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上映後票房口碑雙豐收,不單單是因為它在人物塑造、故事情節上推陳出新,影片特效、人物動作上行雲流水,更是因為電影故事背後,蘊藏著的道理,值得每一位觀眾深思。這次新版的《哪吒》對比以前的「哪吒」有徹底的顛覆。在79版《哪吒》裡,叛逆的哪吒和父親李靖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恨不得以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甚至自殺的方式斷絕肉身與父親的關聯。
但在這次新版《哪吒》,李靖成了那個愛哪吒愛得深沉的老父親,殷夫人則活潑開朗,神經大條,能披掛上場殺妖怪,也能在自家後院陪熊孩子踢毽子。從這一版本的哪吒家庭,讓現在很多家庭引發了共鳴,這不就是操心的「老父親老母親」本人,那不就是自己「熊孩子」的化身。李靖夫妻對哪吒的家庭教育方式,堪稱是「熊孩子治理教科書」。所以,我們就來一起從李靖夫婦身上學習最有愛的家庭教育。哪吒由一魔丸投胎轉世,世人見之都避恐不及,唯獨父母將其捧在手心,多加呵護。
在他們眼裡,不管是人是魔,哪吒始終是自己的孩子,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在哪吒身上,李靖夫婦傾注了幾乎所有的愛。父親為了哪吒上天庭求醫問藥,還做好了關鍵時刻與子換命的準備;母親為了給哪吒積累功德,整日斬妖除魔;太乙真人作為哪吒的師傅,面對哪吒的整蠱,從不氣惱,反而願意給予他最好的武器。
「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當哪吒想要自暴自棄時,父親的一番話讓他燃起希望。母親殷十娘,即使公務繁忙,仍盡力陪伴兒子,為了給兒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穿著盔甲也要陪哪吒踢毽子,哪怕遍體鱗傷.
李靖夫婦對於哪吒的態度與影響,是幫助哪吒克服魔性,終逆天改命的重要力量。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那還有誰能?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惜自己的孩子,那還有誰愛?
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愛與陪伴,才能讓孩子的內心充滿力量。哪吒從出生起就被人視為「壞孩子」,他救出小女孩,卻被認為是搶走了小女孩而遭到謾罵;他苦練一身本領,想要降妖除魔,卻被嘲笑說他自己就是妖魔。哪吒本來只是想和大家一起玩,卻被人們解讀成了「殘害」,次數多了哪吒也適應了這個「妖怪」標籤,讓人們「心想事成」。電影中有句話,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無法搬動它。相反,李靖夫婦選擇遵從孩子的內心,無條件相信他鼓勵他。比起外人的眼光,他們更在意孩子的內心想法,知道哪吒想得到世人認可,就鼓勵他習仙術,邀請大家來參加哪吒的生辰宴。
所以,像哪吒即便是魔丸化身,卻在父母相信與鼓勵的教導下得到了自信,找回自我。生活中,有些家長也常常不自覺地扮演著「陳塘關百姓」的角色,用批評、指責的方式給孩子帶上一個個壞孩子的標籤,這也是值得家長思考的問題。對孩子多一些認可,將眼光和注意力集中於孩子的長處和優勢上,你或許會驚喜地發現,他在向著你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需要父母適時地給予孩子正向而明確的指引,孩子必然會有所領悟並走向正道。李靖曾對哪吒說,你是靈珠轉世,你將來要拯救天下於水火中。或許哪吒一開始並沒有特別大的擔當,也沒有多麼強大的責任感,更不會想到拯救黎民蒼生,但父親的這句話,在哪吒心裡埋下了一顆責任與擔當的種子。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可以創造條件讓孩子體驗更多的責任與擔當,放手讓他們去做一些看起來可能力所不能及的事。請務必相信,他們比想像中強大得多,就如同那顆在哪吒心中埋藏了三年的種子,在面對陳塘關殘垣斷瓦時,義無反顧衝向冰山的那一剎那,它,發芽了。而哪吒也用他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
責任越大,力量也越大。每個孩子都期待成功,這是他們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哪吒雖託生魔丸,但他終究是個孩子,一個渴望被認可被接納的孩子。於是他會不顧一切去追逐海夜叉,因為他知道,只要救下海夜叉手裡的女孩,他就能夠被人們接受。或許正因為這份執念,讓他最後甘願頂起那壓向陳塘關的冰山,保護自己的家人,保護自己的故鄉。他期待成功後被人們認可的喜悅,他期待自己成為人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每個孩子都是如此,請相信他們,為了獲得成功他們會付出超乎想像的努力,因為每個孩子都想成為自己心中的英雄。沒有一個「熊孩子」是天生的,只要父母願意陪伴和引導,給孩子心中種下溫暖的太陽,每個孩子都能開出向善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