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復興的原因,你知道嗎?不只是服飾那麼簡單!

2020-12-20 騰訊網

現如今,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漢服復興的趨勢正在變得越來越大。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參加一些活動的時候,大家似乎都總能見到漢服的身影。也正是由於漢服復興運動的興起,才得以讓我們能夠更好的接觸漢服、了解漢服。

那麼,大家在穿著漢服的時候,有考慮過漢服復興的原因是什麼嗎?其實,漢服復興的原因,可不只是因為漢服的美麗哦!它其中所承載的,是整個民族的文化!接下來,就和大家一起來具體的看看吧~

相信大家也知道,傳統漢服指的是漢族傳統服飾,定型於周朝,到漢朝時期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冠服體系。在滿清入主中原之前是漢人一直穿戴的民族服飾。

其基本元素有交領,系帶,右衿,盤扣等。滿清入主中原以後,相繼頒發剃髮令以及易服令,激起漢人百姓的強烈抵抗,諸如「江陰屠城」「嘉定屠城」,這些事件也嚇得原本不肯順從的漢人老百姓紛紛剃髮易服,讓漢服灰飛煙滅。

在清朝,穿戴漢人衣冠,不留辮子是一件違法的事情。可辛亥革命以後,漢人推翻了滿清這個封建君主統治的王朝,穿戴漢服又重新成為一件合法的事情了!其實,這也是一種漢服復興的趨勢。

例如把滿清皇帝拉下龍椅的袁世凱在1914年冬至率領政府官員到天壇祭天的時候,全體政府官員穿戴的就是漢人衣冠。新中國成立以後,參考唐朝漢服元素的江青裝也曾經風靡一時。近幾年,共和國政府在組織祭拜華夏人文始祖黃帝的時候,祭祀人員穿戴的也是漢人衣冠。

之所以要復興漢文化,就是在國際文化競爭中保持較強的軟實力,也是我們的標籤和利益。而且復興漢文化還可以增強我們的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漢服的復興,是國學的復興、民間信仰的復興、也是傳統禮儀的復興。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有很多優秀的文化值得去復興,最為典型的就是我們的儒學文化,這是漢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有很多思想都適用於現代社會。

歷代勞動人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古代中國特色。古代中國有三千多年有實物可考的歷史,四千多年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幾千年間,無論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文化成就。

所以,漢服復興的原因,還是有很多的,絕對不只是因為漢服看上去好看哦!看完這篇關於漢服復興的文章之後,大家對於漢服的認識,是不是也變得更多了呢?你會為漢服復興貢獻一份力量嗎?一起留言討論吧!

漢服復興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因為漢服好看?還是只是要復興漢族的文化?其實都不對!漢服的復興,代表的是整個民族整個華夏的文化,代表的是中華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漢服復興的原因其實有很多,一起來看看吧~

相關焦點

  • 復興漢服,只是換了一件「衣服」嗎?
    ​漢服熱,太熱~熱~熱~啦!隨著大型歷史史詩劇《江山紀》定妝造型圖的發布,影視劇率先還我「漢服江山」,令漢服圈歡欣鼓舞,我們無疑迎來了一個漢服暖冬,而這還僅僅只是影視工作者在漢服文化探索中走出的一小步。
  • 復興漢服文化鬧得沸沸揚揚,是想復興還是「復興」?明眼人都知道
    近年來社會上開始出現一些穿著古怪的人,他們往往穿著古代的衣服行走在大街小巷,讓人好不羨慕,隨著人數的增多,大家都開始知道了這些服裝就是漢服,而這些人打著要復興漢服文化的大旗,會在特定時間成群結隊的在某地聚會,做著所謂的交流漢服文化的活動,甚至會有很多人出資邀請這些人。
  • 「漢服復興」是什麼意思?佩戴它是文化內涵的體現嗎?
    近年來,關於漢服復興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人稱之為「譁眾取寵」。很難等大雅之堂。有人認為這是中華傳統服裝,應該發揚。那麼「漢服復興」是什麼意思呢?佩戴漢服上街。是文化內涵的體現嗎?什麼是漢服?即使知道這是中國的古裝,但對於日常生活中穿的衣服,感覺仍然是無法理解和接受的。這些盲目的群眾肆意扼殺中國文化的符號和符號,迫使湮滅緩慢地擴展漢服的動量,並將漢服鎖定在「奇裝異服」小圓圈中。這種老百姓刻意的「小眾化」,「不寬容」也是審查漢服的一大障礙。
  • 評「漢服熱」與漢服復興:莫把漢服小眾化、符號化、飯圈化!
    近年來關於"漢服復興"的話題總是爭論不休,有人呵斥這是譁眾取寵,到底難等大雅之堂,有人辯解這是中華傳統服飾,理應發揚光大。那麼"漢服復興"到底有什麼意義?穿漢服上街。到底算不算文化內涵的體現呢?什麼叫漢服?
  • 漢服就是漢朝服飾嗎?淺析漢朝女子服飾的樣式和特點
    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們漸漸開始想要復興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能頻繁地在網上聽到各種各樣的古風音樂以及與其相對應的舞蹈,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觸到有關傳統文化的內容和方式逐漸變得豐富了起來。就拿當下比較熱門的漢服來說,在城市的街頭公園和各種旅遊景點中都能看到有身穿漢服的女子。齊腰的襦裙,琵琶飛袖,頭上也戴著各種精緻的步搖或者其他飾品,這樣的她們誰能說不是亮麗的一道風景線呢。
  • 從傳統學術看漢服與服飾史
    毋庸置疑的是現在漢服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對於漢服的各種爭議依舊存在,漢服自身的問題也依舊不小。在很多服飾史研究者看來,很多漢服復興者就像是在過家家,自己cos play古人,還慫恿大眾跟著一起,而其自身的作品又並沒有那麼符合歷史,那麼這麼看來,漢服實在是不夠靠譜。去年冬天在北京舉行的一個服飾史論壇上,很多的專家依舊對漢服抱有這樣的姿態。
  • 中國年輕人掀起「漢服熱」,但漢服能流行起來嗎?其實很難
    漢服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接受,漢服的市場也越來越大,呼籲「讓漢服流行」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亮。不少人都希望漢服像襯衫、牛仔等西式服裝一樣,能出現在全國的大街小巷裡,甚至重新成為中國人生活、工作的服飾。只是,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漢服真的能流行起來嗎?
  • 漢服款式科普,你知道漢服基本款式有哪些嗎?
    隨著漢服文化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於漢服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提高。在漢服復興的如今,大家自然也要學著去了解漢服啦! 在穿著漢服的時候,大家是不是也發現了,漢服的款式都是比較多的呢?那麼,漢服基本款式,大家知道哪些類型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
  • 看看他們是怎麼看漢服的:當代漢服復興運動的文化反思!
    漢服復興,復興的不只是一件衣裳,而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民族服飾與一般的服飾不同,它不僅僅是一件禦寒裹體的衣服,不僅僅是追求美麗的裝飾,漢服是華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漢服的復興,是華夏文化復興的一個重要內容。從國際上來看,作為各國文化象徵而存在的民族服飾,已不單單是一件能夠蔽體保暖的外套,更加承擔了傳播本國本民族優秀文化的重任。
  • 看看他們是怎麼看漢服的:當代漢服復興運動的文化反思
    漢服復興運動簡稱「漢服運動」,是當代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漢民族藉由復興傳統服飾的方式進而推廣漢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方法。漢服運動在近代就有過,但更多的是本世紀初在中國綜合國力上升,一部分國人大國意識覺醒的背景下,以知識分子、青少年族群為主體,以漢服漢民族傳統服飾為切入點,並試圖影響大眾,以此達到宏揚漢族傳統文化的效用,以復興華夏文化為最終目標的一場文化復興運動。
  • 漢服文化的復興,絕不只是一件美麗的衣服那樣簡單
    近年來全國各地各種漢服文化節活動的舉辦應接不暇,但漢服的背後是有著一整套傳統文化內涵的,如果對之沒有深刻的理解,則穿漢服和洋裝沒有什麼區別。都是為了追趕時尚,只是將其視為一種審美潮流來追捧而已。南笙九歌漢服漢服的意義絕不只是一件美麗的衣服那樣簡單,它歷經了幾千年,已經融入了漢族人的血脈,成為了我們民族歷史、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承載物,是我們民族審美情趣、風俗習慣的外在表現
  • 漢服在復興,漢民族精神在復興
    那就邀三五好友,穿上心心戀戀的漢服出門感受春光吧!話說,最近幾年漢服真的是火遍了大江南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漢服並敢於走出家門向大家展示漢服,已形成一股復興漢服的潮流。漢服的復興,既體現了國人的文化自信同時,讓大家對中西文化多了一些理性的認識,也讓大家在美學的認識上有了更豐富的想像,很多人都對漢服復興都有自己的看法。
  • 中國· 新文藝復興,始於「漢服」
    中山裝那麼,在剪掉辮子之後,中國人重新穿起漢服了嗎?沒有。1929年4月,國民政府將中山裝定為法定製服,這種服飾是孫中山先生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的基礎上,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裝(詰襟服)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立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這種服飾的出現也是中國在近代西化的一個表現。
  • 漢服復興的當代必要性!!!
    我們現在總在談論屬於自己的文化自信,而漢服復興是複合這一潮流的。著名服裝設計師楚豔老師說,我們一直在西方制定的審美裡迷茫,但我們都忘了1000年前的東方,也引領著世界的時尚,我們要​知來處,明去處。​​
  • 穿漢服出門,讓漢人認識自己的傳統服飾
    - 點上方漢服攝影藍字可加關注 -我所做的是想讓更多人知道漢服,如果你喜歡漢服君做的內容
  • 漢服圈兩大「戰役」之形制:改良的漢服還是漢服嗎?
    漢服是民族的,怎麼能說是一個圈呢?因為它還沒有完全普及,暫時還是個小眾服飾。更何況,漢服無圈人有圈啊,人以類聚嘛。只是很多人並不喜歡「圈」這個字,以為它是貶義的。其實,某個圈子會給人們什麼印象是人決定的,而不是名字!很多人不喜歡漢服圈,是因為一部分人把名聲搞臭了。
  • 民國為何不恢復漢服,而是流行中山裝?四大原因表明漢服不佔優勢
    服飾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卻又不僅僅只是服飾,服飾是文化的化身、是民族的象徵,服飾可以體現歷史文化的變遷與沉澱,並且也可以給社會帶來影響。在中國古代社會,歷朝歷代更迭的時候,統治者都會制定新的服飾規矩,在清朝建立的時候就曾經頒發「改發易服」的法令,這不僅僅只是為了與前朝區別,更是為了控制人們的思想。 民國建立以後,為了解放人們的思想,與以前的封建社會相區別,便捨棄了漢服。南京臨時政府在成立之後馬上頒布了新的《服制條例》,大力促進服飾變革,讓國民精神和面貌同國家體制一樣發生變化。
  • 都說要復興漢服!到底復興的是「當代網紅」,還是「傳統文化」?
    網際網路上,有一些人提倡「復興漢服」。據說漢服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服裝,不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完全拋棄。可以在人群中漫步,我們還發現身邊真正穿漢服的人,實在太少了。就像這件衣服,只存在於網絡裡,存在於一群人的聚會裡。穿上華麗的服裝,走在街上就會引人注目。
  • 漢服復興,不能缺禮而獨行
    我們要不忘其初,更要著眼未來;最終是為了讓我們積極向上,獲得成長;為了讓我們能在未來遇見更好的自己,重建華夏人文風貌。漢服復興,衣禮偕行,在前行的路上不能缺禮而獨行。漢服只有在禮的統御下才能構建出完整體系,有了這個系統才能從全局視野應對很多發展中的問題。比如穿漢服方不方便的問題。
  • 當我們走來,才知道復興漢服這條路有多難!
    最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一篇文章《繼承傳統切忌食古不化》,我就想到漢服從一開始復興到現在的形制和漢元素之爭,我們一路上磕磕碰碰得走了十幾年,到現在的滿地開花。有些人沉迷於漢服的華麗,有些人一直堅守著復原古代漢服,有些人純粹是為了賺錢,有些人在吹毛求疵等,當形形色色的聚集在一塊的時候,相互磨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我們不得而知,畢竟漢服文化就是這樣深入人心的!服飾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天為穿什麼衣服而煩惱,我們不妨把漢服看作一款服飾,這樣增加我們的選項,畢竟漢服也是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