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原本是人們走親訪友歡聚團圓的好日子。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喜慶的節日氛圍,中國人度過了一個難忘、特殊的春節。當人們調侃著「終於能躺在家裡為社會作貢獻」的時候,有這樣一群人,懷抱著必勝的信念,逆向而行,奔赴一線。他們,就是中國醫生!
對於醫生,我們時刻在依賴、時常在忽視、時而在抱怨,卻從不了解……近年來頻頻發生的醫患問題,也時刻在提醒我們,我們急需構建互信的醫患關係。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型醫療人文紀錄片《中國醫生》應運而生,為人們直觀了解中國醫生打開了一扇窗口。《中國醫生》由愛奇藝全網獨家播出,首次將鏡頭對準醫護人員這一群體,在全國各地六家大型三甲醫院,通過長達一年的跟蹤拍攝,客觀、真實地記錄了中國醫生的日常工作狀態,講述了中國醫患之間的溫情故事,傳遞了中國醫生不為人知的內心聲音,以構建健康互信的醫患關係。
直面中國醫生「007」的工作狀態
2000萬人次,是我國醫院每天需要接待的患者數量。在這樣高密度的病患人流量背後,醫生們超負荷工作成為了常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使得大醫院人滿為患,大型三甲醫院成為全國各地患者千裡迢迢來治病的地方。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待命,「007」的工作狀態,讓醫生們有時候和家人一起吃頓熱乎乎的飯,和朋友一起小聚,都變成了一種奢侈。
在第一集《摯誠》中,作為河南省人民醫院綠色通道的發起者,國家高級卒中中心主任朱良付24小時隨叫隨到,親自負責每一次急診。晚上結束一天的工作,朱良付剛回到家中和妻子孩子見上一面,又接到急診電話,匆忙穿上大衣走出家門消失在夜色中。另一位主人公是全年無休的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從早上八點開始就在醫院四樓到七樓的通道上來回奔波,一天完成了三臺手術方有幾分鐘的休息時間。
像朱良付、王東進這樣的醫生在中國不在少數,《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表明,23.6%的醫生從來沒有休過年假,而40%的醫生每天睡眠時間根本不足6小時。但是即便如此,他們也未曾退縮一步,健康所系,性命相託,懷著對生命的摯誠,不辭疲憊地診治、挽救著每一個病人。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醫患關係
拋開「救治」和「被救治」這樣表層的醫患關係,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係更是兩個有血肉有感情的鮮活的人之間的關係。他們之間固然有矛盾,但是也不乏將心比心的換位思考、信任和理解。作為一部用事實講話的紀錄片,《中國醫生》通過一個個真實又溫暖的故事,呈現了彼此陪伴、安慰、鼓勵、理解、信任的醫生與患者及家屬之間的關係。
在第三集《妙手》中,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整形美容外科的主任舒茂國遇到了患有唇顎裂的小患者李復淵。小復淵是被現在的養父母收養,看著這對養父母即便承擔高額的醫療費用也堅持為孩子做手術時,舒茂國內心被觸動,決定通過募捐為孩子提供免費手術。醫者仁心,仁者醫心,不止治病救人,更是治癒心靈。
任何一種職業都需要有反饋。尤其對於醫生這樣承受生命重量的職業群體來講,能夠治癒更多的病人,能夠得到患者積極的情感反饋,是醫生們面對超負荷工作量,面對諸多醫學難題時堅持下去的職業動力。在《希望》這集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賃可說:「如果沒有一種感情上的反饋,我會很難堅持下去。能夠得到病人的情感反饋,就如同輸氧。」
這樣的醫患故事,不再是我們看到的醫患之間的矛盾問題,而是醫生和患者之間互幫互助、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溫情畫面。多一份理解就少一份誤會,多一份信任就少一份傷害,將心比心的換位思考,或許是改善複雜矛盾的醫患關係的一劑良藥。
縱觀整部片子的拍攝,紀錄片《中國醫生》通過冷靜客觀的鏡頭語言呈現了中國醫生們的真實工作狀態,講述了醫患之間的溫情故事,也是在全民戰「疫」情況下,向堅守一線的醫務人員致敬,讓廣大群眾了解可敬可愛的白衣天使。讓我們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艾正新)
(責編:嶽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