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米奇」鼠年賀歲!獅山有位非遺傳承人專做「金衣」,薄如蟬翼

2021-02-08 南海獅山


造型可愛的老鼠擺件,

穿上亮閃閃的金衣

成為鼠年生肖產品的「搶手貨」~


「金米奇」的內部為紫砂,經過上漆、貼金箔,最終呈現出金光閃閃的效果


這就是佛山金箔市級傳承人吳煒全

最近推出的文創產品金箔鼠!


金箔產品「金米奇」、「福財金鼠」。寓意招財進寶、生意興隆,財來數(鼠)錢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獅山羅村金箔鍛造藝技傳習所,了解新一代傳承人吳煒全一家三代人對鍛造金箔手藝傳承和堅守的動人故事。


一雙布滿繭子的手,一個看似普通的鐵錘,一個藏身村居的工坊,一門瀕臨失傳的獨門技藝……


走進位於獅山羅村的聯和金箔廠,迎面而來的是古色古香的韻味。

這座房子裡的一磚一瓦,每一件金箔藝術品,每一把工具,都記載著吳氏金箔三代人與金箔鍛造的故事。



早在20世紀70年代,吳煒全的爺爺吳寶光便創建了聯和金箔廠。吳寶光是原佛山「昌盛號」金箔行的老藝人,師承佛山金箔鍛造技藝的第一代傳人黃權成。而吳煒全的父親吳深龍,18歲就跟著父親習藝。在多位老藝人的指導下,成為了全行業唯一一個掌握全套金箔鍛造技藝的人。


戳圖了解更多↓


獅山這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隱身小巷裡!有三代人傳承與堅守的故事


2012年,這項用傳統技藝和獨有配方鍛造金箔的絕活,被列入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吳煒全和父親吳深龍目前所經營的獅山羅村聯和金箔廠,是廣東省唯一的傳承單位。
如今,佛山金箔鍛造技藝的接力棒交到了吳煒全手中。他將原來破舊陰暗的老廠房進行了改造並對外開放。在吳煒全的努力下,2018年,金箔廠掛上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金箔鍛造技藝傳習所」牌子,成為展示和傳播金箔鍛造技藝的平臺,讓更多人的人了解金箔鍛造的文化。戳圖了解更多↓


滿屋黃金!86後小夥子爆改獅山百年老宅!


每一張薄如蟬翼、觸手即碎的金箔,都是歷經「千錘百鍊」而來。「80後」的吳煒全,可以說是聽著「叮叮噹噹」的鍛造聲長大的。細分起來,金箔鍛造有十幾道工序,包括配比、熔金、拉薄、裁剪、捶打等。其中,在配比方面,吳氏金箔有自己的獨特配方。真金鍛造的金箔至少能夠維持70年,保持應有的光澤和閃亮。「純金過於柔軟,必須配入一定量的銀和銅,才有利於增加延展性,才能夠捶打到足夠薄。」吳煒全說,「在我們這裡,一兩黃金,可以打造約6000張面積為4.3釐米乘以4.3釐米的金箔。用時需要7天,每天差不多8小時。其中有些工序是要連續做,中途不能間斷。」如今說起鍛造技藝來,吳煒全如數家珍。但早在10多年前,他對祖父和父親的理解卻並不那麼深刻,甚至有些抗拒。「第一次接觸這門手藝是在初中暑期,那時為了一臺手機的獎勵,從較為簡單的裝匱工序做起,」吳煒全回憶說,足足重複了一個月的工作就是用鵝毛將非常薄的金箔片從小的烏金紙,移到更大一點的烏金紙上。

這些單一而重複的工序,曾讓吳煒全感到排斥。但大學畢業後,當他看到年老的父親四處奔波為金箔廠的發展不遺餘力,看到這門技藝正慢慢被世人遺忘,吳煒全意識到,「該肩負起自己的責任了」。

鼎盛時期,佛山至少有30多家金箔廠。而如今,獅山羅村聯和金箔廠成為了僅存的一家。


但依然面臨發展困境:金價、訂單、人手,還有假冒金箔等替代品的衝擊都是生存難點。



2016年,吳煒全受佛山市博物館邀請,和佛山眾多非遺項目傳承人前往清華美院參加非遺研修班。在研修班上,全國各地的民間工藝專家授課,與各大非遺傳承人交流互動,碰撞思想火花,讓吳煒全經歷了一次思想上的淬鍊和蛻變。


近些年,吳煒全在熟練掌握金箔鍛造技藝的同時,為了使這門瀕臨滅絕的傳統手工藝「重煥光彩」,也在不斷摸索傳承與創新的新路子。

一方面,他重修老宅,打造了金箔鍛造技藝傳習所,面向大眾開放;並拓展金箔用途,推出了諸多金箔文創產品。



另一方面,吳煒全還在為金箔鍛造技藝的傳播積極奔走,除了打造「吳氏金箔」品牌,通過網絡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外,還計劃推出一些與金箔有關聯的文化元素延伸課程,讓更多人的了解這門技藝。



如今,傳習所已經陸續接待了超過兩千人前來參觀學習。看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和喜愛金箔鍛造技藝,吳煒全的心裡滿是欣慰和滿足。



「金箔鍛造不僅僅是一項技藝,更是一種文化,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這條路還很長,我們會堅定地走下去。」吳煒全說時,又有一個傳習課程的預約電話打進來,他的眼裡放著光,臉上滿是喜悅。


目前,「金米奇」等生肖「鼠」金箔產品正火熱銷售中,如您有課程預約或購買意願,可聯繫非遺傳承人吳煒全,電話13727432518;或登錄淘寶購物平臺,搜索「佛山吳氏金箔」進店購買。



相關焦點

  • 非遺技藝「金米奇」來了!獅山羅村一傳承人專做「金衣」,薄如蟬翼
    金箔產品「金米奇」、「福財金鼠」。寓意招財進寶、生意興隆,財來數(鼠)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獅山羅村金箔鍛造藝技傳習所,了解新一代傳承人吳煒全一家三代人對鍛造金箔手藝傳承和堅守的動人故事。這門行將消失的非遺手藝就隱身在獅山羅村這條小巷裡……2012年,這項用傳統技藝和獨有配方鍛造金箔的絕活,被列入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吳煒全和父親吳深龍目前所經營的獅山羅村聯和金箔廠,是廣東省唯一的傳承單位。如今,佛山金箔鍛造技藝的接力棒交到了吳煒全手中。他將原來破舊陰暗的老廠房進行了改造並對外開放。
  • 助力非遺產業化,湖南13位非遺傳承人獲幫扶
    如何讓非遺走進生活,進而得到更持久的傳承?「非遺產業化」是一條值得推廣的路徑。 9月11日,湖南省首屆非遺傳承人公益幫扶大會暨張新發非遺產業化發布會在長沙舉行,湖南省文旅廳非遺處處長顏喜等嘉賓共同出席,見證湖南非遺產業化成果。
  • 日本女星私藏保暖衣,薄如蟬翼,1秒暖成「小火爐」,穿上就不想脫!
    他們的保暖衣太貴了,動輒幾百上千,實在買不起!    推薦理由:  1、薄如蟬翼,又超級保暖,37℃恆溫,零下穿也不冷;  2、1秒穿出S曲線,顯瘦/細腰/提臀/大長腿,80-140斤均能穿;  1  自發熱恆溫37℃  薄如蟬翼,熱如火爐  我們日常在商場要買到一套又輕薄又暖和的保暖內衣,真的太難了。
  • 北京啟動「名家傳藝」工程 多位非遺傳承人收徒
    北京啟動「名家傳藝」工程 多位非遺傳承人收徒 8位在京劇、北京評書、彩塑等領域卓有建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輪番走上舞臺,接受27名徒弟行拜師大禮。  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在今天第8個「文化遺產日」上,北京市文化局啟動了「名家傳藝」工程,旨在通過拜師學藝,逐漸完成北京非遺產人才隊伍建設上的薪火相傳,逐步建立起一支技藝精湛、結構合理、水準較高的非遺傳承保護隊伍。
  • 非遺傳承人做主播,一點資訊上線「非凡的非遺」全球直播活動
    日前,一點資訊攜手數十位非遺傳承人正式推出「非凡的非遺」全球大型直播計劃,計劃自3月27日開始每周五選擇一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作為主播,通過一點資訊客戶端和Facebook、YouTube等內容、社交傳播平臺進行全球直播和視頻傳播,讓用戶在特殊時期足不出戶在線「雲賞」非遺的魅力。
  • 千位非遺傳承人收徒傳藝
    □記者 王紅軍 報導  本報濟南7月23日訊 為落實省委宣傳部「文化惠民、服務群眾」12件實事的工作部署,全省「扶持1000位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收徒傳藝」活動今天在濟南啟動,濟南形意拳代表性傳承人楊遵利等10名省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新招收了徒弟。
  • 薄如蟬翼、輕若煙霧:素紗襌衣,中國古代絲織業的奇蹟
    沒錯,我就是那個眾所周知的薄如蟬翼、輕若煙霧的素紗襌衣(「襌」音dān)。我的名字很容易被人讀錯,當年還鬧過笑話呢:我被發掘之初,考古工作者就意識到我的重要性,緊急上報給國務院,在上報的簡報中工作人員把我的名字寫成了「素紗禪衣」。沒有料到當時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忙中抽暇,看了這份簡報,並指出:怎麼會是『素紗禪衣』呢?
  • 48歲滿繡非遺傳承人,耗時一個月,打造精美BJD娃衣
    都說繡著「富貴牡丹」的旗袍不夠時尚,但是在潮流玩具裡融入非遺元素,是不是也蠻有格調?今天,比耶想給大家介紹一位別具匠心「娃圈太太」(製作BJD娃娃服飾的人)——48歲的桑菊,滿族刺繡的非遺傳承人,正在用年輕人喜愛的新潮玩法,實現著傳統技藝的「破圈」之旅。「滿繡」是滿族人刺繡的簡稱,因其獨特、精細的技法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酥皮小點心,酥層清晰、薄如蟬翼、入口酥香
    酥皮小點心By putimama最近喜歡做酥皮小點心,它酥層清哳、薄如蟬翼、入口酥香。第23步、成品出爐裝盤,酥層清晰、薄如蟬翼、入口酥香。來自 美食天下 putimama 的作品。大家喜歡這個菜譜嗎?歡迎點讚、評論、轉發。歡迎關注美食天下,學好菜,跟我來!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國家級非遺項目-茶葉傳統技藝有多少?傳承人有哪些?
    註:現有多家單位在開展非遺傳承項目和傳承人推薦工作。本文僅記錄國家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茶葉傳統技藝,由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確定。> 福建最多,排在首位,有6個茶葉傳統技藝入圍;浙江、安徽、雲南並列第2位,有4個茶葉傳統技藝入圍;湖北、湖南和江西並列第3位,有3個茶葉傳統技藝入圍。
  • 吹糖人 糖畫 這場非遺美食200人競技 誰是最強傳承人
    12月20日,溫州市飲食類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評估活動舉行,共有114個非遺飲食類項目、93位傳承人以及項目保護單位人員共計200多人參加評估。根據項目屬性及特點,分別以酒類、茶類、豆類、餅類、糕點類等進行現場展示、現場製作。
  • 2021獅山歡樂節:致敬生命,辭舊迎新
    12月31日晚19:30,一年一度由學生自主設計、參與的文化活動——「獅山歡樂節」在各個場地陸續展開。多點星狀布點 線上線下互動西運動場,也叫「一運」,北枕景園樓、南靠工學樓,東有藝術館,西鄰獅子山廣場。這片宏大寬闊的場域,經歷了這所大學悠久辦學歷史的風風雨雨,積澱了厚重的大學文化和精神,成為一代代華農人的集體記憶。跨年夜的西運動場,洋溢著節日的氣氛。
  • 多位佛山非遺傳承人登上央視《匠人匠心》欄目
    佛山日報訊 記者束維報導:1月1日晚21:33,佛山木版年畫、佛山剪紙、南海金箔三項非遺項目登上中央電視臺十套《探索·發現》之《匠人匠心》欄目。非遺傳承人劉鍾萍、饒寶蓮、吳深龍成為第39期佛山專輯《節味嶺南》的主角,他們通過解讀一件件佛山年俗工藝品,講述非遺匠人匠心的故事。
  • 非遺傳承人張美蘭舉辦二人臺講座
    河曲民歌二人臺不僅是我國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更是我們民族瑰寶,近年來,河曲民歌二人臺雖然提倡注入新的文化形式,但同時流行文化、外來文化對河曲民歌二人臺形成了一定的衝擊,一些經典二人臺傳統劇目正逐步褪化、消失,河曲原汁原味的唱法很少,基本都有內蒙漫山調的感覺,面對河曲民歌將要失傳局面,河曲縣二人臺藝術研究中心負責人要求所有二人臺傳承人一定要做好發掘、搶救、保護、傳承的工作。
  • 鐵板浮雕非遺傳承人的「洋學徒」
    【解說】1月17日,在河北石家莊郭氏鐵板浮雕藝術館裡,來自孟加拉國的非瑞、臺敏、阿路和阿圖4位留學生兩兩一組,正忙得熱火朝天:一人扶好鐵板,一人拿著鏨在鐵板上反覆錘打。他們是河北一所高校的大三留學生。臨近春節,他們穿上了傳統服飾,與師傅郭海博一起,「敲敲打打」地準備迎接新年。
  • 20位傳承人當選2020年北京老字號工匠 平均年齡降3歲
    原標題:20位傳承人當選2020年北京老字號工匠 平均年齡降3歲  北京商報訊(記者 王維禕)12月25日,北京市將20位傳承人認定為2020年北京老字號工匠。  從所屬行業看,本次評選出的20名工匠分布在七個行業,餐飲業6人,工藝美術5人,食品加工、中醫藥、商業零售、工業各2人,文化類1人。
  • 保亭"非遺"黎錦傳承人黃桂瓊:多形式培養傳承人
    據了解,2009年10月,中國有2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海南省申報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位於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加茂鎮加茂村,56歲的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傳統棉紡工藝代表性傳承人黃桂瓊,通過多種形式,培養著保亭黎錦技藝傳承人,希望能夠將保亭黎錦推向世界。
  • 《熹妃Q傳》鼠年賀歲專題上線!
    伴隨著新春佳節的祝福之聲,新年祭典已然拉開序幕,《熹妃Q傳》子鼠鬧新春賀歲專題今日正式上線,限定時裝、裝扮還有禮包福利參與即送!時值佳節普天同慶,《熹妃Q傳》遊戲也迎來了重大更新,新年重磅內容上線,這個春節誠邀各位小主光臨大楚,恭賀新年祈洪福!
  • 金鼠送鴻福 熹妃Q傳鼠年賀歲專題上線
    伴隨著新春佳節的祝福之聲,新年祭典已然拉開序幕,《熹妃Q傳》子鼠鬧新春賀歲專題今日正式上線,限定時裝、裝扮還有禮包福利參與即送!時值佳節普天同慶,《熹妃Q傳》遊戲也迎來了重大更新,新年重磅內容上線,這個春節誠邀各位小主光臨大楚,恭賀新年祈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