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停車難」 餘杭首個「智慧停車雲平臺」平穩運營

2020-12-25 浙江在線

2020-12-24 16:41 |餘杭晨報

運行中的餘杭區智慧停車雲平臺

伴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機動車保有量正在逐年遞增。與此同時,停車設施數量不足、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狀況逐步顯現,停車難、交通擁堵問題日益突出,城市人居環境改善和可持續發展面臨嚴重挑戰。

建設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治好停車難、交通擁堵等「城市病」。今年以來,餘杭區交通集團全面貫徹落實餘杭區委區政府關於全區「智慧停車」工作有關部署,在餘杭區停車辦、城管局的具體指導下,在有關鎮街、平臺的支持下,按照「統一規劃、分類建設、統一管理」的建設思路,以構建有序停車環境,盤活資源存量、擴大總量、做優增量為目標,推動「智慧停車」項目完工,同步搭建「智慧停車雲平臺」(「餘杭停車」微信小程序及公眾號),實現公共停車資源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打造餘杭城市靜態交通服務品牌,群眾停車難問題有了明顯緩解。

「智慧停車」項目助力民生實事建設

民生關鍵事,沒一件是小事。作為「智慧之城」,餘杭區在城市治理中獲得過諸多「全國第一」。解決停車難,被列為餘杭區2020年十大民生項目之一,也是餘杭解決民生難題的又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餘杭區交通集團按照「統一規劃,分類建設,統一管理」的原則推進「智慧停車」項目,「智慧停車」一期及二期項目共建設停車泊位11748個,其中包含道路泊位8700個、停車場(庫)34個(泊位3048個)。同時,將全區680個停車場(庫)、106483個停車泊位信息納入「智慧停車雲平臺」系統,以項目建設和數字賦能相結合,實現「管理一體化、停車智能化、建設標準化、服務規範化」,突出便民、惠民的服務理念,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

未來科技城葛巷站停車場

「智慧停車雲平臺」為市民帶來便利

家住杭州主城區的王先生要來餘杭市民之家辦事,他對周邊停車情況不太熟悉,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打開「餘杭停車」小程序中的「停車引導」功能,順著導航找到了附近有空位的停車場。「

哪裡有停車場、停車場有幾個空餘車位都一目了然,用起來十分方便,省去了到處找車位的時間,而且驅車離開停車場時,不必找零錢,也不用掃碼付款,欄杆便已自動升起,電子屏上顯示『已付款』。」王先生對餘杭便捷智慧停車平臺讚不絕口。

筆者了解到,「智慧停車雲平臺」可為市民提供停車泊位動態信息發布與查詢、室外導航、反向尋車、在線支付、開具電子發票、線上包月等功能,還與杭州城市大腦停車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先離場後付費」是杭州城市大腦停車系統面向廣大市民先行推出的一項便民服務,廣大市民可以通過實現「一次註冊、全城通停」,享受停車後先離場再自動扣費的便捷服務,同時提高停車場管理效率和周轉率。目前,納入平臺的「先離場後付費」綁定使用率已達70%以上。

綁定「先離場後付費」,實現「全城通停」

數字賦能助力城市綜合治理現代化

來到「智慧停車」指揮大廳,工作人員點開「餘杭區智慧停車雲平臺」,只見大屏幕的地圖上用各種顏色標註的停車場星羅棋布。隨意打開其中一個,停車場中泊位數和空車位數等信息立刻顯現出來,還可實時監控停車場出入口,了解查詢使用人次和收費情況。

該平臺以「統籌全區停車資源、促進城市智慧治理」為目標,實現各停車場(庫)的引導信息收集、集中管控、遠程在線管理等,採集處理停車數據,通過對人員、設備的實時監管,運營數據的深度分析,及時優化運營策略,極大提高了場庫的管理效率及收入效益。

該平臺一方面為市民出行減少了無效交通流與泊車、尋車的時間成本,另一方面為運營監管、交通組織、出入口管理、管理資源配置、停車收費標準制定,乃至政府部門對周邊道路及區域的動靜態交通協調管理提供決策依據,是實現停車產業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的一個重要載體。

拓展可利用空間改善老城區停車難

紅豐立交橋(橋下)停車場位於紅豐立交橋與藕花洲大街交叉口,屬於臨平老城區,周邊有水漾人家、梅堰小區等住宅小區,停車需求和泊位配比嚴重失調。今年5月,該停車場經過近3個月的「殭屍車」清理、場地及設施設備改造升級,較原先增加了近50個車位。目前,該停車場共有97個車位,其中南區69個泊位,北區28個泊位,實現「無現金」收費,成為全區首個接入「智慧停車雲平臺」的停車場。

類似的還有銀泰停車場和朝陽東路停車場,兩個地塊已經升級成為擁有141個泊位的南北2個雙層機械立體車庫,其中,銀泰停車場有泊位78個、朝陽東路停車場有泊位63個,進一步緩解了老城區停車難的問題,也給周邊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截至目前,餘杭全區新增停車場、道路停車點36個,增加停車泊位3150個,其中絕大部分增量是在老舊小區,啃下一塊「硬骨頭」。

紅豐立交橋下停車場接入智慧停車雲平臺

高位視頻——區內停車行業首次引入新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在閒林的部分收費停車泊位,餘杭區首次採用了高位視頻技術進行管理。

高位視頻是指以智能攝像機作為車位管理感知設備,採用視頻方式檢測泊位狀態及車輛停車行為的技術,由此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投入及維修成本,同時也保證了完整的視頻取證。該項技術主要應用於閒林街道鎮中路、福嚴路、方家山路、文衛路、聯榮路、閒富南路、樂山弄、閒富北路、閒林西路、閒富中路共10個路段,共計595個泊位,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

未來,「智慧停車雲平臺」將分步接入全區停車場(庫)、泊位信息,先公共後私用,實現數據共享,有效盤活停車資源。運用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逐步實現車位預約、共享泊位等其他主要停車應用場景覆蓋,不斷完善、持續升級該平臺,為市民提供優質的線上線下全方位停車服務,讓「智慧停車雲平臺」成為數字賦能城市治理的重要幫手,成為城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託。

(原標題《餘杭首個「智慧停車雲平臺」平穩運營》,作者 呂波 王嵐,編輯 李如)

1608799300000

相關焦點

  • 清溪2455個泊位將進行智慧停車改造
    據公安部交管局最新發布的數據,東莞是國內十個汽車普及率最高的城市之一。記者從東莞汽車行業協會了解到,目前東莞汽車的保有量約320萬輛。汽車普及率提高,市民出行更加自主方便,同時通勤和停車等難題也隨之而來。 近來,東莞各鎮區正積極探索「智慧停車」,緩解「停車難」問題。
  • 東部產業園片區首個智慧停車項目落地 企石智能改造2000多個車位
    企石鎮與東莞交投集團舉行智慧停車項目籤約儀式 靜態交通公司供圖8月4日上午,企石鎮與東莞交投集團在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企石分局舉行智慧停車項目籤約儀式。企石鎮是東部產業園片區首個智慧停車項目落地的鎮街,此次成功籤約,標誌著全市路內停車資源統籌整合工作再度邁出堅實一步,未來企石鎮內振華路、寶石路、振興路等12個路段2000多個車位將陸續完成停車泊位智能化升級改造。
  • 新增停車泊位44.8萬個 杭州用「聰明大腦」破解停車難
    「十三五」期間,市建委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治理城市擁堵和停車難總體部署,依託杭州市市區公共停車場(庫)建設發展中心這一常設協調機構,聯合多個部門打出了緩解停車難系列組合拳,推動停車泊位數量的快速增加和停車結構的不斷優化,為杭州動靜態交通組織提供了配套設施支撐。
  • 寧波市推行智慧停車模式緩解「停車難」
    今年來,寧波市城管局聚焦民生實事,積極探索智慧停車新模式,多舉措破解城市「停車難」困境,不斷提升市民群眾停車的便捷度和獲得感。持續挖掘道路停車泊位資源。按照「規範設置、嚴加管理」原則,逐步擴大道路泊位收費區域範圍。
  • 東莞全面統籌全市路面停車資源「一張網」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寶珠東莞停車難僵局將逐步得到破解,包括黃江、橋頭等多個鎮街的路面智慧停車項目已陸續鋪開,東莞正著力統籌路面停車資源,形成全市路面停車資源的「一張網」。8月20日,東莞黃江鎮與東莞交投集團在東莞市黃江鎮政府舉行智慧停車項目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將對黃江教育路、西環路(江海大道)、富海大道等13個路段2200多個停車泊位進行整體規劃和智能改造,為黃江市民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停車服務。
  • 弘源攜手左鄰永佳為多個項目建設智慧運營平臺
    本次合作以北京-弘源·新時代大廈、上海-東方萬國企業中心、深圳-弘毅大廈3個項目為試點,提供更智慧便捷的客戶服務管理、項目宣傳管理、物業服務管理。未來,弘源資產將對旗下所有項目進行智慧化運營管理。左鄰運用技術的手段,助力弘源資產成為有影響力、具弘毅特色的地產運營服務商。
  • 河北廊坊城管多措並舉破解「停車難」
    經過治理,廊坊站計程車專用通道已投入使用,「停車亂」現象得到緩解。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段貴爭、王豔 河北日報記者霍相博)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發展,「停車難」已經成為全國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廊坊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從百姓實際需求出發,夯實「四個一」工作基礎,採取疏堵結合、標本兼治,多措並舉著力破解「停車難」問題。
  • 六安智慧停車項目即將上線 涉及18個停車場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掌上六安微信 涉及47條道路、18個停車場、8963個停車泊位的六安智慧停車項目即將上線試運營,在線找車位更便捷。目前智慧停車管理項目實施範圍為:南至南屏路、北至壽春路東至正陽路、西至赤壁路整齊劃一的專屬泊位號可精準識別車輛信息的高位視頻和道路監控配套智能誘導系統清晰明了的手機操作界面投入運營後,手機點一點,就可以在線查找空閒車位。手機掃一掃,就可以在線支付停車費。
  • 均安將推進智慧停車, 緩解停車難問題
    一期規劃泊位數量約876個  珠江商報訊 記者蘇淑婷報導:停車難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普遍難題。今年,「智慧停車工程」入選均安鎮2020年十大民生實事項目,該項目計劃推進均安中心區域智慧停車一期建設,以均安鎮中心城區為重點,一期規劃泊位數量約876個。  近日,均安鎮組織鎮人大、政協代表,以及相關部門和村居代表,召開智能路內停車收費工作會議,就「智慧停車工程」的落地進行調研,徵詢各方的意見和建議。
  • 徐州市區智慧停車系統啟用
    徐州智慧停車平臺正式上線。徐報融媒記者 周杰 攝市區所有公共車位都將接入智慧停車平臺。1月15日,徐州市區智慧停車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全面實現可視化停車、智能化繳費等功能。這也是全國第一家「一個平臺採集、一個平臺處理、一個平臺發布」的城市級停車管理指揮控制平臺。
  • 破解司機如廁停車難,這樣的惠民「小事」多多益善
    " 辦事 10 分鐘,停車 1 小時。" 針對市民街頭臨時辦事停車難問題,北京市出臺辦法,力求破解。 據新華社報導,日前,北京市交管局會同北京市城管委等部門在城區公廁周邊增設了路側限時停車區。首批 92 處已完成標線施劃、標誌設置等工作並投入使用,第二批 109 處正在施劃中。
  • 捷停車邁步4周年:2020年逆流而上的智慧停車行業縮影
    截至11月30日,捷停車已在全國350個城市實現場景覆蓋,智慧聯網車場近15,000個,涉及車道數近6萬條,車位約600萬個,線上日均交易訂單約170萬筆,線上日均交易金額約1,600萬。
  • 彭山多舉措破解停車難優化出行體驗
    如何在城區引導市民規範文明停車,讓廣大市民規範泊車、方便泊車?近年來,眉山市彭山區通過科學規劃,旨在盤活高效利用泊車資源,塑造規範、整潔的城市形象。「我們在每個停車位上都印有編碼,前三位代表的是這段路的編碼,然後三位代表這個停車位是這段路第幾個。」彭山區路投市政設施管理有限公司運營部工作人員呂德江介紹,對公共停車位進行編碼,不但可以摸清楚城區一共有好多停車位,還可以對停車位的缺口有個了解,對今後停車位規劃和建設提供數據支持和參考依據。
  • 智慧停車方便你我
    「打開『天馬行』或者『武威慧停車』APP看看不就知道啦!」 如今,找車位使用手機APP便可快速找到就近車位,一鍵導航就可完成停車。智慧停車,不僅節省了時間、方便了車主,而且有效緩解城區車位供需矛盾,優化了公共資源配置。 手機APP就可查看附近車位            1月10日,家住武威新城區的宋先生和兒子開車去辦事。
  • 捷停車用戶突破3000萬,將深耕精準連接&深度運營服務能力
    上周,智慧停車一體化服務平臺捷停車公布了最新的運營數據,截至12月6日,捷停車的累計用戶數突破了3000萬 ,自去年12月底突破1000萬僅過去11個月,同比增長200%。  除了累計用戶的增長以外,其他運營數據的增量也很亮眼。
  • 高盛與陽光海天籤署投資協議 國際資本看好中國停車運營大機會
    近日,高盛已經與中國最大的停車資產運營服務商陽光海天停車產業集團(簡稱「陽光海天」)籤署了投資協議,這是繼華平投資2017年對陽光海天投資之後,全球頂級私募投資高盛對中國停車行業的首次投資。此次協議的籤署,進一步奠定了陽光海天在國內停車行業的引領地位。
  • 無錫加視誠前瞻科技打造智慧停車「豐縣樣本」
    國內智慧停車技術無錫加視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加視誠智能科技)為徐州豐縣提供的「第三代路內停車管理解決方案」,是對傳統智慧停車技術的一次革新,以新能源、5G、物聯網等前瞻科技為依託,實現了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智慧停車系統管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效果非常明顯。
  • 兆泰集團與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智能停車運營平臺
    12月18日,北京兆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兆泰集團」)與北京陽光海天停車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陽光海天」)、北京豐匯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豐匯物業」)舉行籤約儀式。兆泰集團董事長王全、執行董事兼副總裁梁嘉庭,陽光海天董事長閆亮、總裁江沁園,豐匯物業總經理鄒錦標出席了籤約儀式,未來,三方將通力合作,共同推進智能停車運營平臺建設。
  • 東莞人找車位可開「金手指」:超200個捷停車智慧車場可用東莞通APP!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巨大,為了更好地做好個人防疫工作,為了做好個人防疫措施,不少有車的人都選擇自駕的方式通勤,這就讓大家停車難的問題「難上加難」了。根據東莞市委、市政府關於智慧停車工作部署,東莞通APP可查詢全市28個鎮街超200個停車場的停車位,還支持線上繳費,無需再次掃碼支付。
  • 118個應用場景全面上線運行 鄭州成為全國首個全場景數位化運營城市
    2020年12月21日《河南日報》 頭版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林12月20日,鄭州城市大腦建設成果2020發布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118個應用場景全面上線運行,標誌著鄭州成為首個全場景數位化運營城市,樹立了全國數位化城市運營的新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