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只是你不知道

2021-01-10 壹點靈心理

有時候覺得我挺好的,值得一個更好的人。有時候覺得我挺差的,覺得這輩子能有個人願意要我就不錯了。

有時候覺得你挺好的,三生有幸,好感激有你。有時候覺得你挺糟糕的,悔不及當年眼瞎,好想換掉你。

有時候覺得單身挺好的,自由自在。有時候覺得挺絕望的,好想找個人來疼愛。

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1

一個女孩自稱擁有六重人格

是人格分裂,還是戲精?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座秘密花園。我們守口如瓶,我們想去遺忘。可是,某些深藏的記憶,卻擁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

「當悲傷太多的時候,一個人已經無法承受,有些人就會把投注在一個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開來承受。」——《24個比利》

最近,一個名叫Jess的韓裔美國女孩在Youtube上發布視頻,講述自己作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患者的真實生活,點擊量超高。

通過視頻,我們看到Jess體內一共存在著六個不同的獨立人格:Jess、Max、Alex、Jade、KC和Quinn。

他們性格各異,各有所長,卻神奇地共存於Jess大腦這所「大房子」裡,偶爾也免不了衝突。

(1)Max,男性,6歲

Max是Jess最早分裂出來的一個人格。由於四歲時經歷了無法彌補的嚴重創傷,Jess就分裂出了一個比自己大兩歲的哥哥——Max。

他勇敢、聰明,儘自己所能地保護妹妹,當然這是Jess精神世界裡的設定。

同時,因為他為妹妹承擔了那段可怕創傷的記憶及其所帶來的痛苦,Max有一定程度的社交障礙,常常在鏡頭前顯得緊張不安。

他手裡常常抱著一個小企鵝玩偶,並且給它取名為Peter Bubble。作為他最好的朋友,這個玩偶能給他無限的安全感。

Max還非常聰明。雖然年齡設定是6歲,智力卻遠超6歲兒童。他喜歡畫畫、寫詩和哲學,對數學與物理也非常在行。

(2)Alex,女性,13歲

當Jess長到13歲的時候,她在學校遭受了校園霸凌,加之自身不穩定的精神狀態,第二個分裂人格——Alex出現了。

在Jess的設定中,Alex是與自己同歲的閨蜜,同時也是Max的姐姐。Alex性格外向開朗,喜歡化妝,想做美妝博主,所以拍攝Youtube視頻也是她的主意。

Alex會帶著Jess做各種女孩子間的事情,比如化妝、研究穿衣打扮等等。

Alex的活潑總是帶著一種極強的感染力,甜甜的笑容很治癒人心,大概這也是Jess想成為的樣子。

(3)KC&Quinn,21歲,性格截然相反的雙胞胎

KC是在Alex之後又出現的一個人格。她十分愛笑,以滿腔熱情對待這個世界。

KC有一個雙胞胎姐姐,名叫Quinn。但Quinn還未在視頻中出現過。與KC的熱情積極相反,Quinn並不愛笑,顯得嚴肅。

(4)Jade,女性,31歲

在Jess看來,Jade是所有人格的媽媽。

她大概出現於Jess14歲時,那時的Jess經常遭遇生活的混亂:衣服不知不覺洗了沒晾;早飯不知不覺就忘了吃;家裡總是出現莫名其妙的物件……

Jade從那時開始穩定出現,她性格成熟又穩重。正如她自己所言,她的到來「是為了使Jess的生活更好」。

她用自己的方式照顧Jess,也在照顧其他的副人格。同時,她對Jess的人格分裂造成的生活不連貫感到如母親般的心疼。

Jess每個人格之間的轉換並不像電影電視中呈現的那般神乎其神。

就這樣靜靜地,Jess轉換到了Alex的人格。

Jess發布的這些視頻引起了網友們的極大關注。很多人震撼,也有人發出質疑,但絕大多數人還是給出了支持與鼓勵:

看過關於女孩的這些視頻,這個女孩分裂出來的人格都是為了保護她自己而出現的,並不會主動去傷害她自己。不過人格分裂終究是心理疾病,希望小姑涼能夠早日治癒。除了她以外,我還在youtube上看了很多別的DID患者分享的視頻。很心疼這個女孩,需要這麼多自己來保護自己,來分擔痛苦,因為在外界得不到這些東西。

同一具身體,同一幅面孔下

竟然存在多種迥異的人格

我們對人格分裂的認知很少,其實,Jess身上存在的人格分裂,在心理學上有兩個專業的學術名稱——「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D)和「多重人格障礙」。

這種精神疾病被認為是一種心理應對機制:

面對太過暴力、造成精神創傷或極度痛苦的情形或經歷,病人因無法將這些事情與意識自我相融合,於是就將自己分離。

我們可以理解為,DID是一個人的身份瓦解。這種身份瓦解以「存在兩個或更多以截然不同的人格狀態」為特徵。

DID患者平均擁有13至15個人格。而心理學家Kluft(1996)指出,實際上,在DID案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人格數是3個。

所以,有些DID患者提到自己時,常常會說「我們如何如何」。

有一位名叫卡梅倫·韋斯特的心理學家,他自己是一個DID患者,他寫了一本自傳體的書籍,叫做《24重人格》。

《24重人格》,轉發此文至朋友圈,並把截圖發送至後臺,即可免費領取此書(福利截止至18/9/6)

在書中,他寫到,自己時而是成年男子,時而是幼年男童,時而是青春期少女,甚至還有不會說話的原始人等等。這些人分享著同一具身體,但他們說話的聲音、動作、神態都截然不同,而他自己無法控制在他們之間轉換。

甚至,他一開始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一個DID患者,只是感到自己的記憶很不連貫。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他逐漸認識自己的分身(通過錄像和筆記)。

在書中他寫道:「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人格分裂的傾向。比方說,你開車沿著高速公路行駛,突然一顆心不知飄蕩到何方,當你清醒過來時,你發現你已經把車子開到了高速公路的出口。這是一種普通的人格分裂(解離狀態)」

3

一個人是怎樣產生多重人格的呢?

DID的成因不在家庭內部遺傳,通常認為和外部環境有關,尤其是早年生活中的創傷。

卡梅倫在《分離障礙手冊》中羅列了其他人的研究,在所有的研究中都有90%左右的DID患者有過童年創傷,遭受身體虐待或性虐待,創傷經歷通常發生在9歲之前。

卡梅倫在書中寫道:

「譬如說,一個小孩第一次遭受性虐待,而施虐者竟然是他的母親——生他、養他、幫他穿衣服、臨睡前坐在他旁邊講故事給她聽的母親。孩子沒有能力理解和接受這種行為。對他來說,這是一種恐怖的、甚至痛苦的經歷。這個孩子會怎樣應付這樣的狀況呢?通常,他的意識會和眼前這一切保持距離,讓心靈的另一部分出面,承擔這些虐待事件帶來的衝擊、痛苦和記憶。如此一來,這個孩子就不會被發生在他身上的事實壓垮,而能夠繼續過他的生活,照常上學讀書,照常和朋友們出去玩耍。虐待的事情再次發生,這個孩子又會採用同樣的防衛攻略。也許,他會讓先前那個分身再度出現,也許他會創造出一個新的分身。久而久之,這些分身發展處各自的特徵,跟這個孩子的人格分離出來。他們變成了這個孩子的另一個自我。」

每個人的內心

都有3種人格狀態

我們跟DIDI患者最大的不同,他們分裂出不同人格的時候,沒有理性能力整合。而我們分裂出不同人格的時候,我們知道這還是我,是同一個人,有理性能整合。

而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3種人格狀態:內在父母、內在小孩、內在成人。這3種人格同時住在你的身體裡,並且會交替出現。

(1)人在感受沒有壓力的時候,容易出現內在父母。

內在父母喜歡照顧人,有很多愛。

這時候的你,最懂得別人需要什麼。當別人不開心的時候,你總能哄好他。當別人犯錯的時候,你能原諒他。這時候的付出並不讓你委屈,而是讓你開心。

(2)人在感受到超支壓力的時候,容易出現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喜歡索取,非常需要被愛。

這時候的你需要被愛,但又無法直接表達。好想有個人來哄你,寵你,保護你,支持你,照顧你,理解你。這時候的你,像極了一個又哭又鬧又委屈又可憐的寶寶。

(3)當人體驗到適中的壓力的時候,容易出現內在成人。

內在成人比較獨立,喜歡做事,有很多夢想和興趣。

你會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有很多鬥志,想做很多事情。有很多夢想,想去自我實現。這時候的你最渴望對面的人三觀一致,擁有共同興趣和話題。

所以,在每段親密關係中,感受總是流動的。兩個人的身體在一起,其實就是六個人交替在一起。

想要在這種變化中,不錯過愛你的人或者你愛的人,前提是我們真的懂愛、會愛、有能力經營愛:

當內在小孩出現的時候,不委屈自己,懂得如何聰明地表達,讓自己被愛;當對方虛弱的時候,索取愛的時候,懂得如何滿足對方,讓彼此的心更近;當雙方人格衝突、狀態非常糟糕時,懂得如何表達情緒,而不是情緒化地表達。

有這般能力的人,我們稱讚他們具有超高「愛商」。他們知進退,懂拿捏,知道如何去愛,如何表達愛,能獲得想要的寵愛,而不是在感情中不快樂。

寫在最後

多重人格是罕見的,也許你我不會遇到,但我們每個人的人格都不是單一的,所有人格展現出的特徵,我們的身體裡都有,就像自戀和自卑可以毫無排斥地共存於同一顆心中。

那些具有差異性的特徵是我們自身人格的一個個側面,這些側面組成了完整的我們。

相關焦點

  • 多重人格測試:看看自己是否存在多重人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過萬星人出品的《名偵探狄仁傑》,柯達在裡面正是扮演了一位多重人格偵探,在其搞笑風格的扮演下,我們對多重人格又有了不同的認識。  其實,多重人格就是指一個人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不同的人格表現。多種人格就好比我們常常會因為某些事而感到特別的糾結,而糾結的原因則是心裡有多種不同的想法,不知道該選擇哪一種才好。
  • 一部電影讓你知道多重人格的恐怖
    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即一個人擁有多個人格(若只有兩個則稱為「雙重人格」),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這些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在其他人格控制行為時,初始人格或許對這段時間自己的所作所為一無所知。
  • 你喜歡的樣子他們都有!盤點動漫中具有多重人格的五大角色
    多重人格,又稱人格分裂、解離症,是一種精神疾病,在多部文學影視作品中都有所提及表現,比如經典的《24個比利》、《禁閉島》、《致命ID》等等。而在動漫作品中,多重人格更是個並不罕見的人物設定,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五位具有多重人格的動漫角色吧!
  • 多重人格:電影與現實
    不過我常常說,電影永遠都沒有現實那麼有想像力,現實中的DID患者可是比變形金剛還會變,他們的另一個人格可能會在性別、年齡、性取向、字跡有很大的差異,甚至可能連講的語言都不一樣。不過對過去一些個案的總結髮現,某一些角色是DID患者的經典人格角色,排名不分先後,包括小孩、保護者、檢舉人和異性。看過變臉表演的朋友可能都會驚訝於人臉的戲劇性的轉變,不過比起DID患者的變臉戲法可是小巫見大巫。
  • 24重人格!歷史上第一個因多重人格被免罪的人
    最早,律師和檢察官都覺得他的多重人格是只是為了逃避刑罰裝出來的,但在與他不斷接觸後,發現在他身上確是有好幾個不同的人在交替。最初被逮捕之後的比利一直有自殺傾向,但是每當想要自殺時,他就成了另一個保護並管理他的人格。三個強姦案的受害者也表示,雖然看上去他們都是那個人沒有錯,但是具體關於性格和口音的描述上全部都有區別。第一個受害者記得嫌疑犯戴著手套,持左輪手槍,眼睛不由自主地飄來飄去,因此懷疑他有眼球震顫症。嫌疑犯先用手銬銬住她,然後將她推進車裡,帶到野外強姦。
  • 多重人格的電影推薦
    2014年12月12日,比利過世,有人說比利是一個騙子,高超的演技騙了全世界的人,有人說他是真的24種人格,或者還有沒有發現的更多人格……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是悲哀。於是她尋求了精神病醫生的幫助,一開始醫生只是給她常規的建議,但隨著病情的惡化,醫生盧瑟使用了催眠療法,發現夏娃擁有多重人格,除了白天的樣子,還有獨立世故和野性的隱藏人性…… 這是第一部以多重人格為題材拍的電影。
  • 多重人格《24個比利》
    不同的人格都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分工,有的人格的存在專門就是為了承擔痛苦的,有的是為了融進社會跟外界打交道的,有的是有危險就會出來保護所有人格的.比利擁有這樣的24個人格,這些人格不僅在性格上,甚至連智商、年齡、國籍、性別方面也都各不相同。有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小孩兒角色、甚至是南斯拉夫的口音嗎,每個人格都是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齡,還有不同的天賦。
  • 你真的了解「多重人格障礙」嗎?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塑造出了一些多重人格的人設,遠的比如經典的《搏擊俱樂部》,更加熟悉一些的有《致命ID》、《黑天鵝》等,近點的比如《柒個我》,編劇寫到沒東西寫的時候,似乎就喜歡拿多重人格開刷。因此,這個名詞也稱得上是耳熟能詳了。那麼,多重人格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呢?和影視劇中的人物表現,又是否相同呢?
  • 讓我們一起了解多重人格,多重人格是怎樣出現的?
    解離症包括解離性失憶症、解離性迷遊症、多重人格異常、及自我感消失症`等等。多重人格異常(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是指一個人同時擁有不同的人格,而這些人格會在不同的時間表現出來;這種現象常令人好奇但是也令人懷疑,是否真的有可能如此?我們謹慎的說,在臨床上的確是有符合這些描述的個案。
  • 為什麼大多數人感覺自己是多重人格,九型人格告訴你其中的秘密
    自從研習九型人格之後,我被問到了很多的問題,有的人說這些是無恥之徒,竟然把九型人格剝離出來研究,有的人發現自己有幾種人格的特徵,問這是不是人格分裂症……其實,你們的擔心是好的,但和你們想的是有差距的。比如說我們想要在商店裡面買純蜂蜜,雖然說是純蜂蜜,但不是絕對的純,而是相對的,可能有其他的少量物質,但相比之下,差距太大,說成純蜂蜜也是大家能理解的。九型人亦是如此,接下來,九型人格分析的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關於多重人格的秘密。
  • 多重人格症
    ---- 多重人格症 多重人格症是指一個人同時具有兩種或多種非常不同的人格。 新人格的特質通常與原人格特質相當不同,如原人格是害羞,壓抑的,新人格可能是開放,外向的。---- 內容摘要 一種心因性身人份的障礙,也即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礙。
  •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也許你會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人格分裂」或者「精神分裂」這兩個答案,但其實,主人公患有的精神疾病並不是所謂「人格分裂」或「精神分裂」,而是一種名為「多重人格」的疾病。同樣,如果我繼續問你,你是否知道人格分裂是什麼?多重人格是什麼?而所謂的精神分裂又是什麼?這三者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區別?你是否可以回答的上來?
  • 來談談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聽起來似乎詭異而玄幻在這個凡事追求真實的世界裡大部分人更願意相信它只是編造和表演然而它卻是真實存在的DID,是指多重人格障礙,在這種障礙中顯示出兩種或更多的不同身份或人格狀態,這些不同身份與人格交替以某種方式控制著患者的行為,通俗也叫多重人格。
  •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礙
    其實誰也不是,甚至旅館也不是真實存在的,這只是一個人內心虛擬出來的世界。而10個截然不同的人,則是同一個心靈所分裂出來的10種人格,它們在腦內進行角鬥,爭奪對身體的支配權,只有最後的勝利者才可以存活下去。這就是多重人格的世界,也是當今最為神秘離奇的心理現象之一。前幾年一本名為《24個比利》的暢銷書,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多重人格的存在。
  • 五部關於多重人格的電影推薦
    多重人格是一種心理疾病,多重人格是指,一個人擁有兩個或多個不同的人格特點,且這些人格之間是各自獨立、彼此分開的,一種人格出現,其他人格自動退場,任何時候,都有一個主要人格佔優勢,人的行為也就由佔優勢的人格控制,不會出現多個人格爭奪控制權的混亂場景。
  • 擁有多重人格的角色你知道幾個?百貌哈桑的人格數夠組三支球隊了
    相信大家都聽過雙重人格,雙重人格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心理障礙。即在一個人的身體中有兩種不同的人格,兩個人格完全獨立,不受對方的影響和幹擾,有著自己的思維方式。因為非常罕見的原因,在現實中我們基本上看不到這樣的人。
  • 如果你是多重人格,你會想殺死另一個自己麼?
    我們生活工作中遇到的負能量,大部分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情緒失控」,屬於淺層次的情緒病。追劇同時,我們可以積極梳理自己和他人身上的情緒走向,及時撫平裂痕。多重人格也是一種情緒病,但我們要善待它,不能讓情緒病處於失控狀態。大部分情緒病都有一個「成長背景」。
  • 神秘|多重人格障礙
    事實上它有過多種名稱,但1994年美國精神病學會將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定義為該病症的國際統一正式名稱。多重人格中的每一個,我們可以稱之為「靈魂」。換了一個了「靈魂」就像換了一個大腦,人格改變,人本身也會發生一些巨大的改變。
  • 科普丨精神分裂≠人格分裂≠多重人格
    電影裡的主人公分裂出來了11個完全不同的人格,每一個人格都有完全不同的形象,具有其特有的的氣質,邏輯思維,情感認知等等一系列的特點。可以說如果這11個人格如果不是同時出現在了一個身體身上,那麼這11個人格就會是11個截然不同的個體。但是如果我問你,電影裡的主人公所患有的精神疾病究竟是什麼?是「人格分裂」?「精神分裂」?還是「多重人格」?
  • DID: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我們經常在電影或小說中見到的「人格分裂」,如一位主角身上出現幾種完全不同的人格的情節——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中其實是指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D),又稱為多重人格,是一種常見的分離障礙。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才改名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 DID具體表現為: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截然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