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塑造出了一些多重人格的人設,遠的比如經典的《搏擊俱樂部》,更加熟悉一些的有《致命ID》、《黑天鵝》等,近點的比如《柒個我》,編劇寫到沒東西寫的時候,似乎就喜歡拿多重人格開刷。因此,這個名詞也稱得上是耳熟能詳了。那麼,多重人格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呢?和影視劇中的人物表現,又是否相同呢?
《柒個我》走紅 專家:多重人格不是魅力而是心理疾病
曾經熱播的電視劇《柒個我》,講述了擁有七重人格的財閥三世沈亦臻,和他的秘密女主治醫生白欣欣的治癒系的浪漫愛情故事,劇中男主角沈亦臻由張一山飾演,在他的身體裡,就住著七個不同性格的自己,他們分別是暴力人格崔皓月,
西部牛仔風的自由人格朱長江,
音樂天賦卓越的憂鬱人格莫曉俊,
神秘人格X先生,
天真膽怯的幼年人格星星,
甚至還有喜歡粉色的少女人格莫曉娜。
這種「多重人格障礙」學名叫,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簡稱DID。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身體裡面裝了很多個「靈魂」,它們輪流來佔用肉體。
雖然生活中不太常見,但相關的影視作品還是不少 的,比如《致命ID》、《24個比利》,通常影片中的患者,可以和自己的不同人格相互對話,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患者每次只能用一個人格說話。
不過,多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並不是真的有兩三個,甚至五個分裂的性格,而是一個性格分裂成了好幾個碎片。
就像一道被切開的菜一樣,每個變體都是單一性格的一部分,這意味著,變體可能有不同的性情、年齡、教育水平、名字甚至是性別。
變體們無法合成一個整體。但是每一個都有著自己的經歷、記憶、行為方式。
「多重人格障礙」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主人格和其他人格相互之間,是不可能知道彼此存在的。也就是說,在大多數情況之下,如果我們是「多重人格障礙」,我們是不可能知道自己身體裡面存在另外一個人格的。
她與5個靈魂共宿一個身體,這不是電影而是真事
雖然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少見,但卻也是真實存在的。比如,一位19歲的Youtube博主傑斯,她就是一名DID患者,她通過視頻記錄下了自己在轉換人格時的全過程,讓不少網友為之震驚。
傑斯有著除了她的主人格之外的五個人格。在傑斯4歲時,就分裂出了自己的第一個人格馬克斯,他是一個6歲的男孩,他聰明、勇敢,會竭盡所能的保護自己的妹妹傑斯。
在傑斯13歲時,因為在學校遭受到了欺凌,沒有人願意和她交朋友,於是她又分裂出了自己的第二個人格亞歷克斯。她是和傑斯同齡的13歲女孩,扮演著傑斯閨蜜的角色。
此外,還有凱西和奎因,21歲她們是一對性格截然相反的雙胞胎。
最後一個是傑德,31歲,她是所有副人格的媽媽。傑德成熟、穩重,像一個真正的母親一樣,照顧著傑斯以及她所有的副人格。
那麼傑斯可不可以根據現實需要,召喚出不同的人格呢?
對於這樣的問題,傑斯回答說「很難」!人格之間的切換不是完全可控的。心理學家表示DID患者的記憶存在斷層,當其他變體出現的時候,另外的變體什麼也記不得。
因此,對於傑斯來說,學習一項技能,往往要花費非常多的精力,因為有不同人格的存在,她的學習時間並不是完整的。
金姆·諾布爾是一位英國的女藝術家,也是一位單親母親。她則有著12個不同人格。讓世人感到驚奇的是,作為一位畫家的金姆,所分裂出的12個副人格,也都熱愛創作,每人都擁有各自不同的創作風格,並且都十分出色。
那這另一個「我」,又是怎麼誕生的呢?
另一個「我」是如何誕生的呢?
在電影中,形成多重人格的原因,往往都跟童年經歷、精神創傷相關,在關於多重人格最出名的著作《24個比利》中也有提到,比利之所以會形成24種人格,跟他的童年生活息息相關。
因為缺少陪伴,他創造了一些人格陪自己相處,消解孤獨,因為恐懼打罵,他創造了一些人格幫自己抵抗,逃避懲罰;因為遭受虐待,他創造了一些人格為自己分擔,承受痛苦。
簡單來說,就是某個人害怕自己的某個身份後,就會憑空分離出另外一個身份,來面對自己。
在電視劇《柒個我》熱播時,張一山就曾在微博這樣說道,
對於多重人格患者來說,他們是一個個美好的存在,他們也是他們曾經喜歡的自己,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去接受他們,帶給他們溫暖與幸福。予人溫暖,天下博愛嘛。願你們心中有夢,兜裡有糖,那夢不應該被剝奪,那糖,是父母和身邊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