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王翦手握60萬秦國精銳,如果造反的話會成功嗎?說了你可能不信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可以說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最大的一個功臣了,六國之中最難對付的趙國楚國都是王翦作為主將而消滅,又領兵消滅了燕國,兒子王賁更是帶兵滅了魏國和齊國,可以說這父子兩絕對是秦始皇手中最得力的幹將,即便是孫子王離,後來也能成為秦軍長城軍團的統帥,鎮守一方。可以說王翦一家在秦國絕對是功高震主了,在其他朝代都是非常危險的,可為什麼王翦卻毫無反意還能善終呢?
要知道當時秦始皇要對付最難纏的楚國時,向王翦、蒙恬等一眾將領詢問,王翦回答說要60萬大軍,但是一個年輕將領李信卻只要20萬人,於是秦始皇啟用李信,結果被楚將項燕打的打敗,無奈之下秦始皇向王翦道歉並給了他60萬大軍攻打楚國,那麼此時手握60萬大軍,還都是秦軍精銳的王翦,如果想要自立為王造反的話,率軍回師有沒有可能成功呢?
事實上造反在秦國是根本行不通的,因為秦國嚴厲的法律會牢牢穩住士兵的軍心,要知道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後就成了一個徹底的法治國家,而且是嚴刑峻法,其中一條很重要的就是連坐法,一人犯錯全家受罰,戰場上哪怕是逃兵行為士兵家屬都會受到牽連,更不要說造反了。像商鞅、白起這些秦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大臣都因為士兵顧忌而無法反抗,更不要說王翦、蒙恬這些秦始皇時期的大將了。
再者,王翦即便可以帶領這60萬大軍造反,也不一定可以成功,因為秦國既然能在李信打敗損兵20萬後還能短時間內重新集結一支60萬人的大軍,那也就意味著秦國國內肯定還有更大的動員潛力。
加之秦國當時還在國內重要關卡、北方韓魏趙燕等國有大量駐軍,即便是王翦造反,恐怕也難以成功,更何況還有內史騰、尉撩、蒙恬等一眾大將,即便王翦領兵作戰能力優於眾人,但總體謀略、兵馬、物資調配協調可能都不如他們,畢竟秦國將領一直是分外將和內將兩部分。
正因此,王翦在出兵時為了避免秦始皇猜忌,不僅主動將兒子王賁申請調去北方偏遠的燕國駐守,還向秦始皇大量請求土地、宅院、財寶,這才使得皇帝放下了對王翦的戒心,事實證明王翦也確實不負眾望,在第二年就滅亡了楚國,又一年後兒子王賁又率領一支騎兵在蒙恬之前逼降了齊國,只是到此時王氏父子就主動退隱,雙雙善終,後代一直到唐朝都非常興盛,比較著名的就有太原王氏一脈和琅琊王氏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