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上很多視頻、文章,有說燭龍不是龍的,有說燭龍誕生於混沌,有說燭龍是開闢世界之神的,甚至有說燭龍是盤古的根器所化。
然而這幾個說法純屬胡言亂語。
先說盤古。盤古神話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漢末。
漢末晉初的《三五曆紀》中,才最早出現盤古開天的神話。原文:「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如此萬八千歲……後乃有三皇」《三五歷》早已散失,這段記載還得在唐代的《藝文類聚》中見到。
然而即使如此,也沒有盤古身死化身的記載。那麼盤古身死化身的神話版本,又得在什麼時候出現?
在北宋時期,才出現盤古開天身死化身萬物的記載,見於《雲笈七籤》。
而在所有提到盤古的古籍中,沒有一句話說到盤古根器化身燭龍的。你找不出哪怕一句支持這樣傳言的古籍記載。
那麼盤古之根化身燭龍又出自哪裡呢?
其實是現代。
盤古根器化身燭龍是現代謠言,不見於古籍記載,更不是中國神話。那麼燭龍誕生於混沌是開闢神的傳言,又是出自哪裡呢?
先看山海經原文是怎麼說的:「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燭九陰,是謂燭龍」看上起位格極高,但實際上呢?
現存最早版本的《山海經》中,還有:「燭龍也,是燭九陰,因名雲」、「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往照天門中也,此所謂「燭陰」也」。
可以看到燭龍本無名,是無名之龍,因為銜火精而照幽隱,才得名為燭陰。
先是天補不足西北,才有龍銜火精照亮西北無日之國,才使銜火精之龍得名燭龍。
那麼天不足西北又是何時?
漢代《淮南子》記載:「共工與顓頊爭為帝……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得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同時有人寫下注解道:「天傾西北……故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天不足西北,是天門。得不滿東南,是地戶」。
共工顓頊之時,天傾西北、天不足西北,才有天門,才能有往照天門。來的混沌誕生?而且在此也可以看到燭龍,確確實實是龍。
從現存最早版本的山海經裡,到漢唐宋明楚辭章句文選太平御覽,再到清代王晫的《龍經》,燭龍一直都是龍。直到現代人為了吹噓燭龍,硬生生把燭龍開除了龍籍。而燭龍創世這一說法最早緣起自袁珂的《山海經校注》,袁珂在這一部書中,認為燭龍的能力是「盤古身死化日月」神話的原型,並將燭龍視為「原始之開闢神」。
但很多人可能並不了解,神話學意義上的「開闢神」是什麼意思。神話學中的「開闢神」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燧人氏鑽木取火,是開闢神。
倉頡氏首創文字,是開闢神。只要有新的事物被發明,發明者就是一尊開闢神。而燭龍只是盤古能力的原型,並不等同盤古,更不是真正的開闢神,還是「原始的開闢神」,與真正的開闢神之間還差了一個盤古的演變。
以上有關開闢神的說法可以在《中國創世神話》一書中看到。
最後,其實,伏羲女媧的人面蛇身根本算不了什麼。
起碼在《山海經》裡是這樣的,山海經記載:《山海經》:「凡北次二經之首,自管涔之山至於敦題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裡,其神皆蛇身人面」。《山海經》:「凡北山經之首,自單狐之山至於隄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裡其神,皆人面蛇身」。《山海經》:「凡南次三經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裡,其神皆龍身而人面」。
而在《後漢書》中,還有:「徵燭龍令執炬兮,過鐘山而中休」。說有神人徵召燭龍執炬,到了鐘山才能休息。
可能燭龍就是那位無名神人從那凡十七、二十五、一十四共計四十六尊人面蛇身之山神中隨意挑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