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姐,今天我們來給您包餃子啦!」,伴隨著淅淅瀝瀝的陰雨,12月25日一大早,街道大學城工作區副書記孫永玲與角沂社區志願者走進貧困戶李傳銀的家中。
據了解,李傳銀從小就有殘疾,生活自理能力差。丈夫又因病於今年夏天去世,是角沂社區僅有的4戶國家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屬於標準的因殘致貧。
孫永玲在包點扶貧走訪中發現,李傳銀因為不會做飯,常常吃別人送來的剩飯,並且病人因長期缺少交流,已從多個方面表現出了自閉傾向。看著這樣一個病人天天在吃冰涼的剩飯,孫永玲經常為李傳銀訂上一份熱乎的外賣,同時與角沂社區兩委成員討論研究對李傳銀的關懷和照顧問題。
「一個這樣的病人,她吃飽了、喝足了,有地方住了,但她到底還缺少什麼?」孫永玲說,「她缺少大家的關懷,她需要周圍人送給她溫暖,但這一點恰恰也是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
12月25日,孫永玲同社區志願者帶著早已買好的5斤豬肉、20斤麵粉、一桶花生油、兩袋大米,還有包餃子用的大白菜,早早前往李傳銀的家中。
燒水、洗菜、拌餡、和面、擀餃子皮、包餃子、下餃子……志願者們分工協作,配合默契,不一會兒,一盤盤皮薄餡大的餃子擺滿了桌子,熱騰騰的餃子出了鍋,大家圍坐一起,邊吃邊聊,歡聲笑語不斷。
李傳銀儘管表達能力不夠好,但每當你試著和她聊天,她總是會表現出少有的興奮,臉上的笑容像孩子一樣,洋溢著天真和爛漫……
「今天的活動,給貧困人員帶來了溫暖。下一步社區將積極採取措施,切實把這個事項納入網格化工作,在對這些貧困戶進行物質扶貧的同時,也從精神上關懷他們,讓他們都感受到政府的溫暖。」角沂社區「兩委」成員劉富田深有感觸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