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婚戀期間支出是否應該返還?5起案件這樣判

2021-03-03 新華網

依照我國傳統習俗,男女雙方在談婚論嫁之時往往會給付一定數額的彩禮與陪嫁,熱戀中情侶之間也難免會有一些發紅包、送禮物等經濟上的往來。然而,當一段感情走到盡頭雙方分手時,支出方往往會認為自己遭受了損失,從而產生經濟糾紛,甚至為討要相關費用對簿公堂。分手後,婚戀期間的支出是否應該返還呢?《法治日報》記者選取了河南省盧氏縣人民法院審理的5起相關案件,提醒人們從戀愛到結婚期間,應當理性處理財物給付問題,遇到糾紛更須依法解決。

  訂婚宴後提出分手

  所收彩禮全額返還

  2018年4月,何某與劉某經人介紹後確立戀愛關係。同年5月23日,兩人按當地風俗舉行訂婚儀式。然而半年後,劉某便與何某解除了婚戀關係。隨後,何某在討要婚戀期間所花費用無果的情況下,向盧氏縣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原告何某訴稱,2018年5月21日,其給被告劉某購買金首飾花費3005元。在訂婚儀式前一天,送給被告紅包現金1萬元,儀式當天又經媒人手送給劉某母親彩禮現金6.8萬元。2018年10月,劉某要求何某出資對其居住的房屋進行裝修改造,先後花費兩萬元購買彩鋼瓦、鋼梁、門窗等材料。2018年11月,被告劉某要求和原告解除婚戀關係,但對原告與其交往期間支付的彩禮、裝修房屋、金首飾等財物不予退還。

  法院審理後認為,原被告按農村習俗舉行了訂婚儀式,但是未辦理結婚登記,原告請求返還彩禮符合法律規定,被告應返還原告彩禮款6.8萬元。關於原告主張的房屋裝修款兩萬元、訂婚前一天支付的紅包1萬元,被告不予認可,且原告未提交充分證據證明該主張,對該款項不予支持。對原告主張的訂婚前為被告購買的金首飾款3005元,應認定為婚戀過程中的贈與行為,故原告的此項請求不予支持。

  據此,法院判決被告劉某於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返還原告何某6.8萬元。

  性格不和解除婚約

  禮金首飾酌情返還

  2018年6月,賈某與段某經人介紹相識相戀。賈某按當地風俗習慣在首次見面、看家、行禮、提親等婚約過程中,先後給付段某彩禮10餘萬元,另有其他財物價值數萬元。2019年9月,雙方按照農村習俗舉行了結婚儀式,賈某再次給付段某紅包合計12000元,迎親時在新娘茶瓶中裝現金8888元,但兩人一直未辦理結婚登記。

  此後,由於性格差異,兩人常有矛盾,關係逐漸惡化,最終無法共同生活。2019年底,段某離家後雙方未再共同生活,雙方一致同意解除婚約。經多次協商調解未果,賈某將段某及其父母告上法庭,請求法院判令段某及其父母返還彩禮139488元,並返還鑽石項鍊、鑽石戒指、金手鐲、蘋果手機等財物。

  盧氏縣法院五裡川法庭對該案審理後認為,彩禮實質上是為達成結婚目的的贈與,一般情況下,在婚約不成立時,彩禮的贈與也自動解除,所以贈與方有權要回彩禮。根據我國婚姻法司法解釋,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對符合彩禮性質的禮金和財物,女方應當返還。實踐中,男方向女方支付彩禮的多少,通常由女方的要求、男方的經濟狀況、當地風俗習慣決定。而當婚約解除時,彩禮的返還也應當在法律規定範圍內,結合當地風俗,根據個案實際情況認定,不宜一概全額返還。本案中,賈某、段某雖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按農村習俗舉行了結婚儀式且共同生活,有夫妻之實,對返還彩禮的比例和金額,應考慮男女雙方的實際情況,根據庭審查明的案件事實,依照法律規定,並結合當地風俗,酌情予以支持。

  據此,法院判決被告段某及其父母返還原告賈某彩禮92322.3元,段某返還賈某鑽石戒指一枚、鑽石項鍊一條、黃金首飾一套、蘋果手機一部,陪嫁物品歸段某所有。

  同居一年分手涉訴

  判決返還部分彩禮

  男子陳某與女子李某在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情況下同居一年,隨後李某提出分手,陳某向盧氏縣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返還6萬元彩禮和其他費用。

  庭審中,原告陳某訴稱,2017年兩人經他人介紹認識,同年農曆臘月二十九訂婚時,被告提出要原告支付彩禮6萬元。當天,陳某給付彩禮現金5萬元,微信轉帳1萬元,共計6萬元。除給付彩禮外,原告還給付被告現金及物品大約3萬餘元。定婚後不久兩人同居。2018年6月15日,陳某生病住院,但李某未去醫院探視,之後便搬走分居。

  被告李某辯稱,2018年元月,她與原告陳某協商雙方結婚事宜,因當時她在省外打工,陳某於2018年1月10日通過微信轉帳給她1萬元,是用於購買衣服、回家路費等花銷。2018年2月4日,兩人舉行訂婚儀式,當時她說不要彩禮,但需要原告幫助歸還所背負外債5萬元,原告同意並拿出5萬元幫她歸還外債。至訴訟時,雙方雖未辦理結婚登記,未形成婚姻關係,但雙方在一起同居了一年多,同居生活期間,原告給她轉帳購買結婚物品、幫助她歸還債務均屬自願贈與行為。

  法院審理後認為,2018年1月10日,原告給被告轉帳1萬元用於購買衣服屬于贈與行為,故對原告的此項請求不予支持。對於2018年2月4日原告向被告支付的5萬元,結合當地習俗,應認定為原告向被告支付的彩禮。結合本案實際情況,原被告已共同生活一年,法院酌情認定被告應返還原告部分彩禮款,遂依法判決被告李某於判決生效後10日內返還原告陳某彩禮款3.5萬元。

  贈與帶有戀愛象徵

  相應款項無需返還

  範某和張某曾經是初中同學,畢業後兩人各自忙自己的生活,交往並不多。2018年春,兩人在同學微信群聊天中重新建立聯繫,感覺興趣相投,好感倍增,不久便確立了戀愛關係。熱戀期間,每逢紀念日、節日和張某的生日,範某都會向張某發紅包、轉帳表達愛意。

  然而,但好景不長,幾個月後,張某提出分手。沉浸在痛苦之中的範某發現,從2018年4月至同年9月,在外務工的他通過微信、支付寶帳戶分17次向張某轉帳共計32422元。

  得知張某已與他人結婚,範某更是感到自己很「虧」,於是就向張某討要所轉的款項。後張某通過微信、支付寶分5次歸還範某13400元,剩餘19022元一直未還。範某多次打電話催要,但張某一直推脫。範某無奈之下訴至法院,請求判令張某歸還其19000元。盧氏法院官道口法庭開庭審理此案。

  庭審中,被告張某辯稱,原告為追求其經常發具有戀愛象徵意義的「520」「521」「1314」以及生日祝福等紅包,這些是原告自願發送的,並非被告索要。這些紅包應該認定為贈與行為,屬於戀愛期間的禮尚往來。

  法院審理後認為,判斷案涉錢款是否應該返還的關鍵在於該錢款是否屬於目的贈與。如屬於目的贈與,那麼在目的未實現的情況下,被告繼續佔有該財產就會構成不當得利,理應返還。本案中,原告在追求被告期間向被告轉帳人民幣32422元,其目的在於促使被告與其戀愛結婚,但32422元中的「520」「521」「1314」以及生日祝福、購買禮物等帶有戀愛象徵意義的金額轉帳共計8622元,應屬於一般贈與。因此,對於32422元中屬於目的贈與的23800元,由於其目的因雙方分手而未能實現,被告繼續持有其所得利益欠缺正當性,從而構成不當得利,理應返還。根據已查明的情況,被告已返還原告13400元,剩餘10400元未歸還,現原告要求被告返還,於法有據,依法應予支持。對於32422元中的8622元,屬於一般贈與行為,故原告要求被告返還,不予支持。

  據此,法院判決被告張某於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返還原告範某10400元。

  戀愛期間互有付出

  贈與部分不予返還

  2016年,孫某與常某經人介紹認識並確立戀愛關係。訂婚當日,孫某向常某支付彩禮1.68萬元,常某回禮800元。後雙方因購房事宜發生糾紛,導致戀愛關係破裂。孫某遂訴至法院,訴請常某返還彩禮錢以及其他支出共計2.782萬元。

  庭審中,被告僅認可彩禮1.68萬元,對其他支出不予認可,並提出女方在辦理訂婚事宜過程中也有很大花銷。

  法院對該案審理後認為,雙方戀愛期間互有付出,系雙方按照風俗以此來增進感情,應認定為贈與。最終,法院判決支持了1.6萬元,雙方戀愛期間的其他支出可不予返還。

  民法總則相關規定

  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最高法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二)相關規定

  第十條 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老胡點評

  目前,彩禮依然是我國許多家庭的一項沉重負擔,一些貧困家庭的男青年甚至因為付不起高額彩禮而不得不打光棍。同時,近年來由於訂婚後又分手、未結婚登記就共同生活以及閃婚閃離等現象的不斷增加,因彩禮返還問題而引發的糾紛、訴訟也隨之增加。

  把給予彩禮、尤其是高額彩禮作為訂婚、結婚的一個必備條件,事實上是落後的買賣婚姻現象的殘餘,是把兩情相悅的婚姻等同於了商品交換,也違反了現行婚姻法的規定。高額彩禮的存在還與文明鄉風建設背道而馳,易引發社會矛盾,危害家庭和諧。因此,應當多措並舉,予以革除。

  首先,在廣大鄉村中深入開展喜事新辦的宣傳教育,引導廣大村民自覺遵守民法典和婚姻法規定的原則和程序,樹立以不收彩禮為榮的觀念,引導農村青年自覺抵制彩禮,敢於與陳規陋習決裂。其次,還應當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把自覺抵制彩禮、尤其是高額彩禮納入村規民約之中,提倡大家互相提醒,並對收受彩禮、尤其是收受高額彩禮者提出批評教育,激濁揚清,促進文明鄉風的形成。(本報記者 趙紅旗 本報通訊員 趙富林)

相關焦點

  • 分手後一方在戀愛期間收的紅包、貴重禮物等是否應該返還另一方?
    一審案件受理費3380元由朱越漢負擔11元,林雪文負擔3369元。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均未提交新證據。經審理,本院對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本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八條之規定,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應當圍繞當事人上訴請求的範圍進行。綜合當事人的訴、辯意見,本案的爭議焦點為:上訴人林雪文對被上訴人朱越漢是否有返還151035元的義務。
  • 咋整 | 分手了,男朋友卻要我返還他送的禮物……
    談戀愛時,情到濃時不惜一擲千金然而一拍兩散時卻因此產生矛盾、分歧分手後,前男(女)友要我返還禮物,咋整?戀愛時豪贈 分手後起訴要求返還李先生和孫女士經人介紹後相識,後確定為戀愛關係。2010年10月,雙方因是否結婚、婚俗以及婚後是否要孩子產生矛盾,聯繫日益漸少。
  • 刑事和解賠錢後,結果因證據不足無罪釋放,被告是否能要求返還
    刑事和解賠錢後,結果因證據不足無罪釋放,被告是否能要求返還刑事案件,對於犯罪嫌疑人來說,諒解書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被公安機關控制後,第一之間找被害人諒解相信是每一個犯罪嫌疑人家屬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然而,當家屬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取得被害人的諒解後
  • 小夥熱戀期給女友100多萬,分手後將她告上法庭?蕭山法院這樣判!
    熱戀期間,做什麼都合理。分手了,就覺得什麼都不合理……戀愛期間贈送對方貴重物品是不少情侶間表達愛意的方式,但有些戀人在分手時,會因財物的處分問題鬧到法院。近日,蕭山法院就審結了這樣一起民間借貸案。據原告大衛(化名)稱,2016年初,其與被告小梅(化名)經朋友介紹認識,彼此情投意合,很快發展成了男女朋友。剛確立戀愛關係那會兒,兩人相處得很融洽。
  • 「被白嫖」,26歲女子被判返還89萬,「我的青春和貞潔怎賠?」
    當這份愛情能夠經得起反覆考驗才能算是真摯的愛情,不然這只是一段建立在物質和顏值之上,玷汙了愛情應該有的潔白無瑕。 真實事例 而小D,這位90後,在與對方分手後,多次拿起法律武器,捍衛自己這段戀情中的付出,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她這麼做呢?
  • 蕭山小夥戀愛3年花了100多萬,分手後鬧上法院,前女友只需返還4萬元,原因是……
    戀愛期間贈送對方貴重物品,是不少情侶間表達愛意的方式,但有些戀人在分手時,會因財物的處分問題鬧到法院。
  • 戀愛期間的轉帳,分手後能否要回?注意:5種情形+5種結果
    青年男女在戀愛期間為表達情意等難免有一些經濟往來,轉帳就是比較常見的方式。也有不少情侶在雙方分手之後因為經濟原因產生糾紛,甚至對簿公堂。本文就從轉帳行為法律性質的認定角度,結合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的司法裁判案例,對請求返還戀愛期間轉帳能否得到支持進行法律分析。請求返還首先要明確轉帳的性質是什麼,也就是對簿公堂的時候定性的案由是什麼。戀愛期間的轉帳法律關係上有可能認定為借貸,也可能是贈與,或者婚約財產糾紛以及不當得利等。
  • 「情侶」分手,在法庭上算起戀愛帳!女方一句話驚呆眾人……
    那麼這起案子到底怎麼判呢?2019年11月,應某和王某在一次聚會上認識,很快兩人就確立了戀愛關係。戀愛期間,應某經常給王某買各種禮物、送紅包,帶王某出去遊玩。可是,甜蜜了不到半年,兩人就鬧分手。在極力挽回無果後,應某拿著一份轉帳記錄向仙居法院起訴,要求王某返還在戀愛期間得到的4萬元錢。 法庭上,兩人你來我往,細算了一筆戀愛經濟帳。 應某稱,王某一開始以償還他人借款等為由向他要錢,為了討好和滿足王某,他前前後後總共轉帳了5萬元。
  • 刑事案件想要判緩刑,你應該這樣做
    我們看到,判緩刑有「可以」和「應當」兩種情況。可以就是可緩可不緩,應當就是必須判緩。因此,對於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孕婦這些弱勢群體,只要符合條件,必須判緩刑。而普通的中青年犯了法想要判緩刑,還需要從各個方面去積極爭取,裁量權在法官手中,而如何從法院的自由裁量權中爭取到緩刑的適用,是有跡可循的。法院量刑時會充分考慮各種法定和酌定量刑情節,根據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實以及量刑情節的不同情形,依法確定量刑情節的適用及其調節比例。
  • 最新案例:分手協議約定給付戀愛期間支出的費用,不必然無效!
    後因為感情不和分手,分手時兩人私下簽訂了一份《分手協議》,協議載明了雙方曾為情侶關係,分手後因存在經濟糾紛,鄒女士承諾支付兩人交往期間麥先生為其買房、購車等費用共計80萬元。協議籤訂後,鄒女士向麥先生支付了人民幣30萬元便拒絕支付剩餘的50萬元。麥先生認為,其與鄒女士之間的《分手協議》屬於民間借貸,鄒女士應當償還剩餘的50萬元借款,遂將鄒女士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孫女士償還借款50萬元。
  • 戀愛時叫人家小甜甜,分手了又取走我的錢
    請你嫁給我熱戀期土味情話、海誓山盟,分手後硝煙四起、對簿公堂。情感破裂,財產糾紛要如何解決呢?今天,小編分享的這起案件中,女方在熱戀期將工資卡的密碼告知男方,銀行預留手機號碼也設為男方的手機號。分手後錢被男方取走,男方提出這筆錢用來償還戀愛期的醫院檢查費,女方的錢能要回嗎?
  • 80後白領與女友分手 起訴對方索百元安全套錢
    漫畫海珠區法院近期受理了多宗情侶分手糾紛案,法官:戀愛費用相當於「贈與」「80後」白領起訴前女友索百元安全套錢告吹昔日濃情蜜意,一擲千金眉頭不皺;今日各散東西,就來「秋後算帳」……從2013年至今年2月上旬,廣州海珠區法院共受理了7宗情侶在分手後因日常生活消費要求對方返還糾紛的案件,該類案件訴求簡單但往往訴請內容都十分「雷人」,如一名「80後」白領要求前女友返還交往期間其網購保險套的費用等等。
  • 要過節了,雷鋒友善提醒一下:戀愛期間的轉帳,分手後能否要回?注意:5種情形+5種結果
    法律諮詢:13910855563;微信溝通:yudier530;投稿:2178430587@qq.com;網址http://www.jinyulaw.com/青年男女在戀愛期間為表達情意等難免有一些經濟往來,轉帳就是比較常見的方式。也有不少情侶在雙方分手之後因為經濟原因產生糾紛,甚至對簿公堂。
  • 戀愛期間花掉的錢
    本報訊 戀愛期間,男女雙方親密無間,互贈財物的情況也十分常見,可一旦分手,金錢糾葛很可能隨之而來,不少人還因此對簿公堂。近日,金壇法院審理了類似的一起案件。 2018年3月,王某與蔡某通過朋友介紹相識,彼此感覺十分投緣,很快就確立了戀愛關係。
  • 男子向女友銀行卡轉帳15萬,分手後想要回!但是法院這樣判… | 晨讀天下
    男子向女友銀行卡轉帳15萬,分手後想要回!但是法院這樣判…戀愛期間男女雙方頻繁相互轉帳戀情結束男方想把轉出去的錢要回法院會支持男方的請求嗎?故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承辦法官提醒——戀愛期間雙方對於金錢及其他財物的管理和使用比較隨意,分手後產生經濟糾紛就很難認定,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即便是在戀愛期間,對於大額金錢或貴重財物的管理和處置,都要注意保存證據,證實真實意思的表達
  • 女子分手後拒絕返還86萬轉帳:你比我大11歲,想讓我白賠你兩年?
    情侶之間分手是很正常的事,畢竟相處久了才知道合不合得來。但有些人的分手就跟鬧離婚一樣,把相處期間的花費都要算得一清二楚。青島的徐女士告在前一段時間談了一個男朋友,兩個人談了兩年。但是兩人沒能走到最後,因為感情破裂分手了。
  • 什麼是保釋,上繳的保釋金在案件審理後,還會退還嗎?
    導語:什麼是保釋,上繳的保釋金在案件審理後,還會退還嗎?她的這樣一筆保釋金是會返還給犯人的家人,還是這樣的一筆保釋金就屬於法院了呢?還有就是對於取保候審的保證金只是針對裡那些犯罪罪行是比較輕微的,不需要管呀著犯罪份子來使用,最後經過法院的審判以後,不管說被告人是被宣布了沒有罪還是被判刑了,只要說在審理期間積極的配合法院進行審理案件,那麼這些保證金都是會返還給被告人一方。
  • 為同居「女友」花費了94萬 兩年後,男子和前妻先後起訴要求還錢
    法院判決兩個案件共判返還77.1萬法院認為,李某明知柏謝兩人處於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依然與謝同居,違反了《婚姻法》,該婚外同居關係屬於違法關係,謝基於兩人的非法同居關係,在婚姻存續期間將個人銀行卡存款支付給李某,不管該筆款項是屬于贈與,還是李某收到款項後部分用於了謝李兩人共同生活,均無合法的法律關係作為基礎,被告謝某某在原配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處分夫妻共同財產,
  • 丈夫給前女友轉帳550萬元被妻子起訴,法院判了
    10月3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獲悉,日前,該院審結了這起案件,最終判決丈夫前女友返還確屬贈與性質的200萬元。丈夫給前女友轉帳550萬元林琳和李暢是一對夫妻,李暢溫柔多金,林琳知書達理,兩人相識不久即墜入愛河、走入婚姻,婚後林琳經營小家,李暢則在外打拼事業。
  • 熊孩子打賞主播近160萬元 涉案公司庭外和解後返還
    近日,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未成年人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進行打賞,從而引發的合同糾紛案件。該案原告劉某出生於2002年。2018年,父母將其帶至身邊幫助打理生意。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劉某使用父母用於生意資金流轉的銀行卡,多次向某科技公司帳戶轉帳用於打賞直播平臺主播,打賞金額高達近1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