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芳為對抗北伐軍,發明三愛主義讓人哭笑不得,晚年如喪家之犬

2020-12-23 常棣tandy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孫傳芳,字馨遠,山東歷城人,生於1885年4月17日(清光緒十一年三月初一)。1904 年在北洋陸軍速成學堂步兵科畢業後,由練兵處以直隸官費生送往日本留學。1908年底,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孫留日期間曾混跡同盟會。1909 年初由日回國,經陸軍部考試,名列上等。11月13日陸軍部奉清廷上諭賞給孫傳芳「步兵科舉人,並授協軍校」。發往北洋陸軍近畿第二鎮,任步隊第五標教官。

一、孫傳芳成為直系軍閥巨頭之路

民國以後,第二鎮改為第二師,駐防湖北,他又歷充該師輜重第二營營長、步兵第六團團長、步兵第三旅旅長等職,深為湖北督軍王佔元所賞識。1917 年升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長。1920年7月直皖戰爭起,王佔元拘留皖系的長江上遊警備總司令吳光新,8月,以孫傳芳代替吳職。

1921年8月,「湘鄂戰爭」中,王佔元兵敗逃離湖北,28 日,北京政府任命孫為長江上遊警備總司令繼王兼第二師師長。時吳佩孚為兩湖巡閱使,蕭耀南任湖北督軍,孫遂轉依吳佩孚。

1922年5月,以英、日帝國主義對華爭奪為背景的直奉戰爭發生,直系迅即取得勝利。奉系失敗後,退守山海關外。直系曹錕、吳佩孚為了趕走安福國會選出來的總統徐世昌,壟斷北京政權,並對抗南方護法政府,陰謀策劃抬出黎元洪充當傀儡總統,並準備恢復「民六」舊國會,演了一出所謂「法統重光」的醜劇。

孫傳芳在這幕醜劇中充當中了曹、吳的急先鋒。5月15日,他領先通電全國,要求恢復「法統」,請黎元洪復位,電文說「南北統一之破裂,既以法律問題為厲階,統一之歸束,即當以恢復法統為捷徑。」非常政府原由護法而興,法統既復,異幟可銷。」28 日,再次發出勸告南北兩總統孫中山和徐世昌應同時下野的通電。6月 2 日,徐世昌被迫卸任,11 日黎元洪被捧了出來。這是孫傳芳在政治舞臺上初露頭角。從此他逐步成為曹、吳集團中的一員要將。

為了奪取福建地盤,孫奉命於 1923 年 1 月率部從湖北經江西入閩,3月 20 日,北京政府任命孫為福建軍務督理。

孫任軍務督理之前,福建政局與反直三角同盟(孫中山與奉、皖兩系的結合)的形勢密切聯繫著。在 1922 年 5 月 以後到 1923 年 3 月以前,福建境內成為皖系軍人、孫中山的北伐軍與直系策動的陳炯明部隊錯綜複雜的鬥爭場所。孫傳芳率部入閩後,經營一年,到1924年春,才把接近皖系的王永泉與臧致平部趕走。

王、臧舊部退入浙江境內,接受皖系盧永祥的委任。浙盧收編王、臧舊部,成為直系齊燮元進攻浙江的藉口。同年9月初,作為第二次直奉戰爭序幕的江浙戰爭又打起來。

孫傳芳奉曹錕的命令,以閩浙聯軍總司令名義,出兵援助江蘇的齊燮元。當蘇、浙兩軍在黃渡前線對峙時,孫傳芳軍突然越仙霞嶺,佔領衢州,使盧永祥迅速失敗。曹錕政府於 9 月 20 日任命孫為閩浙巡閱使兼浙江軍務督理。孫由於收編了盧部五個師,實力大為加強。

奉張為了援助浙盧,出兵討直,發生了第二次直奉戰爭。10月底,由於直系馮玉祥部和奉張秘密停戰議和發動北京政變,致曹、吳兵潰失勢。從此,北京政府處於馮玉祥、張作霖共同控制之下。11月 24 日,段祺瑞出任臨時執政。曹、吳雖倒,但長江流域的直系勢力齊,孫、蕭等仍在。他們通電錶示擁段,段也願挾他們以自重。

但奉張慫恿浙江督軍盧永祥向齊燮元奪回江蘇地盤,於是段於 12 月 11 日下令免齊燮元江蘇督辦職,任盧永祥為蘇皖宣撫使。張作霖派奉軍張宗昌部隨盧沿津浦鐵路南下。孫傳芳在浙江感受威脅。1925 年 1 月 11 日,他夥同齊燮元,組成「江浙聯軍」,以阻擋奉軍前進。

段為分化孫、齊聯合,於 1月16日任盧兼江蘇督辦,孫為浙江督辦,並宣布上海永不駐兵。孫覺得自己有了保障,即不再參與齊、盧之爭。齊受孤立,被迫宣布下野。2月初,孫、盧籤訂江浙互不侵犯的和平公約,雙方取得暫時的妥協。

不久,五卅運動爆發,帝國主義及其軍閥走狗都驚恐不安。在此之前,奉軍並未履行「江浙和平公約」完全從上海撤兵,至是,奉軍在帝國主義的縱容下,又大批地進駐上海。同時張作霖又迫使段祺瑞任姜登選為安徽督辦、楊宇霆為江蘇督辦。姜、楊於9 月分別到皖、蘇就職。

奉系勢力向東南的伸張,終於又使孫傳芳和奉系軍閥的矛盾再次激化。

孫為了自保,一面暗與馮玉祥的國民軍聯絡反奉,一面拉攏江蘇張謇、張一廖等地方代表人物,製造反奉的輿論。10 月中,孫出敵不意,突然向奉軍發動猛攻。楊宇霆猝不及防,又恐戰線過長,急令奉軍撤退,於是孫軍一舉奪得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10 月 17 日段祺瑞以臨時執政名義發布命令讓孫傳芳立即撤回原防。

時鄂、皖、贛三省直系軍人及舊蘇軍師旅長多人紛紛通電響應討奉,並電請吳佩孚與孫傳芳共同主持討奉「大計」。奉軍見勢不敵,即放棄蘇、皖兩省,將軍隊全部集中徐州,與張宗昌部匯合,準備反攻。11 月初,孫又到蚌埠督師,與張宗昌的反攻部隊交鋒,在安徽固鎮以南戰役中,重創張部的白俄僱傭軍,俘獲張宗昌的前敵總指揮、山東幫辦軍務、第四十七混成旅旅長施從濱,並把施處決。

11月8日,孫在徐州召開慶功大會。同月底,他在南京正式宣布成立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自任總司令兼江蘇總司令,任章太炎為顧問,蔣方震(百裡)及日本軍人岡村寧次為高等軍事顧問,成了中國最富庶的東南五省的實際統治者,也成了直系軍閥最有實力的首領。

二、失勢與被刺身亡

1926 年夏,國民革命軍開始從廣東誓師北伐。8 月初,北伐軍進抵湖南嶽州。當時主要打擊的對象是盤踞兩湖與河南的吳佩孚。這時孫傳芳雖然在南京有些驚慌,但他還希冀北伐軍與吳佩孚兩敗俱傷,讓他坐收漁利。因此,他暫時偽裝中立,聲稱「保境安民」。

為了對抗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他炮製了一套「愛國家、愛人民、愛敵人」的所謂「三愛主義」,來蠱惑群眾。等吳佩孚在兩湖挫敗,北伐軍於 9 月初進入江西時,他才慌忙地派兵迎戰,並通電叫罵北伐軍「共產共妻」。

9月 21 日,他親赴九江督戰,妄想挽回敗局;但革命洪流是不可抗拒的,孫傳芳在江西戰場上進行了一個半月的頑抗,仍然被打得一敗塗地。11月初,他狼狽逃回南京,陷於日暮途窮的境地。19 日,他事先沒有通知任何人,化裝潛赴天津,去會見了張作霖。在此之前,靳雲鵬、王佔元來往天津、南京間,雖然已為雙方撮合,但尚未合拍。

當時張作霖正在天津蔡園召開奉系將領會議,孫傳芳的突然到來,使奉系將領深感驚訝和「欽佩」。孫向張作霖求救。於是,他們在反對革命軍的共同基礎上,化仇為友。張作霖答應派張宗昌帶一部分「直魯聯軍」南下支援他,孫也表示對張的衷心擁戴。11月 30 日,孫傳芳和張宗昌等領銜通電擁張作霖為「安國軍總司令」,孫、張分任安國軍副司令,孫仍兼五省聯軍司令。

會談結束,張宗昌把直魯聯軍開到浦口,孫回到南京,指揮他的部隊摧垮了當時蔡元培等搞的「浙江自治」,重新奪取了浙江地盤。

1927 年 2月 17 日,北伐軍佔領了杭州,戰線漸次逼近上海。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上海工人為了響應北伐軍,組織武裝起義,遭到了孫傳芳的血腥鎮壓。先是上年 10 月,當孫在江西指揮作戰時,已指使上海防守司令李寶章鎮壓了上海工人第一次起義。至 2 月 22 日,上海工人舉行第二次起義時,孫傳芳又一次命令李寶章和各帝國主義的陸戰隊配合,對工人,學生實行了大規模的搜捕和屠殺。孫雖然鎮壓了上海工人的兩次起義,但他的前方作戰部隊已經渙散無力,24 日後,他不得不把浙江防線和寧滬移交給張宗昌的直魯聯軍。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張宗昌代替了孫傳芳,但並不能扭轉他們的敗局。3月 21 日,上海工人舉行了更大規模的第三次武裝起義,解放了上海,取得了勝利。24日,北伐軍又收復了南京。孫傳芳退處揚州,收集殘兵敗將,設司令部於蚌埠。4月 12 日,由於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共政變,北伐停頓,才使孫得到苟延殘喘的機會。6月,張作霖企圖聯蔣反共,在北京召開軍事會議。

孫傳芳參加會議,主動勸張晉升安國軍政府大元帥,承認取消五省聯軍番號,改任安國軍第一方面軍軍團長。早在 5 月底,武漢北伐軍與馮玉祥軍已會師鄭州;南京蔣介石的軍隊也佔領了徐州。7月,安國軍趁寧漢分裂,發動反攻。孫傳芳奉張作霖之命反攻徐州。由於蔣介石的背叛革命而造成的人心渙散,士無鬥志,蔣軍望風而潰,使孫軍一戰而奪回徐州,並把蔣軍趕回浦口。

8月底,孫傳芳又利用國民黨新軍閥內部蔣、桂分裂的混亂局面,決定孤注一擲,分兵三路渡江,與蔣、桂軍在京滬鐵路沿線棲霞、龍潭一帶激戰五天,結果遭到失敗,損失了數萬人。從此,他再沒有多少實力,只有仰承張作霖的鼻息了。1928 年春,他奉張作霖的命令,任魯西前線總指揮,和蔣軍激戰於金鄉、魚臺、豐縣;和馮玉祥部激戰於曹州附近。當沿津浦鐵路的張宗昌所部潰退北逃後,孫部陣腳立即混亂,他本人也逃回濟南。

1928年4月10日,以蔣介石為首,聯合閻錫山、馮玉祥等的國民黨軍向以張作霖為首的北方舊軍閥,發動總攻擊。張宗昌在魯南的防線未戰先潰,孫傳芳軍在魯西南的後路,被馮玉祥軍截斷而全線潰退。

孫、張兩人於 30 日離濟南渡河北逃。6 月初,張作霖逃離北京,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孫的殘部退縮在冀東灤州一帶,由閻錫山派人收編。

隨後孫傳芳即逃往瀋陽,寄食於張學良門下。1929年1月10日,在張學良殺楊宇霆、常蔭槐的次晨,孫害怕禍及自身,倉皇避往大連。

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孫傳芳舉家遷回天津英租界。經皖系政客靳雲鵬介紹,孫傳芳皈依佛教,過起「念佛韜晦」的生涯。1935 年 11月13日下午,當他正在天津居士林清修禪院跪誦經文時,被施從濱的女兒施劍翹,從背後用手槍刺殺。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相關焦點

  • 張宗昌手握20萬大軍,為何卻被10萬北伐軍打的潰不成軍?
    眼瞅自己的地盤丟了,張作霖心有不甘,便急調四個師另兩個混成旅入關增援,並命張宗昌為前線總司令,讓他在淮河一線擋住孫傳芳。張宗昌收到指令後,迅速南下,很快就在淮河一線布防。然而,張宗昌不會打仗,他招兵買馬很擅長,真碰到專業軍事人才,立馬就漏了陷。
  • 北伐戰爭開始後,為何先討伐吳佩孚,而不先進攻盤踞江浙的孫傳芳
    ,佔據著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五省,有20萬軍隊;三是奉系軍閥張作霖,控制著東北三省和京津地區,還有山東督軍張宗昌等為羽翼,有35萬軍隊。,除了其嫡系部隊盤踞的福建以外,其他四省並沒有他多少死黨,一旦戰事不利,甚至會有不少人臨陣倒戈。
  • 電影《一代宗師》宮二原型,成功刺殺軍閥孫傳芳的民國女俠施劍翹
    主要人物:施劍翹、孫傳芳使用的武器:白朗寧手槍。最著名的言行: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如今,已經沒有多少人知道施從濱這個名字了。但知道孫傳芳的人,想來不會太少。但說起施劍翹(原名施谷蘭),我想,她的知名度應該不會亞於孫傳芳。
  • 浙奉戰爭:張作霖欲吞併江南,遭孫傳芳絕地反擊
    浙江本省人傾向於浙人治浙,不買孫傳芳的帳,地方上的實力派和名流們,甚至派代表到北京向段祺瑞請願,要求罷免孫傳芳,把他和他的部隊請出浙江。孫傳芳從福建出兵的時候,嫡系部隊只有1個師和2個混成旅。打下浙江後,收編了不少盧永祥的部隊,齊燮元垮臺後,孫傳芳又吸收了部分江蘇軍隊,組成了江浙聯軍。
  • 十年前父親遭孫傳芳虐殺 女兒從未忘記報仇 十年後近距離開槍報仇
    1935年11月13日,下午15時許,蟄居天津的孫傳芳在南馬路清修院誦經時,被同為女教徒的施劍翹近距離掏出手槍,連開三槍當場射殺。在殺死孫傳芳後,施劍翹並未逃走,而是當場自首,宣稱自己是為她的父親施從濱報仇,並且蓄志已久。那麼孫傳芳身中三彈當場斃命的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呢?施劍翹是原山東軍務幫辦兼第二軍軍長施從濱的女兒。
  • 中國近現代軍隊一直運用的」立正」稍息」是誰發明的
    孫傳芳的姐夫是王英楷,是袁世凱的愛將,曾擔任總兵。不過孫傳芳,在三姐沒有嫁給王英楷之前,一直是流浪。因為在10多歲的時候,其父親就去世,幸好他有三個姐姐。
  • 大軍閥孫傳芳之死幕後:為父血仇,俠女愛情交易,但結果……
    忍氣吞聲為兒女者能否心安?替父報仇勝算又有幾何?古往今來,答案不一而足。今天21:20即將亮相的黑龍江衛視第四期《見字如面》給了大家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答案。這封名為《父親要是無辜被殺,兒子可以復仇》的信件,講述的是浙江省桐縣教育局張起元聯合教育局局長朱伯建等13人寫給政府的求情信,請求赦免槍殺孫傳芳的殺手施劍翹。這件震驚一時的驚天槍殺案是如何發生的?
  • 圖說津門奇案——民國奇女隱忍十年為父復仇,三槍打死軍閥孫傳芳
    1925年10月,孫傳芳聯絡蘇、皖、贛、閩幾省的直系軍閥,以「雙十節」檢閱為名調集大軍,任五省聯軍總司令,分五路出兵進攻上海,奉浙戰爭爆發(又稱第三次直奉戰爭)。張作霖任命張宗昌為江蘇善後督辦,施從濱為安徽軍務善後督辦兼第二軍軍長,南下迎擊孫傳芳部。張宗昌任命施從濱為前敵總指揮,自山東兗州、泰安開拔南進。
  • 「百年老站」東鄰鎮江站,西接棲霞山站,現今很多人都不知道
    關於龍潭站的站名,顧名思義,龍潭鎮就有名字,根據「棲霞區志」,歷史上,攝山,江乘等有求雨的風俗習慣,村裡的人都在用心祈禱,所以下了很多雨,城鎮裡有兩個水窪,形成了「龍眼」的形狀,此前,棲霞西湖村委員會保留了龍王廟三塊石碑,其中之一是明嘉靖12年(公元1533年)。
  • 一樣的惡行,不一樣的命運:「跑步女」如喪家之犬,「泰國女」呢
    一樣的惡行,不一樣的命運:「跑步女」如喪家之犬,大鬧重慶機場的「泰國女」的下文呢?在這次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湧現出了各色各樣的人物:有以鍾南山、李蘭娟院士為代表的醫務工作者,他們逆行而上,與病毒做鬥爭;有服從安排,不給國家添堵的廣大群眾,比如此刻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我;當然也有不服從管理、一意孤行的個別人群,其中以從澳大利亞回國的「跑步女」和從泰國回國後大鬧重慶機場的「泰國女」為典型代表。
  • 「民國第一俠女」刺殺孫傳芳,得手後卻被當庭釋放,她什麼來頭?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當時最出名的三大軍閥領頭人就是張作霖、孫傳芳、吳佩孚,有人還曾把這一段時間形容成民國版的「三國」。不過這三位軍閥領頭人的結局都挺慘的,首先張作霖是被日本人用計炸死了,吳佩孚同樣也是死在了日本人手裡,而孫傳芳就不同了,他死在了國人的手裡。
  • 泡上司女人、向16歲女學生敬禮求婚,痴情種孫傳芳最終因女而死
    有人這樣評價過孫傳芳:北洋政府的威望都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而其中「笑虎將軍」尤為好戰成性。而就是這樣一位好戰成性的軍閥,在統治江南五省時人民生活安定,頗受人愛戴。1907年11月,孫傳芳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一年多後,孫傳芳留學歸來,回到濟南,在母親的安排下,迎娶張氏為妻。她是一個地道的鄉下女子,有著很濃厚的封建思想,也沒讀過多少書。兩人結婚後,感情不算融洽,也不算太糟,婚後不久,孫傳芳就將精力投入到事業上,在之後的10多年裡,孫傳芳算是有了成就,不過,他依然沒有再娶,直到張氏故去。孫傳芳的第二位夫人是何潔仙。
  • 這個算命的,居然說孔子「喪家之犬」
    孔夫子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只要是個健全的人都會,像唱歌,說話,寫字……但「會」不意味著「精」,能完全靠以唱歌或說話為生的人其實並不多。高與矮按司馬遷所寫,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以西周時期,一尺約為19.7cm來算,孔夫子差不多有一米九,這個高度不要說在兩千年前的古代,就是放到現在
  • 孔子的「仁」:是「喪家之犬」,還是最後一個貴族的堅守
    有一天,他來到了鄭國,竟然被喚為「喪家之犬」,這是這個詞在中國的第一次出現,沒想到最早說的居然是孔子。不理解,但不生氣。穿越三千年,茫茫無際的大地上,牛車在細雨中,艱難跋涉,車上是一位老者,隨行的是他忠誠的弟子,他們篳路藍縷,他們決心回歸杏壇。
  • 喪家之犬養成記
    是故,殺人者亦人也,可誅者人心也。    媒體脫俗,常言道工匠與遠方;民生多艱,卻難逃房屋與老娘。反智突出,民粹流行。還未及時行樂,卻成喪家之犬。值二十有九,生日之際,做「喪家之犬養成記」,博君一笑。是為序。         餘年近三十而不立,離鄉飄泊十載,進京品霾亦有七年。進未能揚名立業,退未能建設家鄉,上不能服侍父母於堂前,下無力撫養兒女於膝下。
  • 北伐軍要求20萬奉軍全部到關內整編,後來為何同意東北一切照舊
    「士官」派雖然頗有微詞,但此前楊一直被安置在關內前線布置奉軍後撤,加上眼見張作相、張學良已經聯合,只好發布通電聲稱:張學良「為大帥之令嗣,繼承父志,名正言順」,公開表示無意爭奪東北最高權力,一定服從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