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
xx19秋季潮品
祝你拜託平庸
創造獨立型格
把為老服務送到
老年人的
周邊、身邊和床邊
養老不離「老街坊」
2016年底,國家民政部、財政部
正式確定石景山區作為
首批國家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
改革試點地區之一
三年試點期,石景山區構建了
「四級三邊十有」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石景山區常住人口59萬人,戶籍人口38.6萬人,下轄9個街道150個社區。作為北京市傳統重工業區,從2000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根據我區養老信息綜合平臺數據統計,截止2019年10月,我區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11.6萬餘人,全區戶籍佔比30.10%,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16.47萬餘人,佔全區常住人口59萬人的27.92%,兩個比例均高於全市水平5-6%。
據統計,2019年1-3季度石景山區千人養老床位數7.04張,養老機構床位使用率70.5%,每萬名老人擁有養老護理員數56.2人,「老有所養」領域指數全市名列前茅。
「四級三邊十有」社區
舒適宜人
照護技能有培訓
對低齡健康老年人、家庭照護者、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分批次組織開展護理基礎知識和實操技巧培訓,提高我區失能失智老年人生活質量。試點以來累計培訓學員5114人,有效緩解了失能照護難題。
舒適宜人
獨居空巢有巡視
為有需求的獨居、高齡以及其他困境的老年人,通過電話問候、上門探訪形式提供居家養老巡視探訪服務,有效緩解獨居高齡等老人安全、陪伴、服務方面的困難。2019年,36家服務機構探訪3820名老人,累計開展服務11萬餘人次。
舒適宜人
精準服務有平臺
在前期為3800名老人安裝居家養老家庭配備養老服務信息機基礎上,在全區範圍內為1萬戶「三失一獨一高」老年家庭安裝信息機推廣「一鍵呼叫」精準化服務項目,將老年人服務需求對接驛站、衛生服務站、居委會、999急救等終端,實時響應居家老人服務需求。
舒適宜人
居家適老有改造
持續推動適老化改造工作開展,通過一戶一方案的形式,改造方式逐漸從重「硬環境」向重「軟環境」轉變,2019年向全區200戶經濟困難、高齡、失能家庭做適老化改造。
舒適宜人
家庭照護有喘息
為700名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由養老服務機構提供每人最多為60天的短期託養或家庭床位服務,為其照護者提供休整機會,現已申報427人。
舒適宜人
失能康復有關愛
對全區500名60周歲及以上、肢體失能、經濟困難的戶籍老年人為主要對象,定製個性化康復治療方案,入戶開展2次康複評估、不少於35次康復治療,提升失能老年人術後生活質量。
舒適宜人
意外傷害有保險
為7.4萬65周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上了為期一年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最高可獲得意外事故賠償6萬元、醫療理賠10000元,為老年人走出家門活動提供了安全保障。項目開展以來,先後出險134人次,獲理賠44.45萬元。
舒適宜人
醫養融合有探索
以金頂街街道為試點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可複製的「醫+養」服務模式,對既有生活照料並伴有衛生、醫療、保健需求的老年人,進行綜合評估、早期幹預、上門照護、為老年人開闢綠色通道,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醫生上下流動,病人雙向轉診」。
舒適宜人
智慧養老有數據
完成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框架搭建,建立了包含人員管理、服務資源、業務監管、財政投入、智慧終端、決策支持的大數據分析預警系統;完成同公安、民政、衛健、殯葬系統數據對接,實現了市區街三級涉老數據貫通。
舒適宜人
康復輔具有租賃
結合北京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在我區落地積極爭創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試點,通過制定辦法、發布目錄,搭建1個租賃共享平臺、2個租賃康復輔助器具旗艦店和90個租賃店中店,率先為全區老年人、殘疾人、傷病和失能等有需求人員就近就便提供康復輔助器具租賃、體驗服務,形成康復輔具產業園區在北京乃至國內的高端示範引領。
2020年,石景山區將全面啟動養老事業換擋升級。鞏固深化養老試點改革成果,重點圍繞設施布局合理化、為老服務智能化、工作體系標準化、事業產業融合化、滿足需求精準化等方面內容,著手打造養老事業2.0版,升級「四級三邊十有」服務體系內涵,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水平。抓實康復輔具社區租賃試點,通過「5個一、3個二、1個三」建設方式,逐步建立供應主體多元、供應方式便捷、供需對接順暢、經營服務專業、管理運行規範的醫康養護綜合服務體系。
素材來源:石景山區民政局
編輯製作:石景山區融媒體中心 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