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專訪弘信電子董事長李強:企業要掌握核心技術,不做頂著高科技...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其實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企業最終還是要掌握核心技術,而不是做一個頂著高科技光環的組裝公司或代工廠。」弘信電子董事長李強在接受《每經人物·專訪董事長》欄目記者採訪時表示。

弘信電子主營包括FPC(柔性印製電路板)業務、軟硬結合板業務、背光模組業務、柔性傳感器業務等。其中,FPC及軟硬結合板為其最主要業務,公司是國內名列前茅的柔性電路板研發製造企業。另外,柔性傳感器業務也正在發力,弘信電子已成為國內柔性壓力傳感器最重要的供應商。

在李強看來,目前,FPC業務迎來了國產化替代的歷史性機遇。因此,即便是在今年疫情的特殊情況下,公司仍然大舉擴產。李強認為,高科技企業的競爭主要靠研發實力、產品品質及技術水平,接下來將繼續大力投入研發,以研發驅動企業發展。

此外,李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弘信電子上市至今,他沒有減持過一分錢,而且不斷加碼定增和可轉債,原因在於對公司的未來堅定看好。據李強透露,弘信電子的目標是要做全球柔性電子領軍企業。

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

FPC(柔性印製電路板),是以柔性覆銅板為基材製成的一種電路板。FPC是印製電路板的一種重要類別,相比於剛性印製電路板,具有配線密度高、重量輕、厚度薄、可摺疊彎曲、三維布線等優勢。

雖然弘信電子目前已具備一定的規模,但在入局FPC近20年的李強看來,公司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之一就是,FPC目前有些關鍵原材料尚未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李強接下來要著手解決的重要問題。

「FPC本身是電子產業的一個基礎材料,未來應用範圍會越來越廣,我們的材料、裝備和技術應該是要自主可控的,我覺得這個應該是行業要高度關注的。所以(我們)未雨綢繆,在行業內率先成立研究院,跟政府、上下遊企業一起合辦,現在看來是投入,但在未來會顯示出重要性。」李強表示。

李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裝備上,弘信電子協同設備供應商經過多年努力,已經基本實現全產線設備國產化;材料技術上,如銅箔、PI、藥水、膠水,這些東西其實大多數還是依賴日、韓、美,還有歐洲的一些國家,這部分我覺得是有著比較大的差距。比如,銅箔現在沒有國產的,銅箔要足夠薄,還要有韌性,不能折斷。PI還是美國和日本在做。」

「這個不單是出於成本考慮,因為競爭對手也在他們(指美日韓的原材料供應商)那買材料,所以成本大家都差不多,主要是考慮到戰略安全,把材料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李強進一步表示。

那麼,如何謀求發展,不斷拓寬、延伸產業鏈呢?

李強向記者表示:「我覺得在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和深度研發上需要很長時間的沉澱,我們做FPC做了17年,在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但是我覺得這點還不夠,我們距離頂尖的水平還是有較大差距,至少還得再用10年的時間,我們才能做到全球領先。」

「這部分我們也在深度研發,每一個材料我們都在與合作夥伴一起研發攻關。除了企業自己研發,我們在行業內領先設立高定位的柔性電子研究院,重點任務就是整合產業上下遊企業、頂尖科研院所、政府等的資源,集中資源突破國內關鍵材料、關鍵技術的對外依賴,從技術上建立競爭優勢,驅動企業發展。「李強分析道。

三次逆周期投資擴張產能

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及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2020年前三季度,弘信電子實現營業收入約19億元,同比下降1.45%。

「疫情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到底是正面還是負面,需要辯證來看,比如對餐飲行業、電影行業,可能打擊很大,但對我們來說,我覺得是一個重大機遇。我們上半年業績不好,主要是疫情暴發影響了生產,因為廈門的員工根本回不來,員工回來了又沒地方住,只能找村長去做工作,在28個村裡分開住。另外,今年上半年遇到一個小火災,別人著火把我們的一個小廠局部燒到了。」在李強看來,疫情的出現並沒有影響行業的發展軌跡,甚至還催生出了類似宅經濟這樣新的需求,「所以我們還要大力擴產,當時內部的意見是不統一的,大家還是很擔心,我拍的板。」

值得注意的是,在弘信電子的發展史上,李強曾多次逆周期投資。

弘信電子成長於廈門,原因之一在於廈門曾是中國的電子產品之城,一度非常有名的企業夏新電子、廈華電子等便誕生於此。然而,伴隨著時運變遷,這些當年「炙手可熱」的下遊客戶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中,要麼消失,要麼放棄了主業。作為上遊供貨商的弘信電子卻一直存活到了今天,規模也越做越大。

據李強所述,弘信電子曾經歷過三個關鍵的投資擴產時點。第一次是在2003年弘信電子成立的時候,當年恰逢非典,這也深刻地影響了經濟,那年弘信電子投資了第一批廠房。隨後是在2008年,當年在金融危機之後,弘信電子第二次逆周期投資,擴大了規模,也奠定了此後十年的發展,抓住了市場機會。而第三次逆周期大規模投資擴產,就是今年。

李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稱:「今年我們逆勢擴了四個廠,湖北荊門的兩個FPC工廠,江西鷹潭一個軟硬結合板工廠,廈門一個EMS(電子製造服務)工廠,我們有史以來最大的投入是今年完成的。」

「湖北的兩個FPC工廠,其中一個在今年中期已建成投產,目前訂單飽滿,還不斷有新的客戶需求加進來。另一個FPC工廠正在加班加點建設中,預計今年年底建成投產。湖北兩個工廠的產能總量能大概實現公司現有規模翻倍,而且工廠的建製成本、運營成本、人工成本將大大低於廈門工廠,未來將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生產LCM(液晶顯示模組)配套FPC,大幅提升公司的利潤率水平和盈利能力。」李強介紹道。

對於湖北工廠,李強可謂是「寄予厚望」,其表示,湖北工廠投產後,廈門現有工廠將集中精力研發生產多層板、車載板、OLED(有機發光半導體)配套板、軟硬結合板等高端高價值業務,改變過去公司沒有多餘產能承接小批量高附加值訂單的狀況。

「江西鷹潭軟硬板工廠是製造軟硬結合板的專項工廠,軟硬結合板是軟板行業的高端細分領域,產品主要應用於手機攝像頭、OLED、TWS(真無線藍牙)耳機、可穿戴設備等領域,軟硬板的產能國內非常稀缺,單價高企,弘信鷹潭工廠在今年底的全面投產,將部分彌補國內軟硬板的供應短缺,形成公司新的重要盈利增長點。」李強進一步分析稱。

「廈門EMS工廠也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建成投產,一方面將大幅提升公司SMT(表面組裝技術)自給率,帶動FPC業務的毛利淨利提升;一方面形成客戶產品整機的裝配能力,形成新的盈利增長點。」

「其實,往往就是別人不敢擴張的時候,你要敢去擴張,但這裡面需要對市場進行深入、準確地研判,這才是有底氣的,才是真正能夠成功的,否則你就是盲動、冒險,是吧?競爭對手停下,實際上是把機會留給我們。當市場困難的時候,往往是沒有資源的時候,資金缺乏、訂單減少,但是你如果有充分的準備,在市場好的時候稍微冷靜一點,把資源儲備下來,把訂單多準備一些,把研發多做一些,等到市場不好的時候,你就可以逆勢出手了。」對於公司發展,李強有著一套獨特的打法。

「隨著今年四個工廠逆勢建成投產,配套一系列降本提效措施,以及新的激勵政策和多元客戶的提前儲備,明年,公司將會迎來一個新的持續高速增長的周期,弘信電子有信心在未來五年進入國際軟板行業排名的前幾位。」李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FPC行業將迎快速洗牌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FPC行業全球排名前十的多為中國臺灣地區、日本、韓國公司,全球軟板第一梯隊公司如中國臺灣的臻鼎、日本旗勝等,營收體量均較大,相較之下,弘信電子仍具有一定差距。

李強分析道:「目前柔性電路板這個產業主要的玩家還是海外,但是最大的市場已經在中國,那最終領先的FPC企業應該出在中國,而不是在海外,這是一個基本判斷。第二個基本判斷是,現在國產替代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因為遊戲規則變了,很多關鍵的器件和材料都需要讓中國自己能夠掌控,這又帶來了一個新的機遇,市場的流向發生了重大變化。」

在李強看來,FPC行業接下來會面臨急速的洗牌期,一方面是國產化替代,一方面是下遊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而弘信電子要做的就是抓住這個洗牌期,在行業中扎穩腳跟並存活下來。

「其實很多行業都是在洗牌期結束後,企業才能賺到錢,我們就講電路板,硬板的利潤率高於軟板,因為行業洗牌已經結束了,就剩下那幾家公司了,所以硬板基本上有15%的淨利率,軟板則都在快速成長,都在搶地盤的時候,所以利潤率反而更低。」李強表示。

記者了解到,目前FPC下遊最大的應用還是在手機領域。弘信電子2020年半年報顯示,目前公司的產品已直接供應OPPO、vivo、小米等國內知名手機品牌廠商。

「一臺蘋果手機裡用了30片軟板,價值50美元以上,是蘋果手機非常重要的配件。手機的天花板其實離我們很遠,因為我們在整個行業裡面佔的份額還是比較小的,現在全球整個(軟板)行業規模大概在1500億元到2000億元,我們現在也才20億元,目前行業競爭者還很多,最終我覺得全球也只能剩個十家八家,那中國會有三四家,佔比會多一點,現在這個行業還沒真正穩定。」李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沒那麼快停下來,我們提出了要做軟板全球第一的目標,目前離這個目標還差10倍。」

雖然距離手機市場的天花板還很遠,但李強仍然採取未雨綢繆的思考方式。在他看來,FPC及柔性傳感器的下遊遠遠不止手機、電腦這樣的電子產品,甚至很多領域都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電子產品,例如FPC在汽車電子、醫療、工業控制、軍工等領域都有大量應用。

李強舉例稱:「比如,開關它是一個物理按鍵,有縫隙,衛生間裡面有水氣,滲透進去它就會漏電,實際上風險很大,我們現在的傳感器完全可以在密閉環境下實現,它是壓力傳感,這個應用的場景可以是很多很多的。」

「再比如,當年寧德時代的電池連接,傳統的是用銅線束,這有兩個問題,第一是重量有18公斤;第二是風險問題,如果碰撞了,裸露在外面的電線可能會短路,我們給他提供了一種軟板解決方案,現在軟板解決方案已經成了行業標準方案了。」

據李強透露,公司現在手機屏幕訂單從最高佔收入90%的比重,下降到去年的約70%,今年會進一步下降到50%以下。」明年我的目標是降到30%,要把下遊多元化,不會使我們太受限於下遊手機市場的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李強對FPC+戰略有著很高的期待。弘信電子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成立了專門的FPC+事業部,背靠弘信電子的研發及製造優勢,FPC+業務已開始取得一系列突破,在虛擬感應按鍵、柔性傳感器、可穿戴設備、TWS耳機等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李強表示:「FPC+是產品升級提升的重要戰略,可以讓弘信從做柔性電路板製造升級為解決方案提供商,從配套客戶產品提升向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現在弘信FPC+的第一個拳頭產品柔性壓力傳感器已經顯示出了強大競爭力,我們製造的傳感器已經打入了高端TWS耳機、高端家電、高端小家電等多個領域,成功解決了客戶痛點,成為客戶不可替代的關鍵模塊供應商。現在公司每天都在接到新的行業客戶和新的產品對柔性傳感器打樣的需求,市場空間不可限量,傳感器業務有機會迎來爆發式增長,這也讓我們看到了FPC+的巨大潛力。」

企業不應過多關注短期股價

李強覺得,企業不要過多關注短期股價,還是要專注於企業經營。「比如我今年如果要保利潤,那好,我投資就不投了,專心把原有的工廠看好,那我的利潤比現在好,股價肯定也更好,但你現在好了,難道明年會好嗎?你失去了新的增長的潛力,你沒有未來啊。」

談及對投資的看法,李強稱:「早些年股市是關注概念,一個一個概念炒得滿天飛,後來說不行了,不能炒概念,要回到業績,要關注企業基本面,但又過分強調所謂的表面的業績。企業的價值一個是賺錢,但還包括技術能力、競爭能力和未來前景。」

「其實我覺得現在大部分機構看得還是很淺,不願意去研究企業的價值,我們多的時候有幾十家基金,來的時候全來,走的時候全走,其實還是隨大流的。但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者,他要進行深度研究,跟企業一起往前走。」李強分析稱,「比亞迪十年前拿到巴菲特的投資,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比亞迪的股價表現不是很好,巴菲特從來沒動搖過,堅定持有,現在比亞迪的股價就起來了。所以,我覺得一個成熟的基金要看懂企業,長期持有。」

「你看我從上市到現在,我沒有減持過一分錢,反而不斷通過增持、定增、轉債等方式加碼,為什麼?我高度看好啊。」李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弘信電子於2017年5月上市,弘信創業工場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信創業)為其控股股東,李強通過持有弘信創業股權實際控制弘信電子。李強向記者透露,弘信電子實際上是當年弘信創業孵化出來的企業,最終成長起來了。

記者注意到,弘信電子上市以來,弘信創業一直在增持,從未減持。Wind數據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弘信創業都增持過,2019年,弘信創業參與弘信電子增發。

「投資人今天給我出這個點子,明天給我出那個點子,我的企業戰略就亂套了,企業要有戰略定力,我相信,有價值的企業終究會被市場發現。」對於弘信電子接下來的發展,李強信心十足。

■相關公司:弘信電子(300657,SZ)

■市值:63.22億元(截至11月9日收盤)

■核心競爭力:在FPC業內形成了深厚的技術積累,具備緊跟行業前沿的新產品開發能力。目前,已基本實現國際設備的國產化改造,FPC+業務開始取得一系列突破。另外,還具有客戶優勢、市場地位與品牌優勢、管理優勢等

■機構眼中的公司:FPC業界最具成長性的企業之一、技術領先的國內FPC行業龍頭,看好公司後續受益手機直供、車載FPC、市場重大機遇和產能釋放帶來的持續驅動力

相關焦點

  • 弘信電子溢價收購瑞湖科技 有人突擊入股標的公司
    每經記者 曾劍    每經編輯 陳俊傑     時隔數月,弘信電子(300657,SZ;昨日收盤價27.97元)再出手收購深圳瑞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湖科技)
  • 電子科大校長寄語新生:要做工程科學的發現者、核心技術的發明者和...
    四川在線記者 範芮菱 李寰9月6日,電子科技大學舉行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典禮上,校長曾勇講話,寄語同學們「做工程科學的發現者,核心技術的發明者,工程系統的創造者,商業價值的實現者」。同學們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一定對自己的未來充分期待,不少同學對自己的學習研究也有了初步的規劃,作為校長,我也想藉此機會,表達對大家的期許,那就是:做工程科學的發現者,核心技術的發明者,工程系統的創造者,商業價值的實現者。
  • 缺乏核心技術 企業如何強勁「中國芯」?
    但是,李明不知道的是,這部所謂民族品牌手機裡,外殼、屏幕、電池、攝像頭雖然都產自本土,但它的「心臟」——晶片製造,卻並不掌握在這家國內生產企業手中。不止手機產品,類似的還有電視屏幕、汽車發動機這些核心硬體,往往也都是被中國製造企業們「拿來技術」二次加工。缺乏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也是當前中國製造遭遇「弱品牌」危機的關鍵內因。
  • 劉姝威:柔宇科技是具有世界級原創核心技術能力的高科技企業
    有沒有技術可以同時滿足小屏變大屏,大屏變小屏呢?  在讀博士學位期間,劉自鴻已經完成了柔性顯示技術的基礎研究,在畢業論文選題中,沒有選擇當時學術導師西美緒教授列出的一些課題和方向,而是選擇了一個可以投入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去做的方向——「柔性顯示」。11年後,劉自鴻在柔性顯示領域中提交了令人震驚的成績單。
  • 掌握了技術源頭就掌握了核心競爭力
    ■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先鋒企業樣本⑦位於中山市火炬開發區明珠路邊,有一家看似不起眼的企業,一臺臺被稱為「高端電子產業的核心裝備」的數位化光刻設備在這裡不斷產出。這家名為中山新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諾科技)的高新企業,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擁有數位化光刻技術原始專利的設備製造商。
  •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今天與這些國企民企外企負責人座談
    李強今天與這些國企、民企、外企負責人座談3月10日下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主持召開企業座談會,深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和行業的影響,充分聽取我市部分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負責人關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和推進復工復產復市的意見建議,感謝企業為抗擊疫情作出的積極貢獻。
  • 弘信電子股東王毅減持334.1萬股 套現約8780.15萬元
    挖貝網 12月21日消息,弘信電子(300657)股東王毅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通過競價交易方式減持334.1萬股,股份減少0.98%,權益變動後持股比例為1.67%。挖貝網資料顯示,弘信電子是一家專業從事FPC研發、設計、製造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經營範圍包括新型儀表元器件、材料(撓性印製電路板)和其它電子產品的設計、生產和進出口、批發。
  • 玖錦科技董事長周科吉:我們要做中國電子測試測量領域的領導者
    玖錦科技董事長周科吉:我們要做中國電子測試測量領域的領導者《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宋傑 | 論壇現場報導周科吉在第十七屆中國經濟論壇上參加「軍民融合催生自主核心技術」高端對話新技術革命的關鍵技術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由測量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三部分組成,測量技術則是關鍵和基礎。
  • 晚點教育創始人 董事長李強來我校作「感恩與成長」報告會
    12月23日晚,在我校體育館晚點教育創始人 董事長李強為全校師生作「感恩與成長」主題報告,全校師生代表1000餘人現場聆聽報告,報告會由青島黃海學院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陳忠洲主持。「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互換結果是每人只有一個蘋果;但是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互換的結果,我們每人擁有兩個思想。」
  • ...開啟上市輔導;奧尼電子未來前景或堪憂;弘信電子收購案涉內幕交易
    目前,雙面SiP Module 、先進的EMI Shield等技術的發展,也使SiP可實現更高集成度密度、更小封裝尺寸、更全面的性能。未來,甬矽電子將緊跟封測技術發展趨勢,推出多方位/多封裝技術的甬矽方案。(校對/若冰)5、弘信電子收購案涉內幕交易:證監會下屬單位員工被判刑
  • 牢牢掌握全球光纖製造核心技術
    回望成立之初,長飛公司的光纖製備技術全部從荷蘭飛利浦公司引進,光纖製造設備也全部來自於國外,只能以一個「追隨者」的身份,跟在人家身後走。莊丹表示,30多年來,長飛公司將持續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當作企業發展的基石,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輸出」的發展道路,成為中外合資企業的典範。
  • 拿下兩個核心技術許可,成為全球第二家掌握相關技術的企業 美核...
    拿下兩個核心技術許可,成為全球第二家掌握相關技術的企業 美核電氣突破高端裝備技術瓶頸 2020-12-24 2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獨家專訪|400億柔性半導體項目陝西坤同負責人:核心技術骨幹都在...
    此次她委託陝西坤同半導體公司相關負責人趙總(以下簡稱趙總),獨家接受《科創板日報》專訪,就市場關心的話題,作出細緻回應。|談總經理離職:主要負責市場銷售不影響核心骨幹《科創板日報》:原總經理卓建宏是去年10月突然離開的嗎?趙總:至少是沒有正常交接。
  • 專訪 智晶董事長王鴻鈞:PMOLED面板 縱橫藍海
    2000年時,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在臺灣產業界曾經掀起一波投資浪潮,友達、錸寶、東元、統寶、光磊、華映及勝華等業者,競相投入主動式AMOLED或被動式PMOLED設計、開發、製造。曾幾何時,今年歡慶10周年的智晶光電,成為碩果僅存的唯一股票上櫃PMOLED企業。
  • 融合創新 砥礪前行 專訪華安星科(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蘇...
    專訪華安星科(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廣華齊魯網11月28日訊(記者劉雨馨 龐貴祥 通訊員王瑋)
  • 「新聞」艾為電子獲「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
    為貫徹落實全市加快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等戰略,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依據《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滬經信法〔2017〕285號)和《上海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評價工作指南》(滬經信技〔2017〕291號),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組織開展了
  • ...用雷射把深圳地標打到月亮上——專訪光峰科技董事長、創始人李屹
    實際上,這是一個故宮太和殿模型,「紅牆黃瓦」上流光溢彩的圖像所採用的雷射顯示技術,就是光峰科技的產品。光峰科技董事長、創始人李屹博士在這座「小故宮」前接受了《掌門訪談》的專訪。(圖:光峰科技董事長、創始人李屹博士接受「掌門訪談」欄目專訪,右一為李屹博士,左一為讀創/深圳商報記者周良成。)
  • 【困境】核心技術被四處兜售,晶方科技深陷價格戰困境重重;方邦...
    據悉,晶方科技專注在傳感器封裝領域,深耕以智慧型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市場,手握WLCSP(晶圓級晶片尺寸封裝)技術存在著一定的技術壁壘,國內僅長電先進(長電旗下子公司)、崑山西鈦(華天旗下子公司)以及精材科技(臺積電旗下子公司)掌握該技術。故此,長期以來晶方科技毛利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
  • 掌握髮展主動權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