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異性——這次一定好好愛》一書中以類似「交換日記」的形式,按照「角田→穗村」的順序來揭開兩性心理的差異,角田每提出一個問題,穗村就從男性的心理角度進行舉例、剖析。
《異性——這次一定好好愛》,【日】角田光代 穗村弘 著,李微 譯
本文摘自《異性——這次一定好好愛》,[日]角田光代 穗村弘 著,譯者:李微,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年5月。
女人害怕變化,男人害怕不變?
變化和不變
角田光代
讀了穗村的文章,我明白了一件事。戀人之間的關係,會被剛認識時的一些無意識的信號或氛圍所影響,甚至不只是受影響的問題,有些時候關係會被這些細節決定。迄今為止,我一直都認為關係是在認識之後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也正是因此,才會有很多不滿(比如,為什麼總是我去買啤酒呢?就請我吃過一次飯,後來一直都是AA制……)。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其實兩個人的關係在這種不滿之前已經定型了,而且我也是參與者。
我想談談錯誤決定這種關係的情況。
我的臉圓圓的,鼻子也圓圓的。由於有些人認為圓圓的東西代表柔和,所以對我有一種性格柔和的印象。這就好像從機器貓身上怎麼也看不到暴力的影子一樣。可是,實際情況是,我就像我的名字一樣,是有「角」的。我性情急躁,不會寬容,狂妄,很難對付。可是,因為我自己認為這些特點都很不成體統,所以對初次見面的人都會顯得特別柔和。我會熱心地聽對方說話,絕不會說「什麼!你說的不對」;對方要是拿出香菸來,我馬上就把打火機湊上去;如果沒有菸灰缸,我立刻就會叫服務員拿來;甚至於就算對方讓我把草鞋放在懷裡暖一暖,我也能做到。然後,偶爾,真的是在極少的情況下,有人會認為我們的關係就這樣決定了。
如果和這個人的關係沒有變得很親密,或者保持著朋友的關係,那還不要緊。一旦變成戀人這樣的親密關係,那雙方都會陷入悲慘的境地。別忘了我其實不是圓的,而是有角的,可對方卻從一開始就以為我願意替他暖草鞋呢。這時候,戰爭就開始了。
我現在才會這麼說,此前都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戰爭。
不過這種爭奪優勢的戰爭,是很隱秘的。所謂的優勢,不是說誰是老闆,誰是小兵。而是說,是我定義的這種「關係」獲勝呢,還是他定義的那種「關係」獲勝。如果是我獲勝,那麼我就會一點一點露出我的角,一次一次地頂撞對方,「那個,你做得不對吧」;更不要說是去為他暖草鞋了,要是惹惱了我,我會把他的草鞋扔出去。可如果是他獲勝,我就會壓制那個有角的自我,把柔和的一面盡顯無餘(實在是不得不這樣做)。
這種戀愛初期無意識的戰爭在實際生活中以不同方式體現,比如吵嘴,或者無視對方(不發郵件、不打電話)。還有,堅決不改自己的習慣也是一種安靜的戰爭,或者帶男友去見自己的朋友等也是。
這場戰爭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只有戰爭結束,關係確定,雙方踏實下來(無論輸贏),然後才正式進入到真正交往的階段。如果這種關係不能確定,那比戰爭本身還要折磨人。
當然,也有一種戀愛關係是不需要這種戰爭的。在初次見面和剛認識不久時,就能夠通過對方的言行和氛圍,按照想像去理解對方,而且雙方的理解都是正確的。然後兩個人就順利地開始交往,完全不需要什麼戰爭。說不定這種情況更多些。
可是,關係還是會發生變化,就好像一種有生命的東西一樣變化。
「你愛我嗎?一直愛我嗎?一輩子都愛我嗎?」不知道什麼原因,問這些話的往往都是女人,而不是男人。而且也不知道什麼原因,被問到的男人大都不會回答:「嗯,我愛你。我一直都愛你,一輩子都愛你。」總之是不會痛痛快快地回答。
我認為,這是因為男人和女人害怕不同的東西。
女人真的很害怕事情發生變化。就算是謊言也沒關係,只要你告訴我「不會變」。
而不能說出這句話的男人,是否並不害怕變化,而恰好害怕不變呢?他們無意識地認為,從說出「我一直都愛你」的那一瞬間開始,兩個人的關係和愛情就完全固定下來了。還不只是這樣,他們甚至害怕在遙遠的未來,會被對方責備:「那時候你不是說過會一直愛我的嗎?!」
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驗。在兩個人分手時,特別是在女人被甩了的情況下,我們會被一種衝動所驅使,很想去向對方確認:「可是,你確實是曾經愛過我的,對吧?」雖然知道這樣做沒有意義,但(很多情況下)還是要做。就在不久前,有一個剛剛失戀的女性朋友來徵求我的意見:「我就想最後確認這一件事,所以我想最後約他出來一次,你覺得怎麼樣?」我對她說不要這樣做。我明白她的心情,我們就想聽對方說,哪怕只有很短的一段日子,但他是真心愛過自己的。女人就是要把事情做到這樣的地步,來抗拒變化。
我之所以告訴她不要這樣做,是因為這樣做的結果一定是「事情已經完全變了」,而且這樣做只會讓男人害怕。這種事我太了解了,因為經歷得太多了。
害怕什麼?為什麼害怕?
穗村弘
女人真的很害怕事情發生變化。就算是謊言也沒關係,只要你告訴我「不會變」。
而不能說出這句話的男人,是否並不害怕變化,而恰好害怕不變呢?
——《變化和不變》,角田光代
我認為差不多是這樣的。從男女的區別而言,確實是有這種傾向。
說到這兒,想起松任谷由實有一首歌中唱道:「雖然不知明天會怎樣,但是不對我說一直愛我的你,是一個冷酷的人。」(《躊躇》,松任谷由實作詞、作曲)
聽這首歌的時候我還是個學生,對「雖然不知明天會怎樣」中「雖然」這個詞感覺到一點兒微妙的扭曲。不正是「因為」不知明天會怎樣,所以「你」才說不出「一直愛我」的嗎?我認為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反應。所以「你」不是「冷酷的人」,而是「正常的人」。為什么女人會說「雖然」不知明天會怎樣,「你,是一個冷酷的人」呢?
不過,看了角田的這段文字就會明白。「在兩個人分手時,特別是在女人被甩了的情況下,我們會被一種衝動所驅使,很想去向對方確認:『可是,你確實是曾經愛過我的,對吧?』」這就是一顆女人的心,「雖然」不知明天會怎樣,但希望你至少能對我說一句「一直愛我」。
這樣寫著,我又有了一個新的疑問。
我雖然明白了「女人害怕變化,男人害怕不變」是怎麼回事,可是當某種巨大的變化發生在自己身上時,男人和女人的感覺和反應又是怎樣的呢?
比如說,因為公司裁員而自殺的人當中,顯然男人比女人多。
在男女關係的問題上,有數據顯示,某個年齡段之後的男人,如果妻子先去世,那麼男人也會在平均幾年內死去。
與此相比,女人則完全不同。從來沒聽說哪個女人因為公司裁員而自殺,就算丈夫先去世了,也有很多女人還充滿活力地去海外旅行呢。
還有一種說法是,只有女人才能夠經歷和承受懷孕和生產這種身體的極大變化,假設(無論這種假設有沒有意義)男人的身體發生同樣的變化,男人肯定無法承受。
這是怎麼回事呢?
你們不是害怕變化的嗎?
可是,實際上害怕變化的是我們。
還是說,女人不會在公司裁員、生離死別、孩子出生這些情況下害怕,而只是在戀愛時才害怕?
可是,就算是面臨戀愛中的變化——破裂的結局,好像女人也並不比男人更痛苦。
也許是面對變化的恐懼和實際的痛苦並不成正比?
那么女人所害怕的這種變化,到底是什麼呢?
(本文為騰訊文化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