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霍伯格:當代最優秀的芭蕾舞者的「雙城記」

2021-02-23 悅遊CondeNastTraveler
大衛·霍伯格不僅是當代最偉大的芭蕾舞蹈家之一,還是第一位在全世界最重要的兩家舞蹈團(紐約的美國芭蕾舞團和莫斯科的波修瓦芭蕾舞團)擔任首席芭蕾舞演員的人。這位生活在如此不同的兩個城市的新時代芭蕾舞者努力讓生活達到更好的平衡——就像他在舞蹈時輕盈地躍起到半空,然後又毫無意外地平穩著陸。(進入「悅遊中國」訂閱號更多精彩服務)

大衛 · 霍伯格(David Hallberg)的一天總是從扶手槓開始。正是在這根樸實無華的木頭欄杆上,他與自己的身體朝夕相伴。他來回擺動著腿腳,讓肌腱韌帶跟隨著鋼琴的節奏,擺脫掉昨日的睏倦與傷感,使它們逐漸記憶起自己所應當承擔的責任。

這根扶手槓或許在紐約,2005年起,霍伯格在美國芭蕾舞團擔任首席舞蹈演員,長住紐約;或許是在莫斯科,2011 年,他成為了第一個被聘為波修瓦芭蕾舞團首席舞蹈演員的美國人,又與莫斯科結下不解之緣;或許在其他什麼城市也會有這樣一根扶手槓。地點並不重要,在他行遊不定的生命中,不變的唯有這扶手槓,那就是他的根基。 

紐約,霍伯格其中的一個家,美國芭蕾舞團的舞蹈演員斯特拉·亞布雷拉( Stella Abrera)在《天鵝湖》開幕前的熱身。

如果你足夠幸運能夠看到霍伯格在舞臺上的表演,那你很有可能會把他當成一個已幻化出血肉之軀的幽靈。然而若沒有扶手槓上的練習,沒有那些揮汗如雨的歲月,就不會有這位完美無暇的芭蕾王子。

霍伯格個子很高,四肢修長,這個留著濃密淡金色秀髮的美男子有時徜徉於藍色《天鵝湖》的岸邊,有時又徘徊在《吉賽爾》的陰鬱森林中。他的舞技純粹而古典,教科書般的伸展姿態在絕美的足弓之上更顯灑脫,高挑的身軀絲毫沒有減弱動作的輕盈迅捷。人們毫無疑問會用「高貴」這個詞來形容他在臺上的姿態。

儘管這位從亞利桑那州來的32歲舞蹈家的藝術水準已經達到了無可爭議的高度,但他並不滿足於停留在這些榮耀的頂點。他是一位孜孜以求的藝術家,總在尋求新的挑戰和新的領域,哪怕是去不同的地方,或者適應不同的編舞——他曾在阿列克謝 ·拉特曼斯基(Alexei Ratmansky)編排的《火鳥》(Firebird)中扮演長著獠牙的黑巫師卡歇伊(Kaschei)。 

在莫斯科的波修瓦芭蕾舞團與斯沃特拉娜 · 扎卡洛娃( Svetlana Zakharova)一起排練《 天鵝湖》。

「每個舞團都有自己的風格,正因如此,波修瓦芭蕾舞團才會那麼有魅力。」他說,「他們的跳躍更激進,編舞也更激進。」霍伯格隨美國芭蕾舞團在莫斯科的演出轟動一時,就在那期間,傳奇的波修瓦舞團藝術指導謝爾蓋 · 菲林 ( Sergei Filin ) 對他發出了邀請 。「這並非順理成章的一步 , 」 他說, 「這看上去更像是一次重大的改變甚至冒險。」

霍伯格完美的技術與靜穆的氣質與波修瓦舞團並不全然相配,後者更看重的是宏偉與厚重之美。(後來很不幸,2013年1月,一個心懷不滿的舞蹈演員用強酸襲擊了菲林,後者不得不接受了二十多次手術來修復臉部,並且只恢復了一部分視力。) 霍伯格只得去請教拉特曼斯基(他是菲林在波修瓦舞團的前任,現任美國芭蕾舞團駐地藝術家),對方的回答很明確。「他說,『你必須忍受。這是事業中的必經之路。』」 

「 你就是個穿著緊身褲的本尼迪克特 · 阿諾德(Benedict Arnold,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功臣和叛徒)。」霍伯格加入波修瓦芭蕾舞團後,著名主持人史蒂芬 · 科爾伯特(Stephen Colbert)與他開玩笑說。然而,霍伯格加入波修瓦事實上卻象徵著新世界的規則,這規則或許並不完美,但至少允許舞者同時為波修瓦舞團和美國芭蕾舞團效力,且不用擔負叛國的罪名。對於兩個歷來劍拔弩張且時下關係緊張的國家來說,如果舞蹈能夠成為相互理解的語言,那麼霍伯格就扮演著類似桂冠詩人的角色。誰能更好地體現美國藝術的現狀?誰能更好地將對抗轉變為合作?七月,霍伯格隨波修瓦舞團在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演出了《天鵝湖》。「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像是回家,」他說,「就像是由我歡迎波修瓦來到美國,並向它展示美國的藝術。」正如攝影師亨利 · 路特威勒(Henry Leutwyler)(本文圖片由他攝製)所說 : 「他是雙方的使者。」霍伯格對融入外國的環境並不陌生。16歲時,他從菲尼克斯前往巴黎,在巴黎芭蕾舞學校學習。「我誰都不認識,」他說,「我也不會說法語。因此我對一切都很茫然,在俄羅斯也一樣。但是離開巴黎時,我滿載而歸,所獲得的經驗遠遠超過吃到的苦頭,因此我覺得莫斯科也能帶給我這些。在俄羅斯,我沒有選擇,不論成敗,唯有向前」。巴黎歌劇院舞團(Paris Opera Ballet)和波修瓦舞團都是國家級的芭蕾舞團,是國家的驕傲,被寄予厚望。而霍伯格之所以受到兩種體制的追捧,正是他天賦異稟、才華橫溢的證明;此外, 能夠生活在這樣一個可以被分享的時代,他是幸運的。 YouTube上有霍伯格在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學校的影像,當時的他身材極其瘦長,穿著黑色緊身褲和大號的白色舞鞋,看上去就像只兔子。一頭金髮的他儘管只是在練習著一些小移動,但已然能從他的頭部、肩部、柔軟的背部以及完美的五位腳姿態上看出卓爾不群的舞蹈氣質。那時,在遠 隔萬裡的法蘭西,人們正打磨著這枚遠渡重洋而來的璞玉。 這是芭蕾舞者的必由之路。所有舉重若輕的優雅表演,只能通過經年累月的勤奮,通過頑強的、無休止的練習,通過流血的雙腳和疼痛的肌肉,通過不懈追求那永遠也無法達到的完美,才能實現。這些過程無人得見,舞者的辛勤只為給觀眾奉獻一場精彩的演出,只為去追求身體和運動的 自由極限。對於那些能夠在莫斯科、紐約或者世界上其他什麼地方看到大衛 · 霍伯格演出的人而言,尤其值得感激的,正是他的自由。 
成立於1776年,直到20世紀,它與聖彼得堡的皇家俄羅斯芭蕾舞團(Imperial Russian Ballet,後來更名為基洛夫芭蕾舞團,現在叫作馬林斯基芭蕾舞團)一直是競爭對手。不過隨著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因為靠近克裡姆林宮的權力核心,反而使得波修瓦舞團危機重重。
史達林去世後,波修瓦實際上成了個宮廷舞團,有時它是掌權者們的娛樂工具,有時為共產主義宣傳系統提供文化支持,有時又是向國外來賓顯擺的展覽品。在冷戰最為僵持的時期,芭蕾像美術、體育和科技領域一樣,成了體現國家體制優越性的戰鬥標誌。蘇維埃國家機器驅動著大量國營的學校和舞團,因此必然造就了很多優秀的舞蹈家,但同時又在壓抑他們的藝術天性,不允許他們進行風格上的創新,藝術家們只能通過官方考察的形式去西方旅行,且全程由克格勃陪同。正是因為蘇維埃政府對於這些天才的藝術家們在創作上的壓抑,致使他們做出無奈的選擇。1924 年,喬治• 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隨蘇維埃國家舞蹈團訪德期間叛逃。
1961年,魯道夫• 雷利耶夫(Rudolf Nureyev)在法國叛逃。
1970年,基洛夫芭蕾舞團在倫敦的皇家節日音樂廳演出時,娜塔莉亞• 瑪卡洛娃(Natalia Makarova)失蹤:她去尋求政治避難了。
1974年,米哈伊爾• 巴裡什尼科夫(Mikhail Baryshnikov)隨基洛夫芭蕾舞團巡演期間,逃離多倫多劇院的後臺,跳上一輛等候多時的神秘汽車消失了,從此再也沒有回他的祖國。美國的芭蕾舞迷們有時會緬懷那些蘇維埃叛逃者雲集的歲月。一個舞者為了離開他們的舞臺,來到西方跳舞,要做出多麼大的犧牲啊!這是多麼的悲壯!多麼讓人振奮!有一天,你居然能出門買票去看一位成熟的藝術家、一位舞蹈明星,他/她曾經是那麼得遙不可及,被禁錮在鐵幕的另一側,而現在他/她為自由賭上了一切,這又是多麼讓人激動!當然,這種緬懷是愚蠢的。叛逃,對於那些深諳其中滋味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折磨,而世界上最好的舞者和編舞者之間長達幾十年的隔閡對所有人都是損失。.
文章來源
《悅遊Condé Nast Traveler》2016年2月刊
「目的地」欄目經過重新編輯
攝影:Henry Leutwyler
撰文:Maggie Shipstead
微信編輯:Steven
悅遊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齊云:在臺北生活28年之後,他說「臺北是我的情人」

相關焦點

  • 北京當代芭蕾舞團丨中國人自己的當代芭蕾!
    而「當代芭蕾」是指在審美原則、創作過程和訓練方法等方面,積極借鑑和吸收現代舞的一些經驗,融合現代舞訓練體系,形成的具有現代意識和當代精神的新芭蕾舞蹈風格。它既拋開了古典芭蕾的束縛,又超越了古典芭蕾的語言程式,憑藉與生俱來的叛逆性與時代感,逐漸成為了國際舞蹈領域的重要形式。
  • 舞者譚元元:我選擇了芭蕾,芭蕾也選擇了我
    此前,譚元元看過第一季的《舞蹈風暴》,這檔節目讓大眾認識了各個類別的舞蹈,這是譚元元最喜歡的地方。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能夠最直接接觸舞者的平臺。「我覺得舞蹈是世界的語言,現在我們有這個舞臺,能夠呈現我們的藝術,各種各樣的語言可以通過舞者的身體來講述。」同時,譚元元最近也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一年有10場演出,在劇院裡有多少觀眾能夠看到?
  • 芭蕾舞者 正午·視覺
    「幾乎所有芭蕾舞者都是強迫症患者和完美主義者。舞臺上看似輕盈、流暢的舞步,凝聚了臺下無盡的苛責。」
  • 芭蕾舞者張超藝丨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舞者日復一日的努力,只為舞臺上綻放的美好,或許僅如曇花一現般短暫,卻也是最燦爛的煙火。因為對芭蕾的熱愛而堅持,因為王子夢的追求而勇往直前,即使遍體鱗傷,依舊努力涅槃重生。作為一名專業的芭蕾舞者,張超藝無論寒冬酷暑都要日復一日高強度聯繫,大量的積累,量的積累從而達到質變,而每一次動作的重複都不是簡簡單單的重複,而是要將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極致,從而讓肌肉產生記憶,這樣芭蕾舞者才能將再舞臺上呈出最完美的姿態。這樣高密度高強度的訓練,一天之內跳壞兩三雙舞蹈軟鞋早已是家長便飯,或許一雙雙舞鞋上的磨損很久早已是他們功勳紀念。
  • 為了成為學院最好的芭蕾舞者,他們使出了渾身解數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褪去舞臺之上的耀眼光環,每個芭蕾舞者其實都是苦行僧,難以想像他們曾經付出過多少努力,背後又經歷了哪些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網飛流媒體上線的美劇《美麗舞者》,就聚焦芝加哥唯一的一所精英芭蕾舞蹈學院,來自不同背景的年輕學生來到這裡追求夢想。
  • 芭蕾舞者,時尚的現代繆斯
    芭蕾舞者的形象成長為一個受人尊敬的美麗和富有魅力的人物,她的標誌性服裝——緊身短裙,成為許多先鋒時尚設計師的靈感來源。紐約服裝技術學院博物館(FIT)策劃舉辦了「芭蕾舞者:時尚的現代繆斯」主題展覽,這是第一次以古典芭蕾舞和芭蕾舞者在時尚圈的影響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從2020年2月11日開始,原計劃持續到2020年4月18日。
  • 舞臺以外的芭蕾舞者 Ballerina Project
    芭蕾舞者在華麗的舞臺上偏偏起舞的場景我們再熟悉不過,但換成車水馬龍的街頭又會怎樣的效果呢?美國攝影師Dane Shitagi花了12年時間拍攝舞臺以外的芭蕾世界,在諸如夏威夷瀑布,曼哈頓消防通道,多倫多電車等各種你意想不到的環境下捕捉芭蕾舞者的美態。舞臺以外的她們素麵朝天,放下披肩長發,換上簡單的緊身衣和裙裝,在那個似乎不屬於她們的地方優雅自如地展現芭蕾之美。
  • 俄羅斯芭蕾|那些年女舞者的成功之路
    俄羅斯的芭蕾舞劇世界聞名,芭蕾舞者在其中更是功不可沒。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五位俄羅斯優秀芭蕾舞女演員,看看那些年她們的成功之路~世界最美天鵝 烏裡揚娜·洛帕特金娜代表作:《天鵝之死》來自世界最著名的馬林斯基劇院的她
  • 舞臺之外的芭蕾舞者 Ballerina Project
    芭蕾舞者在華麗的舞臺上偏偏起舞的場景我們再熟悉不過,但換成車水馬龍的街頭又會怎樣的效果呢?
  • 那個被寄予厚望的芭蕾舞者,去女團選秀了
    很多人發現,訓練生中間有不少熟悉的身影,其中就有去年在《舞蹈風暴》刷爆熱搜的芭蕾舞者張藝凡。楊楊老師也對她說:十年二十年地跳,有一天你也會站在舞臺最頂尖。其實都說明,他們的表演在專業上是有缺陷的。也就是說,雖然在普通人看來是非常美的表演,但專業的舞蹈,不是光美就夠了。
  • 王一博《天天向上》挑戰芭蕾 高顏值舞者牽手舞蹈情緣
    為湖南衛視熱播綜藝《舞蹈風暴》中的高顏值單身男女舞者覓佳緣,天天兄弟挑戰洗腦爵士舞,錢楓王一博「求抱抱」版芭蕾舞姿爆笑登場;胡杏兒、劉芸、孟佳組「助攻姐姐團」,為單身舞者們的「聯誼」助攻,胡杏兒當場被男舞者好身材圈粉「想自己上」,劉芸更是「控訴」鄭鈞「被練瑜伽的騙走」內幕,好不歡樂!
  • 芭蕾老師周曉:從舞者到師者的綻放
    芭蕾被稱為足尖上的藝術,芭蕾舞姿優雅動人,舞者四肢修長、曲線優美,每一個踮起足尖、起跳旋轉的瞬間,都凝注著舞者的酸痛與汗水。
  • 《芭蕾舞者油畫》病關索-協助拍攝
    芭蕾舞者油畫【第1幅圖】此作品由蘇州攝影愛好者闞先生在著名的溫州地區拍攝芭蕾舞者油畫【第2幅圖】此作品由遼寧攝影愛好者須先生在著名的廣東地區拍攝芭蕾舞者油畫【第3幅圖】此作品由山東攝影愛好者晁先生在著名的成都地區拍攝
  • 當代芭蕾大師依利•基裡安的舞蹈之路
    ——依利•基裡安Jiri Kylian(1947年3月至今)如果我們要了解荷蘭舞蹈劇場,要了解當代芭蕾的發展,依利•基裡安是無法輕易繞過的人物。就連他出任藝術總監的1975年,也被業界公認為「當代芭蕾」的起始時間。
  • 南非舞者在荒蕪之地跳起芭蕾,撲面而來的神秘感!
    你見過這樣的非洲原生態芭蕾舞嗎 真是充滿神性與力量啊 視頻裡的舞者名叫Kitty Phetla,來自南非。 其後的10多年裡,Phetla接受過芭蕾舞、西班牙舞蹈、當代舞蹈和非裔舞蹈的融合訓練。 在她看來,芭蕾舞並非西方世界的專利,非洲舞者也可以跳芭蕾,而非洲觀眾也應該有機會欣賞到芭蕾。
  • 芭蕾舞者臺下的這些故事
    朱妍9歲時在瀋陽音樂學院附中接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之後考入北京舞蹈學院芭蕾系深造,1995年畢業進入中央芭蕾舞團,一跳就是19年。談起進團跳的第一個舞劇《天鵝湖》,朱妍記憶猶新。那時,她剛從北京舞蹈學院畢業,還是個毫無演出經驗的小孩兒,一進團就跳世界最著名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真有些吃不消。
  • 硬糖少女303張藝凡和芭蕾女神譚元元,舞者如何珍惜自己的羽毛
    何炅主持,2020年一開始,就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一個個優秀的舞者學習芭蕾的張藝凡現在20歲,和譚元元大放異彩的年紀類似,譚元元18歲,成為美國三大芭蕾舞團之一的舊金山芭蕾舞團最年輕的獨舞演員。>於是乎張藝凡就成了這樣尷尬的存在,加入了女團,但是實力並不被認可,她沒有楊超越那樣好的強大路人緣,一個本來優秀的舞者
  • Hello 天津 你可想知道芭蕾舞者的一天是怎樣的
    2015年末至2016年元旦期間,天津電視臺國際頻道 Hello天津欄目組的鏡頭,就這樣描繪了來自歐洲芭蕾藝術中心俄羅斯的,克裡姆林宮劇院芭蕾舞團裡,芭蕾舞者們的一天——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卻是在俄羅斯進入了最繁盛的時代,從十九世紀下半葉開始,俄羅斯逐漸成為歐洲芭蕾的中心,儘管俄羅斯不是芭蕾的原創者,但是他們在極大程度上豐富了這種藝術形式。
  • 最美的妙齡芭蕾舞者 有一雙看了讓人心疼的腳
    每一位芭蕾舞者在很小的時候就忍受著超乎常人的艱辛與痛苦,很多女孩都羨慕芭蕾演員的高貴氣質,但是有誰知道她們幕後付出的痛苦。俄羅斯攝影師Daryan Volkova是一名芭蕾舞者,同時也是一名攝影師,專注拍攝和她一樣的她身邊的這些芭蕾舞者。
  • 北京當代芭蕾舞團芭蕾藝術中心
    王媛媛,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是中國享有國際聲譽的現代芭蕾編舞家,北京舞蹈家協會理事。先後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與美國加州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北京當代芭蕾舞團創始人,現任藝術總監、舞團團長。曾任中國國家芭蕾舞團駐團編舞,丹麥皇家芭蕾舞團、香港演藝學院、紐約市芭蕾舞團、上海芭蕾舞團及天津芭蕾舞團的客席編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