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城南唱和詩卷》,很有味道!

2021-03-01 書法指南


朱熹城南唱和詩卷簡介

《城南唱和詩卷》朱熹書。紙本。縱31.5釐米,橫275.5釐米。帖凡64行,共462字。首題「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末款「熹再拜」。鈐白文「朱熹之印」。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詩卷是朱熹為和張栻城南詩20首所作。張栻,字敬夫,號軒,張浚之子、宋代著名學者。居譚州(今長沙)。構城南書院,城南有風景20處、故題詩20首。朱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八月,朱熹與張南軒遊城市諸勝景,和南軒二十詠。時年朱熹38歲,此詩卷書寫年代則較晚。此卷書法筆墨精妙,蕭散簡遠,筆意從容,靈活自然,為朱熹傳世佳作。明陸簡《朱熹城甫唱和詩帖跋》云:「紫陽夫子平生講道之功日不暇給,而作。



















朱熹城南唱和詩卷釋文

奉同 敬夫兄城南之作 納湖 詩筒連畫卷,坐看復行吟。 想像南湖水,秋來幾許深。 東渚 小山幽掛藂,歲莫藹佳色。 花落洞庭波,秋風渺何極。 詠歸橋 涼漲平橋水,朱欄跨水橋。 舞雩千載事,歷歷在今朝。 舡齋 考槃雖在陸, 滉瀁水雲深。 止爾滄州趣 難忘魏闕心。 麗洋堂 堂後林陰密,堂前湖水深。 感君懷我意,千裡夢相尋。 蘭澗 光風浮碧澗,蘭杜日猗猗。 竟歲無人採,含薰只自知。 書樓 君家一編書,不自圮上得。 石室寄林端,時來玩幽賾。 山齋 藏書樓上頭,讀書樓下屋。 懷哉千載心,俯仰數掾足。 蒙軒 先生湖海姿,蒙養今自閟。 銘座仰先賢,點畫存彖系。 石瀨 疏此竹下渠,瀨彼澗中石。 莫館遶寒聲,秋空動澄碧。 捲雲亭 西山雲氣深,徙倚一舒嘯。 浩蕩忽褰開,為君展遐眺。 柳堤 渚華初出水,堤樹亦成行。 吟罷天津句,薰風拂面涼。 月榭 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 與君臨倒景,上下極空明。 濯清亭 涉江採芙蓉,十反心無斁。 不遇無極翁,深衷竟誰識。 西嶼 朝吟東嶼風,夕弄西嶼月。人境諒非遙,湖山自幽絕。涼琤谷湖光湛不流,嵌竇亦潛注。倚仗忽淙琤,竹深無覓處。 梅堤 仙人貞冰雪(此行衍文)仙人冰雪姿,貞秀絕倫擬驛使詎知聞,尋香問煙水。聽雨舫倸舟停畫槳,容與得欹眠。夢破蓬窗雨,寒聲動一川。採菱舟湖平秋水碧,桂棹 木蘭舟。一曲菱歌晚,驚飛欲下鷗。南阜高丘復層觀,何日去登臨。一目長空盡,寒江列莫岑。熹再拜

於辭翰遊戲之事亦往柱精詣絕人。評書家謂其書鬱有道義之氣、固耳。」

                                      文章源於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轉載請註明 書法指南

相關焦點

  • 趙構和朱熹是如何評價米芾書法的
    ,筆者從後人對他的《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詩卷》題踐中找到一些線索:右悔處先生真跡,筆精、妙,有晉人之風。朱夫子《和敬夫先生城南二十詠》,字法俊逸,大有晉人風致;詩之清遠,亦非宋人所能及。今觀吾鄉沈方伯時腸所藏《和張宣公城南雜詠》手跡,詞皆衝口而得,字亦縱筆所書,榘度弛張,姿態逸發,雖晉唐諸名家未易比數。
  • 朱熹的一首詩流傳久遠,看似歌詠春天,卻暗含深意和哲理
    下面這首詩雖然也是描寫春天的好詩,不僅流傳久遠,而且詩感強烈,讀來韻味十足,朗朗上口。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首詩其實還有更深的含義,同時哲理性也很強。原文:《春日》 宋代 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是宋朝人,從小聰慧過人,十九歲就考中進士。
  • 閩學四賢之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是閩學的創立者和心學的一代宗師
    為表達他的思想體系,朱熹遍注群經;為建構其嚴密的思想體系,朱熹勤於著述,他一生著述頗豐,至今發現有120多部、400多卷,被史學家稱為「古今著述第一人」;為傳播他的思想體系,他廣收門徒,誨人不倦,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育思想,成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在詩學方面,也有著很深的造詣,許多好詩流傳於世;他勤於學習和思考,在自然科學方面,也頗有建樹。
  • 朱熹唯一傳世長卷《遊雲谷詩》展出 價值過億(圖)
    昨日,一幅長逾12米的書法長卷被安放進展櫃,萬曆藝術館館長鄧錦鵬指著它說:「這是朱熹的《遊雲谷詩》,是我館『鎮館之寶』,現價值過億。」  系現存朱熹唯一書法長卷  《遊雲谷詩》分引首、書法、尾跋三部分。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題引首,書「照古騰今」四字,加蓋「洪武御書」印。
  • 為有源頭大儒朱熹水
    我雖然在北京工作近四十年,但作為生於福建長於福建的一位土著土鱉,對出生於福建並在福建的尤溪和建陽,莆田和建甌等地遊學講學和辦學,留下多年行跡文蹤的大儒朱熹,有發自內心的由衷欽佩仰慕之情。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的這一代表作詩句,但凡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國人,都曾在中小學讀書時背誦過,尤其是末句的「為有源頭活水來」,更是人們無論是編劇作文還是公文往來,都會經常加以生動的引用和比喻。
  • ...經歷,給朱熹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他寫下了一首讚美春天的詩
    這句詩出自於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一詩,詩人為什麼會說到「萬紫千紅總是春」呢? 詩中的「泗水」並不是山東的泗水,泗水位於山東省中部,源於泗水縣東部陪尾山下,出縣境後又有西沂水、險水、汴水的支流匯入,所以泗水也成為淮河下遊最大支流。歷史上常把泗河與淮河並稱為「淮泗 」。
  • 朱熹與摩尼教新探
    一般學者在研究摩尼教傳入福建泉州時,均引用何喬遠《閩書》卷七《方域志》的記載:「會昌中(841-846)汰僧,明教在汰中,有呼祿法師者,來入福唐(今福清縣),授侶三山(今福州市),遊方泉郡,卒葬郡北山下。」所謂「汰僧」,即指武宗「滅佛」。摩尼教僧侶呼祿法師避難入閩,先駐福清,又徙福州秘密傳教,繼而遊方泉州,老死後埋葬在泉州城北清源山下。
  • 馬自力,郭媛.朱熹辭賦與楚辭關係探微
    王仕強《典範的意義——朱熹的辭賦創作》[3]認為朱熹辭賦有兩方面意義,周君燕《論朱熹的辭賦》[4]從內容和藝術兩方面對其作品加以論述,劉培《理學對人生的規範與重塑——以朱熹辭賦為中心》[5]以朱熹辭賦為例論述其理學觀點。
  • 城南文化︱思無邪矣,遂詩三百
    銀箋擬有黃昏約,醉倒花前莫謂痴。 二踏雪尋梅幾欲狂,拈來好句入詩囊。心清不得從和靖,路遠焉能至壽陽。萬朵千枝終有盡,三番五次亦無妨。才疏不怕遭嗤點,坐秉南枝獨舉觴。 註:和靖~林逋,字君復。 三漫步湖園手杖藜,沉吟已近日平西。
  • 留得夜半一窗月,夢醒時分吟杜鵑//「相思」依韻唱和詩十吟
    「相思」依韻唱和詩十吟相思一文/驕陽風吹黃葉離瓊枝,搖落相思一地痴。相思有寄文/君暖語溫言寄北窗,花開幾度又何妨。驕陽似火播千裡,皓月搖情落滿江。相思九文/驕陽風卷殘紅滿目殤,小樓夜夜倍覺涼。西城雨過三更夜,一道寒光照冷房。
  • 鑑賞|錢謙益書法《與仲雪等唱和詩書法卷》與柳如是小像
    錢謙益的書法真跡極少,常熟博物館收藏有錢謙益楷書《與仲雪等唱和詩》卷、錢謙益行書王維詩扇頁等。《與仲雪等唱和詩》縱22.2釐米、橫212釐米,為錢謙益在明崇禎元年(1628)與友人魏浣初(仲雪)等人唱和詩墨跡。錢氏歿後遭清代乾隆帝多次下諭,列入「貳臣」,其書籍被禁毀,墨跡亦大部廢失。此卷墨跡為錢氏存世的稀見珍品,對研究錢氏書法和研究錢氏詩歌均具價值。
  • 朱熹這首詠月詩絲毫不輸李白,全詩無一「月」字,卻處處有月意
    宋代著名詩人朱熹也曾寫過一首和月亮有關的詩,這首詩十分神奇,全詩看似沒有「月」字,卻句句都在說月亮,如此說來不覺讓人好奇,這首詩到底是如何寫月的呢?雖然很多人認為唐詩和宋詞具有明顯的風格差異,即唐詩注重抒情,宋詞注重講述道理,不過,朱熹的這首詩讓我們明白這句話並不一定準確。《秋月》是他創作的一首感嘆月亮的詩,其體裁為七言絕句。這首詩是朱熹在一個秋天的月夜寫下的,詩人藉助月光下的溪、風、夜空、雲等景象,表達出自己超脫塵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自身追求皓月之高潔的志向。
  • 《觀書有感》朱熹原來是鏡像遊戲大玩家,這首詩藏了多少對稱字?
    培養孩子養成讀書好習慣,可千萬不能錯過這個日子,帶孩子和全世界愛讀書的人一起感受讀書的樂趣吧!世界讀書日就在4月23日,也恰恰在中國的穀雨節氣,人們處於百花盛開、百鳥爭鳴的暮春美景之中,盡情的睽視、讀取大自然的美好。而文字更是打開了人們的心靈視野,讓愛讀書的人得以在更加廣闊的世界裡探尋樂趣。本篇就帶您和孩子一起和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理學大師朱熹玩一玩鏡面遊戲。
  • 《城南謠》,木小雅唱著童年的味道
    了解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後,才發現的確和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有關。這首《城南謠》,是木小雅一年前為《城南憶事》的手繪懷舊插圖筆記本同步創作的。當時她所在的設計團隊想要做一本以南京老城南為主題,可以喚醒南京人兒時記憶的筆記本。
  • 在這場南宋學術史上最著名的「約辯」上,朱熹和陸九淵究竟誰贏了?
    學術思想在兩宋時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各種學術派別中,當時佔據主流的理學和心學因觀點多有分歧,思想交鋒不斷。 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與朱熹並立的是心學開山之祖陸九淵。陸九淵小朱熹9歲,雖然是後起之秀,但履歷也頗不簡單。他出身名門,家族到父親陸賀一代仍保持著「詩禮簪纓」的大家遺風。兄弟六人,自相師友,其中九韶、九齡、九淵三兄弟因學識不凡,並稱「金溪三陸」。
  • 朱熹《觀書有感》
    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個明亮通透的大千世界。而在這個世界中,如果想要保持原本的潔淨與清澈,就需要源源不斷地吸納新的事物。讀書就是這樣一個充實和修正自我的過程,只有不間斷地讀書,我們才能夠在格物的過程中,看清世間的善惡是非,找到事物的本真。
  • 韓愈與朱熹——淺談《論語筆解》的特點與思想及其對朱熹之影響
    其《論語注》和《論語筆解》即可視為這些努力中的一部分。韓愈曾為《論語》作注,作成《論語注》十卷。而《論語筆解》的成書,根據《四庫全書總目》的記載:疑愈注《論語》時, 或先於簡端有所記錄, 翱亦間相討論, 附書其間, 迨書成之後, 後人得其稿本, 採注中所未載者, 別錄為二卷行之。
  • 【鳳鳴詩刊】我與古人共唱和(四十四)|| 車樹章同題唱和詩歲末專輯
    唱和杜牧《江南春》四月多姿芍藥紅,江南何處不香風。逸人墨客時揮筆,美好春光入畫中。觀書有感(其一)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唱和朱熹《觀書有感》緊鎖眉頭一字開,疑雲難解夢徘徊。三更偶得心潮許,學海無涯逐浪來。小池宋/楊萬裡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古人詩中有句今人詩更無句
    朱子①《清邃閣論詩》謂:「古人詩中有句,今人詩更無句,只是一直說將去。這般詩一日作百首也得。」餘謂北宋之詞有句,南宋以後便無句,如玉田、草窗②之詞,所謂「一日作百首也得」者也。注釋①朱子: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十九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南宋最重要的理學家、文獻學家、教育家。朱熹將宋代理學發揚光大,並成為後世的統治思想。②玉田、草窗:張炎、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