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不同尋常的2020年,許多以往看來再正常不過的常理、規律、經驗,正被一一顛覆。而在外匯市場上,美元大幅貶值失去匯市「王冠」的影響,可能比許多人想像的還要大!
據彭博社報導,直到疫情爆發前,Zaw Moe Ko對緬甸商業中心仰光的老闆以美元支付給他工資,還感到挺高興,但他現在恨不得馬上脫手。
「現在當我拿到緬元而不是美元時,心裡頭會更安心,」他說道,這說明人們當前對本幣普遍感到更為信任。「如果我只有美元,將很難在當地市場上買到東西。」
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美元表現不光落後於其他G10貨幣,其跌幅在處於全球金融邊緣的一些發展程度較低的市場,顯得更為明顯。緬元兌美元今年的漲幅便高達11%,在亞幣中表現最好。
緬元匯率的升值,反應了許多新興市場的現狀:居家令不僅削減了非必需支出,進口也隨之暴跌。
隨著美元的避險資產地位基本拱手讓給本地市場,其跌幅又複雜了一層。出行受限讓當地居民不敢依賴美元,貨幣兌換商可能沒辦法把美元換成緬元,去購買食品雜貨等必需品。
緬甸8月末時新增感染和死亡病例雙雙飆升,緬甸政府由此禁止國內旅行,並在仰光省也就是該國的商業中心重新施行嚴格的居家令。Kanbawza Bank資深顧問、前央行副行長Than Lwin表示,人們越來越多地依靠緬元購買食品和藥品等必需品,而不是花在旅行、衣服和其他時尚用品上。
這一幕若放在過去,顯然會令人感到不可思議!要知道,緬甸人曾多次飽受本幣貶值之苦——2018年緬甸央行取消了緬元的波動區間,當年緬元兌美元下跌約12%。通貨膨脹也蠶食了緬元的價值,今年2月時曾達到9.2%。1980年代在軍方統治下,日子更不好過,幾種鈔票直接作廢,很多人的積蓄化為烏有。
世界銀行的《緬甸經濟觀察》(Myanmar Economic Monitor)顯示,由於對緬元將繼續升值的預期,加上小額貿易可能對客流量低的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對緬元的需求已經增加。
緬甸央行現在正強調貨幣穩定。與泰國和韓國等較大亞太經濟體同行一樣,緬甸的決策者也正買入美元,以防止匯率波動損害其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緬甸央行外匯管理局局長May Toe Win表示,在截至12月23日的下半年中,緬甸央行買入的美元規模已達到1.56億美元,以建立外匯儲備平息市場波動。最近幾周,緬元匯率也出現了一定回落,原因是市場預期經濟復甦將提振消費,汽車進口也將出現季節性增長。
一些業內人士預計,隨著經濟活動開始正常化,緬元的強勢可能會部分逆轉。澳新銀行集團駐新加坡的亞洲研究主管Khoon Goh就預計,美元需求將進一步復甦,到明年年底將推動美元兌緬元從目前約1342元的水平升至1400元。
不過,緬甸民眾對此觀點依然心存質疑。Zaw Moe Ko表示,「在過去,我沒有賣掉所有的美元工資,因為我想為我的未來留一些鈔票。但當第二波浪潮比我預期的更糟糕時,我決定賣掉它們,轉而買進一些黃金。」
來源:環球外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