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馬雲最信任的男人!用500萬賺了10億,馬化騰、史玉柱、華誼兄弟、趙薇夫婦……一票富人大腕爭著給他投錢!

2021-02-23 投資家


他是馬雲最信任的男人!用500萬賺了10億。如今身家超過200億,置身中國財富之巔,這個低調的男人怎麼就能集齊一票超級富豪?他究竟有何能耐,可以與馬雲並肩玩耍?

作者 | 陶娟

來源 | 新財富plus(ID:xcfplus)

作為與馬雲並肩戰鬥的隊友,時常處於公眾視線之外的虞鋒,已是投資和創富領域難以忽視的存在。粗略算來,在通過創辦聚眾傳媒收穫第一桶金16億元之外,虞鋒通過參股華誼兄弟收穫約10億元,通過錸鈽投資持有的世紀遊輪股權帳面市值96億元,再加上在螞蟻金服中的間接持股估值15億元,在雲鋒金融中的持股市值30.57億元,以及在雲鋒各基金中可以體現的GP分成及LP收益,估計虞鋒的財富值在200億元之上。

 

目前來看,雲鋒基金的整體回報超過行業平均水平——雲鋒1期美元基金中可追溯的項目成本合計37.3億元,已回收160.8億元,退出項目回報倍數為3.31倍;2期美元及人民幣基金所投資的已上市項目成本合計33.7億元,項目現值為125億元,帳面回報倍數為2.71倍——而且其基金存續期長達10年,還有充分的回報周期。

 

雲鋒基金的LP名流濟濟,涵蓋2017新財富500富人榜上20名富人,他們的身家合計超過7000億元,而雲鋒LP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市值更超過5萬億元。這些都構成了雲鋒基金布局落子的生態圈。假以時日,這家擁有草根PE無法比擬資源的基金,或有更令人矚目的表現;何況,雲鋒基金與阿里系聯繫密切,其目前的回報主力項目阿里巴巴、中信21世紀、圓通速遞等均與阿里系相關。

 

如今,隨著虞鋒親自掌控港股上市公司雲鋒金融,未來,他無疑還有崢嶸歲月可以期待。

虞鋒身上,有兩大標籤:聚眾傳媒創始人,雲鋒基金創始人。如今,聚眾早被分眾湮沒,雲鋒卻仍鋒頭十足,播雲布雨。

 

儘管雲鋒基金無論投資何種項目,媒體時常都冠以「馬雲看中,馬雲青睞」之語,但在雲鋒的國度裡,虞鋒,應當才是那個握有更高話語權和收益分成份額的人。雲鋒基金的GP份額中,馬雲和虞鋒是四六開,馬雲佔40%,虞鋒佔60%。

 

從創業家到投資家 

在從創業者到投資人的身份切換中,作為與馬雲並肩戰鬥的隊友,復旦大學哲學碩士出身的虞鋒,時常處於公眾視線之外,卻從聚眾時代起,就是一個難以忽視的存在。

 

聚眾與分眾

2006年1月,聚眾傳媒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資料,作為聚眾創始人的虞鋒離「美股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光環只差了臨門一腳,他卻坐下來和江南春談了談。這位分眾傳媒的創始人,和虞鋒共同開創了戶外媒體這樣一個全新的行業,也是他最大的對手。2006年1月8日,分眾傳媒與聚眾傳媒達成協議,分眾以支付9400萬美元現金以及2.31億美元新發行股票的對價,取得聚眾傳媒100%股權。

 

在上市這個節骨眼上,放棄去納斯達克敲鐘的榮譽,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虞鋒曾有過解釋,「上市了拿了錢是可以繼續打下去,個人的名譽很好聽,但是企業的發展會受到很大的壓力,雙方都會受到很大的壓力,上市的目的是什麼?中國這個行業的發展最後要走到哪裡去?」在經歷數年高速擴張之後,分眾和聚眾已成為戶外顯示廣告行業的老大和老二,但彼此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聚眾若選擇上市,融資後的唯一選擇還是繼續燒錢對抗,在商業的邏輯下,和比戰好。

 

這一幕,在此後中國的市場上也並不鮮見——滴滴優步合併,美團大眾點評合併等。而論及細分領域兩大寡頭的合併重整,當年有此膽識的虞江二人乃至他們背後的資本推手,或算得上這一路徑的中國開山者。

 

不會為了上市而上市,轟轟烈烈不如冷靜抉擇,這一權衡足以折射出虞鋒理性的一面,這一特質將繼續洞穿他以後的歲月。

 

合併後,虞鋒成為了分眾的聯席董事長,根據分眾2005年年報(2006年6月2日披露,此時合併交易已完成),虞鋒一度持有分眾6.8%股權,按2006年6月2日分眾25.3億美元市值計算,虞鋒所持股權市值約1.72億美元,按彼時匯率計算折合人民幣13.76億元。不過合併當年分眾的年報(2006年年報)顯示,相比江南春在分眾裡仍佔有9.95%的股權(表1),虞鋒的分眾股票已所剩不多,以至於並無具體顯示(低於5%)。

 

或許正因話語權的有限,虞鋒很快就選擇淡出。2007年2月,他辭去分眾的職務,賣掉手中的股票,似有歸隱之意。不過,這年年末的一紙股權轉讓書,不期然間為其打開了人生的另一扇窗。

初戰華誼:500萬收穫10個億

華誼兄弟在上市前經歷了複雜的重組和融資過程。虞鋒及其母親王育蓮則分數次受讓了華誼有限(上市主體華誼兄弟的前身)股權。

 

2007年8月28日,上海開拓(虞鋒及王育蓮母子全資控制公司,全稱為上海開拓投資有限公司)分別從劉曉梅、王忠磊、馮祺三人手中合計受讓了華誼有限0.36%股權,成本合計18萬元。

 

2007年11月19日,華誼有限的大股東華誼廣告,將華誼有限4.8514%的股權轉讓給虞鋒,轉讓價款為242.57萬元;將華誼有限3.9224%的股權轉讓給王育蓮,轉讓價款為196.12萬元;馮祺將其持有華誼有限0.504%的股權轉讓給上海開拓,轉讓價款為25.2萬元;劉曉梅將華誼有限0.36%的股權轉讓給虞鋒,轉讓價款為18萬元。

 

兩天後,上海開拓又將0.864%華誼有限股權轉讓給王育蓮,作價43.2萬元。

 

2006年末,華誼有限每股淨資產已達2.84元,但這些轉讓款都是只和對應註冊資本出資額相等。虞鋒、王育蓮的投資總成本是499.89萬元(242.57+196.12+18+43.2),拿到的是華誼有限260.57萬元、239.32萬元出資額。不過,這些平價的股權轉讓也有一個看似不相關聯的伏筆,曾持有華誼國際控股(BVI)27%股權的TOM集團向王忠軍等轉讓相應股權時,虞鋒曾受讓了0.6%的華誼國際控股(BVI)股權,成本為37.5萬美元。另外兩個接盤人為馬雲(200萬美元,3.2%股權)、江南春(200萬美元,3.2%股權)。

 

2007年末,華誼有限以淨資產折股,變更為上市主體華誼兄弟傳媒有限公司時,發起人共18位,虞鋒、王育蓮共持股9.5%。此後華誼兄弟(300027)又分批吸納了眾多明星股東,並於2009年10月14日在創業板上市。

 

華誼兄弟IPO前,王育蓮持有455萬股,而虞鋒則持有495.4萬股,合計持股7.54%,成為僅次於王忠軍/王忠磊兄弟、馬雲的第三大持股人(圖1)。若以華誼兄弟IPO時28.58元/股的發行價計算,虞鋒母子的持股市值當時就已達到了2.72億元,增值53倍。

 

不過,這只是財富牛市的起點。有了馮小剛、黃曉明、李冰冰等眾多明星股東的加持,上市後的華誼兄弟氣勢如虹,迎來了一波令人嘆為觀止的漲幅,直到2016年才掉頭向下,經歷深幅調整。而虞鋒母子則多次分批出售所持股份,如在華誼股價表現最好的2013年、2015年,他們都以敏銳的判斷大量套現。

 

根據新財富的統計,虞鋒母子歷年套現金額合計超過7.5億元,目前王育蓮應已完全套現,而虞鋒仍持有1935.39萬股,位列華誼兄弟第9大股東。如果以2017年3月13日的收盤價計算,虞鋒所持的華誼兄弟股票帳面市值約為2億元。再加上華誼兄弟歷年的現金分紅,粗略估算,虞鋒母子當年一筆500萬元的投入,最終換來了10億元的回報,回報倍數約200倍(表2)。

 

在華誼兄弟的股東名單上,虞鋒顯然並不是最最耀眼的那顆星。二股東馬雲才是。媒體報導顯示,正是馬雲,將投資華誼的機會介紹給了他在長江商學院EMBA總裁班圈子裡的同學虞鋒和江南春,虞鋒投資華誼,因為馬雲信任王忠軍,而他信任馬雲的眼光。

 

信任創造的價值,豈止千金?對於頂級富人的圈子而言,信任作為黏合劑是一切大生意的基礎,而投資有前景的項目則可帶來上百倍的回報。這中間,無疑大有可為。

轉入PE賽道,雲鋒基金集齊朋友圈富人

2009年,初夏,西湖。馬雲和虞鋒一場乘興泛舟之後,兩大人生贏家雙劍合璧行走資本江湖的概念也有了雛形。2010年初,嵌入二人之名的雲鋒基金正式落地——時謂「雲展未來,鋒收天下」。

 

馬雲巴巴的人脈和資源絕非一般富人可相提並論。很快,一票富人大腕加入了雲鋒基金的LP陣營,僅其發起人就是包括騰訊控股馬化騰、巨人網絡史玉柱、銀泰投資沈國軍、分眾傳媒江南春、華誼兄弟王忠軍、新希望集團劉永好、新奧集團王玉鎖、邁瑞醫療徐航、易居中國周忻、七匹狼周少雄、中國動向陳義紅、五星電器汪建國、九陽股份王旭寧等人在內的豪華陣容(表3、圖2)。據新財富統計,2017全中國最富500人中,至少有20位上榜富人為雲鋒的LP,其中12位LP更躋身中國最富百人之列。這些人不僅富甲一方,更控制一票上市公司資源,即使不完全統計,雲鋒基金LP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市值加總也已超過5萬億元。

 

這些名單帶給了外界巨大的震撼。募資從來是PE生存的第一道關卡,但在雲鋒基金的運作中,這似乎不是問題。雲鋒基金創立之時,王玉鎖甚至宣稱:「未來投資行業會產生新的方程式:馬雲+虞鋒>索羅斯!」

 

集齊馬雲、虞鋒朋友圈富人的雲鋒基金,的確有能力「召喚神龍」。而隨著一大批明星項目的相繼曝光,自帶光環的雲鋒基金,更令人目眩。雲鋒基金入股本身就能給初創企業帶來極大的關注度,更不論雲鋒的投資名單中,的確包含著阿里巴巴、華誼、中信21世紀、大麥網、華大基因等諸多聲名顯赫之作。

 

然而,雲鋒基金的真實運作情況究竟怎樣?馬雲和虞鋒的角色與利益如何分配?其旗下發行基金的收益到底如何,各位LP大佬究竟賺到了多少錢?而虞鋒,在替朋友圈眾人打理財富的過程中,自身收穫如何?這些最引人矚目的信息,卻因其分散而隱秘,鮮見於媒體。

透視雲鋒內幕:雙層GP架構,虞鋒、馬雲股權六四開

說起來,雲鋒投了誰,媒體報導時都會說「馬雲看上了誰」,馬雲看起來是雲鋒的招牌人物,但是,從公開資料看,他似乎並不具體插手雲鋒基金的一些內部事務——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時披露的信息中,就已多處提及虞鋒對雲鋒基金所持阿里巴巴股權具有唯一的處置權和表決權(公告原文為Mr. Yu has the sole power to direct the votingand disposition of shares of our company);同樣的,圓通速遞的相關公告也披露道,「馬雲不參與雲鋒新創的經營。馬雲作為有限合伙人其並不參與雲鋒新創管理中心的運營、決策,並且根據相關股東會決議、章程修正案,馬雲已不可撤銷地放棄其所持有的雲鋒新創管理公司40%股權相應的投票權」。虞鋒,或許才是這家PE的話事者。

 

新財富查詢的公開資料顯示,雲鋒基金迄今組建了5隻主力基金:Yunfeng Fund, L.P.(1期美元基金,2010年6月),上海雲峰基金(1期人民幣基金,2011年5月成立),Yunfeng Fund II, L.P.(2014年5月15日完成籌備),雲鋒新創(2期人民幣基金,2014年6月20日成立),雲鋒新呈(3期人民幣基金)。相比同期成立的PE同行,其基金數量並不為多。不過,由於PE沒有公開披露的義務,這一結果可能不盡全面。

 

在資金規模上,其首期美元+人民幣基金(即1期美元基金和上海雲鋒兩隻基金)募集總額約為100億元人民幣。2014年3月,雲鋒基金再次發布消息稱,已展開2期規模為10億美元的融資計劃,這一點阿里巴巴在上市時也予以核實,披露了2期基金的承諾認繳規模為超10億美元。而根據當時虞鋒接受採訪時的披露,實際上,雲鋒2期基金在2013年已經籌集了6億美元,2014年一季度又完成了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募集,總募集金額超過16億美元。2期人民幣基金雲鋒新創參與了圓通速遞、白雲山等項目的投資,投資圓通速遞時認繳了30億元;2015年末參與白雲山定增時,認繳了40億元。第3期雲鋒新呈基金的認購規模則達到了100億元。

 

和國內PE一般以人民幣基金開場不同,雲鋒基金同步設立了美元和人民幣兩隻平行基金,美元基金甚至略早一步。這應當與其早期投資的項目偏向網際網路行業,主要在海外市場退出有關,比如其2010年就宣告投資完成搜狗以及阿里巴巴。

 

另一點與國內PE不同的是,從可查知的信息看,雲鋒單只基金的存續期長達10年,較國內一般的5+2基金期限更長。其資金募集、管理費提取和項目回報分成,也按照國際慣例執行。

 

此外,雲鋒基金的架構採取了雙層GP模式,也就是馬雲、虞鋒組成第一層GP後,引入LP(至少在雲鋒新創裡,這層LP就是他們倆),形成第二層GP,然後再引入外部LP,設立基金,再設立項目子公司,具體對外投資(圖3、圖4)。

 

在雲鋒基金每層GP架構裡,都採用了虞鋒、馬雲六四開的股權結構,由此看,虞鋒明面上的話語權和收益分配都高於馬雲。

 

馬雲承諾過,他在雲鋒基金的GP角色中獲得的全部收益,都會捐贈給阿里巴巴基金會。但在雙層GP的架構下,其捐贈份額如何,我們未知其詳。

雲鋒1期基金: 搜狗+阿里巴巴 撐起回報大梁

雲鋒1期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大概是100億元,包括一隻美元基金和一隻人民幣基金。從行業上看,1期基金明顯重點布局於TMT及娛樂影視業,如TMT領域投資了搜狗、團購網站高朋,並參與了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01688.HK)的私有化,而在娛樂行業則投資了樊躍、王潮歌、張藝謀發起的實景演出「印象系列」運營方——觀印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與香港娛樂大佬林建嶽搭檔投資了寰亞傳媒(08075.HK),與凱雷亞洲增長基金、環球數碼創意(GDC,08271.HK)一起投資組建了數字影院服務提供商環球數碼科技(GDC Technology Limited,GDCT)等(表4)。

 

總的看來,雲鋒1期美元基金能夠追溯到的投資花出去了5.396億美元、1.8736億港元,即可確認的項目成本在37.31億元(按照2010年末1美元=6.62元,1港元=0.85元的匯率換算),而這幾個項目合計回收了24.5億美元、9.94億元、1.2億港元,即總共160.83億元(按2014年末1美元=6.12元,1港元=0.79元換算)。

 

6年左右時間,平均退出倍數為3.31倍。這樣的投資回報是否匹配雲鋒的光環呢?根據Wind的統計,創投基金退出的盈利項目平均回報倍數,2013-2016年間分別為2.02、2.46、4.9、2.17倍。雲鋒1期美元基金的3.31倍回報算是亮眼,但並不能算遠超預期。

 

雲鋒最開始成立時的重磅投入當屬「印象系列」。據媒體報導,雲鋒基金於2010年12月17日宣布,向「印象系列」投入了5000萬美元,中間經過頗多波折,直到2016年由三湘股份(000863,現名三湘印象)完成收購。根據收購議案,三湘股份以股份+現金的方式購買Impression Creative Inc.和上海觀印向各自持有的觀印象61.65%和38.35%的股權。按照19億元的總對價(一半現金,一半股份),Impression獲得了5.857億元現金,及9010.3846萬股三湘股份。在Impression中,雲鋒1期美元基金為最大股東,持有其80.82%股權。也就是說,收購時雲鋒1期美元基金即回籠現金4.73億元,剩餘持股按最新收盤價(2017年5月19日7.15元/股)計算,為5.21億元(7.15×9010.3846×80.82%)。

 

而在觀印象的另一個股東上海觀印向中,雲鋒二期人民幣基金雲鋒新創與張藝謀等人均為LP,其中雲鋒新創LP份額為0.46%。此外收購之時,雲鋒新創以5000萬元參與了配套募集資金認購,直接獲得了三湘印象769.23萬股。

 

在這個明星基金加持明星項目的案例裡,雲鋒1期美元基金的成本在3.3億元,收回大概在9.94億元,7年時間2倍回報。

 

回報倍數最高:搜狗

搜狗是雲鋒1期基金投資的第一個項目,也是1期基金裡回報最高的一個案例。2010年8月,搜狐宣布成立新的子公司搜狗,新公司中阿里巴巴、雲鋒基金、張朝陽共同出資4800萬美元,其中,阿里巴巴和雲鋒基金共佔股16%,張朝陽個人佔股16%,搜狐集團保留剩餘68%股份,包括預留給搜狗高管團隊的激勵股權。

 

從搜狐分拆之後,搜狗憑藉瀏覽器、輸入法等創新武器獲得了靚麗增長,並於2011年第三季度開始實現正向盈利,2012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2300萬美元,是分拆時營收的330%,並連續七個財季保持了23.1%的複合增長率。

 

不過,較為出人意料的是,阿里巴巴卻在搜狗形勢大好的情況下提前退出了。2012年7月2日,搜狐公告稱,從阿里巴巴手中以2580萬美元回購了搜狗10.88%股權。由此可以估算,當初雲鋒基金投資了搜狗約5.12%的股權。

 

2013年10月,幾番搖擺之後,由於搜狗CEO王小川堅決抵制周鴻禕的360收購,搜狐轉而引入了騰訊作為搜狗的戰略股東。以4.48億美元入股搜狗的騰訊,佔股比例為36.5%。以此計算,騰訊入股後的搜狗估值大約為12.27億美元,而入股前的搜狗估值在7.8億美元,雲鋒基金這5.12%的股權,在騰訊入股前的估值為3993.56萬美元。

 

根據當時搜狐發出的公告,所有A類優先股股東(雲鋒基金屬於A類股東,而騰訊拿到的是B類股權)還將獲發一筆高達3.01億美元的紅利,這意味著雲鋒能拿到1541萬美元分紅。

 

合計下來,雲鋒基金在這個項目上拿到的分紅加退出回報總共達到了5535萬美元,而其當初入股成本不過800萬美元左右,大概有6倍左右回報。相比之下,早1年時間退出的阿里,回報率不過61.25%,僅為雲鋒的1/10。

 

若論回報倍數,搜狗是雲鋒1期基金裡最高的投資項目;但若論回報的絕對值,則非其參與的阿里巴巴私有化項目莫屬。

 

回報數額超百億元:阿里巴巴私有化再上市

雲鋒基金對於阿里巴巴的投資,是分兩次進行的。

 

2011年9月,在阿里巴巴從港交所退市後不久,雲鋒基金聯合銀湖資本、紅杉資本收購了5%的阿里巴巴集團員工股,總代價為16億美元,對應阿里巴巴的估值為320億美元。根據巨人網絡及中國動向的公告,為此,雲鋒基金特地組建了兩隻項目基金,分別為雲鋒電子商務A基金(Yunfeng e-Commerce A Fund, L.P.)、雲鋒電子商務B基金(Yunfeng e-Commerce B Fund, L.P.)。這兩隻基金均註冊於開曼群島,且GP也由虞鋒完全控制,虞鋒對於這兩隻基金所持的阿里股票具有完全獨立的處置權利。更為特別的是,設立之時,這兩隻項目基金的存續期長達10年,這足可以說明兩隻基金的LP對於馬雲與阿里巴巴的信任和支持。

 

所幸的是,他們並沒有等待10年那麼久。2014年9月,阿里巴巴就於舉世矚目之下在紐交所敲了鍾。上市之時,阿里巴巴招股書裡披露了兩隻項目基金的詳細入股情況,這兩隻基金合計持有阿里巴巴3481.7039萬股,相當於公司上市前1.5%的股權,按入股時的估值計算其成本約為4.8億美元。

 

在阿里巴巴上市之時,雲鋒聯合體選擇出售了652.7778萬股老股,按阿里巴巴的招股價68美元/股來計算的話,雲鋒A套現了2.79億美元(410.3536萬股),雲鋒B套現了1.65億美元(242.4242萬股)。同時兩隻基金還合計保留了剩餘持股2828.7039萬股,按IPO價格預估,價值約19.24億美元。

 

也就是說,雲鋒A與雲鋒B這兩隻基金在參與收購阿里巴巴員工股時的成本約為4.8億美元,而最後老股套現+剩餘持股的市值總共達到了約23.68億美元(2.79億+1.65億+19.24億),回報率接近4倍(表5)。

 

考慮到初始投資規模的巨大,這一回報率就更驚人了。3年時間,雲鋒A基金與雲鋒B基金僅在這一個項目上,就獲取了約18.88億美元的回報,按2014年底美元匯率來換算(1美元=6.12元人民幣),這個項目的淨回報達到了115.55億元。

 

當時組成豪華天團來參與雲鋒A、雲鋒B的LP,顯然是獲益頗豐。那麼,他們是否和雲鋒1期基金的LP類似呢?大概率上是,史玉柱的巨人網絡、陳義紅的中國動向,當時都各自就入股雲鋒A、雲鋒B發布了公告,其中,巨人網絡投資了5000萬美元,而中國動向則認購了1億美元。

 

作為基金的GP,虞鋒同樣是這場盛宴的獲益者。

 

再來回看虞鋒母子在華誼兄弟上的套現軌跡,2010年底,王育蓮帳戶套現1億多元,這一舉動也許和虞鋒籌資參與雲鋒1期基金的入股有關。而在2011年1月至5月期間,王育蓮和虞鋒在華誼兄弟的帳戶上又合計套現了1.4億元,在當時差不多相當於2300萬美元。這也恰好發生在雲鋒A、雲鋒B投資阿里巴巴員工股的消息發布(2011年9月)之前的約半年時間,考慮到還有換匯、設立基金、籤署協議等各種事宜,這個時間點的籌款有可能就是為了參與這次認購雲鋒A與雲鋒B的份額。

 

一方面,虞鋒作為兩隻基金的GP,可以參與超額回報的分紅。按照PE行業內的一般規則,項目基金在償付完GP\LP的初始出資後,優先提供LP的最低投資回報(如每年10%),剩下的超額收益則是由GP、LP二八分成。在阿里巴巴這個項目上,扣除掉成本金4.8億美元,及3年10%的最低回報1.44億美元之後,剩餘的超額收益高達17.44億美元,若按二八分成,那麼GP將獲得高達3.488億美元的提成。而虞鋒享有GP裡60%的收益,也就是說,虞鋒在這一單項目裡的GP分成,最高可能達到2.1億美元。

 

另一方面,從在華誼兄弟的套現時點上來分析,虞鋒很有可能動用個人資金進行了跟投,假定他在此項目中跟投2000萬美元,那將再分帳近1億美元。

 

一單阿里巴巴私有化的項目做下來,所有人都賺得盆滿缽滿。相比之下,馬雲通過雲鋒基金賺到的回報並不突出。馬雲在雲鋒A、雲鋒B都未披露有投資,他在此單項目中只能賺到作為GP的錢,大概是1.39億美元,而這也很大概率要捐獻給阿里巴巴基金會。

 

除了這兩隻專項基金,2012年9月,雲鋒1期美元基金通過一全資子公司,購買了阿里巴巴8.46萬股可轉換優先股。這次的入股價為18.5元/股,至阿里上市時,每股也賺了50美元,淨收益大概在423萬美元。

 

 不盡如人意的投資:高朋網

當然,雲鋒1期基金也不乏投資失意的案例,如高朋網(GaoPeng.com)。

 

這個當時由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團購網鼻祖Groupon、雲鋒三家明星股東組建的團購網站,就在激烈的團購競爭中被擠出了市場。2012年,高朋網與F團、QQ團合併後組建為一家新公司「北京網羅天下生活科技有限公司」,F團原創始人林寧出任CEO。查詢工商資料可知,如今騰訊仍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佔股26.64%,而上海雲鋒1期僅持有0.22%股權。這一投資的成本和回收到底幾何,無跡可尋。

 

有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3月,網羅天下推出基於微商戶底層架構的微信第三方開發者開放平臺,並與微團購進行打通。或由於2014年騰訊入股京東後放棄網購業務,同年5月,其開始從團購業務向移動網際網路業務轉型,成為專注於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的科技及投資公司。林寧也於這一年離職,創辦了微影時代。

 

1期人民幣基金:

地素時尚、華大基因、金螳螂

再來看1期人民幣基金的投資和回報情況。

 

根據阿里巴巴IPO時的公告,雲鋒1期人民幣基金2011年5月成立。從投資的企業類型看,生物科技、消費類項目較受其偏愛,如其投資的世紀聞康旗下的尋醫問藥網、華大基因等均處於生物醫藥領域,而連鎖粥鋪嘉和一品、月子餐服務商廣禾堂、服裝企業地素時尚等均可納為消費類。

 

在當時的媒體採訪中,虞鋒曾表示,1期基金將著重投資TMT、娛樂、消費及新能源領域。其背景可能是,雲鋒人民幣基金成立的2011年,新能源項目備受追捧,而在新能源領域涉獵廣泛的新奧能源掌舵人王玉鎖,是虞鋒密友兼雲鋒重量級LP。但從雲鋒1期美元基金及人民幣基金已披露出的情況,似乎沒有其投資新能源企業的線索。或許在眾多PE折戟於光伏之時,雲鋒有幸規避了雷區。

 

雲鋒1期人民幣基金成立迄今已有6年時間,但就我們查找的資料來看,其真正實現退出的,只有藍色火焰文化傳媒一家公司。這也體現出了雲鋒基金一個令人矚目的優勢:其基金存續期長達十年,且可以再往後延兩年,比起國內PE「5+2」的投資退出節奏從容很多。

 

目前雲鋒1期所投企業裡,還有數家公司處於排隊上市的進程中,如合榮電氣、華大基因、地素時尚等,均已在A股提交了招股書,地素時尚本已獲發批文,但於2017年5月26日公告稱,因需核查相關事項,暫緩IPO發行工作。若以最新估值來判斷,在這期人民幣基金裡,地素時尚可能會給雲鋒帶來最高收益。

 

專注女裝的地素時尚,旗下擁有「DAZZLE」、「DIAMOND DAZZLE」和「d'zzit」三個品牌。其招股書披露,2012-2014年,這三個品牌銷量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6.9%、7.63%及83.16%,對應期間平均售價增長率分別為10.88%、6.19%及17.76%。

 

2013年5月,其引入雲鋒基金,後者斥資1.8億元,以每股10.125元的價格認購了約1778萬股,成為地素時尚第三大股東。同年,地素時尚轉增股本,雲峰基金持股數變更為3400萬股。截至招股書籤署日,雲鋒基金以10%的持股量位居公司第三大股東,而虞鋒作為雲鋒代表,任地素時尚董事。

 

2015年9月,地素時尚發布招股書,並於2017年4月再次發布申報稿。招股書裡稱,其首次公開發行6000萬股,擬募資不超過24.13億元,主要用於營銷網絡及品牌建設等主營相關項目。這意味著若頂格發行,則其每股價格約為40.22元,按此計算,雲鋒基金所持股權大約價值13.67億元,相比較1.8億元的成本,收益率將達到6.6倍。

 

相比之下,在明星項目華大基因上,雲鋒基金收穫平平。由於華大董事長王建的強勢,在「基因界騰訊」的光環下慕名而來的眾多PE,並未在一級市場獲取高回報,不過,如若華大基因成功上市,由於其特殊的題材效應,且看A股會為這一公司定下怎樣的估值。

 

雲鋒1期人民幣基金裡,有一單最特別的投資,發生在金螳螂(002081)身上。作為PE,雲鋒幾乎所有的投資都落在一級市場,然而,2013年二季度,雲鋒卻在二級市場購入金螳螂1950萬股,按該季度均價,此舉大約耗資近7億元。而這一時點,恰逢金螳螂實控人朱興良大筆減持、套現10億元之時。在雲鋒入股後僅1個月時間(2013年7月),朱興良因涉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受賄案被帶走調查,直到2015年2月方取保候審。有意思的是,雲鋒基金也在朱興良案告一段落之後,於2015年一季度出售了部分金螳螂股權。目前,雲鋒基金仍持有金螳螂0.92%股權,為其第六大股東。

 

實控人被帶走調查,對於中國的民營上市公司來說,至少意味著股價震蕩。雲鋒危難之際不離不棄,而朱興良本人,正是雲鋒的LP。

 

7億元投資一個二級市場項目,對於一隻基金來說絕非尋常之事。雲鋒在此間駐足4年,計算其所獲分紅、套現金額,及剩餘持股市值,合計為6.243億元,相比最初的入股成本,至今仍大概有10%的浮虧(表6)。

 

按各公司招股書裡披露的募資規模及股份來倒推,雲鋒1期基金所持被投企業股權的價值已經超過20億元,且合榮電氣、華大基因等這些項目如若上市,以目前A股投資者新股必炒的偏好,雲鋒還將在二級市場進一步獲取不菲收益(表7)。

 

雲鋒2期基金:阿里巴巴的戰略投資合夥夥伴 

如果說,雲鋒1期基金裡,最大回報來自於私有化阿里巴巴;那麼,在雲鋒2期基金裡,阿里對於雲鋒基金的塑造作用更為明顯。首先,在雲鋒2期美元基金(Yunfeng Fund II, L.P.)裡,馬雲家族信託作為LP,出資2600萬美元,作為GP則出資了400萬美元。此外,阿里巴巴作為機構LP出資了8000萬美元。2期基金最初的承諾出資規模為10億美元,但據媒體報導,最終募集了超過16億美元。

 

2期基金所投項目同樣明星雲集,而且幾乎所有成功項目都與阿里相關。先來看美元基金投資的幾個主要項目,其中尤以操刀中信21世紀更名為阿里健康(00241.HK)、爆賺超10倍回報最為出彩。

 

阿里健康回報超過10倍

圓通速遞借殼之前火速入股浮盈26.78億 

雲鋒2期美元基金和阿里巴巴聯手投資了好幾單,包括2014年4月以13.27億港元入主中信21世紀。

 

根據認購協議,雲鋒基金、阿里巴巴合計有條件認購中信21世紀的44.23億股新股份,認購價為每股0.3港元;認購事項之總代價為13.27億港元,並以現金支付。而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港股的新股非公開發行條例,阿里一方0.3港元/股的認購價較中信21世紀公告前的收盤價折價了6成!

 

有意思的是,幾乎在同一時間,2014年3月,由馬雲控股的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收購了中信21原副董事長陳曉的弟弟陳文欣於2013年4月設立的河北慧眼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具體收購價幾何,外人無從知曉。此事日後更受到了香港證監會的問詢。

 

回到入主中信21本身,阿里巴巴和雲鋒2期美元基金為此次收購合資設定子公司Perfect Advance,其中,阿里巴巴(通過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雲鋒2期美元基金(通過Innovare Tech Limited持股)各自持有Perfect Advance的70.21%及29.79%股權。交易完成後,Perfect Advance持有中信21世紀54.12%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

 

在雲鋒及阿里巴巴入主之前,中信21本是一家股本37億股、市值21億港元(2013年末數據)的並不太起眼的小公司。隨著阿里入主並更名為阿里健康,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股價一度升高至14港元/股,如今回落至3.3港元/股,雲鋒2期基金的投資成本按比例估算為3.95億港元(13.27×29.79%),但目前其間接持股市值則高達50.11億港元(311.3×0.5403×29.79%,阿里健康市值×大股東持股佔比×雲鋒基金持股佔比),帳面浮盈超過10倍。

 

在這一單上跟著阿里賺到盆滿缽滿的雲鋒,有時也會平價向阿里轉讓股權。2014年4月,阿里攜手雲鋒以12.22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優酷土豆攤薄後的18.5%股權,而根據阿里巴巴上市時的公告,2014年5月,阿里巴巴以30.5美元/ADS(每ADS相當於18股A類普通股)的價格購買了16.5%的優酷土豆股權,總共花費了10.9億美元。這意味著,雲鋒基金以1.32億美元收購了優酷土豆攤薄後的2%股權。

 

到2016年4月,阿里巴巴完成對優酷土豆的私有化時,最終協議交易價為27.6美元/ADS,儘管這一報價比提出方案時優酷土豆的收盤價溢價了30.2%,但卻低於兩年前雲鋒的購入價30.5美元/ADS。目前優酷土豆合併後的合一集團已被阿里完全私有化,成為阿里大文娛板塊下的全資子公司,若雲鋒基金是在私有化時退出,則在此項目上微虧。

 

雲鋒跟隨阿里巴巴的另一單投資陌陌(MOMO.NSDQ),同樣收益不菲。2013年10月21日,阿里巴巴參與陌陌C輪融資,以1000萬美元獲得了800.192萬股,平均每股1.25美元/股。2014年5月15日,陌陌D輪融資,雲鋒2期基金通過Rich Moon Limited 投資了9000萬美元,獲得陌陌1857.1萬股股權,平均每股成本為4.846美元/股。其中,雲鋒2期美元基金持有Rich Moon的77.8%股權,而雲鋒Moon跟投基金則持有剩下的22.2%股權。

 

這一單Pre-IPO的投資雖然入股成本高過阿里巴巴許多,但卻時間短見效快。2014年12月,陌陌就已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首日收盤價為17.02美元/ADS(每ADS相當於2股普通股),半年時間,雲鋒2期基金的收益率即達到76%。此後陌陌一度宣布進行私有化,阿里CFO蔡崇信加入了陌陌擔任董事,2016年4月5日,阿里巴巴、雲峰基金旗下Rich Moon還一同加入此前由陌陌創始人唐巖牽頭的私有化財團。

 

不過,曾是陌陌二股東的阿里目前已有退出之意,並在逐步減持。若按陌陌現在的價格43.82美元/ADS,則雲鋒基金的Rich Moon目前的持股市值為4.07億美元,浮盈3.17億美元,收益率352%。

 

綜合來看,雲鋒2期美元基金中,可以探知收益的三單投資,無不和阿里相關。除了被阿里私有化的優酷土豆,雲鋒可能是以略虧轉讓出局,在阿里健康、陌陌上的投資,雲鋒2期基金都賺到了手軟——這兩個項目的成本合計約10億元,而目前帳面市值則合計達到了72億元。

 

同樣的,雲鋒2期人民幣基金的得意之作圓通速遞,與阿里關係匪淺。2015年4月29日,阿里創投、雲鋒新創與其他主體共同籤署協議向圓通速遞增資,增資後阿里創投持有圓通速遞12%股權,雲鋒新創持有圓通速遞8%的股權。根據公告中的數據推斷,雲鋒新創的成本在10億元(公告中給出了阿里創投、雲鋒新創及員工股權激勵平臺圓贊系列等共同出資額為252091.0744萬元,合計增加的註冊資本為7318.7605萬元,其中圓贊系列增加的註冊資本為2091.0744萬元,則推斷圓贊系列的入股成本為1元/註冊資本,而阿里和雲鋒則一起花了25億元,按照六四開,雲鋒成本為10億元,阿里創投為15億元)。

 

2016年9月29日,圓通速遞成功借殼上市,並連連上漲,其最新市值高達572億元,而雲鋒新創持有圓通速遞1.2億股,持股比例僅次於圓通創始人喻渭蛟夫婦和阿里創投,為第三大股東,目前該股權估值達36.78億元。這筆投資兩年時間浮盈26.78億元,收益率為2.68倍。

 

2015年12月,白雲山(600332)78.85億元的非公開發行方案獲得證監會通過,此次,雲鋒新創和廣州醫藥集團、廣州國資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廣州國壽城市發展產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等共同參與認購,其中,雲鋒新創以5億元認購了2122.241萬股,每股成本23.56元。目前這部分股權還處於鎖定狀態中,按2017年3月17日收盤價27.76元/股計算,帳面浮盈17.83%,浮盈額為0.89億元。

 

同樣的,雲鋒新創還在2016年1月入股了萬東醫療,目前浮虧0.4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白雲山、萬東醫療都分別與阿里健康籤署了合作協議,在醫藥電商、大健康產品、醫療健康服務等方面展開合作(表8、9)。

 

雲鋒2期美元及人民幣基金,目前可以測算已上市項目的成本合計在3.95億港元、2.22億美元、17億元(2014年末匯率1美元=6.12元,1港元=0.79元),合計33.7億元;而帳面現值為50.11億港元、5.26億美元、44.21億元,合計125.1億元(1美元=6.9元,1港元=0.89元),整體回報率大概在2.71倍。

 

而正在籌備的3期人民幣基金雲鋒新呈中,認繳資本高達100億元,其所投的螞蟻金服有可能成為潛力最高的投資項目。

 

激進的獨角獸:估值風光變尷尬

前幾年的創新創業熱潮一度帶動了一級市場項目估值的快速上調,然而,一些獨角獸看似風光,但真要賺到真金白銀退出,卻不容易。雲鋒新創所投的標的中,目前估值有爭議的就不少,比如小米,比如樂視體育。

 

雲鋒進入小米,是雷軍親自宣布的。2014年12月29日下午,小米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在微博上宣布,小米上周完成最新一輪融資,估值450億美元,總融資額11億美元。投資者包括由摩根史坦利原分析師季衛東創立的全明星基金(All-Stars Investment)、俄羅斯DST、新加坡GIC、厚樸投資和雲鋒基金等。雲鋒基金雖然排名靠後,但是以11億美元的總融資額度看,雲鋒的投入從絕對值來說應該不會是小數目。

 

雖然曾經風光無比,但小米從未披露其盈利數字,據美的披露的小米入股文件,小米在中國的實體——小米科技2013年淨利潤為3.47億元。然而這兩年,小米一度引以為傲的純線上模式遭到了很大的挑戰,華為和OV全面崛起,對小米造成了巨大威脅。根據IDC的統計,2016年華為、OPPO、VIVO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佔率分別達到了9.5%、6.8%、5.3%,分列全球第三、四、五名,而此前幾年高速增長的小米,2015年時還位列全球出貨量中國第一的手機品牌,竟然在2016年跌出了全球前五。

 

儘管雷軍本人並不承認小米的估值下跌,但在增速和市佔率下滑的同時,要維持一個獨角獸的450億美元估值無疑是困難的。

 

雲鋒投的另一個項目樂視體育也正在遭遇同樣的困局。樂視體育的主體公司是樂視體育文化產業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3月20日,最初由樂視網和樂視控股發起設立,註冊資本1000萬元,後分拆融資並迅速成長。樂視體育2015年年報顯示,樂樂互動為其第一大股東(賈躍亭通過百樂傳媒控制),認繳出資額為11550萬元,持股37.9%;北京鵬翼資產持股20%,樂視網持股10%;另外,王思聰的普思投資佔股10.77%,雲鋒新創佔股9.6%(表10)。

 

根據新聞報導,2015年5月,樂視體育首輪融資規模8億元,分A輪和A+輪兩個階段,A輪由萬達領投,A+輪雲鋒基金領投。而樂視體育截至2015年末註冊資本增加了9475.6277萬元(2015年5月、12月,扣掉樂視系持有的21000萬元),8億元融資額,平均下來1元出資額相當於8.44元,雲鋒所持的2927.9967萬元註冊資本,估算入股成本在2.47億元。

 

如果單從該項目的估值來說,雲鋒是賺了的。樂視體育獨立兩年後估值迅猛上漲,推出的一些產品也在市場上頗有影響力。2016年11月樂視體育完成了最新一輪融資,目前其股東多達40多位,最新的註冊資本達4.87億元。根據凱撒旅遊入股時的公告,樂視體育融資後的估值達208億元,而雲鋒持股佔比6%,對應的持股估值為12.48億元(表11)。

 

但是估值不等於可以退出時的變現價值,受到樂視系整體現金流緊張影響,目前樂視體育同樣處於資金緊張的狀況中,頻頻被曝人事變動、賽事版權欠薪、裁員收縮等風波。值得注意的是,樂視系也已將手頭所持的樂視體育股權對外質押。在資金「脫虛入實」的大背景下,樂視體育208億元的估值是不是有泡沫,發展勢頭如何,未來是否能單獨IPO,或者裝到上市公司裡,充滿了不確定性。

 

豪華LP天團的投資生態圈

對於PE來說,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就是退出、退出、退出。雲鋒基金所投頗多明星、稀缺項目,得益於眾多LP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頂級富豪的消化能力,在雲鋒一些項目的退出上,也能助力。

 

馬雲就不說了,雲鋒1期基金的主打項目——阿里巴巴私有化、分拆搜狗,2期基金裡,回報率倍數最高的阿里健康,以及圓通速遞,加上3期雲鋒新呈所投的未來想像空間很大的螞蟻金服,都與阿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馬雲的影響力不容小覷,而從雲鋒基金身上賺到錢的其他LP們,幾乎個個聲名顯赫,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個人股權投資的成功經歷,或所在企業已與資本市場有過多次交手,不少LP還手握上市公司,成為投資項目的潛在合作方。雲鋒基金、LP、雲鋒基金所投項目、LP所控制的上市公司,構成了一般PE難以企及的生態系統。可以說,LP將資金交給了虞鋒率領的雲鋒團隊,而他們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

 

當初馬雲和虞鋒投資華誼時,王忠軍笑言,「他們倆開董事會比我還積極」,正是在虞鋒的建議下,華誼除了定位電影製作,還開拓了電視劇製作、藝人經紀、電影院線等多條業務線,避免了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風險,並充分利用了演員資源。更重要的是,為了留住核心藝人,虞鋒幫助華誼完成了員工持股計劃,將馮小剛、黃曉明、李冰冰等人牢牢綁定在華誼的戰船上,也為華誼之後在資本圈的走紅做了最佳的免費廣告。而為幫助華誼兄弟籌集《集結號》的拍攝資金,馬雲找到了當時的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為《集結號》爭取到融資貸款,這也是國內首例發放給電影項目的銀行貸款。

 

在雲鋒基金成立之後,這種圈子內的合作、互助、共享等精神更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比如雲鋒基金在LP朱興良危難之際,加持金螳螂。

 

凱雷和雲鋒一起投資的環球數碼科技,本打算在納斯達克掛牌,2013年5月已經提交了招股預案,但恰好遇上中概股暴跌,市場形勢極度惡劣,其IPO終止。這家上市不順利的數字影院解決方案提供商,最終被處於同一產業鏈上的華誼國際——華誼兄弟的子公司收購,雲鋒順利退出。虞鋒、馬雲是華誼的戰略投資者,而王忠軍也是雲鋒的鐵桿LP。

 

同樣的,魚躍醫療的創始人吳光明為雲鋒基金LP,而當他尋求通過資本方式整合華潤萬東時,雲鋒基金也和上海雲雀等一起參與了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認購。而雲鋒參與投資的白雲山、萬東醫療,又都分別和雲鋒控股的阿里健康展開了合作。

 

趙薇——這個被冠以「娛樂圈女巴菲特」之稱的名演員,在資本圈成名於大手筆投資阿里影業,她本人是雲鋒2期人民幣基金的LP,丈夫黃有龍也是雲鋒金融的大股東。當趙薇脫離了這個圈子,試圖獨自高槓桿收購萬家文化時,就摔了個結實的跟頭。

 

寰亞傳媒雖頭頂林建嶽和虞鋒兩大光環,但上市後的經營業績卻只能用慘澹來形容,此前市值一度只有7億港元。在雲鋒退出之前,虞鋒擔任董事的陌陌出現在寰亞股東名單裡,這是否受益於虞鋒的牽針引線呢?對了,當初和雲鋒等一起參與寰亞項目的投資者,還包括著名的秀麗·好肯女士(中文名是戴秀麗,人和商業戴永革的姐姐)。

 

巨人網絡通過雲鋒投資阿里巴巴員工股,獲得4倍回報。而在巨人網絡私有化並借殼世紀遊輪一案中,雲鋒通過錸鈽投資,獲得了10倍回報。

 

雲鋒2期基金的LP和投資項目也是各種錯綜複雜,你會發現,申通的陳德軍,投了雲鋒新創,而雲鋒新創,又投資了圓通速遞。快遞行業裡的兩大巨頭,在商場無疑是對手,在雲鋒裡卻相遇了,此外,雲鋒還投了全峰快遞。

 

在更大的範疇裡,馬雲將四通一達號召在一起,成立了菜鳥網絡。雲鋒,也是菜鳥網絡的投資者。而在2016年,圓通、韻達等紛紛借殼A股,陳德軍、喻會蛟財富大幅上漲。當馬雲說他的主要目的不是為賺錢的時候,我們要相信,他也是為數不多,可以點石成金的造富大作手!

 

這就是合則贏,這也許就是商業裡真實的友誼。項目資源,LP出資,退出能力,是考察PE的三項核心KPI。豪華天團LP,帶來了可以投資的項目資源,也給雲鋒投資過的項目,提供了整合併購的機會(表12、13)。

 

虞鋒本人的投資收益

從分眾手上套現了16億元,從華誼身上拿到了10億元。而在雲鋒身上,虞鋒到底獲得了多少回報?

 

僅在阿里巴巴專項基金中,虞鋒作為GP加LP的分成最高大概就有3.1億美元,也就是19.22億元。

 

在後期,一些優質項目的投資上,虞鋒的個人運作進一步放大。如史玉柱的巨人網絡私有化轉戰A股、借殼世紀遊輪(002558)一案中,雲鋒不僅作為GP直接參與,虞鋒母子還在相關投資實體「錸鈽投資」中佔據了高達8成以上LP份額——虞鋒和王育蓮全資持有的上海開拓,在錸鈽投資中出資10.7億元,佔比56.02%,王育蓮本人作為LP直接出資5.3億元,也持有27.75%股權(表14),合計佔有出資的83.77%。

 

按照世紀遊輪的非公開發行方案,其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每股價格按照29.58元/股計算,巨人網絡100%的股權價值為131.2424億元,此時錸鈽投資所持巨人網絡股權不過價值13.5億元。而借殼上市成功之後,由於A股的高估值環境,世紀遊輪一路暴漲,以2017年4月10日收盤價計算,其市值達1413.86億元,而錸鈽投資持有世紀遊輪8.16%股權,帳面市值約115.37億元,跳升了7倍(圖5)。此時,虞鋒母子間接持有世紀遊輪的市值已然高達96.64億元。在雲鋒投資過的潛力項目中,也可以看到虞鋒單獨入股,如就醫寶APP運營方深圳華康全景裡,虞鋒持股15.59%,為僅次於創始人劉波的第二大股東,雲鋒新創則為第四大股東。

 

上海開拓成立時間較早,為虞鋒早年的投資平臺,註冊資本1000萬元,除了錸鈽投資之外,還投資了數家公司,涉及倉儲、連鎖、生物、娛樂等行業,目前已由王育蓮全資持有(表15)。

 

這並不是全部。在估值高達600億美元的螞蟻金服中,王育蓮同樣在數家股東中持有份額。根據工商資料信息,2016年12月28日,螞蟻金服從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制公司,全名為「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達到150億元,應當是處於IPO前的最後衝刺階段。而雲鋒基金的LP們亦通過上海祺展、上海眾付、上海雲鋒新呈等多家基金入股,王育蓮悉數參與,持有不少份額,加總來看,相當於間接持有螞蟻金服0.363%股權,對應估值為15億元(圖6)。

 

操刀雲鋒金融,虞鋒終成上市公司大股東

那個曾經放棄上市公司董事長職位的虞鋒,在投出了一眾上市公司以後,終於還是成為上市公司的直接操盤手。

 

在中信21變身阿里健康後,憑「整合+平臺」概念催化股價上漲的示範作用,雲鋒金融也橫空出世。2015年11月底,廣受矚目的雲鋒金融收購瑞東集團案終於塵埃落定,雲鋒金融及其一致行動人斥資40億港元,購入瑞東集團56%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

 

這次收購行動當然又是圈子文化的體現。持有雲鋒金融56%股權的Jade Passion,雖未見明示是否為雲鋒基金旗下,但其架構和雲鋒基金的特設項目基金並無二致。穿透後控制雲鋒金融的雲鋒金融控股(BVI)裡,馬雲和虞鋒還是熟悉的四六開,而類似於LP的其他股東則均與馬雲虞鋒關係密切:史玉柱、黃鑫(聚眾傳媒舊將)、吳南斌(聚眾傳媒舊將、後創立智能快遞櫃聚寶網絡)、劉廣霞(健康元朱保國之妻),以及趙薇老公黃有龍(圖7)。按出資額來計算,虞鋒出資在8.02億港元,馬雲在5.35億港元,而黃有龍出資在7.2億港元。

 

由於他們都是通過Jade Passion來持股雲鋒金融,因此利益捆綁得更為緊密,但是日後的退出也更為麻煩些。與此同時,和Jade Passion一起參與認購的一致行動人,以後套現更為簡潔。它們是由4位女士分別控制、註冊於BVI的4家實體(表16)。這4位女士是誰,不得而知,不過其中拿出3.34億港元參與認購的陸永清,與虞鋒妻子陸永青同音不同字。

 

雲鋒金融收購案中,領銜的財團總出資額高達38.86億港元,獲取的股份佔到瑞東集團擴大後總股本的81%。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認購價僅為2港元/股,較公告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9港元/股折讓77.78%,相當於打了個兩折(港股是只要大股東願意,就可以無下限低折扣發行)。瑞東集團原大股東、殼王高振順為何同意這一交易?而馬雲及虞鋒收購瑞東的目的又是什麼?

 

不少人看好其依靠阿里大旗的金融平臺型資源,2016年11月,瑞東集團更名為雲鋒金融,主要業務為證券經紀、配售及包銷、提供顧問及諮詢服務以及投資控股。儘管雲鋒入主後,雲鋒金融股價一度飆漲,但其交出的首個完整年度的業績卻堪稱低迷。2016年雲鋒金融總收入8110萬港元,其中,經紀業務佣金收入380萬港元,同比下降65.5%;財務顧問及諮詢業務收入4230萬港元,同比下降76.9%;公允價值計算的金融資產虧損7570萬港元,同比收窄24.2%;而總體虧損則擴大107%至3.17億港元。

 

在8000萬港元營收、3.17億港元虧損的前提下,雲鋒金融目前的市值仍高達116.8億港元。市場仍能給予雲鋒金融超百億的市值,顯然對雲鋒金融下一步的動作充滿了期待。未來,雲鋒基金所投資的項目,與上市平臺雲鋒金融間,會不會產生化學反應?巧合的是,雲鋒金融搬遷後的辦公地點,恰好與雲鋒基金在香港的辦公室同樓。

 

以雲鋒金融116.8億港元市值(2017年4月10日)計算,Jade Passion所持雲鋒金融56%股權對應市值約為65.4億港元,相較26.86億港元的成本價,整體浮盈在38.55億港元,1年半時間收益率達到143.4%。虞鋒在雲鋒金融中的份額,還在進一步提升。根據云鋒金融最新年報,虞鋒在雲鋒金融控股中的直接持股從之前的60%提升至70.15%,而雲鋒金融控股在Jade Passion的大股東Key Imagination中的持股從68%提升至91%,可見馬雲、黃鑫等人均向虞鋒轉移了相應層面的股權(圖8)。而虞鋒的持股市值對應30.57億港元(70.15%×91%×73.21%×56%×116.8)。另一大股東黃有龍的持股市值在17.52億港元。

 

此外,虞鋒在2016年已陸續將自己在雲鋒基金多個相關的投資實體裡的股權,轉移至其母親王育蓮持有。這是否為了加強其個人對雲鋒金融的控制,而作出的隔離?虞鋒,還會不會是雲鋒基金的核心人物?

 

粗略算來,聚眾果真只是虞鋒多年行走江湖的第一桶金而已。聚眾16億元,華誼10億元,通過錸鈽投資持有世紀遊輪帳面市值96億元(2017年4月10日數據),螞蟻金服持股估值15億元,再加上在雲鋒金融中的持股市值30.57億港元(2017年4月10日數據),虞鋒母子的身家已超過160億元。

 

如果加上在雲鋒各基金中會體現的GP分成及LP收益,估計虞鋒的財富值在200億元之上,位列2017年的新財富500富人榜第87位。置身中國財富之巔,與其不顯山不露水的低調形成了鮮明反差。而如今,手握雲鋒金融的他,無疑還有崢嶸歲月可以期待。

相關焦點

  • 華誼兄弟的「大敗局」
    在決定留學美國之前,他給自己定下了兩個小目標:一是要拿到學位;二是要湊夠10萬美元。王中軍是個狠人,他說在美國學習的時候,每天打工十五六個小時。可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除了睡覺,我就不知道他還有幾個小時用來學習了。反正4年之後,他學成歸來,帶著10萬美金。
  • 趙薇夫婦跟馬雲炒股,單入帳74.3億
    根據瑞東集團的公告5月7日,馬雲名下的Jade Passion與其他4家投資機構與瑞東集團訂立股份認購協議,以每股2元收購後者19.43億股,涉資38.85億元。對於這些投資者們,即使瑞東集團的股價本身沒有大漲,也是很賺的買賣,因為2港元/股的認購價較瑞東集團停牌前每股9港元的價格,折讓77.8%。
  • 王中軍王中磊命懸一線:史玉柱仗義 馬雲抵押馮小剛 崔永元嗯哼
    不過,今天在華誼兄弟(300027)這死鬼身上,凌通社到看到了各式人的人性和血性、鬼性的一面。王中軍王中磊兄弟、馮小剛、馬雲、虞鋒、馬明哲、江南春、馬化騰、魯偉鼎、範冰冰、崔永元這些當初的利益各方,這些人除了崔永元馬化騰和馬明哲之外,大概都在華誼兄弟身上賺得不要不要的,在王中軍王中磊兄弟的華誼兄弟命懸一線的時候做出了不同的心靈和身體的反應!看出各個人品!
  • 馬化騰馬雲攜手定增23億救華誼,中國「三馬」曾因其聚首合作
    日前,華誼兄弟發布數十條公告披露了2019年的年報。根據年報,華誼兄弟2019年實現營收21.86億元,同比2018年減少43.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9.6億元,相比2018年10.9億元的虧損額繼續擴大。如果華誼兄弟在2020年繼續面臨虧損,則會遭遇退市風險。但華誼兄弟等來了兄弟們的「續命錢」。
  • 兩年虧損50億,「影視一哥」賣畫賣房求生,今獲馬雲觀影支持
    《八佰》耗資5.5億,是戰爭題材片,也是疫情之後迎來的第一部大片,觀眾充滿了期待,上映3天票房突破6億,按這個趨勢,很快就能破10億。對於陷入困境的華誼兄弟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激勵,據說股價也上漲了不少。
  • 兩年虧損50億,「影視一哥」賣畫賣房求生,今獲馬雲觀影支持
    《八佰》耗資5.5億,是戰爭題材片,也是疫情之後迎來的第一部大片,觀眾充滿了期待,上映3天票房突破6億,按這個趨勢,很快就能破10億。對於陷入困境的華誼兄弟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激勵,據說股價也上漲了不少。
  • 馬雲、馬化騰之外又一馬姓首富:靠代工賺500億身家,一晚花光9億
    提起「馬」姓首富,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馬雲和馬化騰了。雖然馬雲已經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但這對他的身價並沒有太大影響。從參股情況來看,他依然是阿里、高德等611家公司的實控人。唯一的影響大概就是由於沒有到65歲便提前卸任,阿里表示馬雲的退休津貼將按65%發放,還真是一視同仁。
  • 【935微星聞】傍上馬雲,趙薇夫婦日賺74.3億港元!
    在趙薇因投資阿里影業(01060.HK)大肆獲利後,在馬雲入主的香港本地券商瑞東集團(00376.HK)投資中,再次出現趙薇老公黃有龍的身影,粗略估計,6月1日一天之內,趙薇夫婦此次投資的瑞東集團帳面獲利74.3億港元。
  • 放眼娛樂圈,跟馬雲扯上點關係的明星,都已經土雞變鳳凰了
    「文化中國」就是阿里影業的前身,如今的市值250多億港元,高峰時期更是幹到了800億,李連杰是阿里影業的董事之一,據說當時的「親友股」在10億美金上下,嘖嘖嘖,怪不得當初太極禪苑開館時,李連杰不到一小時的致辭中,十幾次都提到了馬雲的名字。
  • 馬雲對華誼說的一句話,開啟了中國電影這十年
    在馬雲點醒王氏兄弟之前,包括華誼在內的所有民營影視公司,名氣和積累雖然有了,但幹活都是作坊式的,四處湊錢,湊齊了就拍。王中磊甚至連A輪、B輪都不太懂。王中磊說,以前拍電影,常和香港的影視公司合作,因為香港老闆有錢,「我們需要大老闆」。[1] 2006年,馬雲以個人身份投資了華誼,拿下10.7%的股份。
  • 還好華誼有兄弟
    馬雲曾開玩笑說,王中軍是他見過「最懶的CEO」。「他每天11點起床,起床後喝個茶,再吃個飯。去公司轉悠一圈,回來睡個午覺,午覺醒來後喝個茶、找人聊聊天。聊天之後準備晚飯,晚飯後再搞一個Party。哪有這麼好的CEO?」馬雲笑稱,王中軍曾多次找過他談投資華誼兄弟,但馬雲表示「投誰也不能投這樣的人,我一點興趣也沒有」。
  • 一年賺216億!他被譽為IT界大佬,一個決定讓馬雲成了首富
    他是馬雲背後的男人,更是讓馬化騰尊敬的前輩。吳鷹,一個被稱為「小靈通之父」的傳奇人物,論輩分論資歷都高於馬雲和馬化騰。2003年,UT斯康達在美國上市,上市當天公司市值高達260億美元,一度超越思科。資料顯示,2006年底,小靈通用戶數就已超過1億。其中,國內用戶9300萬,海外用戶超過700萬。
  • 黃曉明入股華誼賺2億,名下50家公司,給母親卻不給Baby?
    10年前,黃曉明就領教過網暴的威力,當年他年輕氣盛,甩下狠話:房子買了,錢也夠花,大不了不接戲了。說這話的底氣,都是錢給的。早在結婚前,黃曉明就完成了人生最漂亮的一筆投資:入股華誼純賺2億。黃曉明身後的商業版圖,涉及影視、泛娛樂、醫療、網際網路金融、餐飲,手下至少有50家公司,控股48家。
  • 成功的《​八佰》,但無法挽救華誼兄弟於水火
    在美國5年,王中軍立志要賺10萬美金。為了這第一桶金,他衣服一周換一次,鞋子從來不超過5美元,據說每天工作16個小時,刷盤子、送外賣累到手都抬不起來,回到家要休息半小時才有力氣洗澡。如此繁重的勞動之餘,王中軍居然還拿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大眾傳媒專業碩士學位。
  • 華誼生死大考驗!曾經豪擲4億買過的畫,最後都做了他人的嫁衣?
    過去的兩年裡,華誼的日子並不好過。2018年王忠軍個人財務出現了問題,2019年華誼公司資金鍊又雪上加霜。為了緩解公司的燃眉之急,2018年嘉德拍賣的夜場一半都拍的是王忠軍的收藏。馬雲曾說過,王忠軍是他見過最懶的董事長。王忠軍也曾向馬雲許下諾言,要做一家中國的華納兄弟。
  • 螞蟻批量製造億萬富豪:從劉永好到趙薇,馬雲的朋友圈跟著「吃肉」
    與此同時,作者在穿透層層股權結構後發現,馬雲的豪華朋友圈,包括新希望劉永好、巨人史玉柱、華誼兄弟王忠軍、知名演員趙薇(以母親魏啟穎身份參與)、苗圃等,均享有5-50億以上市值不等的螞蟻股份權益。 目前,機構、個人投資者參與螞蟻新股認購熱情高漲。市場亦預期螞蟻新股將會被爆炒。
  • 30億近在咫尺,華誼兄弟戰爭大片分帳票房出爐,梁靜賺翻了
    北美市場被寄予期望的首部復工大片,由諾蘭執導的《信條》,第三周繼續深陷泥潭,僅以47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奪冠,北美總票房也只拿到3610萬美元。至此,這部耗資2.05億美元打造的重量級電影,全球票房僅斬獲2.51億美元,該片已成為諾蘭第一部虧損大片,將會給華納兄弟影業帶來超過8000萬美元的巨額虧損。
  • 30億近在咫尺,華誼兄弟戰爭大片分帳票房出爐,梁靜賺翻了
    與華誼兄弟此前15億的預期票房,整整高出了一倍之多。華誼兄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從IMDB處獲悉,華誼兄弟給《八佰》開出了80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5.5億)的預算製作成本,如果想要獲利,全球票房不能低於2.4億美元(約16億人民幣)。
  • 35億注資華誼兄弟!「三馬」二聚首打造【中國版影視帝國】 #下次聚首投啥呦#
    這意味著阿里、騰訊、平安這三家公司的掌門人馬雲 、馬化騰 、馬明哲齊聚華誼,投身娛樂產業,也是自2013年「三馬」共同投資網際網路保險公司後的再次聚首。馬雲與馬化騰「加倉」  馬雲阿里、騰訊所持華誼兄弟股份皆為8.08%,並列公司第二大股東;平安資管則以1.98%比例成為公司第三大股東,中信建投持股比例為0.31%。  馬雲與馬化騰實際上都是華誼兄弟的熟人。根據2013年年報,騰訊持有5560萬股,持股比例僅次於王忠軍、王忠磊兄弟,馬雲則以4991萬股緊隨其後,並擔任董事。
  • 炮爺|華誼之中軍中磊兄弟背後的故事
    媒體說,只中國銀行一個客戶,就給當年還是初創的小公司華誼帶來幾千萬的收入,僅僅三年時間,華誼飛升中國十大廣告公司。近段時間很多讀者問炮爺,為什麼崔永元的炮火如此猛烈地對準華誼兄弟,他們都安然無恙,是不是上面有人。炮爺不知。炮爺只知道華誼兄弟背後有人,有一群內地最會做生意也最神秘的商幫,馬雲、魯偉鼎和史玉柱等人所在的浙滬商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