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 | 分享 | 學習 | 交流
笛簫世界
© 點擊上方,聆聽最美音樂
聽笛 · 交流 請加主編微信:ziya2468
商務合作QQ:320351925
簫曲《胡笳》是張維良先生根據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改編而來。洞簫纏綿哀怨的音色特點,把主題刻劃地非常貼切。
漢族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據傳為蔡文姬作,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辭,一章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題是"文姬歸漢"。
清代畫家李堅繪《文姬思漢圖》
蔡琰,字文姬,陳留人。蔡琰之父蔡邕,為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音樂家。蔡邕所著《琴操》一書,曾對《高山流水》、《廣陵散》等名曲在後世的廣為流傳貢獻甚巨。《後漢書·列女傳》稱蔡琰「博學而有才辯,又妙於音律」。在父親的薰陶下,蔡琰自幼愛好音樂,並有較深的造詣。《後漢書》李賢注引劉昭《幼童傳》中說,「邕夜鼓琴,弦絕。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斷一弦問之,琰曰:第四弦。並不差謬。」
蔡琰的一生十分悲慘。早年其父蔡邕因上書抨擊朝政獲罪而被流放。遇赦後,由於宦官仍然把持朝政,蔡邕擔心被陷害,不敢回洛陽。就這樣,蔡琰隨著父親亡命江湖十二年。蔡琰十六歲時嫁給河東衛仲道,不幸丈夫早死,蔡琰只好回到娘家居住。董卓被誅後,蔡邕由於嘆息董卓的命運,為司徒王允所不容而被殺。興平年間(公元194—195 年)天下大亂。戰亂之中,蔡琰為匈奴所擄,身陷南匈奴,為匈奴左賢王妻達十二年之久,並生有兩個小孩。
南宋畫家 陳居中繪《文姬歸漢圖》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知早年的好友蔡邕之女蔡琰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將蔡琰贖回,而兩個年幼的兒子卻不得不留在匈奴。這段史實,被後人稱為「文姬歸漢」。蔡琰歸漢後,悲嘆自己命運多舛,如今雖然安定,母子卻天各一方,畢生不得相見。在這種處境下,蔡琰寫下了流傳於世的《胡笳十八拍》。
· 笛曲 |《相思風雨中》今夜雨纏綿,風帶相思入心田,優美動人,纏綿悱惻 (附曲譜)
· 洞簫名曲《平湖秋月》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附曲譜)
·《葬花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附曲譜)
· 琴簫合鳴《碧海潮生曲》碧海潮生按玉簫,沁人心脾(附曲譜)
· 簫曲 |《吹簫人去玉樓空》言語有盡,聚散無常
· 琴簫一曲《漁樵問答》:煙波裡一扁舟,人世恍如夢!(附曲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