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夏》不是陽春白雪,
她是一場下裡巴人的盛宴。
窮劇組碰巧「四兩撥千斤」?
撥開電視劇出圈的層層迷霧……
二刷「古裝抗日神劇」《錦衣之下》、沉迷陸大人,讓上有四老、下有二小的二胎老阿姨陷入深深地「懺悔」,前日寫下「古裝甜寵劇的學術溯源」,今天繼續,來談談「古裝甜寵劇的出圈準則」。
1. 影視工業化的反噬:臉盲和劇盲
正如前文《古裝甜寵劇的學術溯源:一位二胎「錦衣阿姨」的懺悔》所言,在當下以女性為主的電視劇市場需求和中國特有的歷史背景、政治環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女性主導」和「古裝題材」兩個概念一拍即合。
一時間古裝甜寵劇以成本低,周期短,以小博大的可能性大等諸多優勢成了市場的香餑餑。但卻因為演員整容工業化審美造成的大眾臉,以及中國影視工業化初期的通病,如題材相近、劇情雷同、製作粗糙等,造成了觀眾快速進入了審美疲勞期,我們甚至可以稱其為一種「工業化的反噬」。總之結果是:明明很好的一種模式,出圈的劇集卻越來越少,觀眾陷入了臉盲和劇盲之中。
批量生產、扎堆上線,如此混戰廝殺,如何才能夠突出重圍,殺出一條血路?
出圈道路千千萬,我們可以加碼「大IP、大卡司、大製作」工業化模式中各選項的力度,通過題材、演員、製作等的「量變」來產生劇的「質變」,即所謂的重工業化。
老阿姨從《錦衣之下》看似因為歡瑞斷供式爛尾造成的「四兩撥千斤」中,看到了古裝甜寵劇的出圈捷徑——「錦衣女孩」「錦衣阿姨」「錦衣奶奶」們心心念念的的陸大人——古裝甜寵劇的男主以及其為主的CP。
2. 女性視覺霸權:能看,看我之欲看
正如我們所知,當下社會的女性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和鬥爭後,已經擁有了審美和情感的主動權,她們迫切需要通過一種載體,而電視劇恰恰是這種介質,來張揚一度被男性視覺霸權壓迫的性別主體性。
在電視劇市場,女性通過其力所能及的「收看」「點擊播出」「超前點播」等手段,牢牢把控了電視劇的生殺予奪。所以我們說,在電視劇領域,女性已經建立了一種以女性審美、情感和敘事為主導的女性視覺霸權。近年來興起的所謂「男色」,就是女性通過「能看,看我之欲看」的方式向男性追索權力的重要方式。
我們常自問,女生看的偶像劇,劇情弱一點沒關係?邏輯差一點也沒關係?是的,關鍵是男主啊!
在這種視覺霸權裡,女性觀眾看劇,看的是故事?服裝?女主成長?其實最終都匯聚到一點:男人。即便是大女主劇,收視動力的落腳點仍然是劇裡與女主相關的男性角色們。
以往傳統影視劇往往以男性視角和宏大的敘事方式為主,例如經典古裝劇《鹿鼎記》《楚留香傳奇》等。而當下電視劇,特別是一批IP劇,從女性觀眾心理出發,男主不再拘泥於「陽剛」一維,而是性格多元,剛柔並濟。
電視劇男性角色將女性青睞的俊朗、幽默、長情、儒雅諸多符號拼貼一身,成為了女性意識對男性身體的投射,是女性內心高度理想化的擬真符號。
《錦衣之下》的出圈,某種意義上是男主角色「陸繹」的出圈,劇集的播出讓飾演陸大人的任嘉倫血洗了B站(粉絲的視頻剪輯特別多),被粉絲們稱為又A(很攻氣)、又B(愛耍帥)、又C(愛吃醋)的男人,微博粉絲更是增粉600萬+,成功出圈。
3.女性視覺霸權下的出圈準則
從《錦衣之下》在女性視覺霸權中的成功出圈,我們來摸索一下古裝甜寵劇的出圈準則:
3.1 準則一:顏值在線。
這裡特指「顏值系統」在線。
都說甜寵劇男主要好看!好看!再好看!重要的事情是要說三遍,但這裡的顏值,不僅僅指「臉」和「身材」,更是與「服化道」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顏值系統」。
《錦衣之下》的男主任嘉倫身著明朝飛魚服,手持利刃,眼神犀利,用帥得掉渣來形容一點不為過。但回顧任嘉倫以往作品,為什麼《錦衣之下》裡面的陸繹會比《大唐榮耀》裡面的廣平王顏值高很多呢?
(任嘉倫《大唐榮耀》中的顏值差強人意)
(任嘉倫《錦衣之下》中的髮型和妝面)
這就是顏值系統的問題。顏值的在線應該是顏值的系統性在線。
《錦衣之下》的造型指導,是最頂尖的服裝指導之一——陳顧方。陳顧方入行20年,有超過80部作品,1987年以《倩女幽魂》獲得第24屆金馬獎最佳服裝設計獎,後多次提名金馬獎、金像獎。回顧陳顧方的作品,基本都是簡約清爽的風格,並根據演員的特點做搭配。在《錦衣之下》裡,陸大人的衣服清爽且獨具特色,尤其是飛魚服,只看背影都能看出陸大人是一名武將,孔武有力。還有陸繹的頭套,非常貼合本人,披髮的時候飄逸順滑,束髮的時候簡約清爽,沒有多餘的裝飾,簡潔完美。《錦衣之下》劇組給陸大人做了27套高定服裝,配上不同髮型和穿搭,男主每集基本都要換裝兩三次,有時候出門一套,回家一套,睡覺還要換一套。
(飛魚服之外不同風格的造型)
都說《錦衣之下》的場景布置很假,一看就是劇組不富裕,但是劇組把錢都花在了男演員的妝面、髮飾和服裝上。在男主的顏值打造上劇組是處處細節,用心良苦,一絲一毫都沒有忽悠觀眾。所以斷供爛尾式上線播出的《錦衣之下》,能c位出圈,是製片方「將有限的經費全力以赴地投資在男主顏值的系統化打造上」的製片策略的勝利,是策略層面上的勝利。
3.2 準則二:演技到位。
3.2.1 選演員,要有俊美的身形容貌,更要有的是頭腦。
表演並不是一詞一句,更在於全麵塑造一個合情合理的「人」。角色為什麼會在此處說話,為什麼會對此情有此動作,背後都有來龍去脈,必須邏輯自洽,否則就難以說服觀眾,既我們所說的「共情」,又或者說是網絡語言「上頭」。
那些「演技不夠,顏值來湊」的小鮮肉,在資本裹挾的顏值狂歡之後,紛紛褪去光環。曾經的四大流量鹿晗、吳亦凡、楊洋、李易峰四分天下的格局早已不復存在。《上海堡壘》的惡評如潮,將「流量」扣上「原罪」的同時,讓「演技」徹底回歸,「演技是一個演員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常說優秀的演員「演什麼像什麼」,仿佛可以在不同的人格間變換,就是因為演員通過連貫的細節設定,讓邏輯「立體」了起來。
《錦衣之下》男主任嘉倫飾演過很多古裝男主,從《大唐榮耀》到《白蛇》到《錦衣之下》,在表情管理和塑造人物的能力上,就會通過設計一些小細節和小動作,來詮釋人物的內心和性格。
他演繹的陸繹表情,基本分為兩個方向,對外人明晃晃的冷臉,以及對今夏藏在眼角眉梢裡的溫暖。他也不把角色在場景裡的信息量全寫臉上,而是用了留白,臉上「演」一半,藏一半。
比如今夏給眼睛塗了辣椒水,然後淚流滿面來找陸繹假裝辭職,實則希望陸繹心軟留下她。最後今夏小計謀得逞後,陸繹不動聲色的嘴角微微上揚,然後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就把那種」哼,就你那點小心思,爺早就看穿了「的心理活動表達得淋漓盡致。
比如,配上一雙狠戾的冷眼,那就是腹黑氣質:
比如,配上一雙溫柔的眼睛和難以察覺的微笑,那就是深情氣質:
比如,配上一雙茫然萌動的無辜眼,就是奶系年下男。
特別要指出的是,甜寵片的男主一定要有一種看家本領,要能在情動時眼波流轉,在沉溺時愛恨綿綿。當然,這需要女主的配合。
3.2.2 CP設置,演技的門當戶對
《錦衣之下》在CP感的設置上,任嘉倫和演技一直在線的譚松韻搭戲,兩者整體外形很登對,且都是年近30歲、卻頂著娃娃臉的「鈍感假少年」,兩者既有少年感,又有相當的演技水準,在情緒表達上,從賣萌到發狠,他們倆都能把握到位,且不做作。
3.3 準則三:人設創新。
「缺點」是人設創新的突破口。
3.3.1 男主人設:
前文已經從女性心理學角度分析過甜寵劇中「霸道總裁」人設成功的理論基礎,這種高大英俊多金深情的男性人設,實際為瑪麗蘇的附屬產物。與瑪麗蘇相對的男性人設是傑克蘇。傑克蘇集各種優秀男人的特質於一身,堅毅果敢智慧帥氣無所不能,全方位耍帥,異性緣超好。
手握視覺霸權和敘事霸權的當代女性觀眾,對瑪麗蘇抱有槽點滿滿式的「將就」,對傑克蘇卻是「眼裡容不得沙子」式的厭惡。傑克蘇作為男性自戀的產物,在女性觀眾中只會招來「侮辱觀眾智商」式的反感和拋棄。
所以甜寵劇最忌諱的人設是傑克蘇,男主人必須要有非女性原則性的、可以接受的「缺點」。故「缺點創新」就是出圈準則的第三條。
例如《錦衣之下》的男主人設的創新是對「錦衣衛原罪的洗白」。錦衣衛在歷來影視劇中是一個偏反面角色類型,這一明朝特殊職業多是以宦官手下的身份出現,薄情冷血,手段狠辣,帶著一種陷害忠良的「奸臣走狗」色彩。
《錦衣之下》中的陸大人和傳統錦衣衛形象一樣武藝高強、手段狠辣,其創新點卻有三:首先是外形,陸大人是一個小白臉官二代,外貌俊美,頗得女性青睞;第二是性格,陸大人是個嘴炮小達人,嚴肅冷酷的外表下有一顆悶騷的心,高冷禁慾中帶著一絲反差萌;第三是理念,陸大人心懷家國大意,抗擊倭寇,剷除奸臣,當仁不讓。這麼一位丰神俊朗,沉穩內斂,優雅矜貴,又不失少年意氣和錚錚傲骨的錦衣衛,讓觀眾們著實眼前一亮。
同時,陸大人又有霸道總裁的傳統優點:對女主情有獨鍾,常常上演霸氣護妻的戲碼。試問這樣的男人哪個女孩不會喊一聲「哥哥,我可以」?所以陸大人在人設確定後,何時出圈,甚至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3.3.2 女主人設:
反觀女主人設,傻白甜已經讓觀眾感到厭倦,觀眾樂於見到的是個性鮮明、追求自我和自由平等的人設,這種人設是當下接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自我獨立意識的現代女性的自我理想形象的投射,是她們對抗男權社會外界桎梏的理想化表達。她不能是一個瑪麗蘇,而是一個具有有趣缺點的、更接近真是的人。
(吃貨女主人設與雞腿海報)
3.4 準則四:劇情。
3.4.1 邏輯縝密的「甜」。
甜寵劇,首要是甜。女性雖然以知覺思維為主,邏輯思維次之,但不等於完全沒有邏輯。所以主線劇情要能夠立起來,特別是男女主的感情線要符合邏輯。
《錦衣之下》的探案線和宮廷線雖遭到了普遍吐糟,但主角的感情線卻層層遞進、鋪陳細緻。男女主從改觀到萌芽,從動心到深愛,每一次過渡都相當自然有說服力、邏輯縝密。更難得的是,主角線拋棄了古偶常見的「誤會+虐戀」的互相傷害模式,一直是雙方互有回應且完全信任的關係,甜蜜溫馨,十分難能可貴。所以,甜寵劇在主線劇情外的其他劇情只要不是太垮,觀眾不但不會棄劇的,還能打出豆瓣7.6的高分。
3.4.2 用好名場面劇情
《錦衣之下》還給我們做了IP劇改編的正確示範。
在敘事風格統一的基礎上,影視改編可以增加時間畫面的渲染,營造既有氛圍,力求高度還原小說中的經典場景。另一方面,影視改編又可以突破小說敘事視角的局限性,實現多種敘事視角的結合。
《錦衣之下》原著的名場面,被均勻分布在每一集中,並在下集預告中將名場面全部剪輯進去。讓觀眾在吐槽副線拖沓之餘,日日感嘆「大人,我又可以了!」在敘事改編上,《錦衣之下》也有可圈點之處,劇情改編既遵循原著,又有所突破。劇中一開始與小說一致,以今夏的視角去看世界,認識事物,激發了觀眾對男主錦衣衛的興趣,之後轉到全知視角,去展示整個故事的發展脈絡,帶來跌宕起伏之感。
(「湖上泛舟」名場面神還原)
結尾:《錦衣之下》不是陽春白雪,確是一次百姓盛宴。2017年宣布投資6400萬開機,2018年1月殺青,結果一直到2020年1月才踩著疫情上架播出。錦衣女孩盼成了錦衣奶奶,姍姍來遲的成功,讓我們在窮劇組的「四兩撥千斤」中,看到了古裝甜寵劇的出圈捷徑,但也厲聲提醒著我們,古裝劇也有審查的雷區和禁區,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對宗教傳統等問題的處理上,我們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