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的國家認同數據,扎心!不過,蔡英文正在「促進」統一!

2021-02-14 江蘇順風車

據環球時報轉引臺灣島內《天下》雜誌1月2日發布的年度民調顯示,在被問到「你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中國人,或都是?」時,認為自己是「臺灣人」的島內民眾比例為56.4%,認為兩者「都是」的佔34.1%,另外還有不到10%的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就是說,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至少佔56.4%,認為是中國人的臺灣人頂多是4成左右,與不認同的比例還有十幾個百分點的差距。由此可以看出,臺灣的國家和民族認同度,的確依然不高。

看完這樣的數據,是不是很扎心?的確太扎心了!他們黑頭髮黃皮膚,講中國話,寫中國字,卻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數典忘祖不肖子孫,你說噁心不噁心?扎心不扎心?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這次民調,只認同自己是臺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臺灣人,佔比已是5年新低。2017年,民調自認為自己是臺灣人而非中國人的比例高達76.7%,一年時間下滑幅度超過20%。與認同自己是臺灣人而非中國人比例大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認同自己是臺灣人也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臺灣人比例卻大增,佔比是歷年新高,其中認為「都是」的就佔34.1,%,加上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回答者,這一數據大約達到4成,而1年前這一數據只有2成多。民調調查,2017年20到29歲的民眾自認是「臺灣人」的比例佔76.7%,30歲到39歲自認為自己是「臺灣人」的比例高達66.8%;這一數據到了2018年,前者下降到了72.7%,後者下降到了59%。

經過這個數據對比,我們會發現,蔡英文執政一年半時間,臺灣人對國家的認同度不降反升,這和馬英九時期截然相反啊!馬英九時期,國家認同度是不斷下降的,而蔡英文僅僅上任一年半時間,臺灣人國家認同度就得到了飛升,這已經初步證明一點:蔡英文執政,兩岸統一的速度會更快!蔡英文推進「臺獨」的同時,支持「臺獨」的人反而降低了,國家認同度反而提高了。如此,估計蔡英文幹滿任期,支持統一的人數就要超支持「臺獨」的人數了。如果蔡英文狗急跳牆,搞「急獨」,那就直接武統了,臺灣統一得將更快!

進一步看上述的民調數據,我們會發現這樣的規律,即臺灣的年輕人、青年人是「臺獨」思維的主力軍,這與綠營過去20多年對臺灣民眾的「臺獨」洗腦密切相關。而且,越年輕的人在「臺獨」思維上反而就越頑固。在自認為自己是「臺灣人」的比例一年下降20%的情況下,20到29歲的比例卻只下降了4個百分點,30到39歲的比例也只下降了7.8%。由此可以推斷,最早轉變觀念的,是40歲以上的成年人,他們有更強的國家認同感。

不過,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自認為是「臺灣人」的人數就出現如此大幅的萎縮、國家認同感的人就有如此大幅的增加說明,臺灣人的思想不但不是不可改變的,恰恰相反,他們的思維是比較容易改變的。

過去一年臺灣人國家認同度大幅提升有三個重要原因:

一、蔡英文「立功」了!

在改變臺灣人認同度方面,蔡英文還真是「救世主」,立「頭功」,她執政一年半,臺灣民眾國家認同感大幅提升,比馬英九時期強太多了,馬英九時期這一數據是不斷下降的,因此「功勞簿」上應該狠狠地給她記一筆。這樣,將來兩岸統一蔡英文被抓起來的時候,就可以不必死刑了,可以考慮降為死緩。

試想,如果不是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我們也不會下決心對臺灣施加更多壓力,那麼臺灣看起來也不會突然這麼衰。臺灣如果不是那麼衰,臺灣老百姓也不會發現原來馬英九不是世界上最無能的人,蔡英文才是啊!蔡英文不但無能,還很壞,要把臺灣帶上不歸路。

而另外一些臺灣人睜眼一看,原來現在大陸比臺灣好,根本不是吃不起茶葉蛋和方便麵,而是現在臺灣方便麵在大陸快賣不動了,他們肯定覺得自己被蔡英文給騙了,於是國家認同度自然就上升了。

蔡英文倒行逆施,那就讓她再繼續一下,這樣兩岸統一會更快一點!

二、年長者對歷史的記憶讓他們更容易改變。

如果大家注意2017年和2018年的數據變化會發現,20歲到40歲的中青年變化相對較小,那麼變化大的應該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這充分表明,臺灣人的確是過去20多年綠營給毒害的。當然,這也說明,越成熟的人會越現實,當他們發現國民黨不行,選了民進黨之後也不行時,就會反思現在誰行。與此同時,如果他們看到了大陸的中共原來比臺灣的國民黨、民進黨行太多時,他們會反思的,正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選擇。有了這樣的比較,國家認同度提升就不偶然了。

三、臺灣離開大陸是真不行。

過去一年,由於蔡英文當局遲遲不承認一個中國,於是大陸切斷了兩岸官方往來,同時對臺的一些支持政策也沒有了,臺灣參加國際活動機會越來越少,甚至連臺灣人出臺灣旅遊買機票都會遇到麻煩。更重要的是,臺灣經濟一塌糊塗,讓人看不到任何希望。由此可以看出,臺灣離開大陸是真的不行,而美國也好日本也罷,根本救不了臺灣經濟,更何況臺灣和日本在一些領域還是競爭對手。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臺灣真獨立不了,臺灣離開大陸真不行,那麼他麼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會提升,人在溫暖的時候可能不知道冷暖,但大冬天裸奔就一定會知道的。

更為嚴峻的形勢是,面對蔡英文當局不斷推進「臺獨」,大陸已經宣布武統紅線,並且解放軍的艦機已n才繞臺,這都讓很多臺灣人認識到「臺獨」已徹底沒有出路。一方面是沒有出路,一方面又是大陸的重大發展機遇,這種對比時間長了臺灣人的心理會發生更多變化。

我們一定要劃下武統紅線的同時,努力通過宣傳、統戰、經濟、外交、準軍事等等手段,讓更多的臺灣人增加對國家的認同,讓他們知道「臺獨」沒有出路,不統一沒有出路,而統一之後會迎來美好日子。如此,支持統一的人會越來越多,反對「臺獨」的人會越來越多。未來,無論是武統還是和平統一,歸屬感都非常重要,這關係到臺灣未來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其實,通過數據,我們也能發現應該如何實施對臺宣傳和統戰工作。既然20歲到40歲的臺灣人最為頑固,40歲以上的臺灣人更有國家認同,那麼我們就針對這兩個群體的特點實施不同的統戰策略。

年輕人,要的是發展機遇,要的是收入提升,那麼我們就給臺灣年輕人提供發展機遇,可以在福建等沿海省份建立適合臺灣來大陸就業的產業園,吸引臺灣20歲到40歲的年輕人到大陸創業、就業,先把這批人給拉到大陸來,讓他們適應大陸的生活再說。當他們的現實利益與大陸捆綁,他們的命運與大陸發展連接,他們自己回去就會宣傳。直白說,就是要讓20歲到40歲的臺灣人到大陸淘金,當來到大陸的人賺得多,地位高,自然就會有更多臺灣年輕人到大陸發展,這批人的思想自然也就有變化了。

至於40歲以上的臺灣人,我們可以鼓勵他們到大陸定居、生活,讓他們體會大陸比臺灣的先進,當他們講給自己親戚朋友都是大陸的好,臺灣當然就會有更多人願意到大陸來發展、定居。

與此同時,對於那些頑固的「臺獨」分子,要強化打壓,包括在世界範圍內很多國家要進行包括私人活動的限制,要讓那些給自己貼「臺獨」標籤的人未來出臺灣就寸步難行,以此來威懾這些人。一般這些人都是精英,當他們意識到「臺獨」的成本和代價時,若非「臺獨」的核心分子,他們會儘量淡化「臺獨」情緒,這樣對臺灣民眾的引導自然就是認同一個中國的聲音更強而非像過去那樣。

在對臺統一方面,我們要做兩手準備,和平統一為努力方向,武統為終極手段,時機到了或迫不得已必須出手,根據實際情況哪種手段合適就用哪種。但是,無論用哪一種手段,都關係到未來統一後的治理與發展問題,現在進行宣傳和統戰工作都非常重要。因為,未來哪怕是武統了,更多的人支持統一的情況下,未來島內治理也將會更加容易一些,統一的成本和未來的過度時間也會更短一些。

當然,無論如何不管怎樣,目標就只能有一個:統一!而且,統一的準備工作應該從現在就開始幹!從宣傳和統戰下手,用軍事手段、經濟手段、外交手段等等去擠壓「臺獨」們的活動空間,然後讓臺海局勢越來越接近統一。換句話說,在當前局勢下,無論是蔡英文當局推進「臺獨」,還是臺灣「統派」人士推動統一,最終都只能是加速將兩岸推向統一,這樣才是正解。如果蔡英文當局不斷謀求「臺獨」並且越過紅線,軍事手段應對,她獨的那天就是兩岸統的那天;對「統派」我們要大力支持,要讓他們加大力度推動兩岸一統。

隨著時間推移,當越來越多的因素支持統一時,那麼統一也就瓜熟蒂落了!其實,武統或和平統一的形式是次要的,統一是否按我們主導的節奏更快地瓜熟蒂落才是最重要的!

來源:佔豪

網羅精彩內容。

歡迎關注:江蘇順風車!

相關焦點

  • 中評智庫:臺灣「被統一」 正在加速
    預計在蔡的新的任期,大陸為推動「和平統一」,還會推出更多的惠臺經濟、民生措施、政策,實現兩岸經濟、民生的一體化。  對此蔡英文拼湊班底,重用「智囊」,即刻反應,進行「反融合」。用胡蘿蔔加大棒的種種手段,威脅利誘,擺脫被動。  民進黨執政4年,臺灣的「被統一」正在不斷加速。這是客觀的事實。
  • 臺網友怒批:蔡英文下臺,我們要統一!統一臺灣只有這一個選擇?
    蔡英文,快下臺,這本是全體大陸人的強烈意願,但是現在臺灣省內民眾高呼蔡英文下臺的人是越來越多。根據海外網昨天的報導,臺灣最新民調發現,對大陸有好印象的臺灣民眾比例正變得越來越高,願意到大陸求學、就業的年輕人,比例達到8年新高。調查顯示,72%臺灣民眾認為大陸未來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68%臺灣民眾不擔心大陸實力增長不利臺灣。
  • 從這兩份數據看臺灣民眾的「統獨」立場和「認同」問題
    「儘快統一者」0.7%、「偏向統一者」5.1%,相加可見,支持國家統一的臺灣民眾僅剩5.8%,同樣創下26年數據統計的新低紀錄。若按支持「臺獨」、 「維持現狀者」和 「統一」三種類型劃分,臺灣民眾支持「臺獨」者佔35.1%;支持「獨臺」者佔52.3%;支持統一者佔5.8%。
  • 蔡英文很焦慮:臺灣「雙十節」透出統一六大氣象!
    九大「統派」中,統派團體負責人新黨主席鬱慕明、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主席張馥堂、夏潮聯合會、新同盟會會長陳志奇、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俊次、「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會長蔡裕榮、臺灣中華基金會會長董建華等九大「統派」團體齊聚一堂。  慶祝過程中,「唐韻合唱團」演唱「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和「我的祖國」兩首歌曲,獲得滿堂喝採。
  • 蔡英文,你可否識得《反國家分裂法》?
    臺「總統府」22日公布了訪問全文,蔡英文在專訪時稱,希望北京的兩岸政策更有「彈性」,對於「九二共識」,她婉轉地表示「承受的可能性不大」,以及聲稱「臺灣是一個國家」。對於蔡英文所講,北京在22日下午迅速做出回應。國臺辦發言人重申,只有堅持及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兩岸才能和平發展及交往。大陸涉臺學者則警示,蔡英文要走一條遠離大陸的路線,有搞「一邊一國」的傾向。
  • 原南京軍區副司令王洪光中將:武力統一臺灣的條件正在顯現
    【觀察者網綜合】據環球網10月21日報導,該網站今天刊發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洪光中將的文章《針對臺海環境解放軍應加強戰備訓演》,文中指出:《反分裂法》明確的武力統一臺灣的條件正在顯現。 王洪光在文章中說,蔡英文在「雙十」演講中閉口不提「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並在一系列言論中表示要「力抗中國的壓力」,「不會屈服中國的壓力」。
  • 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的新使命:為統一培養紅色力量
    返臺後,他在臺灣扛起五星紅旗,帶領和公開號召近3萬黨員及數萬民眾,誓言為追求國家統一、民族復興與「臺獨」作殊死鬥爭。如今,他已經成為蔡英文當局和「臺獨」勢力的「眼中釘」。他,就是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江湖人稱「白狼」的張安樂。從去年開始,蔡英文當局就以違反「集會遊行法」和「國安法」中的「叛亂罪」對張安樂進行偵辦,並將他列入永遠禁止出境名單。
  • 臺民眾想了解統一後「一國兩制」內容,蔡英文急了
    「統一聯盟黨」,首任黨主席、臺灣《觀察》雜誌社社長紀欣接受中評社訪問,談到蔡英文當局對於臺灣內部談統一的聲音正加大力道在縮緊一事表示,也不需要怪蔡當局這麼緊張,主要是他們感受到大陸統一的決心愈來愈強,且國際上的「一中」原則非常穩固,再加上害怕老百姓面對政治亂象和經濟不景氣,會開始想了解統一後的「一國兩制」內容,這種認同度往上升,對蔡當局當然形成很大壓力。
  • 蔡英文說臺灣絕不承認「一國兩制」,她說了算嗎?!
    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更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有些人有些勢力是誰?你懂的。只要一點名,他們肯定迫不及待向外蹦。不過沒關係,小丑再跳梁,也將要印證「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的新時代宣言。
  • 紀欣:臺灣民眾對「一國兩制」認同度上升
    ,談到蔡英文當局對於臺灣內部談統一的聲音正加大力道在縮緊一事表示,也不需要怪蔡當局這麼緊張,主要是他們感受到大陸統一的決心愈來愈強,且國際上的「一中」原則非常穩固,再加上害怕老百姓面對政治亂象和經濟不景氣,會開始想了解統一後的「一國兩制」內容,這種認同度往上升,對蔡當局當然形成很大壓力。
  • 臺退役中將:沒有「國家認同」,沒人願意聽你的
    不過他們的這種想法肯定是不會實現的,如果真到了要武力收復的地步,可能臺灣也堅持不了多久。10月11日央視新聞消息,自從蔡英文擔任了臺灣地區的領導人之後,兩岸的關係變得複雜嚴峻。民進黨當局為了破壞祖國統一,一直在搞一些「小動作」,而且一些人在他們的支持下,開始在大陸活躍刺探情報,想要給兩岸的統一製造麻煩。
  • ...被反嗆:蔡英文不是說沒有一個臺灣人需為自己的認同道歉嗎?
    綠媒《自由時報》5日晚甚至在社交媒體發文宣稱「統一頑固分子一網打盡」。該媒體 6日最新消息又稱,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揚言檢調單位應儘速追查。對此,黃智在賢接受環球網採訪時表示,「蔡英文不是說,沒有一個臺灣人,需要為自己的認同道歉嗎?」圖為議題二「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討論現場。
  • 「臺灣人認同」率創歷史新高,「天然獨」時代到來,蔡英文贏了?
    臺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近日公布2020上半年的「統獨、國族與政黨調查」數據,偏好「獨立」、臺灣人認同與民進黨支持率都創下新高。民調結果似乎反映,臺灣民眾歷經2019年民進黨啟動「抗中保臺」選戰的衝擊、蔡英文2020大選創下817萬高票紀錄,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動輒6、7成的施政滿意度,許多人認定民進黨將長期「執政」、「天然獨」時代已經來臨,臺灣將走向「獨立」的道路。
  • 統盟黨主席紀欣:臺灣民眾對「一國兩制」認同度上升
    ,談到蔡英文當局對於臺灣內部談統一的聲音正加大力道在縮緊一事表示,也不需要怪蔡當局這麼緊張,主要是他們感受到大陸統一的決心愈來愈強,且國際上的「一中」原則非常穩固,再加上害怕老百姓面對政治亂象和經濟不景氣,會開始想了解統一後的「一國兩制」內容,這種認同度往上升,對蔡當局當然形成很大壓力。
  • 【獨家專訪】統一聯盟黨主席紀欣:越來越多的臺灣人想了解「兩制」臺灣方案
    廈門衛視記者專訪了統一聯盟黨首任黨主席紀欣,紀欣表示,"一國兩制"是臺灣人民能夠接受的統一模式,目前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想了解統一後"一國兩制"的內容,這種認同度往上升,對蔡當局當然形成很大壓力。
  • 克服認同錯亂,臺灣青年需要高舉統一大旗支持和平統一
    ,就連原本最單純不過的2017年《中國新歌聲》兩岸歌唱交流比賽在臺灣大學校園,都被「臺獨青年」鬧場搞得活動最後不得不中止。綜觀我國五千年發展的歷史,邏輯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國最終都會走向統一。即使「臺獨」分子靠著挾洋自重和在島內不斷內耗,但這一切都是歷史的逆流,中國終歸統一,就如同剛剛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中,在談到臺灣問題就開宗明義就說到「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 蔡英文是兩岸統一大業「隱藏的隊友」!
    農曆春節前夕,臺灣多項民調紛紛出臺,偏藍偏綠、親「統」親「獨」,說啥的都有,比如對於蔡英文的滿意度調查,兩個民調的結果竟然可以相反。但臺灣《旺報》認為,最近幾個月的各類民調結果很像,整體而言,排斥統一的臺灣人在減少。其原因除了是對蔡英文的失望,就是兩岸政經實力天差地別,許多臺灣人逐漸拋棄對抗心態,「打不過,就加入它」。
  • 繼「每個籃子都沒你」後,「嘴硬」的蔡英文被罵得更「扎心」:我們...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友平】據臺媒11月20日消息,被島內網友諷刺「每個籃子都沒有你」的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又被國民黨籍臺北市議員羅智強「扎心」:「我們沒籃子。」對於臺灣未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蔡英文曾回應稱「我們不能像過去一樣,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當時,有島內網友諷刺蔡英文「嘴硬」。▲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截圖亞太15國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誕生,臺灣地區卻不在其中。
  • 大陸擬推《國家統一法》?蔡英文好自為之
    本月國臺辦在「國家憲法日」發布的一張宣傳海報,引發了兩岸對大陸或出臺《國家統一法》的猜想,國臺辦發言人對此並沒有明確否認,但是也沒有肯定答覆,只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憲法關於國家統一的規定是明確的,我們堅決貫徹執行。
  • 【政治資訊】臺灣統一已有時間表!!!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定於6月15日上午10:00在國臺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 有記者問:關於蔡英文即將在月底出訪巴拿馬,大陸派出商務部的副司長,請問國臺辦如何看待這一次蔡英文的出訪? 但是由於歷朝歷代對越南割裂歷史,對所謂的南國山河南帝居沒有緊迫認識,使得越南形成了獨立的史觀,變成一個獨立的民族,導致這些古漢人的後代在今天有許多人仇視中國,與中國有領土爭端,排華反華。這就是一個事實與諷刺,一個血的教訓。而今天的臺灣,正走越南的老路,欲獨立,先割裂歷史,形成新民族,臺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