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改革·印記
甘肅扶正藥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號召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好打贏精準脫貧這場攻堅戰。作為隴藥龍頭和標杆企業的甘肅扶正藥業紮根隴原大地,始終肩負社會責任主動站到全省脫貧攻堅最前沿,以回報定西這片熱土的初心和造福鄉梓的真情,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偉大徵程中當好排頭兵,譜寫了新時代推進脫貧攻堅、增進民生福祉的新篇章。
扶正隴藥文化館
初心難忘有真情
自古就有「隴中瘠苦甲天下」之稱的甘肅定西,曾被聯合國認定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也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領導最牽掛的地方,是新中國「三西」扶貧的發源地和主戰場。2013年2月3日,黨的十八大勝利閉幕後第一個農曆小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定西市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給村裡447戶人家和老黨員馬崗送來了豐盛的年貨,和老鄉一起包餃子、拉家常、共商脫貧之計。馬崗老人至今還記得總書記說過的每一句話,特別是「咱們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成了照亮當地父老鄉親脫貧攻堅新徵程的指路明燈,也深深烙進了小康路上每一位黨員幹部群眾的心中。「把日子越過越紅火」的親切召喚和勉勵,言猶在耳,「我們一起共同努力」的承諾就是扶正扶貧的衝鋒號。在定西市安定區巉口鎮不斷發展壯大的扶正藥業,主動請纓興建了中國扶貧紀念館、馬鈴薯產業博覽館和隴藥文化館。與扶正藥業隔門相望近在咫尺的「三館」特別是扶貧紀念館,已經成為到定西參觀考察、投資興業的客商必去之處。扶正藥業創始人投資人、北京海吉星董事長楊軍,當初為了規劃和籌建「三館」夙興夜寐廢寢忘食,在基建和布展最緊張的時間幾乎和工人們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定西土生土長的楊軍似乎有揮之不去的「扶貧」情結,談起扶貧濟困仿佛又回到了自己難忘的艱難歲月,那個年代特有的貧困印記已經融進這位企業家的血脈。他略帶沉重和傷感地告訴記者:「我的童年和學生時代也是缺吃少穿、恓惶的很,所以見不得有人受窮、有人受苦、有人受難。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我總想像當年幫過我的父老鄉親一樣,在別人遇到難處的時候拉扯幫襯他們一把。現在企業的發展壯大也離不開大傢伙兒的拉扯幫襯,我更有能力和責任在扶貧的事兒上出力。何況脫貧攻堅是黨心民心所向的大政方針,扶正在扶貧的路上絕不會掉隊、絕不會缺位。」
今年7月份遠在異國他鄉的楊軍從網上得知,定西一位學生以優異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卻因家庭困難不得不向學校和社會求助,他立即安排扶正藥業董事長席倬霞給孩子頒發了獎學金,協調北京亦莊扶正腫瘤醫院為孩子母親提供工作崗位,同時倡議集團公司儘快著手籌備設立扶正獎學金助學金。楊軍和他帶領的扶正藥業一班人是真扶貧、扶真貧,在企業擴大規模招收工人的時候他要求優先考慮貧困戶,在藥材種植基地用人時也優先解決貧困戶就業。五年來,扶正藥業不僅為定西市和甘肅省上繳利稅1.2億元,還在骨幹企業和關聯產業安排1萬多人就業,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地5000多戶貧困家庭的問題。
砥礪扶貧更前行
「扶正人建設家鄉責無旁貸」。說到扶貧,提起致富,扶正藥業控股股東北京海吉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軍感慨良多。甘肅扶正藥業是從定西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四十多年來,每一個扶正人見證了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更不能忘記在國家中醫藥產業政策引導下,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對於扶正人而言,最想做到的事,就是助力家鄉摘掉「苦甲天下的窮帽子」。
企業發展,不忘回報桑梓。關於扶貧,扶正人達成了這樣的共識:要打贏脫貧攻堅戰,不僅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凝心聚力、投入大量的資金、物資,為貧困群眾「輸血」,解決迫切的生產生活之需,增加獲得感,而且更要注重有針對性地扶志與扶智,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只有外部「輸血」式扶貧與內部「造血」式扶貧相結合,通過自身「造血」鞏固「輸血」的成果,才能徹底拔出窮根、消除貧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樣既能幫助貧困戶增長科學文化知識,又能提高勞動技能,還兼帶起到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作用。
隴西縣碧口鎮黃芪種植基地
在定西市隴西縣碧巖鎮,扶正藥業以公司+農戶的模式建立了5250畝黃芪GAP種植基地,與農戶籤訂基地建設和收購合同,並開展農戶播種、移栽培訓。這樣的模式和機制已經覆蓋了隴西、岷縣等中藥材原產地,並向定西乃至甘肅之外的廣大農村延伸覆蓋。近五年來,他們定期組織專家學者進行黃芪基地農戶種植技術、田間管理技術等培訓,培訓農戶7800多人次,發放培訓教材20000多冊,以提高農戶黃芪種植技術,保證藥材質量,為廣大農民兄弟脫貧致富奔小康保駕護航。
扶正藥業發放農資補貼
扶正藥業多年定期為種植戶發放農資補助,為示範區及貧困戶建檔,針對不同貧困情況制定精準扶貧計劃,建設黃芪中藥材GAP標準化種植基地5萬多畝,開展中藥材種苗繁育、標準化種植示範培訓,輻射帶動周邊農戶通過中藥材規範化生產,增加畝產,提高收入。他們優先聘用當地農民為基地工人,並通過季節性勞動用工的使用,使藥農從中藥材產業化經營當中直接受益。隴西縣碧巖鎮塄岸村村民馮金柱動情地說:「過去一年下來,全家的收入才3000元左右,到扶正藥業種植中藥材後,一年的收入就有六、七萬了,一年就完全脫了貧,兩個上學的孩子可以安心念書了。」
扶正藥業黃芪規範化生產技術培訓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扶正藥業不僅為定西老鄉送來了技術和收入,還為當地農村和農業發展引來源頭活水,扶志扶智同步、輸血造血並重,被當地黨委政府稱為「三農」貼心人,「脫貧」排頭兵。扶正藥業多年堅持進行種子種苗及農資補貼,近兩年累計投入扶貧資金達700餘萬元。同時,他們注重在生產過程進行技術指導,使農戶通過使用優良品種、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等方式提高畝產,增加收入,通過訂單溢價,降低種植風險,保護藥農收益。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在甘肅調研時專程來到扶正藥業和藥材種植基地考察,對扶正的扶貧情結大為讚賞並勉勵楊軍他們繼續努力,為甘肅在2020年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不辱使命再啟程
中藥的記憶密碼和生命基因根植於廣大的山野鄉村。楊軍告訴記者:「聽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高瞻遠矚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時,你不知道我當時竟然有一種熱淚盈眶的感動。」在甘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發展縣域經濟時,楊軍帶著他的團隊已經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運籌帷幄布局、聚精會神發力,紮根農村抓種植、立足品牌抓生產、輻射全國抓經營,在推進農村現代化和農業產業化方面下了許多先手棋,充分彰顯了一位企業家的遠見卓識。
素有「千年藥鄉」美譽的甘肅省定西市隴西和岷縣,已成為扶正藥業打造原產地中藥品牌的大本營。在岷縣岷山種蓄場,扶正藥業建設仿野生撫育馴化基地4000畝,建設黃芪優良品種仿野生繁育基地500畝,黃芪仿野生栽培基地2000畝,當歸優良品種仿野生繁育基地500畝;高烏頭半野生馴化撫育基地500畝,祖師麻半野生馴化撫育基地300畝,設施育苗試驗基地200畝。在隴西大健康項目,扶正藥業投入2億元興建隴藥製備技術研發應用產業化基地,總佔地面積61758.2㎡、總建築面積57301.3㎡,一期藥品製劑車間年產藥品可達到口服液6000萬支、顆粒劑5000萬袋,保健品製劑車間年產保健品可實現口服液10000萬支、顆粒劑10000萬袋,前處理車間年處理中藥材可達到1900餘噸。項目建成後不僅扶正藥業下屬隴羲公司實力大增,能夠生產7種國藥準字號藥品和4種國食健字號保健品,隴西藥材種植地和集散地的樞紐作用將會更加凸顯,隴西在全省大健康產業布局中的地位將會更加突出。企業扶貧的前提是自身要有可持續發展的實力,扶正藥業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不斷壯大提升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和市場盈利力,為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近幾年,扶正通過企業GAP基地認證、定西黃芪道地產區認證、定西黃芪團體標準制定,以及舉辦黃芪論壇、建設隴藥文化館等工作,使定西黃芪在更加廣闊的範圍內為世人所了解和喜歡,也為「定西黃芪」貼上了「綠色、道地、優質」金色標籤,為定西黃芪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市場打開了通道。
第二屆世界黃芪論壇定西黃芪道地藥材認證公示
由公司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研究開發的貞芪扶正系列產品,被列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並被評定為「甘肅名牌產品」。2005年,貞芪扶正系列產品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原產地認證,同年,公司投資興建的「貞芪扶正中藥產品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通過省發改委組織的竣工驗收,標誌著公司擁有甘肅最大的現代化中藥生產基地。
扶正藥業依託當地藥材優勢資源,秉承「萃集天地正氣扶助人類健康」宗旨,以「扶正祛邪、固本清源」為產品研發理念,從核心產品——甘肅貞芪扶正藥為入手,著力甘肅道地特色藥材產業化經營,通過資源整合、技術改造和機制創新,夯實了發展基礎,優化了產業布局,延伸了產業鏈條,形成了全面覆蓋、層次明晰的營銷網絡,並在原有海外市場的基礎上,拓展了東南亞及美國市場,一個具有現代企業運行管理體系的甘肅扶正藥業已經長成。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號召激勵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再次重申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作為甘肅省歷史悠久、享有盛譽的製藥企業,楊軍帶領扶正藥業、蘭藥藥業廣大幹部職工眾志成城,攜手共築產業富國、製造強國、實業興國的中國夢。楊軍說他從電視轉播中仔細聆聽了習總書記報告,立即感到了十九大開啟的新時代新氣象撲面而來,立即捕捉到了企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訊息,他安排集團高管和下屬各公司黨委立即著手學習報告。「這個報告不僅是黨和國家走進新時代的動員令,也是我們企業加快發展造福國家、邁上新徵程的指明燈。」楊軍如數家珍扳著手指頭跟記者點明報告的新思想新論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確博大精深,是指引我們企業發展的智慧寶典、個人成長的百科全書。」他說自己最近還要抓緊學習、反覆琢磨、仔細領悟,督促企業上下從中尋找思想武器、汲取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造好藥為人民,為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