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七子之歌》背後的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作曲家一夜譜曲

2020-12-21 騰訊網

1999年12月20日,隨著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葡萄牙結束了對澳門的統治。當時澳門培正中學小學部年僅七歲半的小姑娘容韻琳領唱,帶著濃厚澳門鄉音的《七子之歌》,也隨著這一重大事件廣為國人傳唱和知曉。

《七子之歌》是由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1925年3月創作於美國紐約。當時聞一多先生正在美國留學,當看到整個國家都處於混亂之中,國弱民窮,為了能夠早日投身報國,聞一多先生毅然決定提前結束留學生涯,啟程回國。

聞一多先生是在1925年5月從美國登上了回國的輪船。6月1日抵達上海。但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他踏上國土的前兩天,就在上海英租界內英國巡捕面對抗議日本資本家打死中國工人的群眾,公然開槍射擊,打死13人,重傷數十人,150多人遭到逮捕,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聞一多先生心中滿是憤怒,對當時的政府充滿失望甚至絕望。在北京聞一多先生遇到了當時《現代評論》的編輯楊振聲。

楊振聲也曾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於1924年回國投身教育,曾在武昌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清華大學等擔任中文系教授。

相同的經歷,面對國家羸弱的感同身受,讓他們成為摯友知己,聞一多先生於是決定將原本準備給另一本雜誌投稿的《七子之歌》等幾篇詩作一併先由《現代評論》進行首發。

1925年7月4日《現代評論》第2卷第30期上刊登了《七子之歌》,隨後11月25日出版的《大江季刊》第1卷第2期也發表了這組詩歌。

《七子之歌》一經刊出,便引起了廣大愛國青年和群眾的強烈共鳴。當時有讀者讀後感慨「讀《出師表》不感動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 不孝; 古人言之屢矣。餘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 不知清淚之盈眶, 讀《出師》、《陳情》時, 固未有如是之感動也。」

《七子之歌》包含了七首短詩,分別以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順、大連等七個遭割讓、租借的中國領土為題,每首七句,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的心聲。

但不知什麼原因,聞一多先生的這組《七子之歌》並沒有收錄進他的詩集《紅燭》和《死水》中,也沒有收錄進《聞一多全集》,以至於這組《七子之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並不為人熟知。直到澳門回歸前夕紀錄片《澳門歲月》方面請著名作曲家李海鷹為《七子之歌--澳門》譜曲。作為祖籍中山的李海鷹讀了詩歌以後,心情萬分激動,含著熱淚僅用了一個晚上便完成了譜曲,也就此為我們留下了一首傳世經典。

而今澳門回歸祖國21周年之際,我們再次吟唱《七子之歌》,回望新中國成立這七十一年的風雨歷程,隨著我們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深入,中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曾經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苦難一去不復返。雪百年之恥,圓民族之夢,所有的中華兒女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徵程中熱血沸騰,驕傲自豪,我們必將在先輩愛國主義旗幟的感召下,再接再厲,譜寫歷史的新篇章,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

附《七子之歌》全文:

序: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因擇其中與中華關係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鬥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香港

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臺灣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我胸中還氤氳著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

威海衛

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老的海,

這邊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

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

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

我背後葬的儘是聖人的遺骸!

廣州灣

東海和硇州是我的一雙管鑰,

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

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

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

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

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

九龍島

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

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

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湧!

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

旅順,大連

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

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地比擬?

兩個強鄰將我來回地蹴蹋,

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

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

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

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相關焦點

  • ...文藝】《七子之歌—澳門》背後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作曲家一夜譜曲
    【方志四川•文藝】《七子之歌—澳門》背後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作曲家一夜譜曲 2020-12-2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澳門珠海大學生共唱七子之歌 獻禮澳門回歸21周年
    澳門珠海大學生共唱七子之歌 獻禮澳門回歸21周年時間:2020-12-20 22: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澳門珠海大學生共唱七子之歌 獻禮澳門回歸21周年 1999年12月20日,隨著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葡萄牙結束了對澳門的統治。
  • 《時光的旋律》(第二季):賈凡今晚再唱《七子之歌——澳門》
    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每當《七子之歌》響起,大家就會想到在20年前澳門回歸祖國的歡慶時刻。當五星紅旗在澳門徐徐升起,那種熱血沸騰的情感,深深烙印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裡。對於當年年僅八歲的賈凡來說,詞曲作者聞一多和李海鷹是讓自己敬仰的兩個名字,當20年後的他有機會再唱經典《七子之歌——澳門》,他更想去探索這首歌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 澳門回歸20年,那首經典的《七子之歌》至今讓人熱淚盈眶
    新華社記者 凡軍 攝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香港所有報紙對這一歷史時刻作充分報導。新華社記者 張燕輝 攝澳門舉辦「邁向美好明天大巡遊」。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那一年,全國的大街小巷都飄蕩著一首歌的旋律——《七子之歌》。它以赤子深情的呼喚,觸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弦。今天是澳門回歸20周年,這首經典歌曲至今仍然被人們廣為傳唱。
  • 《美麗中國》澳門《七子之歌》在線宋祖兒歌唱祝福祖國
    《美麗中國》音樂專輯澳門《七子之歌》的第五首單曲是由宋祖兒新近演唱的,在中國青年報網易雲音樂和全媒體平臺同步發布(微博,微信和客戶端)!每唱《七子之歌》時,人們都會想起澳門回到祖國的歡慶時刻。這樸素是真誠的,充滿了太多的深情《七子之歌》,歌詞選自愛國詩人聞一多的《七子之歌》,這首曲調由著名作曲家李海鷹作曲。任何時光循環,當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時,過去心中所有的辛酸都變成了驕傲和驕傲。這首歌無論我聽了多少遍,帶著深深的韻味和深厚的感情,他仍然充滿了情感和淚水。
  • 《美麗中國》澳門篇《七子之歌》上線 宋祖兒以歌聲祝福祖國
    《美麗中國》音樂專輯第五首單曲澳門篇《七子之歌》由宋祖兒全新演繹,於4月11日零點在網易雲音樂、中國青年報社全媒體平臺(微博、微信及客戶端)同步上線!「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 11歲女孩被譽七子之歌新傳唱人:琴棋書畫樣樣通
    記者 鄭巧20年前,一首《七子之歌》撥動無數中華兒女心弦。
  • 《時光的旋律》(第二季): 歌聲飄過20年,今晚探尋《七子之歌...
    今晚(10月14日)湖南衛視19點30,湖南經視19點45將播出第13集《七子之歌——澳門》,敬請關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很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每當《七子之歌》響起,大家就會想到在20年前澳門回歸祖國的歡慶時刻。當五星紅旗在澳門徐徐升起,那種熱血沸騰的情感,深深烙印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裡。
  • 澳門回歸祖國20年!《七子之歌》合唱團重聚!!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一首《七子之歌》,響徹大江南北。在澳門大三巴牌坊前,三百名小朋友童聲合唱,至今仍然流傳為經典。回歸之後,《七子之歌》並沒有被澳門人民淡忘。澳門回歸二十周年之際,新的歌曲傳唱人龍紫嵐小朋友,在廣播當中向當年「回歸合唱團」的成員們發出邀請——重聚大三巴,再度唱響當年的「赤子之心」。
  • 聞一多創作的「七子之歌」見證了澳門回歸,也見證了中國崛起
    」……這首由聞一多先生所創的《七子之歌》,想必早已經感動了許多人。但是,當時的我國正面臨著新舊軍閥混戰和各國列強欺凌,喪失的許多國土都尚未收回,比如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大。因此,聞一多在悲憤之下創作了《七子之歌》。
  • 李玉剛獻禮澳門回歸20周年 全新演繹《七子之歌》
    網易音樂12月20日報導 在澳門回歸20周年之際,李玉剛受邀新華社隆重推出原創音樂《七子新歌》,在大眾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七子之歌》的基礎上,進行全新的音樂創作,將一腔愛國熱血與滿滿的團聚情懷融入其中,以此紀念澳門回歸
  • 李玉剛獻禮澳門回歸20周年,重新改編創作「七子之歌」
    新京報訊 在澳門回歸20周年之際,李玉剛受新華社之邀推出原創音樂《七子新歌》,《七子新歌》是在經典之作《七子之歌》的基礎上進行全新音樂創作的歌曲,將愛國熱血與團聚情懷融入其中,以此紀念澳門回歸20周年這一歷史時刻。
  • 還記得唱《七子之歌》的小蘿莉嗎?她現在長這樣了…
    大家對這個當年的澳門小蘿莉還有印象嗎?17年過去了,來看看她變成什麼樣子了~1998年底,央視拍攝記錄片《澳門歲月》專題片,需要找一個能歌善舞的澳門小朋友唱主題歌,於是,容韻琳在澳門幾千名小學生中脫穎而出,幸運地演唱了由愛國詩人聞一多作詞、廣州音樂家李海鷹譜曲的《七子之歌》。
  • 七子之歌是如何誕生的
    這組《七子之歌》就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寫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聞一多就在寫給好友梁實秋的信中將之稱為「國家主義的呼聲」。之後不到兩個月,也就是 1925 年 5 月,聞一多踏上了歸國的旅程。他提前結束學業,就是為了早日投身到報效祖國的行列當中。6 月 1 日,他乘坐的輪船停靠在上海碼頭,聞一多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 他們演唱的《七子之歌》《山楂樹》,別有一番風味
    為拓寬協會的視野,以及提升嶄新的世界溝通技術,協會組織並製作具澳門特色的歌曲視頻《七子之歌—澳門》,讓世界進一步認識澳門,認識「海之音合唱團」;同時透過比賽活動學習世界,走進合唱的新領域。用擬人化的手法,把澳門、香港、臺灣等七個被割讓、租借的地方,比做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傾訴他們受盡列強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願望,寫下組詩《七子之歌》。1998年初,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的總編導在一次偶然翻閱聞一多詩集時,發現了組詩《七子之歌》,即請祖籍廣東中山的作曲家李海鷹先生為其中《七子之歌—澳門》譜曲。
  • 《七子之歌》的新一代傳唱人為什麼是她?
    20年前,澳門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澳門大三巴牌坊,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這座城市與祖國母親的血脈親情。20年後,同在澳門大三巴牌坊,當年唱響這首歌的小學生們,如今已是澳門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他們與一位小姑娘一起,再次唱響這首歌。視頻裡的這個小姑娘,與當年第一代傳唱人容韻琳帶著澳門味道的普通話不同,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 《七子之歌》伴澳門女孩容韻琳成長20年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31日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小學生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並祝他們和全國的少年兒童節日快樂。習近平在回信中表示,我經常想起《七子之歌》,歌中表達的遊子對回到母親懷抱的渴望十分感人。
  • 紀念澳門回歸21周年:當《七子之歌》響起時,我又想起了你
    它的名字,叫做澳門。一首《七子之歌》讓年幼的我們記住了澳門,但是那時候還無法理解這首歌背後的沉重歷史和人們期盼祖國統一的厚重情感。直到後來,當我們了解了澳門的歷史之後……澳門在先秦時期屬於百越之地,後秦始皇一統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歸屬南海郡。宋末元初,大量華人定居澳門,直至16世紀中葉,明世宗嘉靖年間。1553年開始,有葡萄牙人居住澳門。
  • 《歌唱祖國》邀「回歸合唱團」喚醒獨家記憶
    其中,為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澳門城市音樂故事作品《七子之歌》率先播出,帶領觀眾重溫回歸記憶,領略澳門風採。傳唱人誠邀「回歸合唱團」 大三巴前再唱《七子之歌》《七子之歌》的歌詞來源於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創作的題為《七子之歌》組詩中的第一篇。在詩中,聞一多將澳門比作遠離母親的孩子,哭訴他們受盡列強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心願。
  • 《七子之歌》,一次跨越千裡的合唱,再次唱響,意義非凡
    20年前的容韻琳今天,是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的日子。《七子之歌》再次在澳門大三巴牌坊前被唱響,11歲的小女孩龍紫嵐繼1999年澳門姑娘容韻琳第一次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七子之歌》後,成為新的傳唱人。詩人對澳門的呼喚,正是編導在《澳門歲月》中所要宣洩的情緒,共鳴之處就是中華民族祈盼統一,祈盼澳門回歸祖國的主旋律。」攝製組找到了李海鷹,他在一遍遍地吟誦聞一多的詩句後,流著淚完成了曲子。《七子之歌  (澳門回歸20年版) 》MV 官方版12月18日,人民日報首次用5G技術,連接北京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的學生們異地合唱《七子之歌》,為澳門回歸2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