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音樂閱讀全文,效果更好
圖物志
殷鳴創作教程
作品完成效果圖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長千裡,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竭。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山海經·大荒北經》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裡。在無啟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山海經·海外北經》
殷鳴-燭九陰-白描線稿
《山海經》兩篇對神獸的描述,字裡行間充滿了相似之處,因為均是描述的同一種神獸——燭龍,它又叫燭陰,或者燭九陰。這種神獸的本領很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張開,黑暗的長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變回黑夜,它不喝水不吃食物不呼吸,長著人一樣的面孔,蛇一樣的身子,身長千裡,全身紅色。
殷鳴-燭九陰-創作草圖
《大荒經》和《海外經》中除了描寫燭龍以外,也有關於夔龍、應龍、相柳的記載,這四者也是對於原始曆法中龍星紀時制度的真實寫照。
殷鳴-創作素材-臨摹
夔龍、應龍、燭龍、相柳分別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龍星,四者在《大荒經》和《海外經》圖中分居東、南、西、北四方,正好對應於龍星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方位。這一記載,也被人們理解為龍崇拜的現象及其神話與龍星紀時制度之間的關係。
燭九陰又被稱為逴龍,實在是跟它的長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的外形極為獨特,似人非人,似獸非獸,所以對於燭九陰是什麼的這個問題,人們給出的答案也跟著充滿了傳奇。燭九陰天生一副人面蛇身,嘴巴裡面常年含著蠟燭,乍看之下,人們還以為是妖魔鬼怪,那麼它為何會被稱為神獸呢?
殷鳴-燭九陰-創作草圖
燭龍之所以被稱為是上古神獸,是因為它本身所具有的神力。燭龍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卻能長生不老,懷有不死之身,另外它睜開眼睛便能讓世界沐浴在一片明亮之中,而當他閉上雙眼,整個世界便重回到無邊無盡的黑暗裡,因此,人類世界裡便有了白天黑夜之分。它一旦吹氣,天空中所有的烏雲便集中起來,雨雪紛紛而落,整個世界從此變得嚴寒冷酷;當它呼氣時,世界又呈現出一片烈日炎炎的景色,就象是夏天來臨一般。
殷鳴-燭九陰-創作草圖
關於燭龍的本源,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燭龍即太陽說
燭龍就是太陽,此種說法最古老,清人俞正燮發明其說,其《癸巳存稿·燭龍》引古書燭龍之文,認為「燭龍即日之名」。
二.燭龍實質上是描述的一種自然奇觀——火山錐
人們認為燭龍實質上是描述的一種自然奇觀——火山錐,它是像火燭那樣燃燒著的一條巨龍,燃燒的時候,時而濃煙蔽空,如同黑夜;時而火光噴發,光照大地,變成白晝。「燭龍」的形象,以正在燃燒和爆發的火山形象來相比,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三.燭龍即北極光
大陸的張明華氏認為「燭龍」即「北極光」,他認為《山海經》中對於燭龍的描繪與許多神話一樣,是古人根據觀察的現象記錄的。人們將燭龍的形態和北極圈內所發生的晝夜變化,北極光等自然現象相比較,就會發現對燭龍的記述,正是對北極光最生動的描繪。燭龍的形象無不透露出人們對自然的敬畏。
殷鳴-燭九陰-創作草圖
在先前提過的「十二祖巫」中,由於和時間的轉變息息相關,燭龍也被描述為時間之祖巫。
(註:山海神祇「燭九陰」摘自作者殷鳴創作《洪荒十二祖巫》 300*25cm 2014年 ,該作品展覽捲軸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為期兩個月。)
殷 鳴
中國山東,女,漢族,碩士研究生
中央美術學院漫畫創作方向
從事高校視覺傳達插畫設計教學工作
擅長手繪、電腦技術多種形式結合創作
畫風頗具東方神秘色彩
參與徐冰教授《漢字的性格》的製作
動畫作品於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
電影《滾蛋吧,腫瘤君》中動畫製作
該片獲得第十一屆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
並代表中國內地角逐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關注殷鳴微博 關注殷鳴微信
(長按上方二維碼,即可關注殷鳴微博、微信公眾號)
敬請期待下一期主題:
山海神祇 | 人面鳥身,電之祖巫——龠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