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國家電影局發布通知,稱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於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
闊別175天,電影院終於要開業了!影迷們的心情有多激動?萬達電影公眾號發布消息後,不到10分鐘閱讀數就突破了10萬+。躍躍欲試的影迷已經開始催排片了。
但很多人應該也能猜到,影院復工最開心的還不是影迷,而是購物中心。
如果說購物中心裡留客最高效的因素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說是全城唯一一家網紅店,有人可能會說是超市,但現在看來,一切可能都要給電影院讓路了。
為什麼這麼說?原因很簡單,網紅店對人群的吸引力度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形成集聚效應,沒有及時地更迭,很難會保持持續穩定的客流。
而超市的目標群體大多是中年為代表的家庭消費,需求明確,對於購物中心的貢獻不大。
而電影院則是幾乎可以覆蓋全部群體,特別是新消費群體;一般設置在商場頂層,有效為商場底層品牌導流;觀影時間前後,可以有效為餐飲和娛樂項目帶來連帶消費。
微影數據曾經就「購物中心和電影院究竟誰養活誰」為主題做過一個調查,先將影院分為兩類,在商場內部的影院定義為直接輻射,開在商場周邊1000米以內的定義為間接輻射。在探究商場業績與影院票房的相關性時,對40組影院+購物中心做出了數據分析,得出的結果如下:
商場業績與直接輻射影院票房的相關性指數為0.7,屬於較強的正相關關係;商場業績與間接輻射影院票房的相關性指數為0.65,也屬於較強的正相關關係。也就是說,電影院與購物中心屬於「絕對CP」,你好我也好。
報告指出,除了我們聊到的對標人群,電影院對於購物中心的引流頻率相對於其它商業模式更高。在觀影旺季,影院一個月可以上映超過30部影片,休息日更是被新片排滿,一個月85%的票房被5-6個熱門影片佔滿。
而反觀其它商業模式,快時尚雖然1-2周上新一次,但宣傳渠道比熱門影片少之又少。電影一般都會有專門的宣發機構和宣發套路,無形之中為電影院招攬人流。
從時間上來看,電影院為購物中心帶來的人流幾乎是全天性的。從早上9點到晚上10點的排片,吸引客人貫穿了整個購物中心的營業時間。顧客一般會提前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來到商場,開啟了最少2個小時的不定向購物時間,特別是傾向於在觀影前後進行餐飲消費。
其中,圍繞著午飯和晚飯這兩個黃金時間段的排片,為商場一天的人流峰值助力不少。藝恩研究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下午16點到19點,商場客流和影院客流開始相互影響,到19點到達峰值。
隨著7月20日解封令的發布,電影院們終於也快熬過了至暗時刻。前段時間,中國電影家協會出具了一份報告,稱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電影票房同比2019年下降88%。不同規模的影院同比下降87%-91%不等,全部影院在2月份開始入不敷出。前段時間,橙天嘉禾在天津的某店發布閉店公告,影院方面表示,在疫情和營運成本的壓力下,等不到復工的那天,無奈關店。
暗無天日的半年裡,電影院也在迫切思考:如何自救?
在疫情期間,多個影院想到了轉型零售的方案,根據北京商報報導,大地影院、蘇寧影城等影院都在以超值禮包或者低價甩賣的方式售賣零食、飲料和周邊,試圖通過去庫存的方式扛過疫情。
但顯然是不夠的。最近,萬達電影、金逸影視、北京文化等多個院線陸續發布業績預告,可謂慘重:萬達電影預計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虧損15億-16億,金逸影視預計上半年虧損3.1億-3.9億。
根據國家電影局在去年年底印發的文件來看,到2020年全國電影院熒幕總數將達到8萬塊以上,未來兩年內熒幕數增速將達到15%,超過以往任何一年的增長速度,實體電影行業正面臨加速洗牌。
復工之後,影院的未來會在何方?
小編發現,在數位化零售的浪潮之下,有很多影城在探索新的玩法。
2016年,蘇寧正式進入電影行業;2017年底,蘇寧影城進入蘇寧智慧產品族群之一,並喊出「影城+零售」的經營策略,把觀影融入到了商品、支付、服務、營銷為一體的零售生態圈,貫通線上和線下全渠道的消費渠道。
具體來說,影迷在觀影過程中,可以在蘇寧影城櫃檯或線上商城獲取到蘇寧極物、蘇鮮生、蘇寧國際、蘇寧體育等業態的各類產品,選擇現場提貨或者快遞到家。
同時,蘇寧打通了蘇寧影城與多個業態的會員,支持會員通過積分兌換影票、使用各業態的優惠券和PP視頻的線上觀影資格,還有機會獲得線下影迷見面會的入場券。
去年8月底,可口可樂花了51億美元收購了全球第三大咖啡連鎖品牌Costa,正當業界都在猜測可口可樂的未來布局時,可口可樂CEO站出來表示,收購Costa並非針對剛剛與雀巢籤訂合約的星巴克,而是要在加油站、電影院、便利店等場景提供更多即時消費的咖啡。
如果你是愛逛超市和便利店的朋友,應該已經發現了,最近Costa瓶裝的咖啡已經上市了。小編嘗試後感覺口感還不錯,相較雀巢來說口感要更純正一些(沒那麼甜)。如果Costa未來可以進入電影院與雀巢通貨架而戰,我認為Costa未必會輸。
而Costa在英國布局電影院場景其實要更早一些。2011年,Costa收購了咖啡售賣機品牌Coffee Nation,推出咖啡無人終端服務,客戶可以在觸控螢幕上下單並取餐,後來這項服務為Costa貢獻了英國市場超過2成的收入,是增速最快的服務。
可見,咖啡零售+電影院,也不失為一門好生意。
既然電影院對購物中心有這麼強的引流作用,如何能好好利用起來呢?目前來看,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客從何處來、去哪裡、幹什麼三個問題,而商場的數位化解決方案就可以擺脫主觀猜測,很精準地回答這三個問題。
以容易網為購物中心定製的數位化解決方案來看,利用場外的數據洞察能力和人臉識別技術,數位化方案可為進場的消費者精準打上標籤並予以跟蹤。
在這個過程中,商場方不僅能做出影院消費的用戶畫像,還能從顧客行為軌跡中分析出他們的喜好傾向,進而可以輔助調整鋪位決策,優化場內運營動線,把熱門商鋪帶動冷門商鋪,鋪設在去往影院的路途中,使得場內流量更加均衡。
同樣,用戶大數據也可以反哺給院線,通過篩選不同影片的人群畫像、預訂電影票的行為數據為院線選片和排片作參考,達成影院與購物中心的雙贏。
周一,電影院復活了,你要衝去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