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胎早產+重度子癇,一不小心就一屍四命,孕婦鍥而不捨為子求生!

2021-01-18 寶寶知道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近日一位名叫化競的媽媽生動地詮釋了這句話的含義。據北京電視臺報導,化競在懷孕5個月時被查出得了重度子癇前期,而這項只有2%——5%發生率的疾病卻是造成許多孕婦、胎兒死亡的第一號殺手。而更令人為化競感到擔心的是,她的肚中同時還有3個脆弱的小生命,稍不注意很有可能一屍四命。

同時醫生考慮到如果化競繼續選擇妊娠可能突然發生心衰,因此建議她終止妊娠。但化競覺得,寶寶只要在肚子裡多呆一天,存活率就能多增加,就這樣撐到了七個多月時,化競終於在家人和醫生勸說下進行剖宮產手術,歷經數小時寶寶平安出生,其中最大的才1300克,最小的寶寶竟然不足兩斤只有巴掌大小。目前三胞胎生命體徵均保持平穩。正如一些網友所說的,「說實話,我們女人在懷孕生子的時候也是非常害怕的,但是,腹部的小生命給了我們無與倫比的勇氣」

致命疾病不可輕忽

子癇前症究竟是怎樣的疾病?臺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蔡明松說明,「孕婦過去不曾有過高血壓的病史,但在妊娠20周後出現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稱為妊娠高血壓;若妊娠高血壓伴隨蛋白尿,就是子癇前症;當子癇前症患者出現了全身性痙攣,則確定為子癇症」。

他補充,妊娠20周之前發生的高血壓是「慢性高血壓」,而血壓至少量測兩次(兩次相隔6小時以上)為準,至於蛋白尿則是化驗尿液出現一個「+」,「水腫」則未必是確診的必要條件,有子癇前症的孕婦常會合併水腫,但有水腫卻不一定是子癇前症。

當然,若要掌握子癇前症的嚴重程度,蔡明松理事長說,「孕婦需要住院抽血化驗肝功能指數、凝血功能等,加上尿蛋白的嚴重程度在24小時內會有相當程度的差異性,因此,還要進行24小時尿液檢驗尿蛋白」。蔡明松理事長強調,「比起發生率不高的羊水栓塞,子癇前症的發生率約佔懷孕的2%~5%,其中,早髮型(小於34周發生)子癇前症的發生率約為0.5%,卻是造成孕產婦、胎兒死亡及併發症的第一號殺手,所以,孕期千萬不可輕忽此疾病的嚴重性」。

可能發生症狀

蔡明松理事長指出,子癇前症的孕婦可能發生以下症狀:

腦神經中樞故障,如頭痛、眼睛模糊、意識不清。

肝臟腫大破裂。

心肺積水。

凝血機能不良,導致各個器官出血,甚至產後大出血。

腦水腫。

中風。

最劇烈的症狀:抽搐,一發生時,沒來得及急救,後遺症很大且容易導致母子生命陷入險境。

嚴重的子癇前症,除了令母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胎盤早期剝離的概率也頗高;由於胎盤血流狀況不佳,也會造成胎兒窘迫、生長遲滯、早產或胎死腹中,即使順利娩出,寶寶也可能有腦性麻痺的問題。

誰是高危人群

這是第一胎或與新伴侶所生的第一胎。

以往懷孕時,曾患有子癇前症。

懷雙胞胎或多胞胎。

年過40歲的孕婦。

孕婦有其他病症,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與腎病。

孕婦的體重嚴重超重,即BMI高於30。

處置方式

蔡明松理事長指出,要避免子癇前症患者發生母體與胎兒的併發症或死亡,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終止妊娠,因為只有讓致病的根源(胎盤)離開母體,才能停止子癇前症的各種病理變化。然而,中止妊娠的時機須視子癇前症的嚴重度與胎兒的成熟度而定,而這也往往考驗產科醫師的經驗,以做出得宜的處置。

他表示,依據發病時間而言,如果在28周前發生,越早發生,對母胎造成的影響越大,尤其在24周前發生的話,就是重度的子癇前症,必須放棄妊娠;若在28至36周發生,則要定期評估胎兒健康與母體安全風險,經產科醫師評估在最適當的時間生產。通常在34周之後發現子癇前症,且為重度時,因胎兒肺部已趨成熟,則可考慮隨時進行生產。

但蔡明松理事長強調,子癇前症的病程變化快速,即使沒有前趨病狀,也可能突然發生子癇症。他提醒,惡化有前兆可循,如孕婦出現劇烈的頭痛、視力模糊、脖子僵硬、右上腹疼痛,胎動減少,就需要立刻至大醫院就醫,且務必將有加護病房的醫院列為優先選擇,以備是重症時的醫療照護需求,當然,若能有新生兒加護病房則是更好的選擇。

他補充,有子癇前症的孕婦一定要慎選生產醫院,以確保自身與胎兒的健康權益,如需要輸血,大型醫院多設有血庫,可減少臨時調血的不便;若有急救需求時,具有急救經驗的醫療團隊與儀器設備,往往可讓產婦的狀況不致再惡化,而寶寶也能立即由新生兒科醫師接手照顧。

來源:好孕媽媽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媽媽熱點)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大於胎齡兒可能與孕婦的齲齒有關 而齲齒與早產和子癇前期無關
    健康的胚胎需要孕婦在妊娠期就有個健康的身體,有時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就可能引起不良妊娠結局,比如齲齒,母體齲齒就與新生兒發生大於胎齡兒(LGA)有關,大於胎齡兒是指出生體重在同胎齡平均體重第90百分位以上的嬰兒。
  • 智愛媽媽 | 重度子癇前期或子癇為什麼要使用硫酸鎂?如何預防硫酸...
    智愛媽媽 | 重度子癇前期或子癇為什麼要使用硫酸鎂?如何預防硫酸鎂中毒?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Q重度子癇前期或子癇為什麼要使用硫酸鎂
  • 妊高徵並發子癇,孕婦情況危急!醫生與死神賽跑保平安!
    一、妊娠高血壓妊娠高血壓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發生在妊娠20周以後,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浮腫,嚴重時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死亡。至今仍是孕產婦和圍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3.子癇前症或子癇症懷孕20周以後血壓上升,尿蛋白出現,是子癇前症最明顯表現,身體還會出現噁心、嘔吐、全身性水腫、視力模糊,這都是子癇前症。子癇是除了以上表現外,還會因為高血壓讓孕婦在生產時大腦因不正常放電而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痙攣或者抽搐,嚴重會造成孕婦或胎兒死亡。
  • 智愛媽媽|重度子癇前期或子癇為什麼要使用硫酸鎂?如何預防硫酸鎂...
    重度子癇前期或子癇為什麼要使用硫酸鎂?如何預防硫酸鎂中毒?在診斷為重度子癇前期或子癇時,醫生會給患者使用硫酸鎂靜脈滴注。硫酸鎂不同的使用方法,其作用完全不同。靜脈滴注的硫酸鎂是解痙藥,可緩解動靜脈血管痙攣,是子癇治療的一線藥物,也是重度子癇前期預防子癇發作的預防用藥。血清鎂離子有效治療濃度為1.8~3.0mmol/L,超過3.5mmol/L即可出現中毒症狀。孕婦應協同醫生和護士,來判斷是否發生硫酸鎂中毒,判斷方法為:①呼吸≤16 次/分;②膝腱反射不存在;③尿量≤ 25毫升/小時或≤600毫升/小時。
  • 子癇前症為孕婦死因前三名!高齡、高血壓、肥胖都可能是高危人群
    妊娠高血壓疾病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慢性高血壓,指的是孕前就存在的疾病;第二類為懷孕後才出現的妊娠高血壓;第三類就是子癇前症。子癇前症是多數婦產科醫生最大的敵人,也對孕婦及胎兒造成最大的威脅。 什麼是子癇前症? 不同於以往對於子癇前症的定義,除了是發生於20周以上、合併高血壓、水腫、尿蛋白之外,還包含孕婦的血壓在間隔4小時以上,收縮壓仍高於140 mmHg、舒張壓高於90 mmHg,另外合併有器官損傷、胎盤功能異常或蛋白尿其中一項等,皆屬於子癇前症。
  • 北拓研究|子癇前期——繼NIPT後產科檢測的下一個引爆點
    除產檢以外,子癇前期也是女性產科檢測的重要賽道之一。子癇前期是妊娠20周後出現的症狀複雜多變的對孕婦和胎兒危害性很高的一種綜合症,孕婦血壓升高並伴隨有一種或多種器官/系統的異常例如蛋白尿、腎功能異常、頭痛眼花、噁心嘔吐、肝功能損傷等等;嚴重到發生抽搐、昏迷的稱為子癇。子癇前期的發病率在2-8%,在不發達國家包括非洲超過10%。
  • 保護胎兒的基因卻是子癇前症「禍首」
    子癇前症是導致全球孕婦死亡的重要疾病,和出血、感染並列為孕期死亡的三大原因,在所有懷孕中發生率為5%,其特點是母親血壓高,嬰兒通常早產,而且比平時小。在此之前,子癇前症的發病機制仍不清楚。 一項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研究從一種叫HLA-G的基因入手,揭示了子癇前症的機制。 研究人員研究了來自芬蘭出生登記處的179萬個嬰兒和1組死胎。他們發現,子癇前症孕婦生下來的孩子中,男孩比女孩少,尤其是那些早產的和在懷孕期間比平常小的嬰兒。
  • 重視子癇前期檢測,為母嬰健康保駕護航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孕婦群體年齡結構及疾病譜結構變化顯著,高齡孕婦、妊娠合併症及併發症發生人群呈「井噴式」增長。作為產科常見併發症,妊娠高血壓疾病是導致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及嬰兒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子癇前期更是嚴重威脅母嬰健康與安全,防治形勢嚴峻。
  • 我承認,這個早產的原因承包了我一年的笑點
    早產,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影響是很大的,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早產兒家庭都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那麼,我們可不可以預防「早產」的發生,降低痛苦發生的概率呢?答案是,可以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早產」的話題:什麼是早產?哪些人容易早產?如何才能避免早產?希望大家在正確了解「早產」後,都能科學備孕,順利迎接好孕咯。
  • 中科院高齡產婦死亡 她得的子癇前期是什麼病
    日前,中科院34歲女研究員,妊娠26周後,因高血壓合併子癇前期入院
  • 子癇前期來光顧 孕媽沒什麼好怕的
    孕婦們經常能聽到子癇前期這一個詞語,如果不去查證,相信多數孕婦都不夠了解子癇前期的真正含義及其對母嬰的影響。小編將全面地給孕媽媽們解讀子癇前期的方方面面,孕媽媽們可要聽好了!什麼叫子癇前期?子癇前期指的是一種複雜的紊亂現象,大約影響五分之一的孕婦。
  • 科學網—新方法提升亞洲孕婦子癇前症檢出率
    本報訊(記者唐鳳)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改良了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FMF)的「三重檢測方法」,能有效預測懷孕11至13周亞洲孕婦患子癇前症的風險
  • 數問生物全新產品問嫻安子癇前期即時檢測試劑盒國內獲批
    摘要:   2020年9月30日,專注創新體外診斷的浙江數問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數問生物技術(宣城)有限公司宣布其專利保護的國際首創獨家產品問嫻安®子癇前期快速尿液檢測試劑盒近日在國內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體外診斷試劑)。
  • 先兆子癇可怕嗎,真會致命嗎?做好預防是關鍵!
    千萬不可輕忽它,因為視其嚴重性對孕婦及胎兒都有輕重不一的影響,嚴重時甚至有致命危機!那麼該如何妥善面對?有預防的方法嗎?什麼是先兆子癇?先兆子癇就是是妊娠高血壓的一種,多半發生在懷孕20周之後,除了高血壓之外,並會出現蛋白尿、全身性水腫等症狀。先兆子癇的發生率約2~5%。
  • 孕婦水腫是生理性或子癇前症?傻傻分不清怎麼行
    準媽咪看過來,若是出現水腫症狀,可不要輕忽,有可能是因為子癇前症所導致;根據統計,孕婦出現水腫的比例高達8成,從懷孕5個月後,就會越來越明顯,這大多是生理性水腫,但也會因為子癇前症導致孕婦水腫,病況嚴重時,可能有致命危險,必須趕緊就醫診治。
  • 奧丞生物:專注子癇前期精準診斷,拓寬微流控技術空間
    在著名英劇《唐頓莊園》中有這樣一幕,莊園三小姐Sybil在生下女兒後不久,就因患子癇而去世,令觀眾驚愕又惋惜。子癇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又有何防控方法和治療手段? 近日,動脈網接觸了一家專注於孕婦子癇前期精準診斷的高科技生物企業——寧波奧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奧丞生物」)。
  • 子癇常有抽搐的症狀,對於妊娠期的母兒危害大,病因及危險因素多
    02子癇的症狀還是比較明顯的,可能很普通,但是別不注重(一)總述(二)典型症狀1、前驅症狀較短,表現為高血壓(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110mmHg),尿液泡沫,頭痛,視力障礙,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或右上腹部持續疼痛,黃疸(黃變)。
  • 臺灣一孕婦強忍牙痛不吃藥 釀成蜂窩性組織炎
    醫生為一名孕婦做B超。圖自臺灣「中廣新聞網」  中新網6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臺灣一名33歲孕婦陳女士為了胎兒安全,強忍牙痛,不敢就醫吃藥,不幸感染「蜂窩性組織炎」,有敗血症及顱內感染的危險。
  • 什麼是子癇?發生子癇會出現哪些症狀?
    這種也是產時對孕產婦比較危重的併發症,是死亡的原因之一,如果不及時處理,對孕婦,特別是產前會造成胎死宮內,是一個很嚴重的併發症,危及到孕產婦和寶寶的生命。子癇的發病原因是什麼?子癇發病的原因經過多方面好多年的研究,也沒有得出一個很確切的結果。當然如果能研究出病因,就能更好的預防,甚至治療子癇。
  • 22歲媽媽早產罕見單卵三胞胎 機率小於百萬分之一
    (出生時2.72斤)  小 寶:曲可涵  (出生時3.34斤)  「太罕見了,工作了20多年,這是我第一次接診單卵三胞胎孕婦。」她所說的孕婦是22歲的成都媽媽曲蘭,曲蘭自然受孕6月10日誕下單卵三胞胎。  內情  孩子爸媽均無多胎遺傳史  3個寶寶出生時體重都偏輕  今年22歲的曲蘭和29歲的丈夫馬崇祥都是崇州人。「我爸爸的爺爺那一代開始,我們家就沒有多胞胎遺傳史。」馬崇祥告訴記者,曲蘭已知的上溯4代也無多胎遺傳史。  「我是自然懷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