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是港片繁榮年代的代表人物。在那個年代,湧現了周潤發、成龍、周星馳、張國榮等一大批優秀演員,他們的名字就是票房的保證。如今的「星爺」已經封神。但是,香港電影圈有一句話,仍然讓周星馳尷尬至今,充滿了遺憾。圈內人都說,香港電影「成也周星馳,敗也周星馳」。為何周星馳竟成了香港電影的掘墓人?!
周星馳
要解釋這件事,先要明白香港電影是如何騰飛的。在香港電影的鼎盛年代,小小的香港就有1000多家電影公司。而這些電影公司的資金來源,大部分都來自臺灣,一般是臺灣電影院線老闆或有洗錢需要的幫派成員的。即使是拍電影聞名,且有黑道背景的向氏兄弟,也不是用自己的錢拍電影,而是用臺灣金主的。
向華強、兒子向佐
向華強、陳小春媳婦應採兒
當時流行的模式是這樣的。香港公司先定演員和檔期,然後發給臺灣金主,金主覺得演員票房號召力不錯,有得搞,就會給香港電影公司打錢。這些錢本身就能覆蓋所有的製作成本,而且一般還有不少富餘。所以香港電影公司即使電影0票房,也是有盈利的。將拍片風險完美轉嫁給臺灣人。
馬雲、周星馳
最會運作的,當數向氏兄弟。他們拿了金主的錢(一般一收就是收10部電影的),馬上將錢投入到自己的賭場與地下錢莊中快速運轉,等到電影上映,用香港電影的票房來覆蓋製作成本,從而大賺特賺。
因此選擇能打動臺灣金主的大牌演員就成了重中之重!香港的影視公司大都有黑幫背景,如果明星不配合,為了爭搶大牌演員,往往會採取一些過激行為。所以那時候發生了一些諸如綁架明星(劉嘉玲)、持槍威脅(劉德華)、半夜闖家門(林青霞)的事情。
周星馳正是那個年代湧現出的「頭牌」之一。拍攝《家有喜事》,張國榮只拿295萬片酬,周星馳要800萬,黃百鳴卻敢給他,而不必擔憂票房能否支撐。因為能請來周星馳,金主給黃百鳴的錢自然水漲船高,開拍前就已經賺錢了!
報刊爆料周星馳當主演的戲,臺灣金主打錢數額從800萬依次漲到1000萬、1200萬、1500萬、2200萬。
但是,臺灣的金主也不是傻瓜。香港那套運作,他們也是清楚的。只是院線能賺到錢,大家雙贏,還是OK的。但如果票房泡沫破滅呢?恐怕就要一拍兩散!
1993年,周星馳、張曼玉、吳孟達、黃秋生主演的電影《濟公》票房慘敗。這部電影是臺灣四海幫堂口老大花3000萬買斷的。可票房連自己打錢的一半都沒收回來!這給當年火爆的香港電影以及臺灣金主潑了一盆「透心涼」。
張曼玉《濟公》劇照
臺灣金主們逐漸冷靜下來。面對香港電影一再的「獅子大開口」,他們不再盲目打錢,而是更謹慎地考慮盈利問題。臺灣金主們決定抱團壓價,與香港電影公司談判。
成龍
成龍、曾志偉等作為香港代表都曾來臺灣談判。周星馳當年作為香港一張「王牌」,也曾被成龍、曾志偉叫來「鎮場子」。可最終這場談判還是破裂了!
香港電影人有恃無恐。他們認為如果香港不再給臺灣院線供片,臺灣院線最多堅持三個月。但是臺灣金主們抱團去遊說臺灣當局,讓臺灣方面放開了外國電影的進口配額!大量外國電影湧進臺灣市場,香港電影人傻了!失去了瘋狂的資金支持,香港電影從此走向下坡路。
因為雙方談判的「導火索」是周星馳《濟公》的慘敗,周星馳又是港片泡沫瘋狂年代的頭面人物,因此圈內人都這樣哀嘆,「成也周星馳,敗也周星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