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孫傳芳,字馨遠,山東歷城人,生於1885年4月17日(清光緒十一年三月初一)。1904 年在北洋陸軍速成學堂步兵科畢業後,由練兵處以直隸官費生送往日本留學。1908年底,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孫留日期間曾混跡同盟會。1909 年初由日回國,經陸軍部考試,名列上等。11月13日陸軍部奉清廷上諭賞給孫傳芳「步兵科舉人,並授協軍校」。發往北洋陸軍近畿第二鎮,任步隊第五標教官。
一、孫傳芳成為直系軍閥巨頭之路
民國以後,第二鎮改為第二師,駐防湖北,他又歷充該師輜重第二營營長、步兵第六團團長、步兵第三旅旅長等職,深為湖北督軍王佔元所賞識。1917 年升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長。1920年7月直皖戰爭起,王佔元拘留皖系的長江上遊警備總司令吳光新,8月,以孫傳芳代替吳職。
1921年8月,「湘鄂戰爭」中,王佔元兵敗逃離湖北,28 日,北京政府任命孫為長江上遊警備總司令繼王兼第二師師長。時吳佩孚為兩湖巡閱使,蕭耀南任湖北督軍,孫遂轉依吳佩孚。
1922年5月,以英、日帝國主義對華爭奪為背景的直奉戰爭發生,直系迅即取得勝利。奉系失敗後,退守山海關外。直系曹錕、吳佩孚為了趕走安福國會選出來的總統徐世昌,壟斷北京政權,並對抗南方護法政府,陰謀策劃抬出黎元洪充當傀儡總統,並準備恢復「民六」舊國會,演了一出所謂「法統重光」的醜劇。
孫傳芳在這幕醜劇中充當中了曹、吳的急先鋒。5月15日,他領先通電全國,要求恢復「法統」,請黎元洪復位,電文說「南北統一之破裂,既以法律問題為厲階,統一之歸束,即當以恢復法統為捷徑。」非常政府原由護法而興,法統既復,異幟可銷。」28 日,再次發出勸告南北兩總統孫中山和徐世昌應同時下野的通電。6月 2 日,徐世昌被迫卸任,11 日黎元洪被捧了出來。這是孫傳芳在政治舞臺上初露頭角。從此他逐步成為曹、吳集團中的一員要將。
為了奪取福建地盤,孫奉命於 1923 年 1 月率部從湖北經江西入閩,3月 20 日,北京政府任命孫為福建軍務督理。
孫任軍務督理之前,福建政局與反直三角同盟(孫中山與奉、皖兩系的結合)的形勢密切聯繫著。在 1922 年 5 月 以後到 1923 年 3 月以前,福建境內成為皖系軍人、孫中山的北伐軍與直系策動的陳炯明部隊錯綜複雜的鬥爭場所。孫傳芳率部入閩後,經營一年,到1924年春,才把接近皖系的王永泉與臧致平部趕走。
王、臧舊部退入浙江境內,接受皖系盧永祥的委任。浙盧收編王、臧舊部,成為直系齊燮元進攻浙江的藉口。同年9月初,作為第二次直奉戰爭序幕的江浙戰爭又打起來。
孫傳芳奉曹錕的命令,以閩浙聯軍總司令名義,出兵援助江蘇的齊燮元。當蘇、浙兩軍在黃渡前線對峙時,孫傳芳軍突然越仙霞嶺,佔領衢州,使盧永祥迅速失敗。曹錕政府於 9 月 20 日任命孫為閩浙巡閱使兼浙江軍務督理。孫由於收編了盧部五個師,實力大為加強。
奉張為了援助浙盧,出兵討直,發生了第二次直奉戰爭。10月底,由於直系馮玉祥部和奉張秘密停戰議和發動北京政變,致曹、吳兵潰失勢。從此,北京政府處於馮玉祥、張作霖共同控制之下。11月 24 日,段祺瑞出任臨時執政。曹、吳雖倒,但長江流域的直系勢力齊,孫、蕭等仍在。他們通電錶示擁段,段也願挾他們以自重。
但奉張慫恿浙江督軍盧永祥向齊燮元奪回江蘇地盤,於是段於 12 月 11 日下令免齊燮元江蘇督辦職,任盧永祥為蘇皖宣撫使。張作霖派奉軍張宗昌部隨盧沿津浦鐵路南下。孫傳芳在浙江感受威脅。1925 年 1 月 11 日,他夥同齊燮元,組成「江浙聯軍」,以阻擋奉軍前進。
段為分化孫、齊聯合,於 1月16日任盧兼江蘇督辦,孫為浙江督辦,並宣布上海永不駐兵。孫覺得自己有了保障,即不再參與齊、盧之爭。齊受孤立,被迫宣布下野。2月初,孫、盧籤訂江浙互不侵犯的和平公約,雙方取得暫時的妥協。
不久,五卅運動爆發,帝國主義及其軍閥走狗都驚恐不安。在此之前,奉軍並未履行「江浙和平公約」完全從上海撤兵,至是,奉軍在帝國主義的縱容下,又大批地進駐上海。同時張作霖又迫使段祺瑞任姜登選為安徽督辦、楊宇霆為江蘇督辦。姜、楊於9 月分別到皖、蘇就職。
奉系勢力向東南的伸張,終於又使孫傳芳和奉系軍閥的矛盾再次激化。
孫為了自保,一面暗與馮玉祥的國民軍聯絡反奉,一面拉攏江蘇張謇、張一廖等地方代表人物,製造反奉的輿論。10 月中,孫出敵不意,突然向奉軍發動猛攻。楊宇霆猝不及防,又恐戰線過長,急令奉軍撤退,於是孫軍一舉奪得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10 月 17 日段祺瑞以臨時執政名義發布命令讓孫傳芳立即撤回原防。
時鄂、皖、贛三省直系軍人及舊蘇軍師旅長多人紛紛通電響應討奉,並電請吳佩孚與孫傳芳共同主持討奉「大計」。奉軍見勢不敵,即放棄蘇、皖兩省,將軍隊全部集中徐州,與張宗昌部匯合,準備反攻。11 月初,孫又到蚌埠督師,與張宗昌的反攻部隊交鋒,在安徽固鎮以南戰役中,重創張部的白俄僱傭軍,俘獲張宗昌的前敵總指揮、山東幫辦軍務、第四十七混成旅旅長施從濱,並把施處決。
11月8日,孫在徐州召開慶功大會。同月底,他在南京正式宣布成立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自任總司令兼江蘇總司令,任章太炎為顧問,蔣方震(百裡)及日本軍人岡村寧次為高等軍事顧問,成了中國最富庶的東南五省的實際統治者,也成了直系軍閥最有實力的首領。
二、失勢與被刺身亡
1926 年夏,國民革命軍開始從廣東誓師北伐。8 月初,北伐軍進抵湖南嶽州。當時主要打擊的對象是盤踞兩湖與河南的吳佩孚。這時孫傳芳雖然在南京有些驚慌,但他還希冀北伐軍與吳佩孚兩敗俱傷,讓他坐收漁利。因此,他暫時偽裝中立,聲稱「保境安民」。
為了對抗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他炮製了一套「愛國家、愛人民、愛敵人」的所謂「三愛主義」,來蠱惑群眾。等吳佩孚在兩湖挫敗,北伐軍於 9 月初進入江西時,他才慌忙地派兵迎戰,並通電叫罵北伐軍「共產共妻」。
9月 21 日,他親赴九江督戰,妄想挽回敗局;但革命洪流是不可抗拒的,孫傳芳在江西戰場上進行了一個半月的頑抗,仍然被打得一敗塗地。11月初,他狼狽逃回南京,陷於日暮途窮的境地。19 日,他事先沒有通知任何人,化裝潛赴天津,去會見了張作霖。在此之前,靳雲鵬、王佔元來往天津、南京間,雖然已為雙方撮合,但尚未合拍。
當時張作霖正在天津蔡園召開奉系將領會議,孫傳芳的突然到來,使奉系將領深感驚訝和「欽佩」。孫向張作霖求救。於是,他們在反對革命軍的共同基礎上,化仇為友。張作霖答應派張宗昌帶一部分「直魯聯軍」南下支援他,孫也表示對張的衷心擁戴。11月 30 日,孫傳芳和張宗昌等領銜通電擁張作霖為「安國軍總司令」,孫、張分任安國軍副司令,孫仍兼五省聯軍司令。
會談結束,張宗昌把直魯聯軍開到浦口,孫回到南京,指揮他的部隊摧垮了當時蔡元培等搞的「浙江自治」,重新奪取了浙江地盤。
1927 年 2月 17 日,北伐軍佔領了杭州,戰線漸次逼近上海。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上海工人為了響應北伐軍,組織武裝起義,遭到了孫傳芳的血腥鎮壓。先是上年 10 月,當孫在江西指揮作戰時,已指使上海防守司令李寶章鎮壓了上海工人第一次起義。至 2 月 22 日,上海工人舉行第二次起義時,孫傳芳又一次命令李寶章和各帝國主義的陸戰隊配合,對工人,學生實行了大規模的搜捕和屠殺。孫雖然鎮壓了上海工人的兩次起義,但他的前方作戰部隊已經渙散無力,24 日後,他不得不把浙江防線和寧滬移交給張宗昌的直魯聯軍。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張宗昌代替了孫傳芳,但並不能扭轉他們的敗局。3月 21 日,上海工人舉行了更大規模的第三次武裝起義,解放了上海,取得了勝利。24日,北伐軍又收復了南京。孫傳芳退處揚州,收集殘兵敗將,設司令部於蚌埠。4月 12 日,由於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共政變,北伐停頓,才使孫得到苟延殘喘的機會。6月,張作霖企圖聯蔣反共,在北京召開軍事會議。
孫傳芳參加會議,主動勸張晉升安國軍政府大元帥,承認取消五省聯軍番號,改任安國軍第一方面軍軍團長。早在 5 月底,武漢北伐軍與馮玉祥軍已會師鄭州;南京蔣介石的軍隊也佔領了徐州。7月,安國軍趁寧漢分裂,發動反攻。孫傳芳奉張作霖之命反攻徐州。由於蔣介石的背叛革命而造成的人心渙散,士無鬥志,蔣軍望風而潰,使孫軍一戰而奪回徐州,並把蔣軍趕回浦口。
8月底,孫傳芳又利用國民黨新軍閥內部蔣、桂分裂的混亂局面,決定孤注一擲,分兵三路渡江,與蔣、桂軍在京滬鐵路沿線棲霞、龍潭一帶激戰五天,結果遭到失敗,損失了數萬人。從此,他再沒有多少實力,只有仰承張作霖的鼻息了。1928 年春,他奉張作霖的命令,任魯西前線總指揮,和蔣軍激戰於金鄉、魚臺、豐縣;和馮玉祥部激戰於曹州附近。當沿津浦鐵路的張宗昌所部潰退北逃後,孫部陣腳立即混亂,他本人也逃回濟南。
1928年4月10日,以蔣介石為首,聯合閻錫山、馮玉祥等的國民黨軍向以張作霖為首的北方舊軍閥,發動總攻擊。張宗昌在魯南的防線未戰先潰,孫傳芳軍在魯西南的後路,被馮玉祥軍截斷而全線潰退。
孫、張兩人於 30 日離濟南渡河北逃。6 月初,張作霖逃離北京,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孫的殘部退縮在冀東灤州一帶,由閻錫山派人收編。
隨後孫傳芳即逃往瀋陽,寄食於張學良門下。1929年1月10日,在張學良殺楊宇霆、常蔭槐的次晨,孫害怕禍及自身,倉皇避往大連。
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孫傳芳舉家遷回天津英租界。經皖系政客靳雲鵬介紹,孫傳芳皈依佛教,過起「念佛韜晦」的生涯。1935 年 11月13日下午,當他正在天津居士林清修禪院跪誦經文時,被施從濱的女兒施劍翹,從背後用手槍刺殺。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