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昌手握20萬大軍,為何卻被10萬北伐軍打的潰不成軍?

2020-12-23 世間人說

張宗昌是歷史上有名的「狗肉將軍」,這個人名聲雖然不怎麼好,但在民國時代的軍閥中確實擁有相當雄厚的勢力。他擔任山東督辦的時候瘋狂擴編自己的軍隊,其部下最巔峰時期達到20萬之眾,不可謂強大,但就是這樣一支讓張宗昌感到傲然於眾人的力量,卻被只有10萬的國名革命軍擊敗,為何他的軍隊如此不堪一擊呢?

其實軍隊就像一把刀,用的好不好還得看將領本身,張宗昌雖然很擅長拉隊伍,但他不會帶兵。他的部隊基本上就是烏合之眾。民國十年,被直系大佬吳佩孚掃地出門的張宗昌淨身出戶,轉投到奉系。張宗昌隻身來投,張作霖起初也不想收,但直接拒絕又怕壞了自己的名聲,讓真正有才的人不敢來投自己。因而張作霖便勉為其難的收留了張宗昌,讓他以中將師長的身份擔任奉軍的憲兵營營長。

不過,張宗昌也是命中有福,他加入奉軍沒多久,就碰上了一場讓他名揚東北,發揮他招兵買馬特長的機遇。民國十一年春,張作霖與曹錕交惡,奉系大軍揮師入關,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奉系主力入關後,曾被張作霖擊敗的原吉林軍閥高士儐(原吉林督軍孟恩遠外甥)認為東山再起的機會來了,便偷偷潛回吉林,聯合胡匪盧永貴拉起一支一萬多人的隊伍,在後方給張作霖搗亂。

當時,張作霖在前線和吳佩孚交戰,手上無機動兵力可派,便只好讓張宗昌先率憲兵營回吉林平亂。這場戰鬥是一場勢力懸殊的較量,張宗昌原本不太想去。但是當他在陣前和叛軍打了一個照面後,驚人的發現,原來都是老朋友啊。

張宗昌早年闖過關東,認識很多從山東到東北的土匪。土匪盧永貴手下的大小頭目,很多都跟張宗昌是昔日的朋友。張宗昌瞅準時機,便在陣前對眾土匪頭目忽悠道:只要大家跟著自己,他保證各位都能升官發財。

土匪造反,本來就是求財的。張宗昌保證能榮華富貴,土匪們自然是求之不得。於是張宗昌就兵不血刃,消滅了高士儐,併吞並了盧永貴的數千名土匪。

事後,張作霖兵敗關內,死傷慘重,心情極度低落。不過他聽說張宗昌替自己搞定了後方的那趟子爛事,心裡很是高興,覺得張宗昌那傢伙有點本事。於是張作霖就任命張宗昌為吉林省防軍的第三旅旅長兼吉林省綏寧鎮守使。這樣,張宗昌自離開直系後,在東北就有了一塊立足之地。

不久後,俄國內戰,被蘇聯紅軍擊敗的白俄軍敗逃到了東北。這些人無處可去,正經的部隊也不要他們,因而他們大多就都投靠了張宗昌的土匪部隊。吸收了白俄軍後,張宗昌的隊伍擴充到了大約一萬人。張宗昌勢力坐大後,奉系的老將領對他極為不滿。要求張作霖把他趕走,順便把他的土匪部隊也遣散算了。

張作霖見眾怒難平,且當時奉軍也確實在裁汰冗員,打造精軍(受第一次直奉大戰失利的影響,認為兵多無用)。於是,張作霖就讓負責訓練奉系新軍的郭松齡去張宗昌的部隊探探情況。如果張宗昌所部真的如眾人所說的那樣是匪氣極重的垃圾隊伍,那就找個茬把他趕走。

反正像他這樣的部隊也沒什麼戰鬥力,養著也是白吃乾飯。張宗昌聽說是「郭鬼子」是找茬來的,知道自己不拿出點狠勁,隊伍就解散了,於是他猛做表面文章,在郭松齡視察期間,督促部隊表現的非常像一支正規軍,通過了郭松齡的測試。

事後張作霖聽說了此事,他覺得張宗昌挺有意思的,就沒裁他的土匪兵。不僅沒裁,而且還把張宗昌從吉林調到奉天,多給了他一個團的編制。至此,張宗昌的部隊從三個團變成了三個旅(下轄四個團)。而他的隊伍逃過一劫,沒被裁撤掉,也為他後來的「大爆發」,奠定了基礎。

民國十三年(1924年),直奉戰爭再起。張作霖二度揮師入關,與吳佩孚展開大戰。大戰開始後,馮玉祥陣前倒戈,從前線殺回北京軟禁曹錕,給吳佩孚背後捅了一刀。吳佩孚兩面受敵,進退失據,十萬直系大軍沒幾天就徹底崩了盤。

直系退出中原,中原就變成了一塊無主的逐鹿之地。張作霖抓住時機,任命張宗昌為鎮威軍第二軍副軍長,讓他南下華東,趁其他人沒反應過來,趕緊搶地盤拉隊伍。

前面說了,搶地盤,拉隊伍,這本來就是張宗昌的強項。所以張宗昌南下後,他很快就拉起了五個軍的隊伍,六七萬人之眾,儼然變成了一個半獨立的軍閥。

其時,馮玉祥盤踞華北,直系後起之秀孫傳芳等人也虎踞浙江,對張作霖構成威脅。張作霖深感壓力過大,自己無法應付,便默認了張宗昌半獨立的事實,替他爭取了山東督軍和蘇皖魯三省剿匪總司令的職務,讓他駐紮徐州,替自己守南大門。

把張宗昌安排在山東後,張作霖又派了楊宇霆和姜登選分別去江蘇和安徽任督軍。其用意一是讓他們和張宗昌互為犄角,相互能幫忙;二是讓他們盯著張宗昌,別讓張宗昌真的脫離自己了。不過,張作霖還是小看了張宗昌。因為後來張宗昌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對大帥還是比較忠誠的。

民國十四年十月,張作霖的勢力由於擴張的太快,嚴重威脅到了孫傳芳和馮玉祥,因而孫傳芳便聯絡了馮玉祥和江蘇、安徽等省的地方軍閥共同反奉,從而引發了浙奉戰爭。1925年10月15日,孫傳芳調集浙軍四個師另六個旅向上海地區的奉軍一個師發動突襲。

當時,奉軍在關內一共有11個師(不包括張宗昌的部隊),數量雖然不算少,但是這十多個師被分別部署在了直隸、山東、江蘇和安徽四個省。兵力太分散。

為了收縮兵力實施反擊,張作霖便命令駐守上海的一個師撤出。結果這一撤,立即引發了連鎖反應。江蘇地方部隊(投靠張作霖的蘇軍)認為奉軍完蛋了,立即造反,以四個師的兵力將奉軍駐守在南京的一個師包圍。江蘇督軍楊宇霆見勢不妙,拋下部隊就溜了。

楊宇霆這一溜,等於門戶洞開,又是一通連鎖反應。安徽地方部隊認為奉系完了,也立勢反叛,包圍了安徽的奉軍。一時間,江蘇、安徽全部淪陷,三個奉軍精銳師就被繳械了。眼瞅自己的地盤丟了,張作霖心有不甘,便急調四個師另兩個混成旅入關增援,並命張宗昌為前線總司令,讓他在淮河一線擋住孫傳芳。

張宗昌收到指令後,迅速南下,很快就在淮河一線布防。然而,張宗昌不會打仗,他招兵買馬很擅長,真碰到專業軍事人才,立馬就漏了陷。

孫傳芳指揮直軍抵達淮河一線後,發現張宗昌的正面防線雖然很穩,但他沒有在側翼布置兵力。於是孫傳芳專業打業餘,指揮部隊繞到了奉軍防線背後,打了張宗昌一個措手不及。張宗昌情急之下,只得北撤,並向張作霖請求支援。

當時張作霖非常想支援,但由於馮玉祥派兵向直隸和山東進軍,抄張宗昌的後方。張作霖害怕被馮玉祥斷了後路,便下令讓張宗昌撤退回山東。至此,奉系大勢已去,整個浙奉戰爭只持續了24天。以奉系完敗告終。

在這二十多天的時間裡面,奉系損失了三個精銳師,十幾個僕從師,連丟江蘇、安徽兩省。損失非常的慘重。更為要命的是,由於馮玉祥偷襲京津,切斷了山東和關外的聯繫,張宗昌的山東變成了一個孤島,被馮玉祥和孫傳芳圍在了中間。

屋縫連夜偏漏雨,就在張宗昌被強敵環伺之際,郭松齡造反,於冀東前線給了張作霖致命一擊。這導致張作霖幾乎垮臺,根本沒辦法去救張宗昌。這段時間是張宗昌最難熬的一段時間。不過,好在張作霖得到了關東軍支持。並在其武力幫助下,順勢發動反擊,於巨流河擊敗郭松齡,逆轉了頹勢。

後來吳佩孚倡議反馮,張作霖、張宗昌、閻錫山三人響應,四人合力在南口擊破馮玉祥的國民軍。接連搞定郭、馮後。張作霖強勢入關,並在張宗昌和孫傳芳等人的擁護下,宣布成立安國軍政府,他本人擔任安國軍司令,張宗昌因護主有功,封為安國軍副司令。

此時的張宗昌,其勢力達到頂點。他的直魯聯軍有36個軍,將近20萬人。基本上跟孫傳芳和吳佩孚的實力相當,是當時實力排第四的軍閥。但是,直魯聯軍是「聯軍」,不是張宗昌一個人的武裝,他只是聯軍的「盟主」。比如直隸督辦褚玉璞基本上就不聽他的指揮,二人實際上是平級關係。所以此時的張宗昌只是「虛胖」而已。

並且更要命的是,張宗昌的直魯聯軍是在毫無節制,軍隊編制完全處在失控狀態下擴張出來的。連張宗昌自己也搞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軍隊。他剛到山東時,濟南人就發現「副官滿街走,差遣多似狗」;不久後,民謠就變為「參謀滿街走,副官多似狗」;再過段時間,又變成 「司令滿街走,參謀多似狗」。

因為他無節制擴軍,而部隊組織又亂七八糟,時人形容張宗昌的軍隊是「官比兵多」、「兵比槍多」、「槍比子彈多」,因此「三多」。所以說,他的部隊跟真正的威武之師打起來,根本不堪一擊。也沒人會替他賣命。

民國十五年底,孫傳芳被北伐軍擊敗,退到了長江以北。孫跑到北京求援,張作霖指令張宗昌率直魯聯軍南下,援助孫傳芳。張宗昌不敢不聽張作霖的話,就立即派了直魯聯軍南下。

但是前面說了,直魯聯軍戰鬥力太差,別說是跟北伐軍打了,就連上海的工人糾察隊都打不贏。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中,張宗昌的直魯聯軍就被工人們打的慘敗,灰溜溜的逃回了山東。

對張宗昌的敗退,張作霖十分惱怒,要追查責任。就在這時,張宗昌得到一個情報,說第八軍軍長兼海軍司令畢庶澄和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暗中有聯繫。於是,張宗昌就殺了畢庶澄,以借刀殺人的方式搪塞了自己南下戰敗的罪責,把失利原因推到畢庶澄通敵之上。

不久後,張作霖再次讓張宗昌南下。張宗昌知道自己的草臺班子不是北伐軍對手,就慫恿孫傳芳先上。南京本來就是孫的地盤,他收復自己的地盤責無旁貸。於是,孫傳芳就借蔣介石和桂系矛盾,國民政府沒有話事人之際,揮師十萬渡過長江,在龍潭和北伐軍發生了惡戰。

此戰,張宗昌沒參加。但事後他了解了戰鬥的經過——把他嚇死了。首先,北伐軍太橫,尤其是桂系鋼七軍打起仗來跟不要命似的,張宗昌「官比兵多,人比槍多」的直魯聯軍,給人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其次,北伐軍今非昔比。廣東誓師時,北伐軍七個軍,十萬人。但拿下南京,坐擁東南半壁江山時,北伐軍的實際兵力(不包括馮玉祥和閻錫山),有二十多個軍,將近三十幾萬人。人家北伐軍打仗比他兇悍,兵力、裝備也比他強。此時此刻的張宗昌,哪裡有跟北伐軍一較高低的資本。

民國十七年四月,蔣介石、李宗仁、閻錫山和馮玉祥集體宣誓北伐,以七十萬大軍對張作霖和張宗昌的四十萬奉軍和直魯聯軍進行打擊。張宗昌駐守山東,他首當其衝的就遭到了北伐軍的打擊。

堅守半個月後,不堪一擊的直魯聯軍被北伐軍擊潰。當月底,張宗昌率部逃出濟南,撤往德州、天津,來到冀東。一個月後,奉軍也是全線潰敗,張作霖坐火車離開北京。離京之前,張作霖指示張學良,讓他不要放張宗昌出關。於是,張學良就真的把張宗昌攔在了山海關內。

當年八月,桂系白崇禧部追到山海關下,將張宗昌部全殲。殘部五萬人被收編(孫殿英就在其中),張宗昌隻身逃往日本佔領下的大連,以求日本的保護。至此,張宗昌的直魯聯軍就消失在了歷史中。

親,如果對這篇文章滿意的話,點讚收藏以便查閱資料所需喲~

相關焦點

  • 北伐軍要求20萬奉軍全部到關內整編,後來為何同意東北一切照舊
    在這半個月裡,儘管日本關東軍屢次試探,在瀋陽城外組織了1萬8千人的大規模軍事演習,還在報紙上大肆報導張學良、張作相和楊宇霆等人爭權內鬥的新聞,試圖藉此擾亂東北局面。東北的穩定讓日本方面毫無可趁之機,但關外的北伐軍卻沒有停止進軍。隨著奉軍的撤離,北伐軍迅速接管了北平等地,並在冀東地區集結重兵,要求奉系同意其提出的3項和談條件:「(一)東三省須服從國民政府命令;(二)奉軍須全體出關;(三)奉(天)吉(林)黑(龍江)各省,應改懸青天白日旗。」
  • 太平天國最後的決戰,李秀成手握20萬大軍,為何打不過2萬湘軍?
    1851年1月,洪秀全率領上帝教會眾2萬多人在廣西金田村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持續長達13年,吸引了大量的貧苦百姓加入他們的隊伍,太平天國全盛時期兵力超過百萬之眾,那麼聲勢浩大的太平軍為何不敵曾國荃的2萬湘軍?
  • 孫傳芳為對抗北伐軍,發明三愛主義讓人哭笑不得,晚年如喪家之犬
    為了奪取福建地盤,孫奉命於 1923 年 1 月率部從湖北經江西入閩,3月 20 日,北京政府任命孫為福建軍務督理。孫任軍務督理之前,福建政局與反直三角同盟(孫中山與奉、皖兩系的結合)的形勢密切聯繫著。
  • 王翦手握60萬秦國精銳,如果造反的話會成功嗎?說了你可能不信
    導語:王翦手握60萬秦國精銳,如果造反的話會成功嗎?要知道當時秦始皇要對付最難纏的楚國時,向王翦、蒙恬等一眾將領詢問,王翦回答說要60萬大軍,但是一個年輕將領李信卻只要20萬人,於是秦始皇啟用李信,結果被楚將項燕打的打敗,無奈之下秦始皇向王翦道歉並給了他60萬大軍攻打楚國,那麼此時手握60萬大軍,還都是秦軍精銳的王翦,如果想要自立為王造反的話,率軍回師有沒有可能成功呢?
  • 仇殺「混世魔王」張宗昌,作案人的結局如何?
    1915年10月,孫中山任陳其美為淞滬司令長官,出兵討袁,並在白渡橋刺殺了袁世凱的部下——彰威將軍、上海鎮守使鄭汝成。袁世凱因此對陳其美極其忌恨,下達密令,懸賞40萬大洋,要置陳其美於死地。張宗昌認為這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他通過時任江蘇都督的馮國璋,接受袁世凱的賄賂,開始策劃謀殺曾經是他上級的陳其美。
  • 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天皇投降是何反應?只寫了4個字
    導語: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天皇投降是何反應?只寫了4個字二戰末期,隨著納粹德軍的投降,太平洋戰爭的失利,日本敗局已定,但在中國戰場上的日軍依然企圖頑抗到底。我們來看看當時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在聽到日本投降後的信息是什麼反應,就知道當時日軍對於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到底是什麼態度了。岡村寧次在侵華戰爭中,為日軍立下很多的戰功,升職升得很快。
  • 下野的張宗昌想上臺,喝高吹牛,被拜把子的韓復榘誘殺
    韓復榘與張宗昌都是五虎上將,都是盤踞在山東的軍閥。不過,張宗昌的名聲比韓復榘壞多了。張宗昌為人無恥,為了不被郭松齡遣散部隊,說一句口頭語,被郭松齡怒罵,張宗昌跪下喊爹。在民間,山東軍閥張宗昌和韓復榘就是一個笑話。尤其是張宗昌讓人捧腹大笑的打油詩和韓復榘讓人忍俊不住的演講。
  • 北伐戰爭開始後,為何先討伐吳佩孚,而不先進攻盤踞江浙的孫傳芳
    1926年6月24日北伐戰爭開始時,需要消滅的北伐軍閥勢力主要有3個:一是直系軍閥吳佩孚,佔據著湖南、湖北、河南等廣大中原地區和陝西、河北的一部分,有20萬軍隊;二是從直系軍閥分化出來自成一系的孫傳芳
  • 秦國最慘敗仗:出兵50萬大軍,卻被5萬人打得潰不成軍
    從此秦國通往中原的必經之路就處於魏國的管轄之內,秦國為了奪回丟失的河西之地,屢次發動反擊戰可是卻都失敗了,一直到公元前389年,秦惠公集結了五十萬大軍,準備一舉收復河西。秦軍的首先攻擊目標就是河西重要的軍事要地陰晉,當時鎮守魏國西河郡的是戰國名將吳起。
  • 一個飛將軍,一個張三多,韓復榘和張宗昌火車站鬥法,誰會贏?
    陳鳳山一路大跑追了上來,眼看就要追上張宗昌,誰知,張宗昌的承啟官劉懷周也趕了上來,他一把抱住陳鳳山,使勁力氣,阻止陳鳳山追殺自己的主子張宗昌。可是,陳鳳山力氣太大了,他一下就掙脫了劉懷周的束縛,繼續窮追張宗昌。
  • 白溝河大戰,以少勝多的屠殺,60萬大軍竟敗給了詭異的天象
    公元1399年11月,燕軍在鄭村壩擊敗南軍李景隆的50萬大軍,打敗了建文帝北伐的第一次攻擊,十二月李景隆率軍退守到山東德州,重整旗鼓,準備次年再戰。這李景隆乃是大明開國名將李文忠之子,雖然長得一表人才,但是行軍打仗的能力,卻差其老爹甚遠,老子英雄兒好漢,這句古話放在李景隆身上那是對真理最好的反駁!
  • 《大秦賦》:秦國前後投入80萬大軍,最終消滅了楚國!
    朝堂之上,李信自認為只需要用20萬大軍就能消滅楚國,而老將王翦則秉承不同的意見。當然,秦王嬴政一開始同意了李信的方案,派遣他和蒙恬率軍攻打楚國。結果,李信、蒙恬前有項燕率領的楚軍,後有背叛秦國的昌平君羋啟,腹背受敵之下,李信和蒙恬幾乎將20萬大軍損失殆盡。
  • 山東王韓復榘,盤踞山東省長達7年,如何擁有14萬軍隊?
    軍隊數量從3萬多人,增加到了14萬左右。那麼,韓復榘如何擁有了10多萬軍隊,又幹了什麼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山東省的情況。目前,山東省、河南省都是人口大省,總人口都在1億人左右。其實在清朝統治的末期,山東省和河南省的人口,都超過了3000萬,屬於名副其實的人口大省。
  • 張作霖的大軍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這種武器:一件武器就要80塊銀元!
    在北伐戰爭開始以後,蘇聯還分幾次從遠東地區給北伐軍運輸武器,其中一次就運輸了18000支步槍,其中4000支日本30式步槍和14000支蘇聯莫幸納甘步槍,另外配備子彈1800萬發。
  • 太平天國扶王:率20萬兵馬救援天京,後服毒自盡而亡
    1857年5月,翼王石達開不顧天王與群臣請求,一言不合就是率10餘萬精兵悍將外出單幹,給洪秀全來次釜底抽薪,將太平天國陷入絕境。
  • 不可一世的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為何會栽倒在俄國?
    拿破崙為何會栽倒在俄國?歸根到底還是戰線太長導致補給困難等問題,最終拿破崙的60萬大軍在退出俄國時僅剩2萬人左右的兵力了。 拿破崙大軍進攻俄國時卻是勢如破竹,迅速向俄國內陸推進,但是與此同時法軍的補給線也越拉越長,獲得補給的困難也越來越大。
  • 億生寺之戰:鮑超「注水」之戰,3千湘軍擊敗10萬太平軍?
    3千湘軍擊敗10萬太平軍,真的假的。萬大軍與鮑超3000兵馬作戰,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先看看,陳玉成是否真的擁有10萬大軍,答案自然是否定。1857年5月,翼王石達開外出單幹,在安慶號召舊部前來歸順,聚集數萬兵馬。此時,太平天國所存精兵還有多少?陳玉成能控制的又有多少呢? 金田起義時,太平軍包括家屬在內也就2萬人,抵達南京後,兩廣出身的「老兄弟」損失過半,主要精兵都是湖南一帶招收的礦工、天地會,總計6萬。
  • 腦洞一下:其他大國在北美大陸集結5萬大軍,需要多大的力度?
    因為最近在超級大國,有人說什麼已經在邊境線上出現了來自其他大洲的5萬大軍,甚至已經擊落了一架F16。而且還說已經有3艘航母部署在了超級大國的東海岸;另外2艘航母部署在了西海岸。就是為了迎擊可能來襲的H彈和更多的外來入侵部隊。世界大戰似乎一觸即發。如此沒有基本地理常識的說法,還大行其道。甚至連超級大國的陸軍部門都專門出來解釋,說那些所謂鐵路運輸的自行榴彈炮其實是自家陸軍維修後準備重新部署的武器。
  • 張宗昌被暗殺始末:曾和韓復榘結拜,為何會在火車站被暗殺?
    04、軍閥張宗昌可惜好景不長,兩年之後馮國璋病死,失去了靠山的張宗昌又在直皖戰爭中打了大敗仗,徹底失去了在直系軍閥中飛黃騰達的機會。有奶便是娘的張宗昌一點兒也沒猶豫,又改投了奉系軍閥張作霖。一開始,張作霖對這個"三姓家奴"張宗昌並不信任,僅僅給了他一個營長的職務(由師長變成了營長)。可張宗昌的運氣很好,很快就找到了發跡的機會。
  • 孫權為何綽號「孫十萬」?他的10萬大軍,連800名士兵都擋不住
    實際上這是因為孫權率領東吳的10萬大軍進攻曹操的一座堅城,但是卻被800名士兵打得落花流水,就連自己也被差點生擒,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就要從赤壁之戰後的形勢說起了。公元214年,曹操率領大軍攻打東吳再次遭受挫折,於是曹操準備撤軍對付自己身後的張魯割據勢力,臨走之前,曹操帶走了合肥駐地的大量精銳軍隊,只留下了李典、樂進、張遼等人率領7000士兵鎮守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