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實事,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2020年,婁底市委、市政府堅持民生為重,財政支出向民生傾斜,在文化教育、綠色交通、醫療衛生等領域,解決了一批事關群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著力推進共建共享,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婁底「兩會」召開在即。回望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全科醫生(助理全科醫生)駐村全覆蓋、農村垃圾分類整治、山塘清淤、化解「大班額」及公辦幼兒園建設、背街小巷和老舊小區改造、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中心城區停車場停車位建設與管理、公交都市創建、新生兒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電商進村全覆蓋等10件民生實事,歷經一年的建設和推進,進展如何?
即日起,婁底新聞網特別推出《向人民報告》系列報導,向您介紹婁底市2020年10件民生實事推進情況。本期我們來看「中心城區停車場停車位建設與管理」。
目標任務
中心城區停車場停車位建設與管理完成專項規劃,新增路內停車泊位1273個,完成四個路外停車場約463個泊位的建設,建成智慧停車指揮中心。
完成情況
2021年1月15日,記者從婁底市城發集團獲悉,中心城區停車場停車位建設與管理已完成專項規劃,智慧停車指揮中心已建成;吉星小學停車場、婁底賓館停車場、丹陽路貨運停車場、三大橋下貨運停車場等四個停車場約463個泊位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婁底中心城區智能化公共停車項目一期一批1273個泊位於2020年11月28日正式啟動收費工作。
(智慧停車項目施工場景)
(新星南路收費前後對比圖)
(圖為道路兩旁閒置的泊車位)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婁底市機動車保有量逐年增加,截至2020年6月,主城區汽車保有量達到14.6萬輛,停車供需嚴重失調。通過學習其他市治理經理,經婁底市人民政府批准,婁底決定啟動智慧停車項目,採取停車收費的手段,化解「停車難」問題。婁底中心城區智能化公共停車項目一期第一批重點推進樂坪片區內三縱三橫,婁星南路、氐星路、新星南路、樂坪大道、長青街、湘陽街等路段臨時停車泊位1273個。通過利用信息化技術構建「城市交通大腦」,建立起信息化管理系統和實時運營管控系統,監管監控停泊車輛、智能化採集車輛停放數據信息,讓市民停車更便捷,出行更方便。
目前,已收費的9條道路泊位平均空置率約為50%,最高峰時期也有25%左右,停車周轉率也由收費前的平均4.8左右(即每個泊位平均每天停放4.8輛),增加到目前平均9.5左右,泊位使用率得到了顯著提升。收費前「一位難求」的春園北路、長青街等道路,收費後也出現了空的泊位,「停車難」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路內違章停車現象也有了根本改變。
下一步,市城發集團將在一期一批共1273個停車泊位的基礎上,啟動一期二批約5000個路內停車泊位、誘導系統、違停抓拍系統建設工作,同時啟動中心城區停車場的調查摸底工作,為中心城區停車場接入智慧系統採集數據做準備,以構建更完備的「城市交通大腦」,讓智慧停車暢通大街小巷。(記者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