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 上映第9天破18億,經過口碑積累,豆瓣評分為8.6,實至名歸的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冠軍。暑期檔黑馬就是它了。(此處應有BGM:♪是他是他就是他,少年英雄小哪吒!)
79年經典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版《哪吒鬧海》是根據傳統設定來做的,原原本本按照民間傳說裡的種種細節來具象化的。
79版《哪吒鬧海》的主要情節也是保留了原本神話裡關鍵部分:一是鬧海起風波,二是「削骨還父、割肉還母」。
(△「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
經典哪吒故事裡,身為父親的李靖非但沒有一點引導和理解,反而因為「孩子不是我想像中的孩子」而直接仇恨這個孩子的存在。過往各個翻拍版本中的李靖形象,一個比一個禍害孩子。
而在全新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裡,既沒有鬧海,也沒有跟父母的決裂,更像一堂「育兒教育課」。
它大膽地用哪吒演繹出「家庭命運論」的另一個截然相反卻有呼應的版本——如果父母用給孩子全心全意的愛和理解,將會有什麼奇蹟?
經典哪吒本人很出色,卻生活在一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家庭中;新編哪吒的劫數則是「天降劫數」,他無辜地成為野心家的犧牲品,魔丸入體,控制不住自己的力量,還要受到他人的橫眉冷對。
導演和編劇餃子保留了哪吒「熊孩子」的設定,分寸剛好,這恰恰是社會中「問題兒童」的常見情況:外人先對孩子有偏見,孩子才變得更孤僻和難以溝通。
哪吒的反社會傾向,其實不是魔丸帶來的,而是魔丸引發的成見、刻板印象帶來的。村民因為魔丸投胎到了哪吒身上,叫他「妖怪」,不歡迎他,他才寂寞、孤獨和絕望。
哪吒小時候被眾人看不起,父母也沒有辦法每分每秒都陪伴他,孤獨又不被人理解的哪吒,交到第一個朋友後忍不住抹眼淚。
「問題兒童」內心往往有更大的委屈,哪吒的境況會勾起不少觀眾的共鳴。
但這個熊孩子的破壞性也很有限,最多是整人,沒有實質意義上的傷人,這是父母引導的結果。
孩子與眾不同,被歧視、無人理解、要經歷很多磨難的時候,父母應該做什麼?《哪吒之魔童降世》裡,「萬人嫌」的李靖第一次變成了一個正常的愛孩子的父親。
在百姓都畏懼哪吒身體裡的魔丸,太乙真人也一度建議不如在出生時就了斷這個孩子,免得有後患,但李靖無法下定決心「為了天下安寧為了百姓幸福」去毀了自己的孩子。而習慣於把感情分成「大愛」和「小愛」的權謀家,可能很容易就犧牲自己的孩子。
魔丸非但會影響哪吒心性,還被下了詛咒三年後遭天雷襲擊而死,李靖同太乙真人上天尋求破除詛咒方式,情願用自己的命換孩子的命,真·父愛如山了。
而且《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母親形象非常豐滿。
本片中的哪吒母親,立體生動,也有自己的事業。在哪吒可能被處決時,她第一時間撲上來保護孩子,這是感人的母性,她的付出喚醒了哪吒眼中的童真。
這個母親不只是為了孩子活,也是勇敢彪悍的獨立女性。她懷孕時就活力無限,生完孩子跟丈夫一起守護百姓斬妖除魔,在工作之外也努力給孩子最多的陪伴。
這對夫妻是模範父母,在哪吒被冤枉的時候,都沒出現父母誤解孩子的戲份。哪吒時日不多時,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未來有不同設想,母親建議遠走高飛、全職帶娃,讓他快樂地度過最後的日子。父親要哪吒要留下來被村民認可,不能讓孩子到死都被村民認為是妖怪(有分析說因為李靖知道哪吒不會死,死的會是自己,所以跟殷夫人對哪吒兩年的規劃不一樣)。
不管是哪一種規劃,父母都是帶著無私的愛去陪孩子度過難關。他們對孩子的希望不是成功、也不是聽話,而是希望孩子做個普普通通,不要傷害別人的正常人就好——多麼樸素又深刻的教育觀!
教育不是一種強制灌輸,而是以身作則,感化孩子。哪怕是天性被魔丸幹擾的哪吒,還可以靠父母愛的滋養來「逆天改命」。他從不傷人,想做英雄,知道了自己的命運後,想的是不連累別人。
哪吒準備赴死時,情深意重地向父母道謝。這跟「割肉剔骨」的悲劇形成了一種互文:你用高壓對待孩子,只能得到叛逆和掙脫;你用愛對待孩子,孩子自然會愛你。
「愛」改變了哪吒的魔丸天性,激勵著他改變命運,掙脫詛咒!
♥♥♥
愛電影·愛生活
西峽昊宇奧斯卡影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電影資訊、最新活動實時掌握
西峽昊宇奧斯卡影城
地址:白羽路新百利時尚廣場4樓
(工商銀行對面)
前臺電話:0377-69697668/9
團購熱線:0377-69697662
影城承接業務範圍:映前廣告、影城陣地廣告、包場服務、團購、資源互換聯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