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九寨溝縣的張大哥,今年46歲,自2008年作為當地民兵隊加入汶川抗震行動後,十多年間陸陸續續地參與了十幾次大型救災行動,比如2010年舟曲泥石流救災行動、2013年岷縣地震抗震救災行動、2017年九寨溝8·8大地震抗震救災行動等。
其中,九寨溝大地震是距離他最近的一次,震中就在他的家鄉。張大哥清楚地記得,地震後不久,他開始組織村民和村裡民兵隊員一同前往九寨溝景區開展救援。
在前往九寨溝景區的路上,遊客、車輛非常密集,偶有山體滑坡的痕跡和跌落的滾石。當一顆顆瘮人、碩大石頭砸落在張大哥面前時,身邊的吵鬧聲他已經聽不見了,驚慌的遊客、村民圍在一起,害怕得不知所措。
碎石阻擋了撤出的通道,令山路變得更狹窄,但此處不能停留,一定要快速撤離。張大哥走到隊伍最前面開始指引,讓大家一個一個有序疏散,繞開碎石,繼續撤離。大夥也都很給力,最後全部都撤離成功,沒有人員受傷。
張大哥表示,自己從小生活在這裡,對這裡的地形情況非常了解,泥石流、山洪、滾石等情況時有發生,所以只要他有時間,就會去多了解些,有機會的話他還經常報名參加各種災害相關的培訓。
通過平日裡各種培訓,張大哥學到了很多防災減災的應對技能。慢慢地自己還開始懂得了如何判斷災害的類型,如何在災害來臨時自救和互救,面對不同災害的不同解決方法等等。
2018年6月25日,九寨溝保華鄉三合村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危急時刻張大哥協助村兩委組織村民疏散,安全轉移全村628人到當地小學避難,轉移過程中沒有人員受傷。
2019年9月,壹基金在九寨溝地震災後重建工作之一:災後社區綜合減災項目第二期發出招募隊員的號召,張大哥便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
張大哥平時有機會也外出務工掙錢,他是家裡的頂梁柱。不過有些培訓時間和務工時間衝突了,張大哥卻說,相比起一天多掙兩百塊,自己更相信知識的力量。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豐富自身災害意識;只有不斷實踐,才能提升自身災害技能、判斷身邊的災害隱患,才能幫助身邊人自救互救。他笑稱:命沒了,兩百塊算啥。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超過2.4億人次受災且每年每6個人當中,就有1人受災。尤其是近幾年,九寨溝山區,泥石流、山洪、滾石、崩塌、地震頻發,很多人面對災害,仍抱著僥倖心理,平時忙於生計,沒有意識且沒有行動學習災害應對技能。所以面對災害發生時,不知所措,加重災害帶來的損傷。
壹基金安全家園項目於2015年發起,在災害風險較高的社區,建設社區志願者救援隊伍,動員社區居民學習自救互救技能。項目為社區志願者救援隊伍配置應急工具/裝備,組織標準化應急技能培訓,支持居民參與制訂「農戶-隱患點-社區」三級應急預案、開展社區應急演練/宣傳等活動,全面提升社區應對災害的能力。
截至2019年底已在四川、雲南、陝西、山東等地的259個社區開展,整合資源、統籌力量。切實加強基層應急能力建設,聯合89家社會組織,建立了259支社區志願者救援隊伍,從基層防範化解社區居民身邊的安全風險,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其中,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鹽店村、雲南省昭通市會澤縣以禮社區、深圳市羅湖區筍崗社區等3個項目點被評為國家綜合減災示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