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點到平面距離計算」問題的求解一般方法與技巧

2021-01-10 高考自主學習課堂

(即高中數學必修2 - 第14講 基礎應用之「點到平面距離計算」)

1. 基本問題說明

在立體幾何中,經常會遇到求解各種距離的情形,比如點到平面、直線到平面、平面到平面或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一般來說,這些問題都可以、也需要以「點到平面的距離」基本問題為立足點來解決。因此,點到平面距離計算也是立體幾何最常見的基本問題之一。考查時,它既可以作為一個單獨問題出現在簡單的選擇題或填空題中,也可以與其它基本問題綜合的方式出現在解答題或難度較大的選擇題或填空題中——要麼是待求解的最終問題、要麼是求解過程中一個中間步驟的問題。

2. 解決基本問題的一般方法

直接法作點到平面的垂線,找到垂足,然後構造一個可用的直角三角形來求解問題。適用於垂足好找,且相關線段長度可方便計算的情形。等積法(間接法)利用含有高h的各種公式,如稜錐體積V=Sh/3,若能方便地求出基本量S,以及已知V或可方便地以其他方式得出V(等積思想),便可間接求出h。適用於不方便甚至無法直接求解高而底面積易得出,且體積已知或易通過其它途徑方便地求得的情形。向量法(間接法)向量法其實質也是間接法。與等積法類似,要麼不容易確定高,要麼直接計算不出來高,此時若很容易知道頂點到平面上某點的向量,則可以方便地利用下述方法求解:

提示:由於有些學生學到這節內容時,還未學空間向量(文科一般不學這部分),所以把向量法的相關例題放到選修2-1部分了。在這裡說明該方法的目的是讓大家看到最基本的三種方法的整體,利於大家比對和深化理解與記憶。

確定一個點的射影(如垂足)位置的方法(分情況)① 斜線上任意一點在平面上的射影必在斜線在平面的射影上;② 若一個角所在平面外一點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那麼這一點在平面上的射影在這個角平分線上;③ 若一條直線與一個角的兩邊夾角相等,那麼這一條直線在平面上的射影在這個角平分線上;④ 兩個平面相互垂直,一個平面上的點在另一個平面上的射影必在這兩個平面的交線上;⑤ 若三稜錐的側稜相等或側稜與底面所成角相等,那麼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外心;⑥ 若三稜錐頂點到底面各邊距離相等或側面與底面所成角相等,那麼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內心(或旁心);⑦ 若三稜錐的側稜相互垂直或各組對稜相互垂直,那麼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3. 典型示例

例1 如圖,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其稜長為1,求點A到平面A1BD的距離。

講解:

本題實質為距離計算題。點A到平面A1BD的距離就是三稜錐A—A1BD的底面A1BD上的高h。由於垂足不易確定,本題用間接法——等積變換求解問題。

例2 如圖,已知正四稜柱ABCD-A1B1C1D1,AB=1 ,AA1=2,點E為CC1的中點,求點D1到平面BDE的距離。

解:連接BD1;取BD中點M和B D1中點F,連接MC,FM;

依題意可知,DD1⊥CM, DD1//FM,

∴FM⊥FM

又∵CMDB,FM與DB交於M點,

∴CM⊥面DBD1,

又∵FE//CM

∴EF⊥面DBD1

連接ED1,則有VE-DBD1= VD1-DBE;設點D1到面BDE的距離為d,

則S△DBE·d=S△DBD1·EF

∵AA1=2,AB=1

講解:

由於垂足不易確定,本題用間接法——等積變換求解問題。

溫馨提示:為了避免重複,更多有關點到平面計算的應用實例見後面的綜合應用部分(以及大家平時的作業和測評題目)。這裡舉例的目的不是試圖窮舉所有可能例題,而主要是示範解題的一般方法以及並啟發大家如何思考。

相關焦點

  • 數學立體幾何解題技巧
    2空間角的計算方法與技巧:  主要步驟:一作、二證、三算;若用向量,那就是一證、二算。  (1)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①平移法:②補形法:③向量法:  (2)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作出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關鍵是作垂線,找射影轉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計算,或用向量計算。
  • 三角恆等變換、角度範圍確定,高中數學三角函數求值問題的關鍵點
    4) 三角恆等變換問題的求解一般方法與技巧。1. 基本問題說明一般地,三角函數求值問題包括:① 已知角度值,求其三角函數值。② 已知三角函數式以及可能的約束條件,求某三角函數值、或證明三角函數值等於常數等。③ 與三角形結合,已知某些關係式以及可能的約束條件,求某三角函數的值。
  • 高中數學:三角函數及解三角形-正弦定理、餘弦定理應用問題複習
    大家好,歡迎進入Math實驗室— 專注於數學的我是用心的!技巧總結歸納:求解距離問題的一般步驟:(1)畫出示意圖,將實際問題轉化成三角形問題;(2)明確所求的距離在哪個三角形中,有幾個已知元素;(3)使用正弦定理、餘弦定理解三角形(對於解答題,應作答).
  • 2020高考數學立體幾何最全知識點總結,今年就考這些!
    高中數學學習不僅要講究方法記住知識,還要規避數學學習中的一些易錯點。今天學習哥把高考數學必考的立體幾何部分的知識點易錯易考點都給大家整理出來啦!還有必考題型和解題方法,同學們學會這些高考肯定沒問題!(2)利用題設條件的性質適當添加輔助線(或面)是解題的常用方法之一。(3)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在高考題中使用的頻率最高,在證明線線垂直時應優先考慮。空間角的計算方法與技巧主要步驟:一作、二證、三算;若用向量,那就是一證、二算。(1)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①平移法:②補形法:③向量法:(2)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①作出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關鍵是作垂線,找射影轉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計算,或用向量計算。
  • 高中數學說課稿:《點到直線的距離》
    §7.3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4、點到直線的距離(說課教案)一.教材分析:1.本節教材在本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內容作為高中數學中僅有的兩章解析幾何知識的第一章,是屬於解析幾何學的基礎知識,不但是進一步學習圓錐曲線以及其他曲線方程的基礎,也是學習導數,微分、積分等的基礎,在解決許多實際問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而本節教材是本章教材三大部分的第一部分中的重要內容,是本章環環緊扣的知識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 高中數學《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說課稿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在人教A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二章第三節第四小節,本節課的內容是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及其推導和應用。到本小節,學生已經學了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定理之間相互聯繫的同時也對於本節課的知識點有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同時本節課的內容也是之後解決空間幾何位置關係問題的必要基礎。
  • 高中數學知識點-直線中的對稱問題
    在高中數學必修二的第三章「直線方程」中,有一個小專題為直線中的「對稱問題」,主要有:點關於點對稱、點關於直線對稱、直線關於點對稱、直線關於直線對稱.其中點關於直線的對稱、直線關於直線的對稱,這兩種形式在教師招聘考試當中考察較多,今天就看看這兩種問題應該如何突破.
  • 點到直線間的距離你會算嗎?直線之間的距離你會算嗎?
    解題方法:針對於上述的二元一次方程組求解,我們通常採用的是消元法,用一個未知數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從而求解出方程的解。三、兩點間的距離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在二維平面中,就相當於利用直角三角形求解斜邊的長度。
  • 2018新學期高中數學教師工作計劃
    4.努力提高學生答題的規範性數學是門很嚴密,很有邏輯性的一門學科,使我們務必答題要規範,百密而無一疏。5.教會學生應試的常識與複習的方法加強應試心理專題講座,複習解決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以及一些常用的方法與技巧,分別展開專題訓練,使學生能切實感受到這些方法的作用。
  • 2018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文科數學大綱
    推理論證能力: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結論兩部分組成;論證是由已有的正確的前提到被論證的結論的一連串的推理過程.推理既包括演繹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論證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劃分的演繹法和歸納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劃分的直接證法和間接證法.一般運用合情推理進行猜想,再運用演繹推理進行證明.
  • 2018年高考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名師解讀(文科數學)
    中學數學的推理論證能力是根據已知的事實和已獲得的正確數學命題,論證某一數學命題真實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4.運算求解能力:會根據法則、公式進行正確運算、變形和數據處理,能根據問題的條件尋找與設計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能根據要求對數據進行估計和近似計算.
  • 2020高考數學熱點:平面向量、複數的命題趨勢及滿分技巧,可列印
    【命題趨勢】複數及其運算高考的一個必考點,內容比較簡單,主要是考查共軛複數,複平面以及複數之間的一些運算.一般出現在選擇題的第一或者是第二題.平面向量也是高考的一個重要考點,主要涉及到向量的代數運算以及線性運算.1+
  • 平面幾何秒殺技巧:割補法巧妙解答組合圖形面積問題
    在數學的平面幾何計算問題中,有些是不能直接套用數學課本上的公式直接解答的,通常這類問題都是屬於組合圖形,它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的簡單的幾何圖形組合形成的,組合形式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拼合組合,二是重疊組合,由於組合圖形具有條件「相等」的特點,往往使得很多孩子對於這類問題無從下手,我們認為要正確的解答組合圖形的面積問題
  • 周十五精煉數學:四個關鍵點告訴你初中數學應該怎麼逆襲
    不管是高中還是初中,數學都是重要的基礎學科,學好數學不僅能夠在總分中拉開分差,還有利於物理化學等科目的學習,幫助大家在各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但是很多學生卻討厭數學,畏懼數學,究其原因在於他們認為數學很難。其實初中數學實在是算不上「難學」,只不過是他們沒有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才會出現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進而影響到學習積極性。
  • 高中:立體幾何中求二面角餘弦值?來者不拒準確求解只需知道這些
    圖一這道題第一問是求證線面平行,對於線面平行的題就是要在平面內找到與該線平行的線,將線面平行轉化成求證線線平行——存在轉化的數學思想。第三步,證明BE∥平面APQ。因為PM在平面APQ,而BE在面APQ外,且BE∥PM,所以BE∥平面APQ。第二問中求二面角的一般步驟第二問求的是二面角P-AF-E的餘弦值。在求二面角的餘弦值之前要找到或者作出該二面角,這道題需要作出二面角。第一步,作出面AFE的垂線。
  • 初一數學考點難點專題講解及訓練,數軸兩點間距離的求解
    在初一數學上冊,我們在學習了基本的正數、負數、有理數後,對有理數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應該能夠掌握有理數的分類,「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也是期末常考題型,一般會以填空題的形式出現,而這基本上就是送分的題目。學生應該熟練掌握兩點:1、表示的意義相反;2、他們是同類量。基礎知識之後就是我們的數軸,注重考察數形結合思想,不僅期末考試要考,中考也是常考題型。
  • 數學乾貨丨高中數學正弦定理的五種證明方法,學霸講解,提分必備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個角A、B、C和它們的對邊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幾個元素求其他元素的過程叫做解三角形。正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在解三角形中,有以下的應用領域:已知三角形的兩角與一邊,解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兩邊和其中一邊所對的角,解三角形。運用a:b:c=sinA:sinB:sinC解決角之間的轉換關係。
  • 高中數學裡面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你要掌握的必備考試技能
    這次,我們把目光聚集在坐標平面上點到直線的距離。從A點開始往直線上引垂線,A點到直線的距離即垂足B與A的距離。如何計算A點(1,3)與直線2x-3y-1=0之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當然,我們可以通過A點計算出垂線的公式,將兩個直線公式聯立,得出垂足B的坐標,之後通過距離公式(勾股定理)來求得AB間的距離。但是這種方法的計算量較大。實際上,求點到直線的距離時,用向量來做是非常快的。但這裡可能需要涉及「向量使用方法」「單位向量」「法線向量」等概念,難度比較大。
  • 數學(理)複習衝刺 本報邀請名校名師劃重點
    所以一定要注意從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及特殊點進行全面考慮。要熟練掌握一元二次函數的性質,它貫穿了整個高中數學教學。也要熟練掌握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的基本概念與性質、圖像,特別是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的區別與聯繫,這會在比較大小和函數綜合應用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