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種5700棵樹 這個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園

2020-12-28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何晞宇

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的第13課是一篇奇特的小說,名叫《植樹的牧羊人》。小說講述了一個孤獨的老人,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在荒原上種樹,直到一片貧瘠的土地變成生意盎然的樂園。

這篇小說由法國作家讓·喬諾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初。小說發表後,反響極其強烈,許多讀者相信小說主角是真實存在的。但讓·喬諾在回應讀者來信時,遺憾的提到儘管他將植樹人和他的植樹行動描寫得儘可能的生動,但小說是虛構。

但讓·喬諾大概不會想到,在地球的另一端,真的有一位老人,就像他小說中描寫的一樣,用餘生種了近6000棵樹,憑藉個人之力,將一座荒山打造成為一座森林公園。

這就居住在日本山口縣深山中的73歲老人藤井。而日本朝日電視臺《有房好吃驚》欄目組,找到他的過程也是一段奇遇。

《有房好吃驚》是朝日電視臺近年新推出的一檔周日黃金時段綜藝。

近年來受迫於網絡視頻時代的壓力,電視臺步履維艱。沒有製作費?請不起編劇?向來以大膽創新出名的日本綜藝製作團隊,把目光投向了「免費出演」的路人,反正藝術來源於生活。2014年,東京電視臺的低成本素人綜藝《跟你回家可以嗎?》,在街頭隨訪路人,以支付車費的方式換取跟隨到路人家中訪問的機會,意外揭露出普通人的戲劇人生,令該節目爆火至今。

4年後,朝日電視臺也效仿起這種看似粗糙的「真實製作」模式,於2018年10月推出的一檔腦洞清奇的素人綜藝節目。這個節目攝製組的案頭功課只有一樣:按圖索驥,利用衛星地圖鎖定一棟深山中的孤獨小房。

接著由一個司機和一個攝影師組成的「探險隊」,帶著幾張網絡下載的衛星地圖,兩張嘴以及無知無畏的精神,就這樣如無頭蒼蠅般深入到偏遠山區,莽撞地去深山獨居住戶的門。這就是《有房好吃驚》。

一般人以為有了衛星圖,怎麼都能找到目地的。事非經過不知難,只有親身體驗後才會了解到,山區裡根本沒有導航。探索小隊最多抵達小屋鄰近的村落,隨後就只能依賴各種問路,甚至由著直覺選路。

好在山民淳樸,常常二話不說,直接開上自己的車,引導探索隊前往目的地。不過,即便,對幸運地找到嚮導,對於習慣都市道路的記者們來說,人跡罕至的山路非常艱險,能不能順利抵達都是未知數。

有時歷經千辛萬苦找到山中小屋,結果發現是無人居住的空屋;或者根本不是住家,而是避暑小屋、或者伐木工棚、甚至隱藏的研究機構。

但「峰迴路轉」是這個節目的第一大特點。在攝製組即將放棄時,常有好心人為他們提供新的線索。

付出終會有收穫,是這個節目帶給觀眾的另一大滿足。每每尋到真正住人的獨立小屋,探索小隊都如獲至寶。因為只要找到小屋的主人,就找到了解鎖謎面的鑰匙。這些屋主們,單就他們遺世而獨立的姿態,就讓人充滿了好奇,更不要提他們各有各不平凡的過往和留居深山的理由。

有的因為迷戀農業,年過七旬跑到深山裡開墾荒地,立志要種出當地名產;有的為治癒受傷的心靈,到空無一人的山中靜養;有的不願依附兒女生活,回到鄉下自給自足;有的夫妻為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山明水秀的天地裡相濡以沫。

有時探險隊還會遭遇一段山中奇緣。當探險小隊在日本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島根縣尋訪獨居農戶時,出乎意料地加入到一場跨越千年的祭典當中。不過,在此之前的探訪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

一開始,一切都還顯得很順利。當探險小隊抵達獨屋附近村落找人問路時,遇到的第一個村民,恰好就是村裡的老郵遞員。對村裡情況很熟悉的老郵遞員很快就為探險隊指明了方向:獨屋的主人是82歲的梅田文子女士。熱心的老郵遞員還充當嚮導,開車帶領攝製組前往目的地。

在崎嶇的山間開了十多公裡,當探險隊滿心以為即將掀開獨屋真面目時,獨屋的主人卻不在家。

更喪氣的是,老郵遞員竟然找錯了地方。

還好這時有一輛打獵的車子經過,通過獵人們的指引,找到真正要找的獨屋所在地。結果,獵人們又給攝製組當頭棒喝,這個獨屋已經沒有人居住。

無奈之下,探險隊只能返回去尋找梅田女士,因為她所住的房屋也符合拍攝條件:方圓數公裡內沒有人煙。此時,梅田女士恰好在村裡的神社參加祭典活動。好在探險隊順利地在神社裡找到了她。

仿佛神明庇佑一般,探險隊還在這裡遇到了原本要找的空屋主人,梅津先生。

是什麼祭典如此重要,讓離開村子已久的人都回來參加呢?原來這個祭典名叫「新嘗祭」,是村裡年度的最大活動之一。探險隊在不斷的追問中發現,這個祭典竟然是一個已經延續了一千多年古老儀式。

圖過去這曾是一個數百人參加的大型祭典。但由於近年村裡人口流失嚴重,探險隊抵達時,參與祭典的村民僅剩8人,平均年齡超過70歲。攝製組趕在最後的時刻,錄下了這個偏遠村落保留千年之久的珍貴儀式。

儘管人手有限,村民們準備過程一點也不馬虎:撣塵淨室、樹立大旗、準備貢品、更換袍服、演奏雅樂……每一個步驟都一絲不苟。

只是抬神這個環節,由於村民們年事已高,實在無法勝任,才想了一個折中的法子:由小卡車「拉神」慢慢圍著村裡最大一片田地繞行,從其他神社「借來」的年輕宮司走在後面侍奉。

令人感動的人生不止是島根縣的村民們。在日本最西端的山口縣,一對退休的夫妻在山林中開闢出自己的樂園。

這一次探險隊也遇到好心的村民為他們作嚮導。經過找錯,重返,發現是空屋,再次找尋新的獨屋,探險隊在深山迂迴3個多小時後,終於找到了中山夫婦的小屋。

不過,中山夫婦真正的住家在山下,這座深山小屋是他們的秘密基地,確切的說是太太久仁子的夢想之家

久仁子從小熱愛植物。50歲時,久仁子在電視上看到美國繪本畫家塔莎杜朵的自然生活,心生嚮往。久仁子決定退休以後,像塔莎一樣在鄉間建一座自己的花園。

但久仁子並不是簡單的模仿。她所崇拜的塔莎是一名堅強的獨立女性,她想要的是塔莎精神,而不是田園浪漫。久仁子的老公中山先生在老家山口縣擁有一片土地。但久仁子並沒有像其他日本女性一樣,將依附於丈夫視為理所當然。她堅持用自己的積蓄在丈夫的土地旁邊購買了一小塊地,並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社自己夢想的小木屋和花園。

在參觀完中山夫婦的花園後,意想不到的轉折出現了。中山夫婦告訴攝製組,其實帶他們進山的那位名叫藤井俊之的好心嚮導,在山中也有一間遠離人煙的小屋。

而且中山夫婦只不過在自家山頭開闢了一個小花園,但這位藤井先生以一人之力將山改造成為一座公園。

藤井今年77歲,他從54歲開始,利用工作之餘,在山上種植各種樹木。23年來,他共栽種5700棵杜鵑樹和櫻花樹。

路過的登山客偶然看到這片美麗山頭,便一傳十十傳百,前來觀景的人絡繹不絕。

藤井說,他從來沒有想過會修一個公園,大家自顧自的就來了。為了方便專程來觀景的遊客,藤井索性再修建了一條路,甚至附帶修了一個停車場以方便大家。

他說,大家開心就好。

他就像讓·喬諾寫的那樣的好人:慷慨無私,不圖回報,還給這世界留下了許多。

藤井先生說,他年紀大了,打理山上的事務已經力不從心。他說如果有人真心喜歡這座山,願意繼續把公園維持下去,他願意把山送給這個人。

「只要偶爾讓我來玩玩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垂直森林第一棵樹,竟然禿了!但我有意外發現……
    本來差點對垂直森林要失去希望了,轉頭一看,正對面的陽臺上居然有三棵樹!▼▼看起來還是三棵品種完全不一樣的樹:我詢問現場的工作人員,不過很遺憾沒有問到具體負責這幾棵樹的人,大家的猜測和我的差不多。▼▼除此以外,我還發現垂直森林已經開始在安裝玻璃幕牆了,藍色的玻璃幕牆配上磚紅色的陽臺外立面,還是很吸人眼球的。
  • 保定75歲老人捐8000棵樹苗:別燒紙了,種棵樹吧!
    清明節前夕,保定市滿城區劉家臺鄉荒山綠化帶頭人牛愛國,準備了8000棵松柏樹苗,免費送給鄉親們,倡導綠色清明。今年75歲的牛愛國,是遠近聞名的荒山綠化帶頭人,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老牛」。近40年的時間,他在家鄉白沙村荒山峽谷裡栽種了各類樹木28萬株。
  • 吉尼斯認證全球最小公園,只能種下一棵樹,40年被偷上百次
    無論是晚上飯後時間還是外出遊玩,公園都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朋友們去過最小的公園有多大?世界上最小的公園你知道嗎?小到只能種下一棵樹,40年來已經被偷了上百次。美國波特蘭市的"磨坊盡頭公園"絕對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這個公園佔地不到一平方米,這是什麼概念,大概也就只能站下去一個人,而40年來這個公園也僅僅只種了一棵樹,因為第二顆樹真的種不下。其實這個公園最初的時候,只不過是一個陰差陽錯被遺忘的廢坑,後來被賦予獨特的意義後,才有了今天的名氣。
  • 讀者活動招募|這個臺灣男人用三十年種了三十萬棵樹…(12.26上海分享會)
    距離他種下第一棵樹,已經過去三十年了原本以為,能在山上半隱居種樹三十年的人,應該是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孤僻的,事實並非如此。初次見面時,人們會先注意他的眼睛,大而有神的眼睛直勾勾看進對方的心思裡;當笑起來的時候,露出兩排牙齒及深深的法令紋,仿佛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在笑,讓人不由自主也跟著開心起來。
  • 央視新聞頻道報導靳月英老人事跡:太行山上一家人 35年荒山變綠坡
    今早,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以《太行山上一家人 35年荒山變綠坡》為題報導了靳月英老人的事跡。
  • 假裝晨練在臺北大安森林公園
    酒店裡有他們特製的小地圖,大安森林公園就在酒店的西南,不過1.2公裡。一個大寧,一個大安,蠻好蠻好。 也是秋天,臺北的早晨很清新,要去走一走。禮拜五到的臺北。禮拜六早上,為了更新我這個斷命的微信公眾號,完美錯過。禮拜天早上,太陽剛剛升起,我便出門上路了。 竟然有點小激動。一大把年紀,還是很叛逆。
  • 又見「愚公」:十年搬走荒山裸嶺
    2009年開始,復轉軍人張俊平和戰友們紮根玉泉山上,以愚公精神,用10年時間將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改造成環境優美的城郊公園,完成了許多人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十年造綠萬餘畝,廢棄礦山變公園  「過去洗過的衣服不敢晾在院裡,因為還不等曬乾就落了灰。」玉泉山下棗尖梁村一位李姓村民說。
  • 馬雲打造的「螞蟻森林」,將近種了4年樹,如今長成啥樣了?
    馬雲打造的「螞蟻森林」,將近種了4年樹,如今長成啥樣了?相信很多人應該都知道,螞蟻森林的機制,比較像是曾經很多的「收菜遊戲」,想要真正種植一棵樹,就需要收集虛擬的「綠色能量」,雖然說,這種能量可以通過線上消費獲取,但更快的獲取方式,還是通過一些低碳綠色行為獲取,比如說步行、騎自行車出行,此外通過偷取好友的綠色能量,也能夠進行積攢。
  • 【人生】他用30年,花費20億,為人類種下30萬棵神木,驚來馬英九!
    他用30年,花費20億,為人類種下30萬棵神木,驚來馬英九!賴桑距離他種下第一棵樹,已經過了三十年。30年來,他花費20多億臺幣,買下了10座山頭,種上了30萬棵寶樹,將100多公頃的荒山變成了珍貴的森林,而且定下了「三不」原則:不砍伐、不買賣,不傳子。
  • 【人生】他用30年,花費20億,為人類種下30萬棵神木,連馬英九都來朝聖!
    賴桑距離他種下第一棵樹,已經過了三十年。30年來,他花費20多億臺幣,買下了10座山頭,種上了30萬棵寶樹,將100多公頃的荒山變成了珍貴的森林,而且定下了「三不」原則:不砍伐、不買賣,不傳子。承受著委屈和壓力的賴桑,卻不像其他年輕人那樣在燈紅酒綠之中釋放自己,而是喜歡帶著便當跑到森林裡,坐在樹下吃飯、發呆。
  • 螞蟻森林推出4年時間了,如今種了多少樹,沙漠又變成啥樣了?
    可以說,馬雲的商界眼光、創意思維都很厲害,但是讓筆者佩服馬雲的不是他創立了阿里巴巴,而是他曾經用「天價」打造的一個項目:螞蟻森林!可以說,馬雲的想法一直都是「天馬行空」,比如盒馬生鮮、阿里雲和菜鳥驛站等,都是由馬雲一一打造出來的,這些也成了舉足輕重的企業,其中最有意思的當屬支付寶裡的「螞蟻森林」!它是一個全民公益項目,也是一個讓所有國民都能參與的項目!
  • 臺灣某男子歷時30年打造生態森林,連馬英九都來朝聖!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真實版的「種樹的男人」的故事,他就是被稱為「臺灣樹王」的賴倍元;在臺灣,人們稱他賴桑。孤單又燦爛的人:賴桑賴桑距離他種下第一棵樹已經過了三十年。30年來,他花費20多億臺幣,買下了10座山頭,種上了30萬棵寶樹,將100多公頃的荒山變成了珍貴的森林,而且定下了「三不」原則:不砍伐、不買賣,不傳子。
  • 微小說:她要在螞蟻森林裡種三棵沙柳
    楊柳把目光投向窗外,哦,窗外的那棵苦楝樹,枝葉婆娑。楊柳不由得笑了,她還記得手術前自己曾經默默地對著那棵苦楝樹給自己打氣,只要這棵樹沒落盡最後一片葉子,我就要挺過來。現在,楊柳挺過來了。那棵苦楝樹,繁茂依舊。楊柳呢,為了和「腫瘤君」訣別,她躺在手術床上。她女性最驕傲的部分被醫生被給切除了。
  • 國家森林公園—老山,因為自然景觀而聞名,被譽為南京綠肺
    南京老山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南京綠肺江北明珠」老山,全稱南京老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江蘇省最大的國家森林公園。老山是淮陽山脈僅存的一脈,長35公裡,寬15公裡,總面積80平方公裡。老山位於活流水區,有罕見的石灰巖溶洞,已被證實老山動植物也極其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共有148科,種子和蕨類植物226種,中草藥150多種,林地9.4萬畝,森林蓄積量約23萬立方米。它是一個重要的國家森林基地。山上的珍稀動物有獐、靈貓、鸛等。剩下的都是參天古樹,名花無數。
  • 一周可種41萬棵胡楊!復工後螞蟻森林能量增長30%
    支付寶螞蟻森林2月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因5億多用戶的低碳生活行為而產生的「綠色能量」,近期一周(2月17日至23日)達到約60000噸,比前一周顯著提升超30%。這60000噸能量,算起來可以在螞蟻森林裡種下41萬多棵樟子松,就連需要能量最多的「樹王」胡楊,也能種下近28萬棵,妥妥是一片壯觀的森林!
  • 在螞蟻森林種下的樹,沒那麼簡單
    用戶在螞蟻森林種下的每棵樹,都是由現實生活中的這群人親手種下的。三個故事,三個主要人物,傳達「種一顆樹,就是種一個夢」的美好願景。這些樹把人與人緊密聯繫在一起,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慢慢地改變這個世界。
  • 朝陽北部新添89萬平米的朝來森林公園三期建成開放!
    作為來廣營地區的「老品牌」,朝來森林公園已經開放了近20年之久。 9月28日,佔地89萬平方米的朝來森林公園三期開門迎客,周邊百姓再添一處「天然氧吧」,也是北京首個全齡化體育公園。 朝來森林公園三期位於京包鐵路和城鐵13號線北側,順百路南側,來廣營北路西側。
  • 常寧平安村:「一個果」「一棵樹」,昔日荒山油茶飄香
    村支書周法文介紹,「村裡有3000多畝油茶,年產茶籽30萬公斤,一畝油茶林每年能為村民增收2000元,年總產值有望達到600萬元。」油茶收益遠不止這些,他解釋道:「村民把山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將土地集中承包給油茶莊園,莊園則把土地以數十畝到兩三百畝不等的規模返租給願種、管、護的村民。這樣,村民不僅有土地流轉金,還能參與油茶種植,收入來源穩定、多樣。」
  • 匯龍湖(原金城湖)公園將於本月底建成,亮點多多喲!
    匯龍湖(原金城湖)公園將於本月底建成,亮點多多喲!匯龍湖(原金城湖)公園景觀工程項目目前正在進行緊張的收尾工作,整個公園將於12月底建設完成。園內景觀湖、親水平臺、綠地及廣場已基本建好,公園整體面貌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