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漢服,只是換了一件「衣服」嗎?

2020-09-03 卓爾艾米

​漢服熱,太熱~熱~熱~啦!

隨著大型歷史史詩劇《江山紀》定妝造型圖的發布,影視劇率先還我「漢服江山」,令漢服圈歡欣鼓舞,我們無疑迎來了一個漢服暖冬,而這還僅僅只是影視工作者在漢服文化探索中走出的一小步。

據稱,在影視圈掀起漢服熱的還不僅僅是《江山紀》一個劇組,另一個實力不容小覷的劇組《大宋宮詞》,更是斥巨資打造歷史大劇,不僅有名導李少紅的加盟,還精心製作道具,尤其是服飾的製作,把漢服的還原度做為重點課題研究並獲得業內外盛讚,並再次引起了漢服圈的極大關注。

隨後,該劇組不負眾望地曝光了一組還原度極高的部分宋代漢服款式以及主要角色的人物造型,精美絕倫的製作,不僅表現了劇組服飾團隊的良苦用心,更再次把「漢服熱」推向一個新高度。

​儒雅的周渝民,帥出新高度。

​風度翩翩,有沒有?

​溫婉的劉濤,活脫脫漢服美人再現。

​漢服還原,原生態造型,史無前例的貼合人物!
​讓我們恍若重回大宋的趕腳,有沒有?

​人從畫中來,我是畫中人,漢服就是這麼美!

​渾然一體,美輪美奐,漢服創出新高度!

感謝漢服的先行者們,復興民族文化,你們棒棒噠!

漢服復興,文化傳承是主旋律

​(漢服活動太精彩啦!啦!啦!)

今年的漢服復興運動不僅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各地遙相呼應,精彩內容層出不窮,頗有令人眼前一亮之感。不僅參與活動的城市更多,參與活動的同袍人數都創下了歷年之最!

不但國內參與,日本、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以及加拿大等地漢服社團聞風而動,「唐宋系」、「秦漢系」、「明制漢服系」等南北漢服社團「你當場把我登場」,傾力演繹一場「百花盛開,百花爭豔,萬紫千紅」的漢服饕餮大餐文化,民眾熱議,一花獨放不是春,奼紫千紅才是漢服的春天。

而今年是傳統農曆的戊戌年,多地組織者把活動時間定在了11月17日和18日,「戊戌出行,勿忘有你,一起參與」的寓意深刻,「1117」,就是要一起參與!「1118」就是「一起出發」的含義,而「1122」則是漢服復興運動的紀念日,更是把出行活動推向高潮!

​不僅有豐富的騎射活動,還有別開生面、人人都可參與且沒有門檻的出行,同袍一路把歌唱,唱出漢服復興夢,激發了更多人的漢服理想。
​(長沙的同袍出行,明制漢服成亮點)

漢服復興,民族團結內容是主旋律

漢服活動的規模和影響力一年更比一年壯大,無不是大家共同參與的結果。想當年,漢服復興者第一人王樂天,勇敢地穿回漢服,獨自一人站在鄭州街頭,呼喚志士仁人。

​(瞧瞧這西塘漢服節,漢服活動賺足了眼球,營造了文化氛圍,帶入感極強,很多人躍躍欲試哦!)同年同月,「西塘漢服節」正是成立,真是心有靈犀,從此拉開了每年的漢服紀念活動,規模逐年擴大,影響力與日俱增。

​(矢志不移的漢服哥,365天穿漢服。)

受其鼓舞,國人的漢服意識日漸復甦,從此各地漢服社團如雨後春筍筍般湧現,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了漢服社團,活動規模也不斷創出新高。

​(越來越多的漢服同袍展示漢服魅力)

從最初的幾個人的活動,再到幾十人、上百人,甚至出現了上千人的活動場面。這樣的局面和當年的王樂天「形單影隻」的情況大相逕庭,不但天壤之別,今年更讓各地漢服社團摩拳擦掌,為了打造厚重的漢服文化底蘊而頻出奇招,而為了吸引更多的漢服同胞的參與,更是使出渾身解數,精彩紛呈,賺足眼球,令人躍躍欲試,很多人熱議,今年要沒有一身漢服,真有被OUT的危險了!

我們注意到,歌頌民族團結,各地漢服活動別開生面、別出心裁。這些活動可謂集思廣益,極具有參與性,通過群眾性參與的同時,推廣漢服文化。

​比如,拉薩的漢服出行活動,主辦方不但在線路上精心設計,還把歌頌漢藏團結的精彩內容設計到活動中,真可謂用心良苦。

​回首昨天,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把漢服復興的足跡留在了民族的記憶裡;未來,讓我們攜手同行,一起把漢服文化復興​運動演繹成民族復興夢想的時代主旋律!

相關焦點

  • 漢服文化的復興,絕不只是一件美麗的衣服那樣簡單
    近年來全國各地各種漢服文化節活動的舉辦應接不暇,但漢服的背後是有著一整套傳統文化內涵的,如果對之沒有深刻的理解,則穿漢服和洋裝沒有什麼區別。都是為了追趕時尚,只是將其視為一種審美潮流來追捧而已。南笙九歌漢服漢服的意義絕不只是一件美麗的衣服那樣簡單,它歷經了幾千年,已經融入了漢族人的血脈,成為了我們民族歷史、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承載物,是我們民族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的外在表現
  • 漢服復興的原因,你知道嗎?不只是服飾那麼簡單!
    現如今,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漢服復興的趨勢正在變得越來越大。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參加一些活動的時候,大家似乎都總能見到漢服的身影。也正是由於漢服復興運動的興起,才得以讓我們能夠更好的接觸漢服、了解漢服。 那麼,大家在穿著漢服的時候,有考慮過漢服復興的原因是什麼嗎?
  • 復興漢服文化鬧得沸沸揚揚,是想復興還是「復興」?明眼人都知道
    近年來社會上開始出現一些穿著古怪的人,他們往往穿著古代的衣服行走在大街小巷,讓人好不羨慕,隨著人數的增多,大家都開始知道了這些服裝就是漢服,而這些人打著要復興漢服文化的大旗,會在特定時間成群結隊的在某地聚會,做著所謂的交流漢服文化的活動,甚至會有很多人出資邀請這些人。
  • 「漢服復興」是什麼意思?佩戴它是文化內涵的體現嗎?
    近年來,關於漢服復興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人稱之為「譁眾取寵」。很難等大雅之堂。有人認為這是中華傳統服裝,應該發揚。那麼「漢服復興」是什麼意思呢?佩戴漢服上街。是文化內涵的體現嗎?什麼是漢服?即使知道這是中國的古裝,但對於日常生活中穿的衣服,感覺仍然是無法理解和接受的。這些盲目的群眾肆意扼殺中國文化的符號和符號,迫使湮滅緩慢地擴展漢服的動量,並將漢服鎖定在「奇裝異服」小圓圈中。這種老百姓刻意的「小眾化」,「不寬容」也是審查漢服的一大障礙。
  • 漢服在復興,漢民族精神在復興
    那就邀三五好友,穿上心心戀戀的漢服出門感受春光吧!話說,最近幾年漢服真的是火遍了大江南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漢服並敢於走出家門向大家展示漢服,已形成一股復興漢服的潮流。漢服的復興,既體現了國人的文化自信同時,讓大家對中西文化多了一些理性的認識,也讓大家在美學的認識上有了更豐富的想像,很多人都對漢服復興都有自己的看法。
  • 都說要復興漢服!到底復興的是「當代網紅」,還是「傳統文化」?
    網際網路上,有一些人提倡「復興漢服」。據說漢服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服裝,不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完全拋棄。可以在人群中漫步,我們還發現身邊真正穿漢服的人,實在太少了。就像這件衣服,只存在於網絡裡,存在於一群人的聚會裡。穿上華麗的服裝,走在街上就會引人注目。
  • 評「漢服熱」與漢服復興:莫把漢服小眾化、符號化、飯圈化!
    近年來關於"漢服復興"的話題總是爭論不休,有人呵斥這是譁眾取寵,到底難等大雅之堂,有人辯解這是中華傳統服飾,理應發揚光大。那麼"漢服復興"到底有什麼意義?穿漢服上街。到底算不算文化內涵的體現呢?什麼叫漢服?
  • 看看他們是怎麼看漢服的:當代漢服復興運動的文化反思!
    我們應在反思基礎上促使漢服運動的發展方向與中國文化發展的方向合拍,使漢服運動參與到中國文化的當代整合當中,為中國文化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漢服復興運動簡稱「漢服運動」,是當代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漢民族藉由復興傳統服飾的方式進而推廣漢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方法。
  • 看看他們是怎麼看漢服的:當代漢服復興運動的文化反思
    漢服復興運動簡稱「漢服運動」,是當代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漢民族藉由復興傳統服飾的方式進而推廣漢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方法。漢服運動在近代就有過,但更多的是本世紀初在中國綜合國力上升,一部分國人大國意識覺醒的背景下,以知識分子、青少年族群為主體,以漢服漢民族傳統服飾為切入點,並試圖影響大眾,以此達到宏揚漢族傳統文化的效用,以復興華夏文化為最終目標的一場文化復興運動。
  • 中國年輕人掀起「漢服熱」,但漢服能流行起來嗎?其實很難
    漢服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接受,漢服的市場也越來越大,呼籲「讓漢服流行」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不少人都希望漢服像襯衫、牛仔等西式服裝一樣,能出現在全國的大街小巷裡,甚至重新成為中國人生活、工作的服飾。只是,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漢服真的能流行起來嗎?
  • 漢服復興,不能缺禮而獨行
    漢服復興,衣禮偕行,在前行的路上不能缺禮而獨行。漢服只有在禮的統御下才能構建出完整體系,有了這個系統才能從全局視野應對很多發展中的問題。比如穿漢服方不方便的問題。很顯然,很多時候的儀式感是必須犧牲便捷性才能換來的。
  • 瘋梨研究|一件衣服能有多厚重
    2003年初,19歲的王育良和網友李宗偉(網名「信而好古」)共同在「漢網」上研製漢服,王育良參照比較典型的樣式,猜想製作了第一件漢服,並於7月21日在網絡上公開,成為當代公開自製漢服第一人。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做不了什麼。能做的,只是留起長發,告慰祖先在天之靈。他成為了後期無數漢服運動者所推崇的「始祖」式的人物和理想的效仿對象。
  • 漢服【款式圖&結構紙樣】合集!(附漢服通用詞彙百科)
    服飾和文化,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秦漢的氣象、魏晉的風流、隋唐的大氣、宋明的格律等,無不透漏著中華文明的精神信仰和哲學理念,漢服,作為漢文化的結晶,也與這些優秀的文明一起,早已和華夏兒女血脈相連。很多朋友說,初始漢服時,已倍感親切。耳濡目染的歷史和文化,引導我們找回了原本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漢服,不僅僅是一件衣服,還包括漢文化原有的生活格調和氣質。
  • 漢服復興的當代必要性!!!
    我們現在總在談論屬於自己的文化自信,而漢服復興是複合這一潮流的。著名服裝設計師楚豔老師說,我們一直在西方制定的審美裡迷茫,但我們都忘了1000年前的東方,也引領著世界的時尚,我們要​知來處,明去處。​​
  • 當我們走來,才知道復興漢服這條路有多難!
    最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一篇文章《繼承傳統切忌食古不化》,我就想到漢服從一開始復興到現在的形制和漢元素之爭,我們一路上磕磕碰碰得走了十幾年,到現在的滿地開花。有些人沉迷於漢服的華麗,有些人一直堅守著復原古代漢服,有些人純粹是為了賺錢,有些人在吹毛求疵等,當形形色色的聚集在一塊的時候,相互磨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我們不得而知,畢竟漢服文化就是這樣深入人心的!服飾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天為穿什麼衣服而煩惱,我們不妨把漢服看作一款服飾,這樣增加我們的選項,畢竟漢服也是衣服。
  • 漢服復興二十年:80後遭焚衣,90後在拼多多開店,00後穿上街
    到了2003年,這個問題變成了著裝疑問:華夏復興,衣冠先行。 17年間,漢服復興運動一直在酷烈和爭議中走向主流。熱愛漢服的80後曾經被當眾焚毀衣物,而90後卓桐舟則致力於讓一度五六百元一件的漢服「平民化」,降到百元左右。
  • 結緣漢服
    在交涉中,「漢服女孩」了解到這些年輕人誤將自己所穿的漢服當成了日本和服,於是與對方理論,但並未收到成效。無奈之下,她只好將身穿的漢服換下。  其實,曲裾是漢服深衣的一種,為秦漢時期常見服飾。根據《禮記》的記載,深衣一大特點是「續衽鉤邊」,也就是說這種服裝的共同特點是都有一幅向後交掩的曲裾。所謂「續衽鉤邊」,「衽」指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是形容繞襟的樣式。
  • 【漢服淺談】穿漢服上街的這些年,你碰過那些來自路人的靈魂拷問和令人無奈的誤會呢?
    問題的答案是:3、這個衣服真好看,從這個答案可以看出,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努力漢服逐漸的被大眾慢慢接受,而且作為一個普通的同袍來說,深有體會的感受就是,異樣的眼光少了,更多的問題也從當初的「靈魂三問」變成了如今無數同袍見面時的一句--你這一件漢服是哪一家的?
  • 穿漢服就不能穿涼鞋、披頭髮,漢服圈裡的規矩你能接受嗎?
    雖然說是中國傳統服飾,但其實漢服在今天也只是相對來說比較小眾的服飾文化之一。近幾年漢服圈的名聲越開越差,很多人都表示喜歡漢服可以,但不要混圈。這是為什麼呢?漢服圈裡的人特別重視漢服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意義,覺得這是需要我們現代人去傳承和延續的東西,因此對形制、布料、禮儀等方面都有要求。穿漢服就不能穿涼鞋、披頭髮,漢服圈裡的規矩你能接受嗎?
  • 穿明制漢服遊故宮卻遭到嘲諷?醒醒吧,別再隨意對漢服上綱上線了
    在冬天,下雪確實是一件值得讓人開心的事情。但是,更加讓人開心的是,在北京的雪景中,漢服也是一抹靚麗的風景哦! 不得不說,大雪之後的故宮,實在是美極了。因此,許多漢服愛好者們都會在這樣的日子裡,去故宮打卡拍照。亮麗的漢服,和故宮的紅牆交相輝映,絕對可以構成一幅唯美的畫面。大家樂於穿著漢服去拍照,其實也是在推動漢服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