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九大「統派」團體齊宣示反「獨」促統。
兩岸統一需要動員更多民間力量,特別是臺灣「統派」團體的參與。曾經,「統派」團體各唱各的戲,難以對「臺獨」形成巨大壓力。
「雙十節」是「中華民國」的誕生日,源起於1911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今年「雙十節」,臺灣九大「統派」團體走到一起。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中國統一聯盟」於10月7日在臺北市主辦「臺灣各界慶祝光輝十月」活動。
這次慶祝活動,統盟成員有來自屏東、高雄、嘉南、臺中和臺北等,近300人與會。九大「統派」中,統派團體負責人新黨主席鬱慕明、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主席張馥堂、夏潮聯合會、新同盟會會長陳志奇、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郭俊次、「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會長蔡裕榮、臺灣中華基金會會長董建華等九大「統派」團體齊聚一堂。
慶祝過程中,「唐韻合唱團」演唱「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和「我的祖國」兩首歌曲,獲得滿堂喝採。接著,各「統派」團體代表及本盟各分會會長上臺祝酒,眾人高呼「振興中華 統一祖國」。
統盟主席戚嘉林致詞時表示,我們「臺灣統派」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心靈如此契合。民進黨執政深化「臺獨」,促使「統派」理念融合高度一致。
鬱慕明致詞時則指出,在當前情勢下,新黨昨日「反獨」,今天「促統」。因為,「臺獨」會使我們臺灣邁向戰爭的深淵,我們不可等閒視之。所以今天我們要高喊「統派加油」「打倒『臺獨』」!
二、國民黨痛批民進黨表反「獨」決心
國民黨作為一個有123年歷史的「百年老店」,現在還有健全的組織系統,有各種人才資源,有47萬黨員,還不會一下子泡沫化。它作為臺灣政壇上一股重要政治勢力和反「臺獨」力量,會繼續存在。若國民黨找回黨魂,東山再起也不是完全沒有希望。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10月9日發表「雙十講話」,痛批民進黨當局大搞「去中國化」,包括「行政院長」賴清德的「臺獨」立場,同時批評民進黨執政一年多來,不斷挑動仇恨對立, 「臺灣民主已出現嚴重倒退的危機」。
吳敦義堅定表示,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這是中國國民黨的使命與任務」。並宣示,國民黨是臺灣社會「正義」和「穩定」的力量,不僅要建立和諧公義的社會,還要確保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
三、臺灣6個南太平洋「友邦」同時鬆動
臺媒曝:臺灣6個南太平洋「友邦」正同時出現鬆動。
臺灣《旺報》10月8日撰文分析了臺當局「友邦」的尷尬現狀。報導指出,美國與密克羅尼西亞的《自由聯盟協議》協議最快可能於2018年結束,而中國大陸也正積極地在經濟、軍事等方面與密克羅尼西亞展開合作,並讓其成為中國和南太平洋島國合作的典範。
報導稱,一旦中密成功建立有別於美國「自由聯盟」的全新合作模式,周遭南太平洋島國可能會群起效仿。臺媒進一步爆料,在臺灣南太平洋6個「友邦」之中,帛琉和索羅門群島近年來開始向大陸頻頻示好。
據悉,帛琉總統雷蒙傑素今年7月就曾公開表示,歡迎中國協助太平洋島國對抗全球變暖。與此同時,蔡英文原定於今年下半年訪問帛琉以鞏固「邦誼」,但至今仍未成行。臺媒認為,臺灣地區與帛琉的關係顯然已出現變量。
自從巴拿馬與臺灣「斷交」後,臺灣島內民眾都在猜測,在剩下的20個所謂「邦交國」中,誰會是下一個。
四、臺民眾生活方式逐漸被大陸同化
中國大陸經濟實力全球第二位,還在持續增長,實力就擺在那裡!隨著網際網路普及和兩岸人民交流增多,臺灣民眾的一些生活方式逐漸被大陸同化中。
臺灣《旺報》10月10日發文盛讚大陸行動支付,大陸兩大行動支付系統,支付寶出現較早,市佔率仍贏過微信支付,但在使用上來講,微信因其方便性,有後來居上的趨勢。現在許多臺灣人都使用大陸的行動支付,生活方式逐漸被同化中。
林小姐的表姐在兩岸來來去去,支付寶跟微信支付都申辦了。她表示:「微信則是零碎的小金額購物最方便。」 至於支付寶,則不必像微信需綁定大陸手機,在臺式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都可以使用,一般購物者通常當做網購的專屬付款帳戶。
五、認同五星紅旗的力量在成長
想讓五星紅旗插遍臺灣,需要積累民意,需要對認同統一的團體和個人給予堅持支持。
為「慶祝光輝十月」,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10月1日下午2時至4時在臺北組織了一場盛大的國慶節紀念活動,插上五星紅旗,與大陸同胞同為祖國慶生。當天活動至少2千人參與遊行。許多大陸網友得知這一消息,紛紛在網絡上發起聲援。
此前的8月18日,成立近半年的臺灣人民共產黨在創黨所在地臺南新營舉行集會,現場插放了多幅五星紅旗,還舉行了升旗典禮。
臺灣人民共產黨成立於2017年2月,訴求兩岸和平統一,是臺灣第6個以「共產」為名的政黨。9月18日,這場活動的與會人員除了臺南當地民眾之外,也有一些人遠自臺北等地而來。臺灣人民共產黨總理林德旺受訪表示,該黨成立半年來,黨員有三四千人。兩岸和平拼經濟、和平統一則是他們的目標。
據報導,臺灣現在以「共產」為名登記的政黨還有 「臺灣共產黨」、「中華民國共產黨」、「中國共產聯盟」和「臺灣民主共產黨」等。
早在1994年,臺灣農民、前民進黨資深黨員王老養就在臺南縣新化鎮「共產山莊」成立「臺灣共產黨」。不過,臺當局以「不合法」為由,拒絕對其進行登記註冊。直到2008年臺灣「大法官會議」通過「釋憲」,該黨才最終成為「合法政黨」。該黨號稱有黨員2000多人,外圍親近者約20萬人,自稱「最正宗的共產黨組織」。王老養在島內知名度相當高,經常開著印有「共產黨」大字、插著紅旗的招牌式豐田車在島內進行宣傳。
六、民調顯示「鐵桿臺獨」僅26%願意打仗
最近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員易思安在其新書中提及「中國大陸擬在2020年『攻臺』」,引爆了島內的話題:若兩岸一旦開戰,「臺獨」人士會採取什麼行動?
美國杜克大學與臺灣政治大學之前共同執行的「臺灣民意與安全」調查顯示,在「臺獨」中,「鐵桿臺獨」佔比不到三分之一,而在「鐵桿臺獨」中也只有26%的人表示願意參軍打仗。如果戰爭真的開始,這個比例恐怕會變得更小,因為「臺獨」必敗無疑。
臺國民黨前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曾譏諷「鐵桿臺獨」:「陳亭妃(民進黨『立委』)當兵流鼻血不行、林飛帆(『太陽花』學運學生代表)閃兵當養老院替代役、黃國昌(『時代力量立委』)裝近視不當兵、林昶佐(『時代力量立委』)裝漏尿不當兵、陳為廷(『太陽花』學運學生代表)延畢延兵役」,這些不當兵的花樣百出」。
臺退役陸軍中將吳斯懷很清醒。在社交媒體臉譜上發文表示,民粹與無知才是臺海真正的危機。支持「臺獨」的人,準備為「獨立建國」犧牲生命嗎?
還要看到,2018年臺軍將從現有的「徵兵制」,變為「募兵制」。本就有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當兵的囧境,可能會變得更囧。
臺灣一名高中教師在《聯合報》上撰文稱,10年前奉派教召參加臺軍「漢光演習」,然而所有士兵任務只有一個:撐過7天。不過,他感到疑惑:為什麼長官們都有信心撐過7天美國會出手相助?
這位黃姓教師最後稱,如果臺軍改成「募兵制」,還不如索性乾脆一點,解放軍打來時直接宣布投降,那一切都不必費心了。
民心不可背。
這五年,大陸一直在積累民心。更多民間力量參與,將加快兩岸統一。
五年來,兩岸在經濟、社會、民生領域開展了多項合作,籤訂了多個合作協議,臺灣成為大陸的第7大貿易夥伴,大陸是臺灣最大交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臺灣的對外投資2/3選在大陸。2016年兩岸人員往來高達934萬人次。
特別是大陸「惠臺青創」政策,正好切中臺灣社會的痛點。過去兩年,超過6000名臺青在50多家青年創業基地實習或工作,今年暑假則有4000多名臺灣學生在大陸各地企事業單位實習。
前國臺辦副主任王在希認為,與陳水扁相比,蔡英文的手法更具有欺騙性,容易讓人產生幻想,因此也更具有危險性。只要「臺獨」分裂勢力不觸碰《反分裂國家法》的三條底線,我們不會放棄和平統一的努力。臺海最終是和是戰,關鍵看臺灣當局。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說過,「臺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雖然和平不一定能實現統一,但統一了兩岸才能實現持久和平。近代中國內戰不斷,就是因為沒有統一,共產黨統一大陸後68年始終保持和平,就是證明。未來幾年兩岸關係會如何發展,很大程度上要看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
「臺獨」若一意孤行,統一必將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