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難免會有些小病小災,也就避免不了與中醫接觸。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自原始社會產生,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目前已經被記錄在冊的中草藥多達成百上千種,不同的中醫藥材進行合理搭配之後,可以用來有效緩解人體不適,具有保養身體、延年益壽之功效。
然而,中藥雖然常見卻不能亂吃,犯了禁忌不僅會造成藥效流失,還會給身體帶來損害。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五種服用中藥時的注意事項,望大家提高警惕。
一、忌飲酒。通常情況下,酒精進入體內後需要被肝臟代謝成乙酸,然後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這個過程需要幾個小時來完成。如果在喝中藥的同時大量飲酒,肝臟就無法集中全力吸收藥材中的營養成分,導致藥效大幅度下降。並且,酒精不一定會與哪種中藥發生作用,有可能引起人們的中毒反應,帶來生命危險。
二、忌飲濃茶。首先,茶葉中富含的茶多酚對藥物具有一定的分解作用,不利於藥效的發揮。除此之外,濃茶性澀,含有大量的鞣酸,容易與中藥中的蛋白質、生物鹼和部分維生素結合發生沉澱作用,同樣會降低藥效,阻礙營養物質的吸收。因此,吃過中藥的四個小時之內建議大家一定不要飲用濃茶。
三、忌食發物。對於體質較弱的人來說,食用海鮮、蘑菇、羊肉、牛奶、芒果和花生等刺激性較強的發散性食物不但會加重已有病情,而且有可能誘使舊病復發,影響中藥的功效。所以,如果大家消化系統功能低下、肝火旺盛或者容易過敏的話,服用中藥的過程中切記要遠離各種發物。
四、忌辛辣食物。大量攝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會損傷腸胃黏膜,影響胃酸和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幹擾腸胃對藥物的吸收,造成藥效流失。而且辛辣食物的食性過於猛烈,與很多中草藥彼此相剋,會引起藥物性質和功能的改變,攝入太多只會加重病情。辛辣食物吃多了還容易引起上火,影響清熱解毒、降火涼血的中藥發揮作用。
五、忌油膩食物。油膩食物本身就會降低腸胃的消化功能,增加消化負擔,如果在服用中藥的期間依舊不忌嘴的話就會造成中藥裡的有效成分與油脂混合,難以被人體吸收,從而降低了藥效的發揮速度,不利於病情好轉,尤其是腸胃消化功能較弱的人群更加不宜在服藥前後進食油膩食物。
其實,每次問完診醫生都會囑咐大家關於自身病情的注意事項,但是大多數人卻選擇充耳不聞,認為即使不遵醫囑也無大礙。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如果大家繼續在病中肆意妄為,只會給身體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因此,希望每個人都能謹記這些喝藥時的禁忌,讓藥效得到充分發揮,讓身體得以早日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