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瑞華
▲俯瞰油茶小鎮平安村(錢輝 攝)「一畝茶山百斤油,家家戶戶不用愁。」憑藉一抹茶油香,常寧市不僅打通了油茶產業鏈條,還掀起了發展文旅經濟的熱潮。平安村就是突出的典型,該村以「油茶」為依託,結合傳統文化特色,高標準打造出「平安油茶特色小鎮」,形成了油茶小鎮油茶花谷跑馬場梅埠垂釣一日遊旅遊線路,成了遊客喜愛的「打卡地」。 誘人的油茶林和「茶山飛雞」 近日,記者驅車前往平安村。首先映入眼中的是公路兩邊丘陵上大片的生態油茶林,進入村中,隨處可以看到古樹、古井、古橋、還有古榨房、水車和繞村的一條小溪——橫沙江,仿佛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畫。
▲油茶林遠眺平安村是全省「美麗鄉村示範村」和首批十個農業特色小鎮,油茶是一大特色產業。他們採用「合作社+油茶莊園+村民」的模式,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村支書周法文介紹,「村裡有3000多畝油茶,年產茶籽30萬公斤,一畝油茶林每年能為村民增收2000元,年總產值有望達到600萬元。」油茶收益遠不止這些,他解釋道:「村民把山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將土地集中承包給油茶莊園,莊園則把土地以數十畝到兩三百畝不等的規模返租給願種、管、護的村民。這樣,村民不僅有土地流轉金,還能參與油茶種植,收入來源穩定、多樣。」 常寧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樂勝介紹,該市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為抓手,引進數十家油茶龍頭企業,利用科技力量深挖「一個果」「一棵樹」的潛在價值,並在油茶林套種黃桃、油牡丹、尾參等經濟作物,散養「茶山飛雞」,實現了林下最大化收益,一條能致富、多元化、可延續的油茶產業鏈在常寧崛起。
▲古樟樹「一身光潔尚無瑕,雪伴霜陪綻玉花。不與群芳爭席座,甘將碩果惠千家。」初冬時節,登上平安村油茶觀景臺,放眼望去,四周是大片鬱鬱蔥蔥的油茶林,點綴著雲霧般潔白的茶花,將往日的荒山裝點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走進村裡的衡陽市非遺項目——常寧油茶土法榨油製作技藝傳承基地,只見非遺傳承人利用水輪將茶籽碾碎,做成茶餅,再把茶餅依次放入全木的古木榨油機中,用槓桿原理對茶餅施加強壓,一滴滴茶油從下面滲出,色澤金黃,濃稠絲滑,清香四溢…… 《愛蓮說》助力鄉村特色旅遊
▲平安村裡的「愛蓮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千百年來,理學鼻祖、湖湘文化先驅周敦頤歌頌蓮花高潔品質的優美文字影響了一代代中國人。相傳北宋時期,周敦頤到廬山蓮花峰下的濂溪邊著書立說,留下了千古傳頌的《愛蓮說》。平安村是周敦頤後裔的聚居地之一。村民為紀念先祖,先後建起了周敦頤雕像、「愛蓮堂」、農民夜校等一系列設施,促進了油茶產業鏈條延伸,實現了「油」旅融合,鄉村振興。
▲農民夜校介紹牌今年11月4日,「決戰決勝譜新篇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南行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常寧,來自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中國新聞社、中國日報網等中央、省、市媒體採訪團齊聚平安村,實地探訪報導。
▲周敦頤雕像「立春、雨水、驚蟄、春分……」平安小學的學生們用氣勢恢宏的二十四節氣鼓、《弟子規》朗誦等節目,讓遠道而來的媒體記者們領略到了當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常寧版畫從上世紀60年代發展至今擁有深厚的歷史,因版畫創作群體大、作品多、影響廣,被譽為「版畫之鄉」,也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並曾連續4次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版畫),是衡陽市20182020年度唯一入選的縣市。在平安村的農民夜校,幸運的遊客可以現場觀摩版畫教學,看版畫傳承人教小朋友雕刻版畫。一幅幅精美的版畫,在古樸中寫實,在寫實中賦予了靈動和飄逸……
▲平安村出產的山茶油、「茶山飛雞」和土雞蛋很受歡迎(錢輝 攝)近年來,越來越多類似平安村這樣的美麗富強新農村示範點在常寧湧現——獅園、西江等村,正在開發建設度假式養老產業;廟山、南坪等4個村引進臺資3億元,打造了百萬櫻花園……世界鉛都、杉木楠竹之鄉、中國油茶之鄉、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常寧新名片日漸增多。據統計,僅今年國慶、中秋「雙節」的黃金周,常寧市共接待遊客30餘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972萬元。