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錦衣玉食,受盡榮寵。後半生慘遭變故,勉力維生。這是乾隆小女兒固倫和孝公主的一生。
十公主影視形象
乾隆一生育有27個子女,其中兒子17個,女兒10個。
十公主出生時,最小的哥哥已經十歲,而最小的姐姐九公主三年前就已經出嫁了。彼時的乾隆,已經是65歲的高齡,十公主的降臨不僅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自己的身體健康,還讓他再次感受年幼兒女承歡膝下的溫情,因此,對於這位姍姍來遲的小女兒,乾隆是格外的激動。
十公主似乎是為討父皇的歡心而生的,稍長大些,她的面容竟然與父皇異常相似,乾隆向來自詡面相尊貴,自然更視其為掌上明珠。
十公主有多得寵?在她生母惇妃杖斃宮女一事中就能看出。
十公主生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一月,七公主才三歲,因為一點小事,惇妃怒將一名使喚宮女杖斃。
在清代,滿漢大臣官員,不依法決罰、毆責立斃家奴者,皆按其情節分別議處,重則革職,輕則降調,定例森然。惇妃此舉不僅觸犯了法制,也由此暴露自己狠毒暴戾的性情,乾隆惱怒失望不已。但是「念其曾育公主,故量從末減耳」,即考慮到惇妃生育公主有功,所以從輕處罰。最後將惇妃降為嬪。
然而不久,惇妃又恢復了名位。這自然又是天真爛漫的十公主的功勞。
十公主五歲那年,和珅因查辦雲南總督李世堯一案得力,愈發被乾隆倚重,幾度升官,唯一的兒子更是被乾隆賜名「豐紳殷德」,並指婚與十公主。這一年,豐紳殷德也剛五歲,他比十公主還小半歲。
乾隆出獵圖
雖然生長於綺羅之中,但十公主卻與一般嬌生慣養的公主不一樣。自童年起她便喜愛男裝,性情剛毅,「能彎十力弓」,曾跟隨乾隆打獵,每每射中獵物,乾隆因此大喜,賜下無數珍寶。
她11歲那年,就被賜乘坐金頂轎,12歲那年,被封固倫和孝公主。而按照清朝的制度,只有皇后生的女兒才能封「固倫公主」,其他嬪妃只能封「和碩公主」,如此破例,乾隆對十公主的寵愛,可見一般。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一月,14歲的十公主帶著來自乾隆的父愛和十裡紅妝,下嫁豐紳殷德。
一個是乾隆最寵愛的公主,一個是當朝寵臣的獨子,兩人又年紀相仿,所謂如花美眷,便是如此。
一對佳人開始他們膏粱文繡、清靜無憂的生活,但也僅僅維持10年而已。
乾隆巡視圖
成婚後,豐紳殷德背靠父親和嶽父兩座大山,仕途上一路高歌,幾乎每年都有升遷,而且所任職位都是肥差、美差。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公主的成熟穩重,識大體顧大局,豐紳殷德是比較嬌縱和幼稚的,這也為後來他們的悲劇添上一點因子。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也是十公主24歲生日當天,乾隆駕崩,享年89歲。
生命中最可依賴的父皇去世,無異于晴天霹靂,然而沉浸在悲痛中的十公主哪裡知道,真正的腥風血雨才剛開始。
正月初八,乾隆去世第五天,官員們似乎受到某個人指使,紛紛彈劾和珅弄權舞弊貪贓枉法,嘉慶馬上降旨將和珅逮入刑部大獄,查抄家產。一時間,凡與和珅過從甚密者,無不心驚膽戰。而與和珅素來不和者,皆拍手稱快。
正月十六日,嘉慶頒發上諭,指斥和珅二十大罪狀。
正月十八日,和珅被賜自盡。
據乾隆駕崩到和珅喪命,不過十五天,嘉慶手起刀落,一氣呵成。
嘉慶畫像
只是,他最小的妹妹固倫和孝公主可就慘了。
和珅被捕時,豐紳殷德也被交宗人府,和珅被治罪後,這位額附所有實職美差被革,僅留一個伯爵名分,閒賦在家。
後來又查出和珅藏有正珠朝珠這種僭越之物後,惱怒不已的嘉慶又再次審訊豐紳殷德,即便後來審出豐紳殷德實在不知情,他的伯爵還是被革去,只留一個散秩大臣的頭銜。
和珅的宅邸,也就是現在的恭王府,原先東部為固倫和孝公主府,西部為和珅府。和珅被賜死四個月後,整個宅邸皆被轉賜嘉慶的胞弟永璘,十公主與豐紳殷德只能搬到奶子府。
很多人認為,和珅死後,嘉慶念及兄妹情誼,對十公主和豐紳殷德多有照顧,所以兩人生活仍舊優渥。然而,事實是不太正確的。
乾隆畫像
嘉慶八年五月,都虞司奏十公主府太監售賣手串,內務府懷疑是太監私行竊賣,後來一查,竟然是公主令太監售賣的。這件事造成公主府的家務主管大臣因失察被罰俸一年。而由此也說明,公主的生活不僅不優渥,甚至還很拮据。而縱然身藏不少珠寶,但又禁止售賣,所以實在尷尬。
同年七月,嘉慶收到一則奏報,控告額附豐紳殷德大逆,罪狀分別為:
一,對父親被賜死懷恨在心,現在操練武藝,以謀殺嘉慶;
二,與公主不和,意圖謀殺公主;
三,在乾隆國喪期間與侍妾生女,大不敬;
四,私下放利貸,盤剝府員。
控告人是之前公主府長史奎福,因當差不力,忤逆公主被革職,懷恨在心才作此報復。
經查,奎福所舉罪狀除了國喪中生女一事,其他皆為誣告。奎福因此被判斬監候。
和珅畫像
然而,對於十公主來說,這無異於她的傷疤被生生揭開。
嘉慶五年正月,和珅祭日,豐紳殷德帶一位叫「鳳珠」的侍妾給父親上墳,並住在墳園的陽宅,四十多天後,鳳珠生下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自出生直到三歲,才被接進府中,此前一直住在額附的奶娘家中餵養。
從時間上推算,豐紳殷德或許在乾隆駕崩不到100天,就與鳳珠行房,而其父和珅喪期亦在其內,所以豐紳殷德是典型的喪服生子。
對此,豐紳殷德在認罪時,稱是自己「年幼無知」,然而彼時的他已經25歲,所以這藉口實在蒼白。至於真正原因,只怕他自己知道了。
而在這一次「誣告事件」後,豐紳殷德也意識到世態炎涼,心灰意冷,轉而「慕道」了,嘉慶十五年,他因患有喘疾告別了這大起大落的一生,終年36歲。
13年後,十公主也因病去世,終年4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