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推行智慧停車模式緩解「停車難」

2020-12-24 瀟湘晨報

今年來,寧波市城管局聚焦民生實事,積極探索智慧停車新模式,多舉措破解城市「停車難」困境,不斷提升市民群眾停車的便捷度和獲得感。

持續挖掘道路停車泊位資源。按照「規範設置、嚴加管理」原則,逐步擴大道路泊位收費區域範圍。目前,全大市已設道路停車泊位77000個,其中收費泊位18037個、免費泊位58963個(含潮汐車位2211個)。同時,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要求,組織人員對160餘個老舊小區周邊道路、人行道等符合機動車停車泊位施劃條件的區域進行充分排摸,會同市公安交警部門、市治堵辦等相關職能部門,就緩解停車難停車亂等方面多次進行專題商議。此外,研究制定《老舊小區周邊道路潮汐車位設置試點實施方案》,並會同公安交警部門做好方案的有序推進。年初,因疫情防控需要及時出臺便民惠民舉措,中心城區5009個道路收費停車泊位實行免費停車,緩解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帶來的「停車難」問題。

推廣應用「甬城泊車」智慧停車平臺。為避免重複建設、資源浪費,按照「四統一分」的原則,建設我市統一的智慧停車平臺,加強城市停車泊位管理,做到道路泊位和公共停車場(庫)數據信息的監測分析,實現全市範圍內通停通付,降低建設和運營成本。今年4月23日,市級智慧停車平臺「甬城泊車」先後完成軟體開發、升級改造、支付功能研發、接口標準制定、運營中心搭建等工作,順利上線試運行。截至11月19日,平臺總用戶數已達75萬餘個,共產生停車業務735萬餘條,停車收入1241萬餘元。泊位周轉率分別為江北區平均10.36、東部新城10.15、鄞州區3.14、奉化區1.79、餘姚6.17、鎮海區7.59。

積極開展道路停車泊位接入。按照《推進城市停車管理服務模式改革工作方案》相關要求,積極做好與各區智慧停車工作的協調推進,截至11月底,全大市範圍內的江北區、鄞州區、北侖區、東部新城、奉化區、餘姚市、鎮海區啟用,累計接入道路收費泊位及公共停車場泊位共2.1萬餘個,目前正逐步向其他各區縣(市)覆蓋。

推進停車場信息聯網。擴大智慧停車誘導範圍,實行經營性停車場備案年檢制,各經營性停車場、公共停車場按《寧波市停車場信息系統聯網管理規定(試行)》實時、準確上傳停車數據。目前,由主管部門經過數據審核及系統上傳確認,已有510家停車場共14.7萬餘個泊位信息上傳至寧波市停車場信息系統,並通過APP、微信公眾號及網站發布實時餘位及誘導信息,促使全市停車場利用效率得到穩步提高,公眾出行服務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開展停車收費差別化管理。根據《關於進一步規範城市道路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管理的指導意見》,建立分時段、分區域的差異化收費標準,通過停車收費的槓桿作用和調節作用,實現道路停車泊位與公共停車場收費差異化,小區周邊與商業區域等不同地段收費差異化,機場、火車站、醫院等重要站點與普通區域收費差異化,對老舊小區夜間停車難區域,設置潮汐停車位,實行錯峰停車,適當降低夜間停車收費價格,進一步提高停車泊位周轉率。

探索多樣化的停車服務模式。研究制定《機關單位共享車位試點方案》,下步將針對試點工作開展情況與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進行對接,將閒置車位共享於民,進而更好地樹立政府單位和事業單位親民的良好形象。同時,研究制定《寧波市個人信用分停車場景應用試點實施方案》,對已接入市級智慧停車平臺「甬城泊車」的道路收費泊位及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停車場實行個人信用分的應用試點,向信用狀況良好的市民提供停車優惠措施。(寧波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城市管理局) 供稿 編輯 朱宇心)

【來源: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均安將推進智慧停車, 緩解停車難問題
    一期規劃泊位數量約876個  珠江商報訊 記者蘇淑婷報導:停車難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普遍難題。今年,「智慧停車工程」入選均安鎮2020年十大民生實事項目,該項目計劃推進均安中心區域智慧停車一期建設,以均安鎮中心城區為重點,一期規劃泊位數量約876個。  近日,均安鎮組織鎮人大、政協代表,以及相關部門和村居代表,召開智能路內停車收費工作會議,就「智慧停車工程」的落地進行調研,徵詢各方的意見和建議。
  • 新增停車泊位44.8萬個 杭州用「聰明大腦」破解停車難
    「十三五」期間,市建委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治理城市擁堵和停車難總體部署,依託杭州市市區公共停車場(庫)建設發展中心這一常設協調機構,聯合多個部門打出了緩解停車難系列組合拳,推動停車泊位數量的快速增加和停車結構的不斷優化,為杭州動靜態交通組織提供了配套設施支撐。
  • 捷停車邁步4周年:2020年逆流而上的智慧停車行業縮影
    捷停車數據中心顯示,疫後捷停車智慧停車場線上支付比例大幅增長19%,無障礙通行、無人值守、無感支付等服務場景在車主群體中的接受度快速提升。捷停車也在加速停車場的信息化、智慧化提升,適應城市級智慧停車的發展態勢。
  • 增設155個宜停車泊位緩解停車難
    本報訊(龍華新聞記者 楊奕 通訊員 李志雷)民治街道金龍路附近白石龍音樂公園、逸秀公園風光旖旎,吸引遊人無數,但周邊沒有停車場,公園遊客頻頻遇到停車難題。近日,155個嶄新的宜停車泊位悄悄出現在金龍路、龍華富士康周邊道路,一解市民尋找車位的「燃眉之急」。
  • 破解「停車難」 餘杭首個「智慧停車雲平臺」平穩運營
    與此同時,停車設施數量不足、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狀況逐步顯現,停車難、交通擁堵問題日益突出,城市人居環境改善和可持續發展面臨嚴重挑戰。建設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治好停車難、交通擁堵等「城市病」。,群眾停車難問題有了明顯緩解。
  • 西寧市入選全國ETC智慧停車試點城市
    1月15日,記者從西寧市交通部門獲悉,西寧市入選全國ETC智慧停車試點城市,以加快拓展ETC服務功能,推動ETC停車場景應用,更好地便利群眾出行。根據《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開展ETC智慧停車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西寧市將重點在交旅融合綠色通行方面,進一步增強旅遊交通服務供給,加快推進旅遊景區ETC停車場的建設及改造,優化旅遊景區及周邊區域停車資源配置,打造景區停車場ETC綠色通道,推進公路交通與旅遊融合發展。
  • 東莞市停車產業協會成立,助力緩解「停車難」
    9月23日上午,東莞市停車產業協會揭牌儀式在會展酒店舉行,市政府副秘書長黃淦洪出席儀式並為協會揭牌,東莞交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羅沛強,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慶文,市交通運輸局三級調研員羅淑儀,市民政局社團科科長歐廣豪,市道路停車事務中心主任張盈等有關領導及友好協會代表、協會各會員單位代表參加了儀式
  • 停車難?停車貴?也許「點選停車」會是一個好的解決工具!
    與之同步的,是「停車之痛」早已成為城市通病,給城市生活、社會管理尤其是廣大車主群體帶來深深苦惱。而隱藏在這一表象背後的,是更為嚴重的冷熱不均問題。因為停車位的真正缺口主要表現在城市中心區,特別是商業區、醫院、學校、交通樞紐和老舊小區等,停車難、停車貴等問題也集中體現在這些區域。
  • 智慧停車方便你我
    「打開『天馬行』或者『武威慧停車』APP看看不就知道啦!」 如今,找車位使用手機APP便可快速找到就近車位,一鍵導航就可完成停車。智慧停車,不僅節省了時間、方便了車主,而且有效緩解城區車位供需矛盾,優化了公共資源配置。 手機APP就可查看附近車位            1月10日,家住武威新城區的宋先生和兒子開車去辦事。
  • 清溪2455個泊位將進行智慧停車改造
    汽車普及率提高,市民出行更加自主方便,同時通勤和停車等難題也隨之而來。 近來,東莞各鎮區正積極探索「智慧停車」,緩解「停車難」問題。1月11日下午,清溪鎮與東莞交投集團智慧停車項目籤約落地,清溪鎮也成為東莞市第14個(東南臨深片區首個)將鎮內停車資源納入東莞交投集團統籌整合的鎮街。
  • 《向人民報告》②婁底:加碼停車設施規劃 「智慧停車」引領便捷生活
    目標任務中心城區停車場停車位建設與管理完成專項規劃,新增路內停車泊位1273個,完成四個路外停車場約463個泊位的建設,建成智慧停車指揮中心。完成情況2021年1月15日,記者從婁底市城發集團獲悉,中心城區停車場停車位建設與管理已完成專項規劃,智慧停車指揮中心已建成;吉星小學停車場、婁底賓館停車場、丹陽路貨運停車場、三大橋下貨運停車場等四個停車場約463個泊位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婁底中心城區智能化公共停車項目一期一批1273個泊位於2020年11月28日正式啟動收費工作。
  • 河北廊坊城管多措並舉破解「停車難」
    經過治理,廊坊站計程車專用通道已投入使用,「停車亂」現象得到緩解。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段貴爭、王豔 河北日報記者霍相博)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發展,「停車難」已經成為全國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廊坊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從百姓實際需求出發,夯實「四個一」工作基礎,採取疏堵結合、標本兼治,多措並舉著力破解「停車難」問題。
  • 21458個停車泊位方便市民停車
    、亂收費、亂停車問題,還構建了有序的停車環境,對緩解「停車難」、改善交通擁堵、提升市民出行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5415到21458的提升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西寧市的機動車保有量在2016年已經直逼50萬輛,道路資源有限、車輛又逐年增加,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然而比停車更難的是我市的停車場規劃沒有統一的停車資源、收費沒有統一標準、投訴反映沒有處理渠道,導致市民根本不知道哪裡能停車、哪裡不能停車?每一個地方的停車收費標準如何?
  • 停車太難!有人造「摩天車庫」,有人巧用「邊角料」,智慧停車正當時
    對於停車難這個世界性難題,德國人也一直不斷地探索著。遍地開花的立體停車庫就是其中一個方向。儘管城市街道兩旁都被開闢為停車空間,但對於每百人汽車擁有量達到58.9輛的德國人來說,這還遠遠不夠。在政府的鼓勵下,德國各種民間力量致力於充分利用城市空間,開發出各種各樣的立體停車庫,既為了緩解「停車難」,又能讓司機更好地享受停車的樂趣。
  • 六安智慧停車項目即將上線 涉及18個停車場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掌上六安微信 涉及47條道路、18個停車場、8963個停車泊位的六安智慧停車項目即將上線試運營,在線找車位更便捷。目前智慧停車管理項目實施範圍為:南至南屏路、北至壽春路東至正陽路、西至赤壁路整齊劃一的專屬泊位號可精準識別車輛信息的高位視頻和道路監控配套智能誘導系統清晰明了的手機操作界面投入運營後,手機點一點,就可以在線查找空閒車位。手機掃一掃,就可以在線支付停車費。
  • 鄭州這些路邊停車收費進入智能模式
    近日,記者從鄭州市管城區城管局了解到,該區率先在全市建立了智慧停車收費系統,未來,該系統將接入「鄭好辦」APP,車主可預約車位、先離場後支付,還可以基於車主位置、喜好、停車記錄等數據,給車主智能推薦停車場,簡化市民停車流程,縮短停車耗時。
  • 有效緩解「停車難」!株洲已建、在建的立體停車場超過20個
    從醫院門口到門診、急診、住院病區,看似短短的「最後100米」,卻因停車難給患者就醫帶來不小的困擾。這是新華社近日發布的文章《別讓醫院「停車難」加劇「看病難」》中提到的場景。這樣的場景,很多人都似曾相識。近年來,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停車難問題日漸突出,甚至可能出現在任何場景下。
  • 問題:停車亂 解題:《停車公約》讓居民自約、自管、自治
    「經過居民代表協商決定,推行車輛差異化管理,按照階梯價格標準提高停車周轉率。比如,居民停車包月收費,由100元/月降至80元/月,優先滿足本小區業主停車位需求。另一方面上調臨時停車費用,提高外來車輛停車成本,減少『殭屍車』,增加『換停效率『。」居民代表唐紅說,制定《停車公約》,通過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管理來規範停車行為。一句話,「大家都守秩序,小區停車才有秩序。」
  • 無錫加視誠前瞻科技打造智慧停車「豐縣樣本」
    國內智慧停車技術無錫加視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加視誠智能科技)為徐州豐縣提供的「第三代路內停車管理解決方案」,是對傳統智慧停車技術的一次革新,以新能源、5G、物聯網等前瞻科技為依託,實現了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智慧停車系統管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效果非常明顯。
  • 停車不再難!果欄路立體停車場啟用
    作為順德中心城區第一個公共立體升降橫移停車改造工程,通過升降橫移智能技術,該停車場將停車位從原來40個增加至116個,數量增加了近兩倍,緩解了該區域停車難問題。  因地制宜建設立體智能停車場  在大良果欄路與橋珠巷夾角,一座橙白灰相間的六層金屬結構建築物拔地而起,這就是剛剛啟用的果欄路立體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