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例子反過來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鶴崗的房子只有4萬塊錢一套,為什麼北上廣深工作的人不去鶴崗工作生活買房呢?答案很簡單,大城市機會多,相對公平,有夢想。
身邊很多朋友,只要有機會,就會往更發達的地方擠,省會有工作的人不會去地州工作,地州工作的人不願去縣城,縣城工作的人不會回鄉鎮,鄉鎮可以生活的人就不會回農村。
當然了,香港與內地還是有所不同的,據權威媒體統計,香港的房子,套均價格在892萬元位列全球首位。一個普通人不吃不喝需要30年,才能在香港買得起一個10平的小房子。
香港很多普通家庭的居住條件並不是很理想,有時候一家幾代人會擠在一個幾十平的小房間裡,異常擁擠。人們通常稱之為棺材房或者籠屋。擠在這麼小的空間內,可想有多壓抑。但儘管是這樣,也很少有人選擇離開香港,去內地謀求發展。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有有四。
一,香港的就業機會多。
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繁榮,服務業發達,普通人在香港很容易找到工作。
二,香港的工資水平高。
在香港,一般的底層工作,月薪都在1.5萬人民幣以上,比如洗盤子、家政、服務員等等。而內地同樣的工作,月薪5000已經算很高了。因此,很多人會去香港和澳門做勞工,就是因為工資高。在香港,只要你不懶,隨便月薪上萬。
三,香港的福利待遇好。
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完善,除了有九年義務教育、醫療保障外,如果經濟困難的話,政府還有保障性補貼,還可以領取失業補貼,養老補貼等等。
四,習慣
很多人不願意離開,也是因為習慣,無論是居住環境,氣候,語言,社交,以及配套設施等等,他們都已經習慣。
如果換個地方,意味著一切都得重新開始,就業機會少不說,薪水還不高,而且語言不通,想找個像樣的工作真的很難,一旦失去香港的福利,可能比在生活在香港還要差。
其實,在香港居住條件特別差的人也不是很多,一般多是學歷低、懶、老、病、殘的人,這些人來到大陸,沒有任何優勢,甚至可能無法生存。
所以說,在香港僅僅是居住環境比較差而已,與完善的福利保障相比,房子也就沒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