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多重人格障礙」嗎?

2021-01-10 秒聞視頻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塑造出了一些多重人格的人設,遠的比如經典的《搏擊俱樂部》,更加熟悉一些的有《致命ID》、《黑天鵝》等,近點的比如《柒個我》,編劇寫到沒東西寫的時候,似乎就喜歡拿多重人格開刷。因此,這個名詞也稱得上是耳熟能詳了。那麼,多重人格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呢?和影視劇中的人物表現,又是否相同呢?

《柒個我》走紅 專家:多重人格不是魅力而是心理疾病

曾經熱播的電視劇《柒個我》,講述了擁有七重人格的財閥三世沈亦臻,和他的秘密女主治醫生白欣欣的治癒系的浪漫愛情故事,劇中男主角沈亦臻由張一山飾演,在他的身體裡,就住著七個不同性格的自己,他們分別是暴力人格崔皓月,

西部牛仔風的自由人格朱長江,

音樂天賦卓越的憂鬱人格莫曉俊,

神秘人格X先生,

天真膽怯的幼年人格星星,

甚至還有喜歡粉色的少女人格莫曉娜。

這種「多重人格障礙」學名叫,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簡稱DID。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身體裡面裝了很多個「靈魂」,它們輪流來佔用肉體。

雖然生活中不太常見,但相關的影視作品還是不少 的,比如《致命ID》、《24個比利》,通常影片中的患者,可以和自己的不同人格相互對話,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患者每次只能用一個人格說話。

不過,多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並不是真的有兩三個,甚至五個分裂的性格,而是一個性格分裂成了好幾個碎片。

就像一道被切開的菜一樣,每個變體都是單一性格的一部分,這意味著,變體可能有不同的性情、年齡、教育水平、名字甚至是性別。

變體們無法合成一個整體。但是每一個都有著自己的經歷、記憶、行為方式。

「多重人格障礙」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主人格和其他人格相互之間,是不可能知道彼此存在的。也就是說,在大多數情況之下,如果我們是「多重人格障礙」,我們是不可能知道自己身體裡面存在另外一個人格的。

她與5個靈魂共宿一個身體,這不是電影而是真事

雖然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少見,但卻也是真實存在的。比如,一位19歲的Youtube博主傑斯,她就是一名DID患者,她通過視頻記錄下了自己在轉換人格時的全過程,讓不少網友為之震驚。

傑斯有著除了她的主人格之外的五個人格。在傑斯4歲時,就分裂出了自己的第一個人格馬克斯,他是一個6歲的男孩,他聰明、勇敢,會竭盡所能的保護自己的妹妹傑斯。

在傑斯13歲時,因為在學校遭受到了欺凌,沒有人願意和她交朋友,於是她又分裂出了自己的第二個人格亞歷克斯。她是和傑斯同齡的13歲女孩,扮演著傑斯閨蜜的角色。

此外,還有凱西和奎因,21歲她們是一對性格截然相反的雙胞胎。

最後一個是傑德,31歲,她是所有副人格的媽媽。傑德成熟、穩重,像一個真正的母親一樣,照顧著傑斯以及她所有的副人格。

那麼傑斯可不可以根據現實需要,召喚出不同的人格呢?

對於這樣的問題,傑斯回答說「很難」!人格之間的切換不是完全可控的。心理學家表示DID患者的記憶存在斷層,當其他變體出現的時候,另外的變體什麼也記不得。

因此,對於傑斯來說,學習一項技能,往往要花費非常多的精力,因為有不同人格的存在,她的學習時間並不是完整的。

金姆·諾布爾是一位英國的女藝術家,也是一位單親母親。她則有著12個不同人格。讓世人感到驚奇的是,作為一位畫家的金姆,所分裂出的12個副人格,也都熱愛創作,每人都擁有各自不同的創作風格,並且都十分出色。

那這另一個「我」,又是怎麼誕生的呢?

另一個「我」是如何誕生的呢?

在電影中,形成多重人格的原因,往往都跟童年經歷、精神創傷相關,在關於多重人格最出名的著作《24個比利》中也有提到,比利之所以會形成24種人格,跟他的童年生活息息相關。

因為缺少陪伴,他創造了一些人格陪自己相處,消解孤獨,因為恐懼打罵,他創造了一些人格幫自己抵抗,逃避懲罰;因為遭受虐待,他創造了一些人格為自己分擔,承受痛苦。

簡單來說,就是某個人害怕自己的某個身份後,就會憑空分離出另外一個身份,來面對自己。

在電視劇《柒個我》熱播時,張一山就曾在微博這樣說道,

對於多重人格患者來說,他們是一個個美好的存在,他們也是他們曾經喜歡的自己,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去接受他們,帶給他們溫暖與幸福。予人溫暖,天下博愛嘛。願你們心中有夢,兜裡有糖,那夢不應該被剝奪,那糖,是父母和身邊人的愛。

相關焦點

  • 神秘|多重人格障礙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多重人格。事實上它有過多種名稱,但1994年美國精神病學會將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定義為該病症的國際統一正式名稱。多重人格中的每一個,我們可以稱之為「靈魂」。換了一個了「靈魂」就像換了一個大腦,人格改變,人本身也會發生一些巨大的改變。
  • 什麼是多重人格障礙?
    多重人格障礙患者的每種人格狀態可有不同的個人經歷、自我形象、身份以及獨立的名字,它們的年齡、性別、語言、學識和性情會有所不同,有些患者甚至有不同的血壓、血糖和視力水平。患者通常會有一個主要的身份,他擁有該個體的姓名,而且其性格通常是比較被動的、依賴性強的或有罪惡感的。替代的身份,亦稱為替身,通常有不同的名字,有著與主要身份相反的性格(如敵意、好鬥或自我毀滅)。
  • 心科普 | 用《你好,瘋子》來了解多重人格障礙
    或許你有看過由萬茜主演電影《你好,瘋子》嘛?或者是張一山主演的《柒個我》?這兩部劇情與演技並存的劇的主人公有一個共同點:除了自己以外,他們還有六個人格。今天,我們就從《你好,瘋子》來了解多重人格障礙。在電影《你好,瘋子》中主人公安希是一個多重人格障礙障礙患者,也稱為DID。除開他的主人格安希之外,還有六個人格。
  •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礙
    但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三版中,多重人格障礙被定義為:在個體內,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特的人格,每一個人格在一特定的時間佔統治地位。這些人格彼此之間是獨立的、自主的,並作為一個完整的自我而存在。而在這本手冊1994年的第四版中,多重人格障礙這一名詞,被更名為更為學術化的「分離性身份障礙」,反映了人們對這一心理障礙的深入認識。
  • 《24個比利》多重人格真的存在嗎?
    他在微博上自稱自己有八十八個人格,每個人格都是單獨的,是分開的。其他人格做了什麼他完全不知道。最後因為他其他人格做出的事情,最受傷害的卻是他本體。最後這件事被說成「木子洋洋」就是為了博眼球,蹭知名度而不了了之。你相信多重人格的存在嗎?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礙。
  • 多重人格/戀物癖/PTSD:你真的了解和理解它們嗎?| 好課推薦
    多重人格、戀物癖、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受虐婦女症候群、罪犯崇拜情結、反社會人格、食人狂魔……看到這些詞彙,你一定腦補出了許多光怪陸離的犯罪劇情。不管你是否真正明白它們的含義,反正聽起來都挺嚇人的。影視作品自然也少不了對它們的渲染。尤其當它們和一些玄學聯繫在一起的時候,你會覺得科學的邊界都模糊了。
  • 《柒個我》中的「多重人格障礙」究竟是什麼?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塑造出了一些多重人格的人設,遠的比如經典的《搏擊俱樂部》,更加熟悉一些的有《致命ID》、《黑天鵝》等,近點的比如《柒個我》,在這些影視劇中都塑造了多重人格的角色,也會讓我有一下思考多重人格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呢?和影視劇中的人物表現,又是否相同呢?
  • 【在線學術】紐約大學心理學博士帶你了解多重人格與精神分裂!
    電影《分裂》劇照多重人格正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在不同的情境下,患者的人格會出現不斷地轉換。人們在提起多重人格時常常還會提到另一個名詞——「精神分裂」。精神分裂又可以分為偏執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緊張型分裂症,單純型分裂症,未定型分裂症。
  • 多重人格:電影與現實
    《三面夏娃》、《精神病人》,近期的有《致命ID》、《黑天鵝》,而大陸有趙薇主演的《綠茶》、香港有《神探》、日本有《多重人格偵探》、《催眠》,電視劇編劇寫到沒東西寫的時候就最喜歡拿多重人格開涮,比如木村拓哉主演的「戲說大腦」日劇《Mr. B
  • 「N號房」疑犯有雙重人格?精神分裂?5大成因造成多重人格障礙
    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又稱解離性身分疾患(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是一種心理疾病,意指具有超過一個人格存在,就像體內住有幾個靈魂。
  •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也許你會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人格分裂」或者「精神分裂」這兩個答案,但其實,主人公患有的精神疾病並不是所謂「人格分裂」或「精神分裂」,而是一種名為「多重人格」的疾病。同樣,如果我繼續問你,你是否知道人格分裂是什麼?多重人格是什麼?而所謂的精神分裂又是什麼?這三者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區別?你是否可以回答的上來?
  • 多重人格的電影推薦
    若論及關於多重人格的文藝作品,《24個比利》是一部不可不提的作品。後來他經過徹底的精神檢查,發現他患有多重人格。包含原本的比利,共有24個人格在他體內。最後他在4位精神科醫師和5位心理學家共同宣示證明下,被獲判無罪。 此書使得多重人格症這種罕見的心理疾病為眾人注目。
  • 多重人格障礙:《殺了我治癒我》、《柒個我》的理論原型
    今天我們要來講一講「多重人格障礙」。這幾年來,隨著大家對心理狀況越來越重視,湧現出了很多以心理為主題的電影和電視劇。比如徐崢和莫文蔚主演的電影《催眠大師》,說的是創傷後的應激反應和催眠療法。比如池城主演的韓國電視劇《殺了我治癒我》,說的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多重人格障礙」。
  • 科普丨精神分裂≠人格分裂≠多重人格
    電影裡的主人公分裂出來了11個完全不同的人格,每一個人格都有完全不同的形象,具有其特有的的氣質,邏輯思維,情感認知等等一系列的特點。可以說如果這11個人格如果不是同時出現在了一個身體身上,那麼這11個人格就會是11個截然不同的個體。但是如果我問你,電影裡的主人公所患有的精神疾病究竟是什麼?是「人格分裂」?「精神分裂」?還是「多重人格」?
  • 多重人格症
    此類患者行為的差異無法以常人在不同場合,不同角色的不同行為來解釋,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人,每個人格有其個別的姓名,記憶,特質及行為方式。 通常原來的人格並不知曉另一個人格的存在,而新出現的人格則對原來的人格有相當的了解。
  • 【心理學小百科】你了解雙重人格嗎?!
    可能現實生活中有些同學也擁有著雙重人格,也對此十分苦惱,下面,菌菌告訴你如何攻克雙重人格! 很多人可能對雙重人格並沒有十分明晰的概念,下面,菌菌來為你解讀雙重人格!雙重人格(dual personality)是多重人格的一種,是嚴重的心理障礙。美國精神病大詞典對於多重人格的定義是這樣的:「一個人具有兩個以上的、相對獨特的並相互分開的亞人格,是為多重人格。是一種癔症性的分離性心理障礙。」多重人格的基本特徵是,雖然同一個體具有兩種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時間,只有其中之一明顯。
  • 讓我們一起了解多重人格,多重人格是怎樣出現的?
    解離症包括解離性失憶症、解離性迷遊症、多重人格異常、及自我感消失症`等等。多重人格異常(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是指一個人同時擁有不同的人格,而這些人格會在不同的時間表現出來;這種現象常令人好奇但是也令人懷疑,是否真的有可能如此?我們謹慎的說,在臨床上的確是有符合這些描述的個案。
  • 筆跡中的十五種DID【多重人格障礙 】
    寶拉是一名DID多重人格障礙的患者,46歲,正走在康復治療的路上,並且把她的病症做成了紀錄片,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
  • 「多重人格障礙症」vs「精神分裂症」 來談談電影「黑天鵝」
    那麼,Nina的幻覺是源於精神分裂嗎?她想像中的競爭者Lily(啊,沒錯,有百♀合)是不是說明她有多重人格障礙症?要回答這些問題,先要了解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的定義和區別。沒錯,它們是有大大的區別的。簡單來說兩者不屬於同一種概念。
  •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下)
    前面我提到過《致命ID》這部電影,當中的主人公患得的精神疾病就是所謂的多重人格。簡單的說,多重人格就是一個人的身上,同時存在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人格。         那麼也許你會問,這麼多個「人格系統」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體裡,不會產生衝突嗎?他們之間會互相影響嗎?這些人格之間彼此會有記憶嗎?人格與人格之間又會有相似性嗎?而導致多重人格的原因又是什麼呢?下面我就來一一解答上述問題。         首先,對於多個「人格系統」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體裡,衝突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