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名道姓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挑釁行為,甚至會被視為一種攻擊行為。那麼為什麼會如此嚴重呢?
追根究底了解指名道姓的含義
我們都知道古人有名有字,出生三個月取名,男子20歲舉行冠禮取字,女子15歲笄禮取字。成人後就要受到尊敬,這個字是讓尊敬他的人叫的。一般平輩甚至一般關係的尊長對晚輩都是要以字來稱呼的,自稱則稱名,不可反其道而行。《論語》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孔子自稱自己名「丘」,別人就必須稱呼他的字「仲尼」。
再來說說道姓,姓一般是隨父姓。直呼其姓就是不尊重對方父親的無禮行為。因此我們學敬語,詢問別人姓是「貴姓」。
《三國演義》中經典片段諸葛亮罵王朗:王:諸葛村夫……諸葛亮:無恥老賊……三國中人物是特別重視不能指名道姓的,曹操宴請劉備煮酒論英雄言必稱玄德,跟劉備幹仗就直呼劉備小兒,大耳賊。
現代社會如何避免指名道姓
現代社會,國人已經取消了取字這一傳統,那麼指名道姓是不是就從貶義詞變成了一般用詞,就是公開批評的意思了,什麼都不需要注意呢?當然不是。
現代社會最常見的避免指名道姓的做法:1、姓加職業或職務的稱呼一直是敬稱,如:劉醫生、劉老師、劉老闆、劉律師、劉會計、劉主任、劉縣長、劉局長……2、對陌生人的討好稱呼:小姐(後來被否了)、美女、帥哥、仙女、女神、男神、靚女、老闆、阿姨、大叔……3、對親朋好友的稱呼:親戚要叫什麼從小老人就教,好友有老同叫法,死黨就隨便叫了……4、很熟的同事親切的叫法:老劉、小張,直呼其名無所謂……
指名道姓引起的衝突:2019年,在我所在城市流傳出一段視頻,視頻的內容是在一個學校行政會議上,兩個行政人員因對政策解讀發生爭論,其中年紀偏大的一個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另一人面前點著對方鼻子指名道姓大聲呵斥,如此來回兩三次,被呵斥的那人拍了一下桌子大聲回應。一個有保密協議的民主生活會議被與校長有矛盾的內部人員拍了視頻並發到網絡,引起了關注。
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
事實上,沒有人願意接受不被尊重。心理學家將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五個層次。尊重需求位於比較高的第四個層次。今時今日,絕大多數人溫飽問題已經解決,我們從沒像今天這麼重視安全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肯定是要追求更高層次的。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有夢想,而夢想的一部分就應該是每個人都應該被充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