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異星災變》風頭正盛,玩子也來湊個熱鬧。
看看這部科幻之父雷德利·斯科特出山監製,並執導的本年度重磅科幻劇集,到底「神」在哪裡?
故事一開始,一艘飛船降臨到了一個星球,這顆星球叫克卜勒b22。
飛船剛落地就因著陸不慎在深坑邊緣搖搖欲墜,兩位人造人拖著所有裝備下了船,後一秒飛船就失去平衡掉入深坑。
人造人從外形上區分為一男一女,劇中他們互稱「mother」和「father」。
這是兩個由人類創造的人造人,在地球世紀末日,他們奉命駕駛帶著冷凍人類胚胎的飛船來到了這顆新星球。
利用人類發明的技術,基於人造人的身體孕育出人造人造人。
六個孩子逐一成型,只是最後一個孩子從胚胎出來就沒有呼吸。Father準備放棄他,而mather卻堅持抱他入懷,利用自己的能量延續了他的生命。
一對人造人父母帶著六個孩子,開始了陌生星球的開墾並且生存下去的生命之旅。
養育孩子的幾年並不順利。
有小女孩意外闖進了飛船掉落的深坑,就此消失;有些孩子則疾病纏身,勉強堅持也最終殞命。最終,他們只剩下了一個孩子。
就是片頭出生就沒有呼吸,被mother用能量救活的坎皮恩。
Father嚴格按照被給予的指令行事,準備在自己作廢之前,通過信號器和人類取得聯繫,讓坎皮恩回到人類中去。
但mother明顯不贊同他的想法。
在第五個孩子死了以後,mother瀕臨崩潰。加上這代人造人年代過久,本身已經面臨更新迭代的現實情況,她失控了。
她和father展開了一場對決,最終mother戰勝father,並且掏出了他的控制器,讓他徹底關機。
似乎有什麼不一樣的mother此刻最大的信念,就是要守護住最後一個孩子。
她處理了房子周圍的痕跡,告訴坎皮恩father永久關機了,以後就是他們倆一起生活。
但被father提前告知要傳出信號才能回到人類中去的坎皮恩,感覺到了mother的不對勁。
一個午後他進入了信號器掉入的坑內,誤打誤撞發出了信號。
不久後,收到信號的人類來到了這顆星球。
人造人被創造的時候,就被賦予了無神論的立場,他們也這麼教導孩子的,不必有任何信仰。而人類卻是密特拉教的忠實教徒。
不管是生命本質還是信仰衝突,兩撥人註定敵對。
人類看清了mother就是人造人,密謀第二天一大早搶走人類男孩坎皮恩。
本來被認為不過是服務型人造人的mother,關鍵時刻迸發了超強能量,不僅利落秒殺掠奪者,還搶奪飛船來到了人類離開地球乘坐的大本營——方舟。
一場大屠殺之後,她發現了人類令孩子們冬眠的秘密之地。她帶回了五個孩子,並且讓方舟徹底自毀
她帶回五個孩子,明顯是為了彌補自己曾失去過五個孩子的傷痛。
她還學會了僵硬的微笑,輕易復活了father輔助自己的工作,讓這個曾經破碎的家庭回到了一個幻想式的美好起點。
看前兩集我們需要弄清楚的主要有幾點:故事背景是什麼?人物行動軌跡為何如此?以及,故事後續怎樣發展?
故事背景現在能看個大概。
整個故事裡角色有三派:有神信仰的人類、無神信仰的人造人、以及被教導無神信仰的人造人造人。
人造人在人類看來普遍應該是服務型。比如father,不管是被moteher殺死前還是復活後,他的功能就是照顧孩子以及提供娛樂。
按照正常發展軌跡,他們應該在機能耗盡之前,把人類孩子還給人類。
但意外發生在mother身上,並且也因為她的變故,人造人作為服務人類的存在,變成和人類有了根本衝突。
發生在mother身上的意外,在科幻文本裡我們一般說是,機器人的意識覺醒。
第一集中mother做了一場夢,或者說她有了記憶。她告訴father自己正在休息,突然不知道為什麼飛了起來。
那段她飛在空中俯視地球交戰的影像對應了第二集中一個戰爭場面,畫面左邊明顯是飛在空中的mother,鑑於這段是客觀地對人類夫婦際遇的描寫,其真實性是肯定的。
也就是說這一段不是mother的夢,而是她的記憶。
人造人有了記憶,在科幻史上就是一個革命性的轉折點了。
於是mother作為人類該有的情感都出現了,她懂得了偽裝,有了極強的母性,她被人類設定為沒有信仰,但不知不覺間也許孩子就成了她的信仰。
而被人造人孕育和撫養長大的坎皮恩,雖然被教導不該有信仰,但在兄弟姐妹生病時候,自然有了「祈禱會帶來力量嗎」的疑問,並且自然地有了祈禱的行為。
他的行為區別於人類強制地自我說服式的對密特拉教的信仰,和mother嚴令禁止的無神信仰,明顯坎皮恩會是故事發展的一大動因。
人類登上方舟,讓年輕孩子們進入冬眠,讓人造人帶著冷凍胚胎去各個星球試探著生存,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再次找到一個宜居地,並且發展人類文明。
但故事進行到這裡,發生了一個根本矛盾。
人類最後也是再一次文明建造的權利,要交給誰?
交給被人造人養大的坎皮恩嗎?他的信仰是什麼?他會依據他的信仰再次建造一個怎樣的人類世界?
還是交給mother帶回的五個孩子?他們會延續祖輩的密特拉教派的教宗,建立一個和以往沒有兩樣的人類世界嗎?
好戲在後頭,千萬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