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學術】紐約大學心理學博士帶你了解多重人格與精神分裂!

2021-02-14 無涯國際
「人格分裂」對我們來說並不算陌生,常常在影視及文學作品中出現,像經典懸疑電影《致命ID》、《禁閉島》、《分裂》,熱播韓劇《Kill me Heal me》及中國版翻拍《柒個我》。

電影《分裂》劇照

多重人格正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在不同的情境下,患者的人格會出現不斷地轉換。

人們在提起多重人格時常常還會提到另一個名詞——「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又可以分為偏執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緊張型分裂症,單純型分裂症,未定型分裂症。

對於大多數而言,無論是多重人格還是精神分裂,我們更多的只是感到新奇。

但是,他們真正出現在我們身邊時,你還能淡定地做一個吃瓜群眾嗎?

此次,由【無涯國際】隆重推出「異常心理學:多重人格與精神分裂」線上科研項目,旨在幫助對異常心理學感興趣的你。通過系統化的認知與學習,帶著獵奇的案例,為你揭開人類內心那些蠢蠢欲動的小怪獸。

異常心理學:多重人格與精神分裂

留學申請導向專業:心理學專業

接觸最前沿的學術科研知識

與頂級名校導師深度互動

斬獲各種高質量證書和推薦信

提升學術科研背景增強留學申請軟實力

異常心理學是傳統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研究偏離常態的各類心理過程的發生、發展、對社會適應功能的損害及其幹預、矯治和預防。本課程中,學生除了會對異常心理學進行基本理解,還會結合很多生活實例和有趣案例(精神分裂,多重人格),更好的從學術角度了解這個分支。同時,導師將給學生介紹人格測試方法,幫助學生在課餘時間裡深度了解自我和他人,並最終完成一份心理學學術論文。

了解心理學中異常心理學的概念

掌握異常心理學的研究邏輯,研究方法和衡量標準研究人類性格與人格障礙

分析異常心理學專業領域的經典案例

結合導師指導及自我研究,完成一篇相關領域的分析報告。

3-8 人小班授課,保證課程質量。

在線軟體突破空間限制,與導師實時互動,支持課後錄播回看。不出國門體驗國外課堂,節省時間與費用。

全球綜合排名或專業排名 TOP30 名校博士提供 5 周學術課程,深度體驗名校科研體系。專業助教全程陪同輔導,解決上課累積的疑難知識點。

通過課程學習掌握異常心理學知識要點,全面提升專業背景及知識水平。在導師引導下完成一篇相關領域的分析報告,為留學申請添磚加瓦。

在保證完成導師布置的任務後可獲得導師籤發的課程證明及推薦信,助力留學申請。

培養主動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通過英文課程及英文論文撰寫全面提高英文水平,提前適應國外教學模式。

Week1 Abnormal psychology 

的定義與範疇

/ 項目開題

/ 破冰活動

/ 如何定義生活中的「異常」

/ Abnormal 的學術定義

Week2 Abnormal psychology 

的相關知識

/ 歷史與發展背景

/ 中西方發展,研究差異和共鳴

/ 障礙的概念

/ 情感障礙,認知障礙,思想障礙,意志障礙,思維障礙,行為障礙

/ 青少年中常常出現的玻璃心的成因討論

/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的臨床表現與常見病因

/ 精神分裂症的分類:偏執型,青春型,緊張型,單純型 etc.。

/ 多重人格(MPD)的臨床表現,與常見病因

/ 多重人格與精神分裂的差異與共性

/ 具體案例的分析:EVE、24個比利、Beautiful mind

/ 異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觀察法,實驗法,個案調查法

/ 了解 ICD-10(國際統一的疾病分類方法)

/ Ninehouse 測試的基本介紹

/ labelling theory and discrimination

/ 論文寫作的技巧和 referencing ,citation 等專業知識分享

無涯國際教育_致力於中學生背景能力提升

電話:400-038-5535、13817463754

項目:職業體驗、志願者、學術科研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偉德路6號雲海大廈806

相關焦點

  • DID: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我們經常在電影或小說中見到的「人格分裂」,如一位主角身上出現幾種完全不同的人格的情節——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中其實是指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D),又稱為多重人格,是一種常見的分離障礙。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才改名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 DID具體表現為: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截然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狀態。
  •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但是如果我問你,電影裡的主人公所患有的精神疾病究竟是什麼?也許你會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人格分裂」或者「精神分裂」這兩個答案,但其實,主人公患有的精神疾病並不是所謂「人格分裂」或「精神分裂」,而是一種名為「多重人格」的疾病。
  • 科普丨精神分裂≠人格分裂≠多重人格
    電影裡的主人公分裂出來了11個完全不同的人格,每一個人格都有完全不同的形象,具有其特有的的氣質,邏輯思維,情感認知等等一系列的特點。可以說如果這11個人格如果不是同時出現在了一個身體身上,那麼這11個人格就會是11個截然不同的個體。但是如果我問你,電影裡的主人公所患有的精神疾病究竟是什麼?是「人格分裂」?「精神分裂」?還是「多重人格」?
  •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下)
    昨天我們跟大家一起聊了聊人格分裂,今天我們來詳細地說一說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
  • 心理知識 人格分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如果你看過《致命ID》這部電影,我想你會接觸到一個詞,就是人格分裂。
  • 【心理學小百科】你了解雙重人格嗎?!
    可能現實生活中有些同學也擁有著雙重人格,也對此十分苦惱,下面,菌菌告訴你如何攻克雙重人格! 很多人可能對雙重人格並沒有十分明晰的概念,下面,菌菌來為你解讀雙重人格!雙重人格,又名人格分裂、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種,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後來改名為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在此手冊中歸類為第一軸的解離症的一種。
  • 原來「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不是一回事?!
    新年假期可是很多人在家補劇的大好時機,小編也趁此機會補了不少心理學相關的影視劇,不過,在刷劇的時候,我卻常常在彈幕、評論裡看到有人將「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
  • 這麼巧你也是人格分裂啊
    也就是從[三面夏娃]開始,多重人格電影第一次立足於現實主義,介入精神分析。在他殺死瑪麗安的戲中,觀眾可以從他身上看到兩種人格,也就是說,此時的諾曼已經從「精神分裂」轉變成了「人格分裂」患者。除「16重人格」噱頭,電影較為詳實地分析了西碧爾童年遭母親虐待而用多重人格保護自我的病因。此後幾十年裡,人格分裂電影更加注重精神分析,裂變人格數量也從雙重、三重人格變為24、最多的甚至接近50。
  • 精神分裂並非人格分裂?
    在電影《致命ID》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個漆黑的夜晚,在一個沒有邊際的沙漠荒原,因為一場暴風雨,其中的一座汽車旅館與外界通訊中斷,完全隔離。聚集了11個相互完全不了解的人,包括孩子、男人和女人。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活和追求,在撲朔迷離的故事背後,其實這11個人都是麥肯?瑞夫的子人格,這些子人格交替控制著他的身體。
  • 「N號房」疑犯有雙重人格?精神分裂?5大成因造成多重人格障礙
    韓國專家及部分網民認為疑犯「博士」患有雙重人格,究竟什麼是雙重人格?雙重人格是精神分裂症?為什麼會形成雙重人格?疑犯博士患「雙重人格」?事件曝光後,博士的身分被媒體公開,他是25歲大學畢業生趙周彬(譯音),且為成績優異模範生。他在大學期間,是校報的記者,平時亦會經常做義工。日前韓國京畿大學犯罪心理學家接受CBS電臺訪問,分析博士的心理狀態,認為他有雙重人格。
  •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礙
    最早的藝術形象可以追溯到19世紀英國作家斯蒂文生筆下的海德醫生,這部1886年出版的小說,後來被譯為《化身博士》。它描寫了一個科學家吃了自己研製的藥物以後,分裂了人格中的善與惡,並在不同的時間表現出來。白天善良,夜晚邪惡。可見,化身博士是一個典型的雙重人格患者。
  • 盤點國內外20部心理學電影,解析人格分裂,透徹人心深處
    《一級恐懼》心理學看點:犯罪心理學。該片講述了發生於芝加哥的一樁震驚全城的恐怖血案,護律師馬丁威爾在為嫌疑人艾倫辯護的過程中發現其人格分裂真相的故事。《失眠》心理學看點:嚴重失眠症。影片講述了兩個探員調查一起17歲少女被謀殺的案件,和嫌疑犯鬥智鬥勇的故事。
  • 「多重人格障礙症」vs「精神分裂症」 來談談電影「黑天鵝」
    要回答這些問題,先要了解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的定義和區別。沒錯,它們是有大大的區別的。簡單來說兩者不屬於同一種概念。多重人格主要是心理學角度的用語,精神分裂主要是醫學概念,當然精神分裂患者可能產生人格分裂的心理症狀,而人格分裂者也不一定就是精神分裂。在此,為了造福廣大懵逼群眾,我們來科普患者的主要症狀,病因及治療方法。先來介紹多重人格障礙:
  • 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盤點7部觸動人性的電影
    無計可施之下,藍波求助於他大學的好友,心理學教授尚恩,希望能夠幫助威爾打開心房。在警察的追捕下,她帶他逃到了心理分析教授的家中,展開了一聯串精彩的心理分析過程,他童年的陰影和愛德華大夫被殺的真相漸漸浮出水面。
  • 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什麼區別?看完這篇就懂了
    所以問題出現了,既然被統稱為「精分片」,但這個並不嚴謹的概念將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混為一談,從變態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如果把這些精神疾病統稱為「精分」其實並不太妥當。有了前面的科普,大家也可以試試,能不能區分出哪些是精神分裂電影,哪些是人格分裂電影。
  • 繼「分裂」多重人格宇宙三部曲《玻璃先生》深度預告解析
    《玻璃先生》將如何接續《不死劫》、《分裂》的時間軸,以及三位主角:「玻璃先生」、「野獸」以及大衛杜恩 在續集中的關係,請看下方解析:簡單說明一下《玻璃先生》就是2016年電影《分裂》的續集講述一位名為凱文克拉姆的綁架犯,他有著多重人格與精神分裂症而他其實隱藏著一位超自然的強大人格而《分裂》本身也是2000年電影《不死劫》的續集,關於大衛杜恩發現自己有超能力的故事
  • 你真的了解「多重人格障礙」嗎?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塑造出了一些多重人格的人設,遠的比如經典的《搏擊俱樂部》,更加熟悉一些的有《致命ID》、《黑天鵝》等,近點的比如《柒個我》,編劇寫到沒東西寫的時候,似乎就喜歡拿多重人格開刷。因此,這個名詞也稱得上是耳熟能詳了。那麼,多重人格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呢?和影視劇中的人物表現,又是否相同呢?
  • 電影推薦|解密精神分析第一彈
    ,兩個人格之間的鬥爭是精神分裂患者痛苦的來源;自虐,對於精神分裂的人來說自虐是常事,劇中大量出現Nina自虐的鏡頭來描述這類人的痛苦。這部影片描述的是變態心理學,又叫異常心理學/病例心理學。簡單來說,就是在心裡和行為表現上都和正常人不一樣。劇中的殺人犯和博士就屬於這類人。見習特工克拉麗斯、變態殺人犯「野牛比爾」、變態的精神病專家漢尼巴爾博士在這三人的互動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到精神分析理論的影子,比如克拉麗思和博士見面時的場景,就體現了精神分析的根本觀點:問題總是在意識層面被交代,但它發生在潛在的層面。
  • 恐怖角丨人格是個好東西
    而在電影藝術出現的100年間,人格分裂便已成為了這些病症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題之一。病症對於第七藝術來說,即是消費,也是精神分析越發被重視的體現。我們通常所說的「精分片兒」,不是「精神分裂」電影,而是「人格分裂」電影。人格,是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固有的行為模式,因此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指的是一個人偏離他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方式。
  • 《刑偵日記》當多重人格遇上精神分裂,好戲之人加入值得期待
    視後惠英紅在劇中飾演精神病患者,她曾透露其實多年前她也患過抑鬱症,靠自己看心理學的書來自行醫治,患病經歷對這次的角色有很大的幫助第一次飾演惠英紅兒子的王浩信,劇中是一名專業人士又是多重人格障礙者,十分考驗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