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中國武術的歷史,從清末民國到如今,大師總是一茬一茬的出,從不缺弟子和市場。
但是,成了名的大師有個忌諱:從不親自和踢館者動手。按理說,你都一代大師了,對方一個無名之輩,為何要避戰?輕描淡寫打倒對方,豈不彰顯自己一代宗師風範?
問題是,如能輕描淡寫打倒對手就好了,就怕「王八拳」都掄出了,還是被對手打翻,那就一世英名掃地了。打贏了不光彩,打輸了就輸掉全部。
圖:大師親自應戰踢館者,只在電影裡有
形形色色的武術大師中,有嘴把式,也有真功夫。但是,打鬥是青春飯,縱然渾身是鐵,能打幾年釘?
武俠小說裡「年紀越大內力越強」是故事,真實世界裡,「拳怕少壯」四個字才是真理。一般來說,成名的武術大師至少人到中年甚至白髮蒼蒼,就算威勢和功力仍在,但力量、敏捷性、耐力和抗擊打能力與年富力強的踢館者相比,完全處於下風。
圖:中國的武術大師們
你讓一個大腹便便的油膩中年男,一個仙風道骨的70歲老爺子,和一個年富力強的搏擊壯漢格鬥,不是找揍嗎?某某大師幾秒被KO,各種絕技敵不過一記直拳,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面對氣勢洶洶的踢館者,功成名就的門派大師沒有哪個會應戰。
不戰,故不敗。
在鄰國日本,有個相反的例子。
日本人歷來好勇鬥狠,對於踢館者有人忍不下這口氣,結果如何?日本江戶初期有個著名的浪人,叫宮本武藏,他是個身高體壯的粗野漢子,躲在深山苦修多年,下山後到處挑戰,成為當時日本最有名的踢館狂人。
圖:宮本武藏像
武藏的決鬥經驗極其豐富,從13歲起就開始真刀真槍與人決鬥,殺死過很多二三流的武人。有一天,他到了京都。京都的最大武術門派是吉岡一門,曾經是幕府將軍家的劍術指導,名門正派,弟子眾多,聲譽極隆。
圖:電影中的武藏挑戰吉岡一門
但是,吉岡一門的老掌門人吉岡憲法正好才死,長子吉岡清十郎繼位,貿然同意和武藏交手。結果,被武藏打成重傷喪命。吉岡清十郎的弟弟為了家族聲威,糾集了一大批徒弟伏擊武藏,又被武藏一一擊破,最後,顯赫一時的吉岡一門就此灰飛煙滅。
圖:武藏挑戰吉岡一門
聰明的人當然也有。武藏挾著全滅吉岡一門的聲威,來到江戶,向日本最著名的武術大師柳生宗矩挑戰,遭到斷然拒絕,連練習場的大門都沒見到。
柳生宗矩是德川將軍家的兵法師範,繼承了「新陰流」的劍術,號稱劍術無雙和天下第一兵法家。他家世顯赫,年過半百,怎麼願和一介浪人動手?可能他知道,自己如果和武藏動手,下場和吉岡一門差不多。
圖:柳生宗矩像
武藏也很鬱悶,雖然他決鬥六十餘次從沒有一次敗績,後被稱為「日本第一劍客」,但直到今天,還有人振振有詞質疑:他的武藝不可信,因為沒有與真正一流大師較量的例子。但是,「真正一流大師」不和他動手,怪他嗎?直到今天,柳生新陰流仍然活躍在日本的劍道舞臺,而吉岡一門的墳墓早已長了青苔。
圖:武藏和吉岡一門決鬥地的紀念碑
所以,那些避開格鬥狂人挑戰的名門正派大師們,才是真正的智者,精通「該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真髓的大師——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縮卵就縮卵,明月照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