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草》與胡適

2021-03-01 皇亭子

作者丨楓葉君
來源丨皇亭子(ID:htzi2020)

上世紀80年代初,《蘭花草》成為人們很熟悉的一首臺灣歌曲,但是大多數人當時並不知道,這首小歌卻與一位大學者有直接關係,他就是胡適。

街頭巷尾響起的《蘭花草》中,常聽到的版本是劉文正或包美聖唱的。內地歌手也有很多翻唱。相對而言,包美聖的《蘭花草》給人印象很深,那略尖的童音,感覺像是小女孩在期盼心中的願望早點實現。

不過,歌曲的原唱者並不是這幾位,而是臺灣歌手銀霞。

當然,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首歌的歌詞是改編自胡適的一首詩,即作於1921年10月的《希望》:「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早。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時過。急壞種花人,苞也無一個。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

也就是說,胡適實際上是《蘭花草》的詞作者。

胡適的詩不是隨便寫的,他當年真種過蘭花草。1921年3月,胡適受邀到香山講演,曾任民國總理的熊希齡送給他一盆蘭花草。胡適將其帶回家並悉心照料,但直到秋天,也未見花開。胡適心中有些遺憾,便寫下那首《希望》。

如果僅僅是兩個名震民國的大老爺們兒之間過手了一盆花,後來的《蘭花草》也沒什麼,各種版本的演唱中,尤其是包美聖版,也就不顯得有什麼傷感。可是,這盆蘭花草還與胡適個人的情感有關。

▼學好數學並不難,關鍵是要大師來指點

胡適的夫人是江冬秀,但是,這是一樁始自少年的包辦婚姻。胡適開始並不想娶江冬秀,只是母命難違,加上江冬秀母親早就看好胡適,結果,從美國留學歸來的胡適與僅粗通文字的江冬秀結為夫妻。

在婚禮上,15歲的曹誠英出現了,她是江冬秀的伴娘,胡適三嫂同父異母的妹妹。曹誠英比胡適小11歲,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從後來的發展看,這種好印象足以成就一段愛情乃至美好姻緣,

但是晚了,生麵粉已經蒸成熟饅頭。

婚後,胡適攜江冬秀回北京定居,此後與曹誠英開始書信往來。

兩年後,曹誠英經母親做主嫁人,因婚後一直沒懷孕,導致婆家不滿,丈夫後來納妾。在哥哥的支持下,曹誠英與丈夫離婚,結束了一生中唯一一次婚姻。這一年,曹誠英剛滿21歲。

胡適和曹誠英心中都想著對方。不久,胡適因公赴上海,中途休會期間到杭州遊玩,見到當時在杭州女子師範就讀的曹誠英。幾日相聚,兩人倍感親切。

會議結束後,胡適再回杭州,這次在煙霞洞和尚廟租房住下。此時正值學校放暑假,於是曹誠英也搬到煙霞洞,以照顧胡適身體靜養為由,與胡適同住一房,分住隔壁。平日裡,兩人同進同出,一同吃飯、遊玩、下棋,在不知情的外人眼裡,已與夫妻無異。

這時,兩人之間的稱謂也發生了變化,胡適已不叫曹誠英「表妹」,而以「妹」直呼,曹誠英也不再叫胡適「表哥」,因胡適本名胡嗣穈,就以「穈哥哥」相稱。

初到杭州時,胡適身體不好,但因為與曹誠英相聚,得到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料,胡適的身體漸漸好起來,心情也愈加晴朗。曹誠英幾乎忘記了胡適是一個有妻室兒女的人。

江冬秀知道曹誠英和胡適在杭州,並且照顧丈夫的生活,但她絕對沒有想到此時的他們已經同居了,進出如同夫妻。

她在給胡適的信中這樣寫道:「佩聲照應你,我很放心。不過,她的身體不很好,常到爐子上去做菜,天氣太熱了,怕她身子受不了……」

曹誠英懷孕了。胡適不得不跟江冬秀攤牌。在聽到離婚兩字後,江冬秀勃然大怒,剛才還惦記丈夫健康問題的她,此時已不顧學者的生命安全,隨手抓起裁紙刀,朝胡適猛扔過去。幸好胡適身手敏捷,才沒被刺中面部。

胡適學問很大,膽子卻很小,被飛刀鎮住後,從此再不敢提離婚二字。曹誠英也知道,她跟友人說:「胡適害怕冬秀,不敢離婚了。」很快,曹誠英打掉了腹中胎兒。不久考入國立東南大學,主修農學。1934年赴美留學,入讀胡適當年就讀過的康奈爾大學。

後來,曹誠英回國,而胡適已是民國政府駐美大使。曹誠英思念胡適,又防火防盜防閨蜜,在信中「勒令」胡適不要跟她在東南大學時的同窗女友吳健雄等人密切往來,「除了不得已的表面敷衍之外」。那時,吳健雄正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 

1943年,41歲的曹誠英任復旦大學農學院教授。從她為胡適的婚禮做伴娘算起,時間已過去26載,她,依舊孑然一身。

1949年初春,胡適抵達上海,與曹誠英見了一生中最後一面。曹誠英仍以「穈哥」相稱,懇求胡適不要走。胡適只留下兩個字:「等我。」

上海一別,胡適和曹誠英此生再沒能相見。1962年2月24日,胡適在臺北去世。

1969年,退休後的曹誠英回到老家績溪定居。是年,家鄉楊林橋的橋墩被洪水衝壞,由於對這座她和胡適早年走過的橋懷有感情,她自己出錢修好了橋墩。

晚年的曹誠英過著孤寂的生活,內心仍放不下她與胡適當年的那段情。很少有人知道她小時候曾纏過足,後來雖放開,但已導致腳骨變形。一次,她曾對一位晚輩友人說:「我們鄉下不纏小腳的女人是嫁不出去的。不過,你看我纏了小腳還是嫁不出去。」

話語看似調侃,但卻充滿了悲涼,友人知道,她內心仍放不下她與胡適當年的那段情。

 

1973年7月18日,曹誠英在上海病逝,享年71歲。按照臨終遺言,她的墓安在旺川村楊林橋的小路旁,那是從前胡適歸鄉的必經之路。或許,她希望有一天胡適回歸故裡時,能與她在此相見。

曹誠英一生思念胡適,只是不知道,那些在鄉下的日子裡,她是否回憶起當年她與胡適的蘭花緣?有一次,曹誠英對胡適說,若是能從北京帶回些蘭花種子就好了。沒想到胡適竟把這隨口說的話記在心裡,第二年當真把蘭花種子帶回去了。

1978年,陳賢德、張弼在《希望》的基礎上改編譜曲,成為後來廣為傳唱的《蘭花草》:「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

明明是胡適盼望花開的迫切心情,但是,經過包美聖那略帶傷感的嗓音,卻讓人分明感覺到畫面的變幻,仿佛是曹誠英日夜思念能與胡適重逢,但又終生未得實現的心底的願望:「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但願花開早,能將宿願償。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公眾號只有被標星號、被點讚、被點在看,它才能及時再見你,所以各位粉絲朋友一定要理解:本號被「標星號」、被「點讚」、被點「在看」對它非常重要!

點「閱讀原文」有驚喜

相關焦點

  •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胡適《希望》
  • 乘風破浪的姐姐:《蘭花草》新改詞獲稱讚,還記得胡適的原版嗎?
    寧靜、阿朵、袁詠琳三位姐姐「寶刀未老」,燃炸全場,依舊充滿「殺傷力」,將灑水車喜歡播放的老歌《蘭花草》唱出了別樣風情,是否驚豔到你呢?「我朝山中去,帶著蘭花草。山間風雨大,懸崖亦開花。不願居暖房,迎風曬月光。我慕天地廣,花語亦鏗鏘。我朝山中去,帶著蘭花草。風雪點過妝,歲月方留香。無需誰在旁,裙裳亦飄揚。
  • 跨越百年,從胡適、劉文正到寧靜,為什麼《蘭花草》能多次翻紅?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這首歌原來竟改編自「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胡適先生的新詩《希望》。一段風起雲湧,英豪輩出,令人熱血沸騰的歲月不禁撲面而來。誕生之初:與新文化運動的淵源歌曲《蘭花草》的前身,即胡適先生的新詩《希望》恰好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初,出現在由胡適創作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的增訂四版: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時過。
  • GAI《蘭花草》:莫欺少年窮
    《我是唱作人2》第四期,GAI周延唱了《蘭花草》,希望所有和自己一樣有著「蘭花草」的人,都可以堅持下去。01蘭花草出自胡適的一首小詩。1921年夏天胡適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他歡歡喜喜地帶回家,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於是他有感而發寫了這首小詩《希望》。《希望》作者:胡適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時過;急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
  • 傳唱多年的臺灣歌曲《蘭花草》,那不開花而令人惆悵的蘭草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最早聽到這首《蘭花草》這首歌時,那時還在上小學。那個年代,臺灣校園歌曲如一股清風從寶島臺灣吹來,吹拂著大陸的每一條大街小巷。這首歌中,臺灣男歌手劉文正用深沉而帶著磁性的聲音,演繹著胡適的這一首作品,把這首《蘭花草》直唱得盪氣迴腸,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在臺灣校園歌曲的美妙旋律中,我們度過了整個童年時代。那時,我還沒有去養殖過蘭花,對於蘭花的認識還僅僅停留在人們傳說中的階段。
  •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歌詞小清新,作者卻領導了新文化運動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實在太過熟悉,甚至跨越了年代,老一輩的耳熟,年輕人也經常聽得到,似乎現在還是灑水車自帶的背景音樂了。歌詞如下:蘭花草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
  • 銀霞 -《蘭花草》
    在唱片發行未久,即先有「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改編童謠,迅速受到中小學生喜愛,而張弼以胡適原詞為其譜曲,未被包美聖唱紅的「蘭花草」,卻成為銀霞的代表作之一。同時已傳唱多時的「偶然」,也能在銀霞不花俏的重新詮釋下脫穎而出。專輯曲目: 01. 蝸牛與黃鸝鳥02.
  • 乘風破浪的姐姐讓跨越世紀的《蘭花草》,換上了英姿颯爽的新面貌
    這就是本期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歌曲——寧靜、阿朵、袁詠琳演唱改編歌曲《蘭花草》。在我們印象中,《蘭花草》這首歌很紅的時候,是在80後的童年。大街小巷播放著卓依婷的歌曲。這首《蘭花草》一度被劃分為兒歌。歌曲輕快、富有律動感。猶如自己種了一株蘭花草,每日都在觀察著花的成長。
  • 乘風破浪:《蘭花草》高燃舞臺,寧靜舞蹈一出,張雨綺都嗨了!
    寧靜、阿朵和袁詠琳合唱的那首《蘭花草》,當時便喚起了我對於灑水車的記憶。而這首改編曲觸動到了我,在我心裡這首一直是最佳。我將從歌詞創作、編曲設計、時代意義三方面分析這首歌的魅力所在以及為什麼節目組選擇這首歌的原因。01.蘭花草的前世今生,蘊含著詞作者們迥異人生志趣胡適與希望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 胡適最為今人熟知的不是某篇文章,而是一首婦孺皆知的歌詞
    胡適先生最為今人熟知的不是某篇文章,而是一首歌詞。這首歌幾乎人人都會唱,甚至成為了各地遊樂場和灑水車的標配音樂。這首歌名叫《蘭花草》,在《我是唱作人》裡,GAI也翻唱了此曲。歌詞來自胡適1921年創作的一首小詩: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 胡適的這首詩,你根本讀不下去!因為會唱出來,不會唱也一定聽過
    胡適是其中之一。說起胡適,在做學問方面,人們對他的評價非常高。在哲學、史學、文學等方面,他都是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治學態度——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充滿了辯證思維,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現代人對胡適的了解,有一部分是來源於一首詩。這首詩比較奇怪,一般人實在是難以讀下去。
  • 《乘風破浪的姐姐》舞臺花式改編〈蘭花草〉引燃全場,忍不...
    〈蘭花草〉作為一首經典老歌 旋律優美,便於傳唱, 歌詞則更有魅力,一個未嘗的心願以蘭花草為喻, 句句令人期待、牽掛和追問。
  • 紀念胡適先生逝世57周年
    胡適先生致詞1962年2月24日下午,在「中央研究院」第五屆院士的歡迎酒會上,胡適致詞。在致詞結束後(下午6點半許),胡適「忽然面色蒼白,身子晃了一晃,仰面向後倒下,後腦先碰到桌沿,再掉到了磨石子的地上」,再也沒有醒來。
  • 麗江中國最安隱的地方,就連姐姐們炸翻舞臺的蘭花草都與這裡有關
    那麼你可知道,《蘭花草》的歌詞,其實最早是大文豪胡適的一首詩,已經有百年歷史。1921 年夏天,胡適去西山看望朋友熊秉三夫婦,對方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但直到秋天,蘭花草也沒有開出花來,於是他寫了一首小詩,當時的名字叫《希望》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開,能將夙願償。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 「姐姐」們唱的灑水車BMG《蘭花草》,竟然這麼有故事
    仔細一聽,這首《蘭花草》還別有用心改了歌詞,比如——「我朝山中去,帶著蘭花草。山間風雨大,懸崖亦開花。不願居暖房,迎風曬月光。我慕天地廣,花語亦鏗鏘。」「我朝山中去,帶著蘭花草。風雪點過妝,歲月方留香。無需誰在旁,裙裳亦飄揚。
  • 為何說《蘭花草》雖敗猶榮
    GAI的這首《蘭花草》確實更有意思,更有意義。GAI的《蘭花草》GAI在這個節目四期交出的歌曲,不但質量都相當不錯,而且各自有自己的態度。第一期的《烈火戰馬》,是GAI自己擅長的大氣式中國風說唱,與《華夏》是類型相似的歌曲。
  • 寧靜和姐姐們唱的這首《蘭花草》,竟然這麼有故事
    寧靜、阿朵和袁詠琳合唱的經典老歌《蘭花草》技驚四座,雖然許多網友表示,聽這首歌的時候,腦子裡全是灑水車開過的畫面,但並不妨礙她們憑藉這首歌獲得碾壓性票數優勢。仔細一聽,這首《蘭花草》還別有用心改了歌詞,比如——「我朝山中去,帶著蘭花草。山間風雨大,懸崖亦開花。
  • 為什麼99歲的蘭花草,除了是灑水神曲,還能被姐姐們改的這麼炸?
    說實話,寧靜、阿朵和袁詠琳演唱的「蘭花草」真的是讓我驚豔到了,無論是唱腔還是風情,甚至就是連歌詞中細細的調改,也是讓我感覺到了這是一次「蘭花草」的升華。寧靜的女王範兒加上袁詠琳的水準,再配合阿朵的表現,讓這首歌真的是出現一個壓倒性的票數,甚至連現場的伊能靜都驚呆了。
  • 沒想到「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出自我國第一個諾貝爾獎提名人
    一直以為「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只是劉文正的一首歌,後來發現,這歌詞居然出自胡適的一首詩。只是,胡適把這詩取名《希望》。萬萬沒想到這似民謠又似童謠的歌詞出自中國文藝復興之父。
  • 趙麗穎粉絲指浪姐《蘭花草》歌詞抄襲,那是給阿趙的,要給個說法
    不過最近卻是被一首歌《蘭花草》給刷屏了。  這首歌傳唱已久,而最早是胡適的一首詩歌《希望》,之後被他人修改並且配樂,並且有多個傳唱的版本,但基本上原詞沒有多大變化,而為了更加的適合《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節目,因此對其中部分歌詞進行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