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朱熹原來是鏡像遊戲大玩家,這首詩藏了多少對稱字?

2021-01-13 悅然節氣詩教

天天陪娃上網課、寫作業,要讓孩子讀書成才,但您知道世界讀書日是哪一天嗎?培養孩子養成讀書好習慣,可千萬不能錯過這個日子,帶孩子和全世界愛讀書的人一起感受讀書的樂趣吧!

世界讀書日就在4月23日,也恰恰在中國的穀雨節氣,人們處於百花盛開、百鳥爭鳴的暮春美景之中,盡情的睽視、讀取大自然的美好。而文字更是打開了人們的心靈視野,讓愛讀書的人得以在更加廣闊的世界裡探尋樂趣。

本篇就帶您和孩子一起和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理學大師朱熹玩一玩鏡面遊戲。

朱熹《觀書有感》

首先,一起讀書找樂趣。

帶孩子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看看裡邊哪一句話描寫了自然界的鏡面美景效果呢?

你猜到了嗎?

是的,正是這句讓人充滿遐想的「天光雲影共徘徊」,天上是藍天悠悠白雲飄,方塘水面上倒映著同樣一個藍天悠悠白雲飄。多麼令人陶醉的水邊發呆場景啊,既有天高地闊、氣象變化的廣闊視野,也有「物來則應,物去不留」的自在境界。

境界的美好留待孩子們自己慢慢去體會,眼下的鏡面遊戲可是不能錯過了。

第二,戶外做體驗。

爸爸媽媽準備一面方鏡或者圓鏡,方鏡就是那「半畝方塘」,帶孩子去戶外看看這鏡子裡的天光雲影。如果附近有這樣「潭面無風鏡未磨」的平靜湖面,那就是大自然的鏡子,看看鏡裡鏡外有怎樣的奇妙風景呢。

第三,回家畫詩畫。

等看飽了風景,可以回到家裡一起拿出紙筆來畫一下天光雲影的水面倒映對稱畫。

第四,鏡面玩遊戲。

基於水面倒映對稱畫,可以拿出那塊方鏡來玩「鏡面遊戲」,試著比對著鏡子在紙面上寫著字,畫畫圖,看看會有什麼發現呢。

鏡面可以左右玩,前後玩,上下玩

第五,玩鏡面學拼音。

左右水平的鏡面把「b」變成了「d」,前後上下的鏡面把「b」變成了「p」,家長可以藉此樂趣訓練孩子的拼音。順便幫孩子把寫反字也突破啦!

第六,鏡面字遊戲。

讓孩子寫一下自己的名字,再看看鏡面的效果,會不會很神奇呢?但是有一些字寫出來可是不會變化的哦,而且你只要寫一半就能寫完,你發現了嗎?試一試「中」、「口」、「田」等等軸對稱字。

第七,尋找對稱字。

朱熹可是鏡面遊戲的高手,不僅在詩裡邊給大家做了提示「天光雲影共徘徊」,而且還在古詩裡埋藏了好多「對稱字」,例如他自己的名字朱熹不就包含了「未」、「木」、「十」、「喜」、「熹」這五個對稱字嗎。

大朋友和小朋友們,一起開動腦筋,看看誰在這首古詩裡找出來的對稱字最多?(包含偏旁部首在內都算)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寫出自己的對稱字,看看誰能找地最快、最多、最詳細!

只要孩子愛玩,就沒有不愛學習的,關鍵在於您關注誰,敬請各位看官如下文操作:

歡迎關注悅然節氣詩教

跟著節氣學古詩,應景才能積累經驗見聞;跟隨時事用古詩,應情才能體會理解詩情寓意;圍繞生活畫詩畫,有趣才能讓學習樂此不疲。

舉報/反饋

相關焦點

  • 朱熹《觀書有感》
    觀書有感作者:朱熹   朗誦:張筠英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 楊志華超級記憶力——古詩詞七年級上冊「觀書有感」倒背如流
    《觀書有感》 南宋·朱熹《繪圖必看》首先我們來讀一遍這首詩:【《觀書有感》南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完課文之後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圖,背景是池塘邊。除標題之外,我們把課文內容分成4個部分,在這個背景上尋找4個地點來記憶。
  • 朱熹《城南唱和詩卷》,很有味道!
    《城南唱和詩卷》朱熹書。帖凡64行,共462字。首題「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末款「熹再拜」。鈐白文「朱熹之印」。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詩卷是朱熹為和張栻城南詩20首所作。張栻,字敬夫,號軒,張浚之子、宋代著名學者。居譚州(今長沙)。構城南書院,城南有風景20處、故題詩20首。朱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八月,朱熹與張南軒遊城市諸勝景,和南軒二十詠。時年朱熹38歲,此詩卷書寫年代則較晚。
  • 朱熹的詩「問渠那得清如許」中「渠」字什麼意思呢?你知道嗎
    大家對朱熹的詩歌《觀書有感》很熟悉了,很多小學生都已經會背誦了。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而且以說理如詩,很符合宋詩的氣質!全詩如下: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同學給我的解釋「渠」就是「水渠」的意思,全句的意思就是「試問這水渠為什麼會這麼清澈呢?因為有源頭的活水流過來」乍一看,翻譯的還挺對的,其實不然。先從原詩的句意理解,前文說的是「半畝方塘」,這分明是個池塘啊,怎麼後面就變成了水渠呢?
  • 10首經典的勸學詩,活到老學到老
    這首詩又名《勸學詩》,是朱熹所作勸青年人珍視光陰,努力向學;用以勸人,也用於自警。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三、《柏學士茅屋》(唐·杜甫)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巖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 為有源頭大儒朱熹水
    過後兩三天,相關媒體報導出來,我才得知11月1日在尤溪召開的會議,如果準確地說,是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儒朱熹》的研討會,我這才多少有點後悔,兩三天前自己的選擇沒有如意命中十環的「靶心」。大儒朱熹《觀書有感二首》詩句膾炙人口,可謂是家喻戶曉。但詩中的「半畝方塘」究竟位於何地,諸多專家學者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 朱熹這首詠月詩絲毫不輸李白,全詩無一「月」字,卻處處有月意
    宋代著名詩人朱熹也曾寫過一首和月亮有關的詩,這首詩十分神奇,全詩看似沒有「月」字,卻句句都在說月亮,如此說來不覺讓人好奇,這首詩到底是如何寫月的呢?雖然很多人認為唐詩和宋詞具有明顯的風格差異,即唐詩注重抒情,宋詞注重講述道理,不過,朱熹的這首詩讓我們明白這句話並不一定準確。《秋月》是他創作的一首感嘆月亮的詩,其體裁為七言絕句。這首詩是朱熹在一個秋天的月夜寫下的,詩人藉助月光下的溪、風、夜空、雲等景象,表達出自己超脫塵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自身追求皓月之高潔的志向。
  • 朱熹唯一傳世長卷《遊雲谷詩》展出 價值過億(圖)
    昨日,一幅長逾12米的書法長卷被安放進展櫃,萬曆藝術館館長鄧錦鵬指著它說:「這是朱熹的《遊雲谷詩》,是我館『鎮館之寶』,現價值過億。」  系現存朱熹唯一書法長卷  《遊雲谷詩》分引首、書法、尾跋三部分。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題引首,書「照古騰今」四字,加蓋「洪武御書」印。
  • 識字3000個,背詩200首,這孩子咋培養的?
    信報君先說兩句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這首小詩是大多數中國人孩童時期對詩的最初印象相信大家都記得但下面這些詩您還記得嗎?《觀書有感》(南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竹裡館》(唐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 【古詩詞賞析】朱熹《觀書有感》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雲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
  • 文旅研究 | 「枕石漱流」為何被朱熹題成了「枕流」?
    這聽起來多麼愜意啊!其實這個成語在古時候指的就是一種隱居生活。可朱熹為什麼不題「枕石漱流」偏要題兩個字「枕流」呢?難道流水上也能自由自在地躺著嗎? 劉少奇為了躲過敵人故意把個「枕流」說得玄而又玄,而實際上朱熹用「枕流」二字就簡單明了多了,儘管他的用心是良苦的。
  • 趙構和朱熹是如何評價米芾書法的
    其對米帝書法的推崇與崇尚六朝神韻的取向是一致的,這在《中興小紀》中得到印證:紹興十一年十二月,詔以新刊米芾字畫本分賜宰執時曰:『帝雖無事業,不見於世,至於字畫古今一絕也』以唐為主:朱熹對米芾「趣」論接受轉變關於理學大師的朱熹書法作品水平
  • ...經歷,給朱熹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他寫下了一首讚美春天的詩
    這句詩出自於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一詩,詩人為什麼會說到「萬紫千紅總是春」呢? 只有將這一句放到整首詩的意境中去解讀,才能更好地理解詩人為什麼會說「萬紫千紅總是春」了。原詩如下: 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觀宋填詞140|描寫黃山最好的宋詞,有人說是汪莘的這首沁園春
    這首詩是寫給汪莘的,不過呂本中(1084年-1145年)去世的時候,本文介紹的汪莘(1155~1227)還沒有出生。這是另外一個汪莘。《四庫總目提要》中的額《江西通志·人物誌》介紹過這個汪莘:汪莘字叔野,革弟。篤學有志,喜為歌詩。
  • 藏字詩一首,你讀過嗎?
    這是一首藏字詩,大家能猜出詩裡藏得什麼字嗎?藏字詩裡最普遍的是藏頭詩,就是把想要藏的字嵌在每一句的第一個字上。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水滸傳》裡吳用逼反盧俊義所寫得藏頭詩:蘆花叢中一扁舟,俊傑俄從此地遊,義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難可無憂。
  • 涓涓雋語七絕二首.觀蓮有感:縱落千年潔白垂,蒼顏難掩腹中蓮
    七絕二首.觀蓮有感其一池內蓮花數十枝,婀娜綽約惹人思。七絕二首.觀蓮有感其二當年猶憶粉荷翩,含笑春山點絳仙。又見凌波縹緲舞,蒼顏難掩腹中蓮。七絕二首.觀蓮有感其一是仄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上平四支。其二是平起首句入韻式,用韻平水韻下平一先。詩中黑體字是韻腳。
  • 朱熹與摩尼教新探
    (《文集》卷一)      這首詩的開頭4句寫來時朝景,尾4句寫歸時暮景;「祠殿」以下6句,抒謁奠高僧歸葬之所,頓悟人神之間通感;「解帶」以下4句,敘白巖僧寺小憩;中間橫插「既欣歲事舉,重喜景物妍」,過渡自然,以成章法。從詩中可以窺見青年朱熹對呼祿法師的景仰。然而,這位傳教士的基地早已淹沒,文獻也沒有明確的記載。
  • 書該如何讀?看朱熹的讀書六法
    朱熹的門徒與仰慕者,集朱熹平日之訓,節選要點編排次序,定為讀書法六條: 朱子曰:「以二書言之,則通一書,而後及一書。以一書言之,篇章句字,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亂。量力所至,而謹守之。字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乎前,不敢求乎後。未通乎此,不敢志乎彼。如是則心定理明,而無疏易陵躐之患矣。若奔程趁限,一向趲著了,則看猶不看也。」
  • 詩中的哲理,熠熠生輝
    這首詩好像是寫遊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佔。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遊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聖人之道。「無邊光景」所示空間極其廣大,就透露了詩人膜求聖道的本意。「東風」暗喻教化,「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