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推介一部小短片《深坑》,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1.男主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一個深坑,於是他想辦法搬石頭去填坑,運了很多石頭都難以將坑填滿,他有些氣餒。
2.後來男主看到有位大力士運來一塊巨石,這塊巨石剛好可以堵住坑,但是他跨過這個坑後就把石頭炸掉了。男主有些絕望。
3.再後來,一位長腿怪人在男主面前輕輕鬆鬆跨過這個坑。主角更絕望了。
4.力氣小、腿短、不聰明的主角也想像長腿怪一樣跨過這個坑,一鼓作氣往前衝,最後掉入坑裡狗帶了。好杯具啊。
5.故事的最後,來了一個巨人,他輕輕鬆鬆地背來一筐石頭,一次性把坑填滿,走過之後還補了一腳,不想讓其他路人過這個深坑。
6.這個坑象徵著什麼呢?
我覺得這個坑象徵著社會的階級。大力士、長腿怪、巨人代表著資產階級,他們是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的人。落入坑中的人代表著無產階級,一群沒背景的普通人。
在社會階級固化的今天,馬太效應明顯,有錢人家的孩子會更優秀,窮人家的孩子唉.這是社會現實,雖然有成功的個例,但不能代表大多數。努力有意義嗎?努力有盡頭嗎?我有一段時間對這兩個問題特別疑惑,現在想明白了,努力可能沒有「意義」,可能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但是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努力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大多數普通人沒有那麼多資源和能力去改變自身的階級,但如果你認命了,那麼就沒有翻身的可能性了。
前兩天我跟朋友聊到「努力」這個話題,我覺得階級的跨越不是單純靠努力就能實現的,會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響,比如家庭背景,教育資源,機遇。所以說人的努力效果是有限度的。朋友說,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你努力到極致,就可能得到你想要的,俞敏洪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到底我們其實是在討論內因和外因哪一個更重要。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也不可忽視。努力有程度有大小之分,成功沒有唯一的標準,懂得平衡現實和理想的關係才是最重要的吧。
我經常在知乎熱榜上看到一個話題,為什麼農村出身的孩子即使考進了名校,畢業出來還是競爭不過城市的孩子?我發現「比較」真的是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農村孩子跟城市孩子比綜合能力,起點高的人跟起點低的人比社會財富,這本來就不公平啊,他們考進名校本來就犧牲了很多,畢業之後還要跟起點高的人比社會地位,這會不會有點殘忍?視鏈無處不在,經濟發達的地區鄙視經濟落後的地區,北大的鄙視北大青鳥的,有錢的鄙視沒錢的.媒體又在製造焦慮,95後年收入千萬,你已經被同齡人拋棄了...
記得在朋友圈看到A發過一條朋友圈,大致意思是,我不夠優秀,我對不起爸媽。但是在我看來,她已經很棒了,修雙學位,拿獎學金,老師同學都很喜歡她。我不知道怎麼安慰她。這也許就是努力的人比你還努力,因為對自己的要求高,我這個資深Diaosi沒有發言權。
另外還有,B國外留學,已工作。某天發消息給我說,我好像慢慢地承認了自己的平庸。我先是驚了一下,然後想想承認自己普通也沒什麼不好,至少能與現階段的自己和平相處。最後我回答,你以為你是少部分人,其實你是大多數人。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以前會因為自己沒有從1分到10分的改變而感到難過。現在的我會因為自己從1分到3分的改變而感到開心。努 力過自己想過並且能得到的人生,不為難自己也不抱怨世界,這樣就很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