於天體物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